2013苏教版选修六5.1《原电池》word教案2.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46942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苏教版选修六5.1《原电池》word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苏教版选修六5.1《原电池》word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苏教版选修六5.1《原电池》word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苏教版选修六5.1《原电池》word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原电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原电池原理; 2、 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 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初步学会制作水果电池。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 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 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 确的能源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原电池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设计 实验准备: 铁片、锌片、铜片、稀硫酸、电流计、 带夹子的导线若干、烧杯、试管、酒精、橘子、小 灯泡、碳棒、CuSO

2、4 溶液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方法 利用演示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 实验思考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能溶于稀硫酸;而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不能 溶于稀硫酸,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两 组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 把铁片与铜片分别插入盛有锈硫酸的烧杯中; 把铁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回答现象。 学生回答 在烧杯中分别插入一根铁片或铜片后,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没有; 把铁片 与铜片连接后放入烧杯,铜片上有气泡放出,而铁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 讨论为什么铜片上会有气泡生成? 学生回答 H+在铜片上得到了电子。 设问同学们推测的非常正确,但我

3、们必须清楚,H +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是铜本身提供的 还是从铁丝上传过来的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节我们就来揭穿其中的奥妙。 板书第一节 原电池 实验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做如下实验: 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计,让学生认真观察,回答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 锌片逐渐溶解,且锌片上有气泡产 生,铜片上无气泡产生; 铜片上有气泡,而锌片上没有气泡,但锌片仍在溶解; 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教师很好,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那么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投影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在该体系中,电子

4、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Cu 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 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 c(H+)如何变化? 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什么装置?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分 小组回答后教师板书补充 讲述以上实验早在 1799 年就被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并加以研究,于是发明了世界上 第一个原电池伏打电池。 板书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渡那么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何确定呢?首先同学们想一想常见的干电池哪一极是负极, 哪一极是正极? 学生回答 干电池是锌筒为负极,有铜帽的碳棒为正极 讲述根据物理上的规定,电子流出的极是 极 ,电子流入的极是 极,

5、那么正负 极发生了什么反应?电子流向与电流方向是否一致? 讲述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原电池是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来实现化 学能到电能的转化的。请同学们写出刚才用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反应式和 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学生练习 负极:Zn2e =Zn2+ 正极:2H + +2e=H2 总反应方程式:Zn+H += Zn2+ H2 请同 学们讨论一下装置是否为原电池? 引导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分析以上装置哪些可形成原电池,并结合所给装置图来分 析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和原理。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如石

6、墨)作电极; (2)要有电解质溶液; (3)要形成闭合回路。 投影练习 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 答案:CD 讲述具备了以上条件,就能构成原电池。我们可用梨 、西红柿、铁丝、铝丝、铅笔等构 成原电池,我们不妨自己试验一下。 思考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 小结常温下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 练习给出下列物质可设计出几组 原电池? Zn、Cu、C 稀硫酸、AgNO 3 溶液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实验 ,改教为导,变学为思,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电池 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自求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通过实验产生一个奇怪的问题:铜的表面竟然 出现了气泡,学生非常乐于思考这样的难题。他们绞尽脑汁,提出五花八门的 “合理”假设:铜片不纯;硫酸中有杂质,杂质与 Cu 反应;锌失去的电子跑 到铜上。当对这些假设进行讨论时,有赞成有反对,赞成派会陈述赞成的理由, 反对派会提供反驳的证据,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处于亢奋。经过一番交锋 后,同学们的意见趋于一种最合理的假设,此时再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假 设,学生情绪回落平静,个个静静地思考,一丝不苟地做实验。实验结果验证 了假设的正确性。再通过问题串,步步引领学生揭开电流产生的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