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word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45944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word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开课班级:高一(5)班 授课人:章书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 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石,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这个“基石”中的“基石” ,它定性地揭示了力

2、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 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 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 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 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

3、;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 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 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 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 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 也是惯性的量度。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配合实验、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

4、非一帆风顺,常常 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 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吹书游戏 将物理书翻开一页,用手拿处书,让一这一页纸竖直下垂,用嘴对这一页纸吹气并观 察现象;然后将刚才下垂的一页纸捏在手上,让物理书的剩余部分自由下垂,象开始那样 对下垂部分吹气。比较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更容易吹动?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

5、在我们的 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吹气,书的下垂部分会运动起来。运 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 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二)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 演示实验 1: 将小车由斜面的某一高度下滑,小车在水平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然后再举生活实例:马拉车则车前进,不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 进,不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滚动,不再踢,滚动的球会慢慢停 下来。 思考:生活实例告诉我们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古希

6、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根据生活生产经验猜想: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 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运动需要力维持。 他的观点来自实际经验,还能用实际经验验证,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维持了近两 千年。 设问:我们现在知道,他的观点是错误的。物体会停止运动不是因为没有力来维持, 而是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那么他有贡献吗?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首 先 质 疑 并 深 入 研 究 的 是 十 六 世 纪 的 伽 利 略 。 2 质 疑 假 设 , 科 学 猜 想 演 示 实 验 2: 在 实 验 1 的 基 础 上 , 让 小 车 每 次 都 从 斜 面

7、的 同 一 高 度 处 下 滑 , 分 别 滑 上 毛 巾 表 面 , 木 板 表 面 和 玻 璃 表 面 , 观 察 比 较 小 车 运 动 的 情 况 。 提 问 : ( 1) 小 车 为 什 么 每 次 在 水 平 面 上 滑 行 都 会 停 下 来 ? ( 因 为 受 到 摩 擦 阻 力 ) ( 2) 为 什 么 在 木 板 上 滑 行 得 较 远 , 在 玻 璃 上 能 滑 行 得 更 远 ? ( 因 为 在 玻 璃 表 面 摩 擦 阻 力 更 小 ) 结 论 : 如 果 小 车 在 水 平 面 不 受 阻 力 , 将 在 水 平 面 一 直 运 动 下 去 , 永 远 不 会 停

8、止 。 在 伽 利 略 之 前 , 人 们 还 没 有 意 识 到 摩 擦 力 这 种 无 形 的 力 , 伽 利 略 是 第 一 个 意 识 到 摩 擦 力 的 人 。 过渡: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双斜面实验。 3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1)双斜面实验 左斜面固定,右斜面倾角可变。实验中我们设定小球始终从左斜面定位卡处由静止释 放。 固定右斜面,改变小球所受的摩擦,观察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怎样变化。重复一次。 思考: 1小球所受摩擦阻力的大小与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摩擦阻力的大小与释放点到上升的最高点的高度差是什么关系?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会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减小右斜面倾角,观察小

9、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重复一次。 思考: 1减小右斜面倾角,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如何变化? 2如果没有摩擦,减小右斜面倾角,沿斜面滚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小球将上升到 多高的地方? 将右斜面放平,释放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 思考: 1如果水平木板足够长,小球会停下来吗? 2如果没有摩擦,水平木板足够长,小球将滚到哪里去呢? 实验事实 逻辑推理(无摩擦,右斜 面足够长) 右斜面固定 摩擦越小,球滚得越高 球将滚上原来的高度 减小右倾角 球沿斜面滚得越远 球沿斜面滚得越远,一直 滚到原来的高度 放平右斜面 球滚得最远 球将一直滚动下去 过渡:现在通过动画来模拟没有摩擦阻力时小球的运动

10、。我们为动画配了一段话剧。 (2)动画模拟 过渡:伽利略的双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 (3)理想实验的魅力: 实验(事实)+逻辑推理 通过可靠的实验事实,加上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方法。 理想实验的魅力:实验不能实现的地方,思维向前一步。 这种方法非常了不起!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的: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 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评价实 事求是,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经历了 2000 多年,物理学徘徊不前;从伽利略到爱因斯 坦,只经历 300 多年,物理学的大厦初步建立,大师辈出。这都得益于伽利略首创的实验 研究方法。 过渡:通过

11、双斜面理想实验,伽利略得出了结论。 ( 4) 伽 利 略 : 若没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滚动的球将永远滚动下去。运动不需要力 维持。 回顾、思考: 静止的车、足球为什么运动起来? 运动的车、足球为什么会停下来? 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设问:运动状态是用什么物理量描述? 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受到了推、拉力;由运动变为静止,受到了摩擦阻力。足球由静 止变为运动,受到了脚的力;由运动变为静止,受到了草地的摩擦阻力。 过渡:与伽利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对他的观点进行了补充。 4补充完善,形成定律 (1)笛卡尔的补充: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

12、,永 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这应成为一个原理,它是人类整个自 然观的基础。 笛卡尔补充了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过渡: 1642 年,伽利略逝世,1643 年牛顿在英国诞生。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 科学家之一。主要贡献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设计并制造了 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等等。 牛顿在 1687 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牛顿把伽 利略、笛卡尔的正确结论总结成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 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

13、态。 过渡:现在我们来理解定律。 (三)理解定律,了解惯性 思 考 :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中 论 述 的 运 动 和 力 的 关 系 是 怎 样 的 ? 1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不受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运动状态变化,物体一定受到力的 作用。 思考: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能不能通过实验验 证呢? 不能。由于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许多阻力很小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牛 顿第一定律。 2阻力很小的现象:冰 壶 从 视 频 可 以 看 出 , 冰 壶 在 一 段 时 间 内 速 度 的 大 小 和 方 向 几 乎 不

14、变 , 直 到 碰 上 另 一 个 冰 壶 。 结 论 : 没 有 外 力 作 用 在 物 体 上 是 一 种 理 想 状 态 , 生 活 中 物 体 所 受 外 力 的 合 力 为 零 的 现 象 可 以 等 同 物 体 不 受 外 力 作 用 。 思考:定律中还论述了什么呢? 3惯性: 概念: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设问: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吗? 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由于惯性,物体会抵抗速度的改变,从而使速度的改变需要一 段时间。比如汽车紧急刹车时不会立即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运动的物体的惯性表现为总想保持这个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15、而静止的物体的惯性表 现为总想保持静止状态不动 生活小笑话:在公共汽车上,由于汽车刹车,一男士站立不稳,向前撞到一女士,男 士连忙向女士解释:“对不起,这是惯性”,该女士听后大怒,:“你这个流氓,原来你 一惯都是这样的”,男士听后百口难辩,很无奈。请你帮这位男士从物理学角度更详细地 解释一下。 应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1)用铁铲向车厢内送沙子的现象(2)司机和前排的乘客 为什么要系安全带? 一切物体有惯性,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 物体惯性大,“本领”大,运动状态难改变;物体惯性小,“本领”小,运动状态易 改变。 比如:打乒乓球时,球被拍子轻轻一挡就弹回去了,说明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16、,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小,也就是惯性小。追问:如果此时飞过来的是一个铅球,你能 用球拍挡回去吗?(很难挡回去,其实根本就不敢挡)为什么? 因为铅球的运动状态很难改变,惯性大。 归纳:你能由这些生活实例得出,惯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质量) 过渡:战斗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抛掉副油箱,解释原因。 惯性与质量: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质量越小,物体的惯性越小。 过渡:请解释课前吹书的游戏。 (四)课堂练习 思考并回答:在日常生活中,人在跑步时绊到石头会向前扑,而在慢走时,踩到西 瓜皮会向后倒,这是什么原因? 1、1、高空中水平匀速飞行的轰炸机,每隔相同的时间投下一颗炸

17、弹,不计空气阻力, 那么这些炸弹的运动轨迹是:( ) A、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一条抛物线 B、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一条竖直线 C、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一条水平线 D、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 , 物体都具有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 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 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 表面放一光滑小球 B,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

18、前的运动轨迹是 A 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 竖直向下的直线 C 无规则曲线 D 抛物线 A B (五)课堂总结,课外探究 1了解了运动和力关系的探究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亚里士多德是开拓者。伽利略首创了理想实验方法;笛卡尔补充了伽 利略的观点;牛顿提出了惯性、力、惯性参考系的概念。 2体会了理想实验的魅力:实验(事实)+逻辑推理 3 深入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4后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又进一步发展了牛顿第一定律。没有哪一个定律是终极真理, 物理学的大厦永不封顶,还等待你们为它添砖加瓦! 课外探究:有人说刘谦的螺丝魔术颠覆了牛顿第一定律:不给螺帽力的作用,螺帽也 能运动起来。你怎么看?请在百度中搜索“刘谦螺丝魔术揭秘”,弄清刘谦螺丝魔术的原 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