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各位专家好!今天我要做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分析。我主要从课程定 位和性质,教学目标,学情,课程实施,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课程实施反思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 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 性质: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 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定位: 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课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
2、之一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面向大一新生开设 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大学生生活结合最密切的一门课程 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毛泽 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密切配合,共同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 答,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
3、的基础。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知 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即掌握两方面知识,养成四种能力,提升两种素质。 1.知识目标。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具体来 说,一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理论、原则;二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 法律精神,掌握相关法律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大学生“知行统一”的道德 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提升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学情分析 2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各专业大一学生。 1.知识方面:有基本的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基础,但深度、广度不够,尤其
4、理工专业,多数 学生欠缺。 2.能力方面:思维活跃,认知能力较强,但多数大学生“知行分离” ,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 行为能力有待提高。 3.态度方面:思想纯朴,学风良好。但对该课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课程内容与学生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 道德与伦理常识”两门选修课直接关联,尽管在理论深度上和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内 容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浅显涉及过、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所以缺乏新鲜感,自然少了学习的 兴趣。 需要在教学中下功夫,尤其要重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问题。 四、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方面。 (一)理论课程实施
5、1.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 36 学时,由四个知识模块组成。 成长适应教育:此部分提供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转变的指导及核心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应学 时 4 课时。 思想教育:此部分提供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方 向问题。对应学时为 12 课时。 道德教育:此部分是前一部分知识在道德领域的延伸,提供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对应课时 8 课时。 法治教育:此部分帮助大学生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提升其法律素养。对应课时共 12 课时。 模块的几个部分,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渗透和融合,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既避免 教材有关章节内容的重复,又体现了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具
6、有较强的针对性。 2.教学重点 本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大学生实际,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人 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体: 一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三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四是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具备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3.教学难点 知行统一,知情意行。我们的理论体系再完备,如果无法转化为大学生的实际 行动,我们
7、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所以本课程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大学生从理论知识的习得转化为行 为的自觉。我们把它概括为一个树立、三个实现。 即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 统一,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实现法律意识与守法行为相统一。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本课程涉及面广、时代性强、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密切的特点,我们不断进 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案例(或实例)导入+理论分析+问题讨论(或 辩论) ”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由“要你怎么做”的被动思维模式变成“我应 怎么做”的主动思维模式
8、。 2.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我们这门课的课堂教学全部安排在媒体教室,教师根据学生实际 和课程的内容,精心制作课件,准备案例,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图文并茂,音像兼备,更 形象、直观、信息量更大,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调动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了三个结合。一是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辩论、演讲、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 合,锻炼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知识和思辨、表达的能力;二是课堂授课与个别交流释疑相结合,除 了课堂教学,还通过网络、电话、面对面谈心等方式,为学生解惑答疑;三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 堂相结合,教师在授课之余指导学生的创业设计、
9、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 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改革创新,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真正发挥传 授 知 识 、 训 练 能 力 、 陶 冶 情 操 和 健 全 人 格 的 重 要 作 用 。 5、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近年来,我们不断进行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是重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20%,主要通过课内外作业、课 堂测验、课堂活动表现、考勤等方式实施考核。 。 二是注重期末考试命题的科学合理性和教育性。将考察重点放在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能力的考察,采用通过精选案例材料,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材料分析、小论文等方式,使考核 4 本身就
10、具有教育的意义。 (钓鱼岛事件、中国式过马路、网络大 V、广场舞、旅游文明、诚信典 型、APC 蓝、父子协议、复旦投毒案、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啃老族、志愿服务、本校典型大学生 等发生在考试年度内的事例) (二)实践课教学方案 1.实践课题及目的 实践课题: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实践目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贯穿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大学生必须在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积 极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
11、、最活跃的群体。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以大学生独特的视角,集中呈现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 值共识,展现这一群体深入社会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这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同 时也能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2.实践载体与组织方式 载体:PPT(成果形成 PPT 作品,并展示汇报给全体同学,以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采) 组织方式: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各班课代表和舍长具体组织,班委会、团支部协助。 3.实践内容 核心价值观每个关键词独立成篇。具体内容如下: 1、富强篇 2、民主篇 3、文明篇 4、和谐篇 5、自由篇 6、平等篇 7
12、、公正篇 8、法治篇 9、爱国篇 10、敬业篇 11、诚信篇 12、友善篇 每个宿舍选择一个关键词,如果班级宿舍数超过 12 个,内容可重复,否则不可重复,以确 保每篇都有作品。 4实践步骤(4 个环节) 第一,实践方案。 第二,实践活动。 第三,实践成果。 第四, 成果展示验收。 5.实践考核 实践课总计 30 分。 PPT 作品分数由学生 评委确定,评委组成及作品等级都有明确标准。 5 五、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 近年来,由于我们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学生对本课教师评价均为优良, 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对本课教师的评价均为优良。 六、课程实施反思 (一)效果比较理想,达到课程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原因分析。大班上课 (三)改进措施 总之,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使其: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上有体 现。我们力争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