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教学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使学生懂得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具有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 济文化的交流等积极作用。 2.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在原因、形式以及流向上的不同特 点。 3.使学生 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概况与特点、原因及作用。 教学重点 造成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作用。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 习了世界与
2、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大势以及影响人 口分布的因素等内容,但是人口是随着社会的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 展而移动的,不是静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和我国人口的迁移问题。 【引导阅读】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阅读课本国际人口迁移的有关 内容以及“19 世纪以前人口迁移示意图” ,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迁移与人口增 长和分布有哪些关系? 2.人口迁移有哪些作用?3.什么叫人口迁移?并根据要 求填写下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 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 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从欧洲迁
3、往美洲 欧洲由人口迁出变为迁入 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 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 出地区 迁移人口的流向 中国、日本、印度移民开发 东 南亚和美洲 北美洲和大洋洲仍为迁入地区 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 (外籍工人)大量增加 迁移的特点 从已开发国 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外籍工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 西亚、南美、南非 促进了迁入国和地区的经济发 展 一个国家人口的移出,对于缓和 所在国人口过多的压力,有一定 的好处,但也往往造成人才外流 迁移的意义 减轻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 为移入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促进了迁入国的经济发展 表中的楷体字为学生
4、填写。 【引导归纳】请同学们思考:国际人口迁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以后, 具有哪些 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小结】前面大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小结如下: 国际人口迁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以后人口迁移的不同点是: 其一是主要流向不同: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流向是 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即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而战后,则是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其二,迁出、迁入的地区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 主要迁出地区是欧洲,主要迁入地区是南、北美洲,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 劳工迁出,以及非洲黑人的贩卖。而战后,除去北
5、美洲、大洋洲仍为迁入地区 外,欧洲则由原来的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则由原来的迁入变为迁出。 其三,移民的性质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的迁移,主要 以定居为主,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较少。战后则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 大量增加,定居移民减少。 其四,迁移的原因不同: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人口迁 移的主要原因。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出的地区,主要是一 些欧洲国家,他们为了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的积累,掠夺迁入地区的资源。 而其他地区人口的迁移则是被威逼诱骗,甚至作为奴隶被贩卖,还有一部分是 为谋求生计而背井离乡,踏入异国他乡。作为迁入地区, 主要是有进一步开发的
6、地区,那里地多人少,需求劳动力。战后,国际人口迁 移主要是由于西欧、北美各国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但人口增长缓慢、人 口老龄化现象严重,需求从事累活脏活的廉价劳动力,而迁入地区发达的经济 又为移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和较高的待遇。一些石油生产国经济发展很快,也 吸引了不少移民。而作为人口迁出地区的发展中国 家, 因为经济发展缓慢,加之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的现象,需要缓解人 口过多产生的人口压力。近年来由于地区战争的蔓延,南北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灾荒、贫穷、犯罪、逃难所引起的人口迁移,也给国际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 有些国家采取了限制移民入境的政策,还有的国家出现了排外倾向。 【板书】第二
7、节人口的迁移 一、国际人口迁移(流向、原因、意义)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 【转承】我们了解了国际人口的迁移的原因、流向、意义等内容,那么国内人 口的迁移又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阅读】让我们来看课本提供的资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国内人口迁移” 与“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请同学们思考主要有哪些情况?原苏联和美国的 国内人口是如何移动的?日本、英国、德国的国内人口又是如何迁移的?新中 国成 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参考课本“农 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 “我国工业分 布地区的变化图” 、 “我国人口的分布图” 、 “建国以来
8、我国人口迁移示意图” ,参照世界工业布局的新趋向、我国的调整工 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民 工潮其原因是什么?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有一名同学发言。全班进 行评议。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小结】我现在给大家一个表,请同学们加以对照,看看是否相同。 迁移的原因 迁移的方向 原苏联 工业从欧洲部分的老工业区 向乌拉尔山以东的西西伯利 亚扩展 从欧洲组织移民开发西伯利 亚 美国 工业由东北部老工业区向南 部、西部扩展,在阳光充足、 环境污染较少的新区建立石 油化工、电子、宇航等新兴 工业部门,发展旅游业等 促使国内人口从处于饱和状 态的老工业区迁
9、往能够容纳 大量人口的新工业区 日本 工业从太平洋沿岸的老工业 区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人口向国土南北两端发展 英国 在苏格兰地区建立新兴的电 子工业 人口由南向北迁移 德国 工业从鲁尔区向南部的慕尼 黑、法兰克福等地扩展 人口由北向南迁移 中国 我国西部、北部的黑龙江、 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 新疆等省区荒地的开垦: 为了改变旧中国工业集中分 布的东部沿海地区的不合理 状况,我国在辽阔的内地、 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了 一些新的工业基地,如大庆、 金昌、贵阳等地区。我国人 口过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而广大西部、北部人口稀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部 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发
10、区的经济飞速发展, 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吸引 内地的农村过剩的劳动力涌 向东部沿海地区 国家有组织地从东部地区的 城市迁出人口,支援西部内 地与边疆的建设: 一些农民自发地从东部人口 稠密的省区,移向地广人稀 的东北、酉北各省区以及西 部内地和边疆; 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外出打 工,主要是从山区流向平原, 从农村流向城镇,从贫困地 区流向发达地区,其中 70 以上流入各大中城 市。四川、 江西、安徽、贵州等农业人 口多的省区是民工主要输出 地区;上海、北京、广州等 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 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从以上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国内人口的迁移一方面是由于战后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另一方面是由于国
11、土的开发所引发的。伴随着人口的迁移,交流了人才, 传播了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推动了迁入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文化建设, 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巩固了国防。促进了迁入地区的荒地的开垦、矿业 的开发,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调整 我国人口的分布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些国家由开发国土而引起的移民,与国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发 达国家近年来工业由集中趋向分散密切相关。许多新工业区的出现,吸引了大 量的国内移民。许多发展中国家,开拓建设原来经济落后的内地或边疆边远地 区,或在原料、燃料产地发展民族工业,或开垦荒地发展农业,或改革开放经 济、城市的发展等,也吸引了国内的人口迁移。因此,
12、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 局的变化,是促使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而国内人口的迁移,反过来也促 进了国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工业布局的变化。 【板书】二、国内人口的迁移(世界和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流向、原因、意义)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有关内容,其中造成国 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 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请同学们在课下利用空白的 世界和我国的政区图,画出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路线, 并说明原因和意义。 巩固练习 基础巩固 1.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欧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
13、为净迁出区 B.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C.北美洲和大洋洲均为人口的迁入区 D.北美洲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 解析:欧洲人口迁移的变化是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所以选项 A 是错误的; 拉丁美洲人口迁移是由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所以选项 B 也是错误的。 答案:C 2.历史上,我国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迁移路线正确的是( ) A.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迁移 B.由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迁移 C.人口主要是由东向西迁移 D.人口主要是由南向北迁移 解析: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总体趋势是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迁移,由北 向南迁移。 答案:A 3.目前国内人口迁移中,城乡人
14、口迁移的现象更为普遍,主要分布在( )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 D.工业发达国家 解析:20 世纪初城乡人口迁移,这种国内人口迁移形式仅局限在工业发达国家, 目前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为普遍。 答案:A 4.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有( ) 巴以战争使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 历史上我国实行移民戍边改革 由于民族歧视而大规模迁往他处求生 印巴分治导致大批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A. B. C. D. 解析:政治因素包括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因此判 断属于政治因素,而属于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A 5.新 中国成立后,
15、大批技术人员、干部、知识青年迁移的原因是( ) A.人口自由迁移 B.由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移民是由于经济原因 C.闯关东或走西口 D.开发内地和支援边疆建设 解析:人口自由迁移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时期人们大规模地由落后地区迁 往发达地区;闯关东、走西口,是清末至新中 国成立前的人口迁移;新中国成 立后,国家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将大批技术人员、大中专学生、退伍军人、 干部、知识青年等有组织地迁移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支 援那里的工农业建设。所以选项 D 是正确的。 答案:D 6.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有( ) 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东南部地区劳动力不足 我
16、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A. B. C. D.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各大中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 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城市的建筑、环保、商业、饮食、仓储、维修、服 务等行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承担其中较脏较累的工作;另一方面,我国农村 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中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 们迫切要求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这为出现“民工潮”创造了基础条件。 答案:C 7.有关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战争 历史上,每当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战乱或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 南迁 从新中国成立
17、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减少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多为自发性的 A. B. C. D. 解析: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有三, 即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历史上,每当北方地区发生一次战乱或者灾荒, 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从新中国成立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因 此我国当时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尤其是自发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更少。 答案:B 8.三峡工程因水库淹没地区人口密度大,工程需移民达百万之多。对三峡移
18、民 迁移以外省市形成阻力的现象是( ) 移民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 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低, 就近安置困难大 拨给移民的安置费用太少 移民对迁入 地的生活习惯和 生产条件不太适应 A. B. C. D. 解析:推力是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三峡移民 不愿意离开生活的故乡, 是由于故乡难离。再加上移民对迁入地生活习惯、生产条件不太适应,使库区 迁移受到很大阻力。 答案:D 9.图 1-2-2 是“有关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 1-2-2 (1)如果 A、B、C 分别表示一个国家内的三个不同地区,则 C1A 2、A 1B 1表 示国内人口迁移;如果 A、B、C 分
19、别表示三个相邻的国家,则由 C1A 2、A 1B 1表示_人口迁移。 (2)同一地区 A 或 C 内,人口由 C1C 2、A 1A 2是不是属于人口迁移?判断依 据是什么?导致人 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人口的迁移对迁出地 C 和迁入地 B 分别产生的影响是:对迁出 地而言, 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可缓 解迁出地的_,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但也可能导 致迁出地_的外流。对迁入地而言,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有 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可使迁入地综合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盲目的人口 迁移可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和人口压力。 解析:本题主
20、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分类、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根据 A、B、C 的边缘界定来判断人口迁移的类型。引发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自然 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抓住人口迁移的几个必要条件进行判 断是否为人口迁移。 答案:(1)国际 (2)不是。人口的迁移至少要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 因素、社会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3)人口压力 人才和资金 综合应用 10.图 1-2-3 为“20 世纪 80 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读 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 1-2-3 (1)从图中看出,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_、_、_。 (2)新疆吸引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_。 (3)
21、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_。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_。 解析: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类型以农村 到城市为主,而且往往是自发的。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够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在 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自 然条件也比较优越,于是便存在一系列吸引农村人口迁入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 济因素。所以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答案:(1)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22、(2)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 (3)缓解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4)流动人口 务工、经商 11.图 1-2-4 为“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 1-2-4 (1)阶段处于( )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2)影响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解析:读图不难发现,在历史早期,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 的影响;现代 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口的迁移存在密切的关系, 一般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迁移量会相应增加。
23、 答案:(1)B (2)C 12.在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便有一些农村劳动力(民工)到城市中就业, 但是人数很少;到了 90 年代初,农村劳动力(主要是青年)开始大规模外出打 工。到了 1994、1995 年的春天,交通部门首先感到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的压 力,由此, “民工潮”一词 出现,并逐渐受到政府、媒体和研究机构的重视。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为何有大量的民工流动? (2)民工流动的特点是什么? (3)我国普遍存在的人口迁移是由乡村到城市,这种迁移对城乡的发展各有何 利弊? 解析:这些年来,农 民进城务工的积极作用正日益清晰地凸显出来,已成为增 加农 民收入、
24、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 整的重要手段;成为改善城乡二 元结构、加速城镇化、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成为目前欠发达地区解决 最为头痛的“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形成我国低成本国际竞争优势的 重要组成部分。 “民工潮”反映的是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也正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 方向。中国不可能带着七八亿之多的农民迈入现代化。中央强调,全面小康建 设重点是农村和农民,而富裕农民唯一的途径就是减少农民,只有如此,才能 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答案:(1)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农 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农村体制改革;城市的吸引力。 (2)流动依据 经济定向:主要从山区
25、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 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 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 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 工的主要输 入地。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 “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流动不稳 定。文化素质偏低。 (3)利:民工的大量流动,特别是各地有组织、有秩序的流动,有效地调整了 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民工到城市承担了建筑、环卫、商业、饮食业、服 务业等工作,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 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弊:民工盲 目无序的流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如加重了城市和交通的负荷,影响社会 治安和稳定等。最为突出的是城镇民工的违法犯罪率有所上升,对社会治安和 当地居民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他社会问题还有违反计划生育、城市人口 急剧增多、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城市就业压力、损害环境等。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一、国 际人口迁移(流向、原因、意义)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 二、国内人口的迁移(世界和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流向、原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