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word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60660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word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4 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解读课标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 想在近代中国 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 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 一、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 段中国人向西 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3、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必修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2、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认识到 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重点难点: 1、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 容的异同和特点; 2、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创设情境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这一思想统治了中 国两千多年。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 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 文字内容。问题 1:鸦片战争后到 19 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 想解放的潮流。这个过程中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 学生归纳:向西

3、方学习。 师生互动 列举鸦片战争后到 19 世纪末,中国思想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 的主要史实。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 四洲志 各国律例 ;海 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 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 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付之 实践,迈出了中 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维新 变法 思想 19 世纪 早期 具有维新思想

4、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 发展资本 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 奠定基础 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 90 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 为、梁启超、严复 反对封建专制,要 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 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 一、 “开眼看世界”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 四洲志 各国律例 ;海

5、 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 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 依表格顺序逐层、有重点地分析后学生完成 思考: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方法是向西方学习;长技内容(军事科学技术) ;目的是制夷。 思考: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 19 世纪 40 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背景简析 、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西方资本主义崛起 发展要素 、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看眼看世界虽然阻力很大,但它 开了向西方学习之窗,产生了深刻影响- -。 从林魏“师夷长技”来看思想特点: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

6、) 。 原因鸦片战争直接看到的是西方的“船坚炮利” 过渡:虽然没有真正的实践并且只停留在器物层次,但为中国早期的近代 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分析填表: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 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 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思考:曾国藩(洋务派):“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 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

7、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倭仁(顽固派):“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 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便可抵御外辱。 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 ,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 张之洞 (洋务 派):“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 孛于经矣。 ”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1、两派的异同 相同:阶级属性:地主阶级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不同: 手段不同,对待西方事物的态度不同 2、实践:洋务运动(19 世纪 6090 年代) 3、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4、失败的原因: (1)列强

8、的破坏 (2)顽固派的阻挠 (3)没有从根本 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阶级属性决定 5、评价: 积极:(科技、教育、军事及客观作用) 消极 : (目的、结果) 结果原因回忆,意义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 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稼接到落后的 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甲午战争至少宣告的洋务运动在军 事上的失败,但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 19 世纪 6090 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 的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学堂,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 翻译、军事和

9、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 打开了窗口。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据统计,洋务运动期间 共派出留学生 200 多名。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 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 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 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等。 总之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 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 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过渡:1、洋务运动 30 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 表明洋务运动没

10、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错 了?没有,但远远不够 2、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 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 “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这 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我 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思想 三、 “维新变法思想” 。 早期维新思想 分析填表(简单处理)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维新 变法 思想 19 世纪 早期 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 、郑观应 发展资本 主义。但没有完整

11、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 奠定基础 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 90 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反对封建专制,要 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 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 1、 早期维新思想( 19 世纪 60 年代) (1)主要代表:王韬 、郑观应、 薛福成 思想主张: 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 宪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结果: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

12、有实施(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 基础) 2、甲午中日战争后 19 世纪 90 年代的维新思想 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由资产阶级的软弱属性决定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思考: 维新变法思想的性质、目的、失败原因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

13、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思 考: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影响: 1、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最大影响) 2、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3、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性质) 维新思想的发展 展开: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 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 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 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 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 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 19 世纪末的中国遭 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 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 知识结构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器物学习 学习西方 与 探索救亡道路 相结合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制度模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