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6.1 聚落与环境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这一节是新内容,以往教科书中从未提及过,围绕人类的居住地,介绍了 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 学知识又有用于生活。 一、 学习与导学目标 1、 知识积累与疏导: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 技能掌握与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 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 落实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 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情意
2、修炼与开导:通过对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保护传统 的聚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5、 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展开讨论,结合南通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 二、 障碍与生成关注: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三、 学程和导学活动 (引入)你喜欢住在城市还是乡村,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活动)讨论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点。 (师总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 为聚落。 出示表格,让学生从环境状况、发展程度、建筑物与道路密度等方面分析 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 (板书)一、城市与乡村 比较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3、 环境状况 较自然 人工化 发展程度 低 高 建筑物与道路密度 低 高 人口数量的多少与人口密 度 少、低 多、高 功能 单一 多元化 联系 疏远 紧密 生活水平 低 高 从事的主要工作 农业 工商业 分 布 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早期城市在农业发达地区 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影响大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军事 出示图片或阅读书本插图:讨论亚洲、欧洲、非洲不同地区乡村的特点 过渡:我们看了一些城市和乡村聚落,那么人类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板书)二、聚落与环境 环节一:1、讨论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9月26日我们迎来了首届世界大城
4、市带发展高层论坛在南通召开这 样一个盛会,请分析讨论南通作为世界大城市带上海都市圈中的一员的形成因 素。 环节二:看录像分析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我们刚才主要学习了聚落的含义及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学习 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到我们和环境和谐共处。 如何发展和保护现有的聚落。 环节三:讨论关于北京四合院开发与保护的不同观点和做法。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工业、服务业 2乡村: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2影响因素:土壤、水源、地形、交通、自然资源等 (三)、聚落的发展和保护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一)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有: (1) 地形(2)气候(3)土壤(4)水源(5)交通(6)历史文化(7) 宗教信仰(8)生活习俗(9)资源(10)植被 (二)调查了解:南通有没有古民居?在哪里?完成调查报告:南通古民居的 保护。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初一(2)班个别学困生和初一(1)班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 八、反思与点评 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本课 学教过程的设计,尽可能的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例,尤其结合家乡南通的 情况,让学生倍感亲切,感受到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激发学生去探究的欲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