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 浮与沉 课 型: 新授 课 时: 1 主备人: 于志松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材 分 析 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湘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前两个活动。教材是在 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安排了“观察物体的浮与沉”“感知浮力”两项活 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意识到科学要用实验来验证, 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学 情 分 析 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接触实验探究还比较少,但是对于“浮与沉”的知识,他们 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浮与沉”现象也有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解释,从对生活中 熟知的许多物体在水
2、中的沉浮猜测和事实对比,到判断物体在水中浮沉与自身大小的 关系。学生经历一个猜测及验证,矛盾与思考、疑问到探究、意识到概念的不断更新 和提升的过程。 设 计 理 念 作为科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 观察、实验等各种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 在学法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行探究。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 有关热传递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教 学 目 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 3、能找出改变物体沉浮的
3、方法。 学 习 重 点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学 习 难 点 能找出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教 学 准 备 水槽、物体沉浮实验盒、矿泉水瓶、小刀、苹果模型、香蕉模型、小石块、铅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三个 阶段 学 习 内 容 教师行为 期 望 学生行为 自 主 学 习 阶 段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有一块木头和一块石头,根据你 们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放 到水中来验证一下,果然,木块浮上来了,石头沉 下去了,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物体在水中 的浮与沉。 (二)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1、 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并猜测它们当中哪些会下沉, 哪些会漂浮? 2
4、、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演示 板书课题 教师可以帮 助设计实验 方法。 学生猜测木 块和石块, 谁下沉,谁 上浮? 学生自己决 定验证方法。 合 作 交 流 阶 段 (三)实验操作 观察汇报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 3、观察记录 4、汇报交流 (四)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哪些的物体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下沉? 教师巡视, 及时发现问 题进行指导。 学生实验: 观察物体的 沉浮并做好 记录 学生根据实 体积大的容易浮起。 体积小的容易沉下去。 轻的容易浮起。 重的容易沉入水中。 教师提出问 题。 验现象回答。 巩 固 达 标 阶 段 (五)连接生活、拓展延伸 1、瓶子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 2、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 教师提出问 题。 学生小组讨 论,得出解 决办法。 板 书 设 计 9、浮与沉 物体名称 浮 沉 木块 塑料块 铝块 矿泉水瓶(空的、 有盖) 小石块 树叶 板栗 铅笔 小刀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