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下6.2《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word教案3.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66071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下6.2《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word教案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下6.2《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word教案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下6.2《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word教案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下6.2《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word教案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 是要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探究式学习,鼓励奖信息技术渗透 与物理教学之中。 本节课的教学从 设计上力图将信息技术与实验有机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 的有效整合;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探究式为主,其它教学方式为辅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 究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增强探究过程的实效。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诱导,深化实际问题,形成物 理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想,涉设计探究实验 ,收 集实验数据,初步认识凸透镜的秤想规律。

2、在利用凸透镜秤像的课件模拟实验,获取凸透 镜成像的动态信息,归纳结论。整个教学以“设计探究发现”为基本过程,策动、引 导学生学习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 的目的。 课题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材 北京市 21 世纪教材第八章第六节来源: 来源: 数理化网 教学 目标 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条件。 2. 知道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像的大小随物距变化的定性关系。 3.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 学习 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 学规律的方法。 5.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和原理。 实验 器材 光具座、光具座

3、附件、蜡烛、火柴、计算机、凸透镜成像原理的课件 重点 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难点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 入 引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们知道了生 活中的照相机、投影仪、电影机、放大镜 等 成像元件都是凸透镜。但是,通过照相 机所成的像是缩小的,通过投影仪所成的 像是放大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通过 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下成放大 的像呢?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老师提 出的问题。 猜 想 投影仪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光学仪器, 大家仔细想一想,要想 让屏幕上的图像大 一些,应怎样调整? 大家可以讨论讨论,也可以到前面来 适适。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嘛

4、! 大家 讨论得很热闹,谁愿意将自己的 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同学认真回忆着投影仪的使用情 况。并逐渐形成几个同学间的讨论。 有同学到前面来用投影仪做实验。 来源: 同学纷纷将自己的想法与其它同 学交流。 可能的猜想: 与物体到透镜距离有关;与屏幕 到透镜距离有关;与物体和像是否在 透镜的两侧有关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明 确 任 务 制 定 计 划 大家说的都很好,但是否正确还需要 实验来验证 。 我们为每组提供了专门用来研究凸透 镜成像的实验器材光距座及其附件, 并在每组的计算机中安装了研究凸透镜成 像所用的课件。大家可以任选其一或共同 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条件。 提示: 1 我们事先为

5、同学们准备了探 究方案,同学们可以参照, 也可以自己制定实验方案。 2 小组同学间注意分工合作。 3 物距(u)表示物体到透镜的 距离;像距(v)表是像到透 镜的距离。 有的小组参照学案制定实验计划, 有的小组讨论分工并准备实验器材。 实 验 探 究 教师巡回指导 进行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并记录 展 示 分 析 数 据 各组的实验基本完成了,那个组愿意 将实验数据来与同学共享;并阐述你们的 到的初步结论。 以组为单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自己的实验数据。并阐述通过实验所 得到的初步结论。 师 生 总 结 结 论 将每次实验的数据进行研究,得 到这样的结论: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 透

6、镜的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 透镜的二倍焦距,但大于焦距时,成倒立 的缩小的实像;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 透镜的焦距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与教 师一起总结结论。 并根据自己的实验经验体会、理 解结论内容。 师 生 总 结 结 论 进一步研究表明:焦点是成实像和虚 像的分界点。另外,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 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我们不难发现如 下规律: 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物距 在不断减小,像和像距都在逐渐变大; 当物体从较近处远离透镜时,物距在 不断增大,像和像距都在逐渐减小。 与教师一起总结结论。 并根据自己

7、的实验经验体会、理 解结论内容。 引 导 深 入 研 究 提出讨论问题: 1在成虚像和实像的情况下,轻轻 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像一侧偏斜,观察火 焰的偏斜情况。 2如果我们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利用实验继续探究 作 业 1 记忆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 轻松联系: 目标教学中的联系题。 3 预习下一节内容。 来源: 教学后记: 在本节课的教 学中,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对 探究方案的制定,实验数据的处理,还是最终知识的形成,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 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而发现的,在课堂上,学习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发现权、 思考权、

8、发言权,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这一知识,教师不是用传授定论的方式,而是引导学 生去发现知识。这样,学生在获得某一知识结论的同时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切合了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时代要求。与单向且被动参与接受知 识的教学过程相比,这种知识获取过程具 有明显的优势:它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 解,它决不是一知半解的,更无需死记硬背,因而是一种“优质”的知识;学习者亲历知 识的发现过程,由此形成并拥有的知识具有极高的迁移价值,因而是一种“活化”的知识; 另外,学习者在获取“凸 透镜成像规律”这一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了类似于科学发现的某 些思考、分析、概括的过程,而这些方式是解决各种问题以及将来从事探究工作所必需的, 因而还是一种极具可持续发展意义的“长效”的知识。 本节课中基本实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为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 课堂教学的整合提出了很有前景的发展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