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 模块 初中生物 2 年级 八年级 3 所用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所属章节 第七单元 第二章 第四节 5 学时数 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 标 : 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类型。 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前调查学校性别的比例,以及课上“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培养学生数 据记录、统计、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情感教育 1.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提高学
2、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2.能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二)内 容 分 析 : 1 教材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这节内容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由于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 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因此,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 的兴趣。学生以前学习过“人的生殖和发育” 、 “生物的遗传”以及“基因在亲 子代间的传递”等知识,这对学习本课内容会有帮助,但学生没有学减数分裂 等知识,所以有些内容不宜讲得过深。另外,社会上一
3、些人,尤其是农村地区 年龄较大的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部分学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 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 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2 教学重点: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难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 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调查本班、本年级和本学校的男女生比例。有条 件的小组上网查阅我国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 (2)围棋子、纸盒等。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生男生女的奥秘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积极因 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生男生女又与很多社会问题有关,因此教师不仅要 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
4、养相关的技能和习惯,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 契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 四 ) 设计思路 首先,分析吃透教材,确立目标 本节内容在之前三节学习的基础上,从染色体入手,先解释了学生关注的 人类性别差异原因,然后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并科学的看待生 男生女的问题。因此,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人的性别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 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以及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类型有何区别?生 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据此我确定了三个知识目 标。同时,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对“人的性别遗传”的知识需求,还要通过教 学中师生的互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
5、析、探究、合作等多方面的 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社会 责任感。 其次,设计探究活动,实现目标 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性别比例”的活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 “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实验” 。这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开展 探究学习,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开展合作竞争,巩固目标 分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分 组,做到优势互补,集众人的智慧,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把竞争引进课堂, 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 学生展示活动探究的结果,回答巩固练习,在小组间展开竞争。
6、这样更易巩固 目标。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及时 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 的观察和考查及 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3 复习 提问 2 向学生介绍社会上 因母亲生女孩而遭家庭 成员冷落甚至摧残的现 象。有人认为生了女孩 就全是女方的责任,这 种思想对吗?那么,人 类为什么会有男女之别? 生女孩完全是母亲的事 吗?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 什么控制的? 学生聆听,猜测。 回答问题。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 因控制的。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基因、DNA、 创设与学生实际 生活密切相关的 情境,更易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求知欲望。 通过学生已掌握 的旧知识来构建、 学
7、习新知识,符 合学生的认识规 律,并自然引出 一、男 女染色 体的差 别 10 二、生 男生女 机会均 等 20 2、什么是基因?基因、 DNA、染色体三者之间 的关系怎样? 出示男、女体细胞染色 体排序图和问题提纲: (1)在男性和女性 的各 23 对染色体中, 哪一对有差别?这对染 色体的差别可能与什么 有关? (2)两幅图中,哪 幅是男性的染色体,哪 幅是女性的染色体? (3)图中哪条是 X 染色体,哪条是 Y 染 色体,二者在形态上有 何区别? (4)就性染色体来 说,在男性产生的精子 和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 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 精子和卵细胞各有几种 类型? 教师在让学生自学、 小组
8、合作、讨论、交流 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 确地解决以上问题。 导语:在农村很多人把 生男生女的责任都推卸到 妇女身上,这样对吗? 安排学生完成教材 上的图解。 教师巡视,注意个 别指导。 指导学生设计模拟 随机受精实验验证生男 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染色体包括 DNA,DNA 上有基因。 仔细观察、分析, 小组内相互交流,在教 师和其他同学的启发、 补充下,逐渐解决问题。 发现并表述出 122 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 上男女基本上相同。但 没有标号的那对差异较 大。并大胆猜测这对染 色体可能与性别有关。 阅读教材 37 页的文 字叙述,逐渐认识 X 染 色体和 Y 染色体,从而 能区分出两幅图
9、中,哪 幅是男性的染色体,哪 幅是女性的染色体。 总结:人的性别是 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知道精子和卵细胞 中都只能含有一条性染 色体。 精子有两种类型: 含 X 染色体的或含 Y 染 色体的。 卵细胞只有一种: 含 X 染色体的。 完成教材上的图解。 设计实验方案,分 下文。 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出示课 件或图片,设计 问题提纲,引导 学生通过小组合 作、探究,主动 去解决问题,让 学生的思维始终 处于活跃状态, 在学习知识的同 时,培养能力, 陶冶情操,并掌 握学习的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地位。 通过填图,使 学生掌握男女性 别决定的方式, 并从理论上了解 生男生女的奥秘。 同时,为
10、学习生 男生女机会均等 做辅垫。 课堂 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先让学生设计方案,教 师给予鼓励和肯定。然 后,师生确定选用围棋 进行模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探究 过程。 请学生汇报课前调 查所在班级、年级、学 校男女生人数的比例, 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提问:思考一下你 们的课前调查结果。男 女比例 1:1 有什么意 义?有人做性别鉴定, 根据个人的意愿来决定 要男孩和女孩,这样做 对吗?对社会有什么影 响?我们应该树立什么 样的生育观念? 组进行模拟实验。 实验设计: 1、课前教师可以用 两种不同颜色的围棋棋 子分别表示含 X 染色体 的精子(如黑子)和含 Y 染色体的精子(如白 子) ;用
11、代表含 X 染色体 精子的棋子代表卵细胞 (如黑子) 。然后分装在 两个纸盒中,其中一个 纸盒内的棋子代表精子 (数量要多,但黑白比 例应为 1:1) ,另一纸盒 内的棋子表示卵(都是 黑子) 。 2、将装有不同棋子 的纸盒分给小组,然后 要求学生模拟随机受精 过程,一个同学从装有 “精子”的纸盒随机摸 出一粒“精子” ,另一个 同学从装有“卵”的纸 盒摸出一粒“卵” ,放在 一起代表受精卵内含有 性染色体的种类(或男 或女) ,并把结果记录下 来。 3、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汇报课前调查所在 班级、年级、学校男女 生人数及计算得出的男 女生比例。发现调查的 人数越多,男、女生比 例越接近于 1
12、:1。 结合课前调查,思 考,分析,交流。 让学生通过 实验,使抽象问 题直观化,有助 于学生形象的理 解生男生女的机 会均等。 这种游戏式 的探究学习,寓 乐于学,同时在 探究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的合作、 分析、归纳等能 力。达到顺利突 破难点的目的。 学生通过自己 的调查和计算, 运用数据,从实 践层面证实生男 生女机会均等。 培养了学生收集 信息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提出一些具有 现实意义的问题, 有助于对学生进 行思想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科学的 思想观念,确立 男女平等和正确 的生育观,培养 小结 2 巩固 练习 5 课外 延伸 3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 课的收获。 出示练习题 我国的男女性
13、别比 偏高,并且出现逐年加 大的趋势。同时出示相 关资料,你认为其中的 原因有哪些?这样会对 社会产生什么危害? 总结知识和学习方法。 独立完成后交流 分析讨论造成我国 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如重男轻女,性别歧 视等)及其危害。 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 培养归纳能力 和习惯。 检测和巩固学 习效果 通过探讨、 交流,从而让学 生关注生活、关 注社会、培养社 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男性:XY 女性:XX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精子 受精卵 X XX 女 男性:XY Y XY 男 卵细胞 女性:XX X XY 男 X XX 女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新课,较好的激发了学 生的求知欲,接着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掌握了基础知识、落实了教 学重点。并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课前学生的调查活动和课中游戏式的模拟探 究实验。既使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又能让学生寓乐于学,始终保 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适当渗透了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 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但在课堂教学时,由于教学设计安排比较紧凑,再加上学生较活跃,因此 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否则容易拖堂,影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