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乡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由变奏” 。 (2)、学唱民歌城墙上跑马 。 (3)、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作分析。 (4)、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音乐的速度、情绪变化等作分析。 2、能力目标: 开阔音乐视野,增强感受、听辨、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 3、情感目标: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悟到思乡是中国人、中国音乐一个永恒的主题,培养学 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先布置学生去查阅、了解有关马思聪这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的生平及 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 体会音乐作品“自由变奏”的特点、
2、情绪变化及作品分析。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新课导入:播放根据李白的静夜思改变的通俗歌曲。 学生:老师,这不是李白的静夜思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很好听! 老师:是的,说的非常好。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曾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思乡这一 永恒的主题。感受了文人表达的思乡作品后,今天我们要着重欣赏由音乐表达的思乡作品, 马思聪的思乡曲 。 3、放思乡曲音乐,请同学来介绍他们所收集的马思聪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 采用的音乐主题。 (老师总结并加以肯定) 4、老师把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谱歌词呈现在电脑的大屏幕上,老师伴奏,学生学唱。 5、知识教学:什么是自由变奏?“自由变奏”是更
3、为自由的重复变形的写法,往往只保持 原型主题的部分核心因素(如骨干音和总的旋律线趋向等) ,而在节奏、节拍、速度、音调, 甚至句式结构、调式方面,都作必要的改变。自由变奏在创作中常和其它手法(如重复、 变化重复、模进等)结合运用。它可以深化甚至改变原型主题的音乐形象,使之获得崭新 而丰富的表现力。 6、全曲欣赏: (1)第一部分三段音乐的欣赏。 a、思考问题:对第一部分三段音乐作分析,体会音乐的自由变奏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音 乐表现的是什么情感? b、学生答:感觉三段音乐都有相似的音,像都有个共同的根基。音乐有思念故乡的忧伤情 感在里面。 c、老师总结: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变奏与引伸,相同骨干音有
4、 1、2、3、5、6,第一段与第 三段音乐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骨干音完全相同上,第三段具有第一段音乐一 定的再现功能。第一部分柔和、带有暗淡色彩的旋律以一种感叹的诉说语调,把思念故乡 时忧伤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d、师生哼唱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主题。 (2)第二部分音乐欣赏。 a、思考问题: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在速度、情绪在有什么不同?它表现了什么情景? b、学生答: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是喜悦的,好像是游 子回家了。 老师总结:与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的音乐相比,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变得明 朗,似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又似游子梦回故里,沉醉在亲人
5、中间,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 美好憧憬。 (3)第三部分音乐欣赏。 a、思考问题:第三部分的音乐特点是什么?它又表现了什么情感? b、学生答:再现民歌的音乐主题,音域提高了八度,再次感受到游子绵绵不断的忧伤的思 乡之情。 c、老师总结:第三部分音乐是一个缩减再现的段落,仅仅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第一段的音 乐旋律,并移高了一个八度显得更加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的愁绪, 最后结束在不协和、不稳定的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 萦绕在心头。 (4)复听全曲。 教师总结:同学们, 思乡曲哀婉、缠绵,如泣如诉,带着浓浓的思乡愁情,把远离故乡 的游子那种要回故乡而不能回的情境,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让我们感受到曲作 者马思聪魂牵梦萦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7、课堂拓展延伸。 欣赏有关思乡的优秀歌曲:念故乡 、 我的肯塔基故乡 、 故乡的亲人 。 8、师生同唱思乡曲主题音乐。 9、课后小结: 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思考与实践活动中,学生才不会被动的听、被动的接 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感受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起 学生的音乐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