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动能变化跟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动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 会利用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关系 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和理论探究验证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等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分析评价探究结果的能力,以此激发学 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来源:学科网 ZXXK 建立动能的概念,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为理论推导动能 定理奠定实验基础。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外力(重力)
2、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验双向探究式教学 教学媒体: 有关汽车起动、加速、减速、刹车等汽车行驶的图片或多媒体演示的电脑;电火花 式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刻度尺 教材分析: 动能变化与功的关系是对动能定理初步研究的结论,也是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 整章的前期准备。先从大量的汽车行驶中的有关现象入手,得出必须研究动能变化与功的 关系从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再通过理论研究汽车动能的变化 过程分析推理论证得出动能、动能的增量、功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 得出动能定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恒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变化 的关系 ,
3、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探究活动;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 初步应用,能用动能定理去分析解决限制车速的实际问题。着重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论证和 实验探究得出动能的变化与功的关系,并进行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 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在初中已知的功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直接给出动能的表达式,得出动能定理,初 步体现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一观点;再由动能定理出发,深化功的内涵,包括功的普 遍公式、正功、负功、变力做功、功率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整体上是循环上升 式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探究要求。本着科学探究的学习与科学知识的学习 一样,都要遵循循序渐进
4、的原则,本节安排的探究实验“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探究的问题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根据手头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这样的设计是根据高一学 生的心理点和认知水平决定的。 教学思路: 本节课采用的是理论和实验双向探究式教学,探究活动的五个步骤:“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不必按 部就班每个环节必不可少,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作取舍,或由教师来完成。鉴于高一学生具 备一定的物理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设计,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 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 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
5、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教学中 还应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科学、技术的理解, 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图片或多媒体展示:汽车行驶中的起动、加速、减速、刹车等运动情况,让学生体 验和再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 提出问题:汽车的速度发生变化,动能也发生变化,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跟牵引力 和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设计说明:通过图片或多媒体展示、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入新课,能够贴近学生的思维 实际,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理论探求新知
6、-动能 和动能定理 教师引导学生建模型:建立汽车在不变的牵引力作用下运动的模型和物理图景,设定 运动和力的相关物理量。 学生活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分析汽车动能变化的过程。 整理并得出: 提出问题:你能分析上式的物理意义吗? Fs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右边的 又是表明什么物理意义呢?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利用物理模型和现有的物理规律进行理论分析推理的能力 解决问题:分析理解上式各部分的物理意义。 Fs 是牵引力的功 右边的两项跟汽车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 得出结论: 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单位:焦耳 J 1J=1kgm/s2) 动能与功一样,也是标量,不受速度
7、方向的影响。 一个物体处于某确定运动状态,它的动能就对应 于某一确定值,因此动能是状态量。 2、 动能的增量:一个过程的末动能减初动能 深化理解:1、试比较下列每种情况下,甲、乙两物体的动能:(除下列点外,其他情况相 同) 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 物体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物体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 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一半。 2、回答课本上的思考题(P42) 3、动能定理:力对物体所 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 4、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物体的动能变化可以用功来量度;动能定理是具有普遍意 义的重要物理规律。 深化理解:过程量和状态量 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过程量,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和位移
8、。动能是跟物体运动有关的状 态量,对应的是某个时刻和位置。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对分析推理的结论进行总结,加强理解,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的 分析推导总结理解的能力 三、实验探求验证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以自由落体运动中的重力做功为例,研究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 能改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提出问题:你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利用下面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一下重 力所做的功与动能的变化量的关系,并以此来验证动能定理? 提供的器材有: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刻度尺。 需要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请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如何 利用实验数据计算重力所做的功和动能的变化量
9、? 如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请设计一个数据处理结果的表格。 请发挥你的想象猜测一下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实验探究:外力(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 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提供的实验器材,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写出你们的实验 方案。讨论时请围绕下列问题进行: 、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结束后叫学生上台演示其实验操作过程) 师生探讨: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 器侧放于桌面上,使限位孔伸出桌面外,将夹有重 锤的纸带从下向上穿过限位孔,用一手压住打点计时器,另一手提住纸带的上端,使纸带 竖直,重锤紧靠在下边的限位孔处 ,先开启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工作,然后放手使纸带在重 锤的带动
10、下自由下落,结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利用打了点的纸带来计算 重力所做的功与动能变化量的定量关系。 、如何计算重力所做的功和动能的变化量? 师生探讨:在纸带上取两个合适的点(如下图中纸带上的 B 点和 E 点),用刻度尺测 出这两点间的距离,根据功的定义可知:,采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求出打点计时器打 B、E 两点时,重锤的速度 vB和 vE,再根据动能的计算式计算打 B、E 两点时的动能及其动能的 差值。 、需要测量和记录哪些实验数据?(实验后由学生用图示方式板书出来) 、如何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学生板书并填入实验记录的数据) SBE SAC SDF tAC tDF 来源:学科网 Z
11、XXK 、操作实验,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回指导) 、如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表格处理数据(学生板书并填入数据处理结果) 来源:Z|xx|k.Com 图像处理数据(学生板书并作出图像) 比较观察 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通过数据处理可知: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 内是相等的。 定理的验证: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 实验评估: 学生实验中好的方面和错的或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评估。 在你的实验中,主要误差是什么?你是如何减少误差的? 你认为如何改进,可以使你的实验更好一些? 合作与交流来源:学科网 与同学交流讨论,了解他们制定的探究计划和设计的实验
12、方案,了解有那些地方是 值得你学习的。 完成一份实验探究报告。 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验证物理规律 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作性思维。 深化理解:正功和负功 对动能定 理的分析可知,动能的增量是正值,力对物体做的功是正值,就说力对物体 做正功;动能的增量是负值,力对物体做的功是负值,就说力对物体做负功。 1、结论:正功使物体的动能增加,负功使物体的动能减少。 2、提问:在汽车起动、加速、减速、刹车的各个过程中,分别有哪些力对汽车做功? 哪些力对汽车做正功?哪些力对汽车做负功? 3、拓展:物体在粗糙的斜面上下滑时各力做功的情况分析,特别要说清各力做正
13、功 和做负功的情况。 案例分析: 一颗质量是 40g 的子弹以 100m/s 的速度瞬间击穿一个苹果,子弹穿过苹果后,速度 降为 60m/s。问子弹击穿苹果前后的动能变化是多少?苹果对子弹做了多少功? 分析思路对象:子弹 过程:在子弹击穿苹果的过程中 状态:取击穿前后的两个状态为研究状态 用动能定理立式求解: 解答已知子弹 m=40g=4.010-2kg ,初速 v1=100m/s 末速 v2=60m/s,由动能定理可知 苹果对子弹做的功为 代入数值得 W=128J。 负号表示苹果对子弹做负功,使子弹的动能减少。 设计说明:强调分析思路和规范解题;进一步加深对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不宜
14、举例过难过复杂的题目 STS:公路上为什么要限制车速?来源:Zxxk.Com 指导学生阅读 理解车辆碰撞时损坏的程度和事故的严重性跟碰撞前车辆的动能大小 有关,而车辆的动能取决于车辆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质量大的速度小,质量小的速度可 以大些。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了解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家庭作业与活动:课本 P45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加深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反思: “探究型教学法”是力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 的智能锻炼与开发创造良好条件。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够完美,甚至是错 误的,但由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
15、与了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付出过艰辛的劳动,所以同 学们对整个过程十分熟悉,感到自然真切,对所得结论理解透彻,记忆持久,运用自如, 尤其是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去探究新知,其兴趣、注意力和科学态度就在无意识中大 大增强 板书设计: 探究动能变化跟功的关系 一、 理论探求新知-动能和动能定理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推导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单位:焦耳 J 1J=1kgm/s2) 动能与功都是是标量 动能是状态量,功是过程量 动能的增量:一个过程的末动能减初动能 动能定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 二、实验探求验证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深化理解:正功和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