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园惊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 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A、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B、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B、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2、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体会人性中的两面:自然人和社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牡丹亭的流传及影响谈起,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听贾府家庭戏班小演员唱牡丹亭?游园惊
2、梦 ,从“不 觉点头自叹” ,到“心动神摇” ,再到“越发如醉如痴”, 受到强烈感染。 )这段曲文,抒发 的正是杜丽娘青春苦闷的内心激情。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 ,曲中写 出侬心事。 ”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 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 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万历 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
3、是小青。 ”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与汤显 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 演昆曲游园惊梦 ,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二、介绍 1、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 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的剧作“临川四梦” (紫钗记 牡丹亭 邯郸记 南柯记 )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 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 。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与以禅宗来反对 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
4、情反理, “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 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 旗手之一。 2、关于作品牡丹亭 。 牡丹亭 ,原名牡丹亭还魂记 ,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 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 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 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 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牡丹亭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首先通过“梦而死” 、 “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 现了
5、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可是在梦想、幻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其次采 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出人物的内心感情。 3、 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 , 游园是第十出惊 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 她不知道“春色如许” ,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 的觉醒。 三、赏读曲词,学生品读。 1、师:我想此时每位同学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少女游园图。哪位同学愿意 用语言与大家一起分享你构思的美景? 请一生描述。 (六支曲子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断井颓垣、晴丝摇漾、莺啼燕舞、春花开遍、姹 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 ) 2、师:这六支曲子都很美,不仅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在借景抒情中刻画了人物形象。有许 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挑你喜欢的一支来品品、读读?并请在品好之后有感情地诵读曲词, 读出杜丽娘当时的心情。 四、翻唱曲词。 有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 还有同学建议,能不能用演唱流行音乐的方式演唱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