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3《伴性遗传》word教案2.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7277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3《伴性遗传》word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3《伴性遗传》word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3《伴性遗传》word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3《伴性遗传》word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案 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遗传物质基础。 2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3举例说出人类伴性遗传的遗传原理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人类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图的对比、观察,对 XY 型性别决定图解、红绿 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获得一些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等伴性遗传特点的推导归纳,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养成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形成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懂得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应人为选择人类性别。 2参与探究红绿色盲症等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学会交流合作,感受学习

2、的乐趣。 教学重点 1XY 型性别决定。 2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原理和特点。 教学难点 1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原理和特点。 2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现象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为主。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学案等。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33“问题探讨” ,讨论后回答。 提示:(该问题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 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 ) 1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 遗传表现上总

3、是和性别相联系。 2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基因尽管都位于 X 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 为隐性基因,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 现不相同,红绿色盲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则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 二、新课教学 什么是伴性遗传? 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一)人类红绿色盲症 问: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并让学生完成“资料分析” 。 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教师板画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P34)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1)家系

4、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答案:男性。与 性别有关。 ) (2)代中的 1 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中的几号?(答案: 3 号和 5 号。 ) (3)代 1 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 2 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 Y 染色体上?(答案:没有。因为 代 1 号传给代 2 号的是 Y 染色体,如 果色盲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则 代 2 号肯定是色盲患者。 ) (4)为什么代 3 号和 5 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答案:因为代 3 号和 5 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 掩盖。 )

5、 (5)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 教师展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供学生填表(表中的基因 型和表现型由学生填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列表: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6)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答案:男性只要 X 染色 体上有色盲基因 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 X 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 色盲基因 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 (7)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在

6、形态上有差别,色盲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而在 Y 染色体 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依据上表教师列出六种婚配方式,引导学生画出遗传图,并引导学生说出隐性遗传的 特点。如,教材 P35 图 2-13 是图 2-12 的延续,把这两个图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男性 患者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他的女儿,再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了他的外孙。这就是交叉遗 传。 总结:红绿色盲(隐性)遗传的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 (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 。 (3)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4)女性患

7、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依上表列出六种婚配方式,引导学生画出遗传图,并引导学生说出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显性)遗传的特点。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显性)遗传的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2)具有时代连续的现象。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 表现型 得病 得病 正常 得病 正常 (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伴 Y 遗传 如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 (1)患者全为男性。 (2)遗传规律是父传子,子传孙。 (全男) 口诀总结: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男

8、”为患病女的 父亲或儿子)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女”为患病男的母亲或女儿) Y 病传男不传女。 ZW 型:这类动物与上述情况相反,雄性个体中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雌性个体中有两 条不同的性染色体。因此,这类动物又称为雌异配型动物。为了与雄异配型动物相区别, 这类动物的性染色体记为 ZW 型,雌性 ZW,雄性 ZZ。属于这一类型的动物有鸟类、鳞翅 目昆虫、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及某些鱼类。在这类动物中,也有和雄异配型动物中类似的 情况,雌性个体中不存在 W 染色体,这类雌异配型个体的性染色体记为 ZO 型。 无论属于哪种性染色体类型的动物,凡是异配性别个体(包括 X

9、Y 和 ZW 个体)均产 生两种等比例的性染色体的配子,对于 XY 雄性而言,产生带 X 和 Y 染色体的两类精子, 对于 ZW 雌性而言,产生带 Z 和 W 染色体的两类卵细胞;凡是同配性别的个体(包括 XX 和 ZZ)只产生一种性染色体的配子。当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时,形成异配性别和同配性 别子代的机会相等,因而,动物群体中两性比例总是趋于 11。 3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 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 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 Y 染 色体上的遗传病; 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 友病等可直接确定。 三、作业 教材 P37、38“练习”一、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