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概况,知道三大战役是敌我双方大 决战,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之战,并能列举。 (2)知道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并能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阅读课文,自己动手制作“三大战役情况简表”。 (2)结合课文,简要分析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3)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觉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 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
2、时空观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支持是大决战以及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代表人民的正义要求,取得胜利是历史的必 然。 (3)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教学要点 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重点。 难点:三大战役经过。限于篇幅,在讲述三大战役时,教科书只有示意图,没有三大 战役情况简表,使学生了解战役存在一定困难。建议教师指导学生绘制一张三大战役情况 简表,项目可以有战役名称、起止时间、解放军作战部队和指挥员、战果(主要是歼敌人 数)、解放地区等,以利于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 【激
3、发兴趣,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解放战争第一年、第二年的作战,敌我力量的对比 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中共中央决定发动 同国民党的战略决战。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一、三大战役 教科书首先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一年后的形势变化,建议结合 教 科书第一段正文后的小字内容先向学生介绍决战前的敌我兵力变化、士气民心等情况,说 明战争已经逐步向有利于我方转变,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业已完成,军民求战热情高涨, 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并结合正文讲述党中央高瞻远瞩,把握时机,部署了规模空前的 战略决战。 注意提醒学生掌握三大战役的名
4、称、时间和规模。 (1)辽沈战役 引导学生思考:中共中央为什么把战略决战的第一战定在辽沈战场?原 因有三,其一,敌我战场上,只有辽沈战场我军兵力上占有优势,林 彪、罗荣桓掌握 70 万正规军,此外还有 30 万地方武装配合,而东北卫立煌兵团只有 48 万人;其二,东北敌 军分散于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等孤立的据点,补给困难,撤守举棋不定,我军握有 主动权;其三,东北解放区后方巩固,物质力量雄厚。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使东北战事建 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东北首战胜利后,更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并使东北成为解 放战争的总后方。因此,打好东北的决战,成为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 党中央决定辽沈之战先取锦
5、州。教师指导看书上插图:“三大战役示意图”,请同学们讨 论,沈阳、锦州、长春三地,解放军先攻哪一地?并展开分析,介绍中共中央“关门打狗” 的策略。攻占锦州,是辽沈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 攻克锦州和东北解放。辽沈战役的经过不用细讲,可根据教学挂图简要介绍攻克锦州、 解放长春、黑山之战、解放沈阳四个部分,至此 ,辽沈战场歼敌 47 万,东北解放。 辽沈战役的历史意义,注意把握两点:其一,敌我兵力发生根本变化,敌军兵力下降为 290 万,我军增加为 300 万,这是军事形势上的重要转折。其二,东北解放后,成为解放 战争的总后方,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 (2)淮海战役 讲解淮海之战时,结合地图,介
6、绍此次战役集中了中原、华东解放军主 力,并组成了总前委,让学生知道总前委成员。 规模宏大是淮海战役的特点,建议充分利用地图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震撼人心的淮 海大战,注意几次战役的地点,如碾庄、双堆集、陈官应等。 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 碾庄消灭黄百韬集团,完成对徐州的包围;第二阶 段,在双堆集歼灭援军黄维兵团,迫使杜 聿明部逃出徐州,并在陈官庄将其合围成功,为 配合平津战场,遵照中央指示,“围而不攻”;第三阶段,消灭被围拒降之敌,淮海之战 胜利结束。 淮海之战的战果:历时 66 天,消灭敌人 5 个精锐团,俘敌“剿总”副司令杜聿明,毙伤 俘敌 55 万人,是三大战役歼敌最 多的战
7、役。 讲解意义时讲明两点:其一,淮海之战胜利,奠定了长江以南各 省解放的基础。其二, 淮海之战体现了人民战争的性质,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可靠保证。可指导学 生阅读并体会课文中陈毅关于人民群众支前的话,陈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3)平津战役 提示学生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一南一北,互相配合,遥相呼应。两次战 役后,长江以北完全解放。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该段,并思考平津战役中共参战部队有哪些? 采用了什么战术?北平和平解放的原因和意义何在? 辽沈战役后,东北解放军秘密人关,与华北解放军共同进行平津战役。 介绍参战部队 和参战将领,人民解放军神速行动分割包围敌人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实现“瓮
8、中捉鳖” 的第一步;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攻占张家口、天津;中国共产党尽力争取,傅作义将军 以民族大义为重,接受和平改编,保护了历史名城的完整。 成果和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52 万人,使华北全境解放。 讲完三大战役以后用表格进行小结: 战役名称 起止时间 参战部队 战 果 意 义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东北野战军 歼敌 47 万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歼敌 55 万 为解 放长江以南奠定基础 平津战役 194812-19491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改编、歼敌:52 万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建议结合前面
9、三大战役的表格,介绍渡江战役前的形势。人民解放军占有压倒性优势,解 放战争胜利己成定局。 关于蒋介石集团玩弄“和平”阴谋,可以补充相关资料:国民党发出和平声明,以此 作 为缓兵之计,暗地里布置重兵防守长江防线。中国共产党从人民利益出发,答应同国民党 谈判。但国民党又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假和平阴谋暴露无遗。 1949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可根据地图册指导字生 学习:百万大军在西起湖口,东到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东、中、西三路渡江,在我军强 大攻势下,国民党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长江防线突破后,解放军继续挺进江南,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南京解放标志 着统治中国长达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灭(1927 年 4 月 18 日1949 年 4 月 23 日) ,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重大胜利。南京解放后,解放军继续追歼残敌,蒋介石及残部逃往台 湾。 学生朗读毛泽东在南京解放后所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增强革命的 感染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