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时课题: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和传递规律。 (重、难点) 2、能够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理。 (重、难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 察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例合理的重要性,感悟人 体和谐的美。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 的话题,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遗传知
2、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 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通过本节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 生男、生女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例合理的重要性。本节课教学采用以学生的自 主学习为主,并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通过一些直观手 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并且注意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归 纳,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由于性别决定的过程比较抽象,所以设计了探 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 比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 察、思考、分析获得结论 采用“激趣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著名舞蹈家
3、、变性人金星是男是女?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花木兰从军及国际运动会性别的鉴定 引出问题:“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如何组成的?有什么不同?与性别的决 定有什么关系?”勾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引入新授。然后采取任务驱动模式, 指导学生结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资料仔细观察,将抽象的理论结合动画、图示 直观体现给学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 小组讨论、自学教材,经主动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 生从感性到理性更好的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有效地突破重、难点。然 后通过联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讨论社会中男女比例状况,分析造成
4、这 种状况的社会原因,进一步对国家有关政策加深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 注意讲练结合,通过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扎实 高效地完成本课学习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著名舞蹈家、变性人金星”“国际运动会性别的鉴定”“ 第六 次人口普查”等资料,精心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按照老师安排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好探究活动所需物 品。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3 分钟 图片展示: 著名舞蹈家、变性人金星的照片, 提出问题:金星是男还是女? 情境:战场上有“花木兰”立功 受奖,在国际运动会上,男性运 动员冒
5、充女性运动员参赛的事例 时有发生,为保证竞赛的公平公 正,人们采取过许多种性别鉴定 的措施。在北京举行的第 29 届 奥运会上,组委会利用运动员脱 落在漱口水中的口腔上皮细胞, 就可以准确鉴定运动员的性别。 这种鉴别方法的主要依据就是男、 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差异。 设疑: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是如何组成的?有什么不同?与 性别的决定有什么关系?这就是 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观看照片,分辨金星的性别, 究竟是男性还是女性? 在北京协和医院老楼地下一 层,墙壁上挂着“第 29 届奥 林匹克运动会指定性别鉴定 实验室”牌子。 第 29 届奥运会指定性别鉴定 实验室 在协和医院设立的 性别鉴定
6、实验室,在奥林匹 克史上是首次。 借助“变性 人”这一比 较神秘的问 题激起学生 探究新知的 兴趣,引导 他们积极主 动的去探寻 解决问题的 途径,同时 也明确了本 节课的知识 与实际生活 的关系。 探点一 人类染色体的传递 一、自主学习: 设疑:人类的染色体是怎样进行 传递的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 103-104 页“人类染色体的传递” 这部分内容,时间 3 分钟,然后 完成助学 83 页自主学习目标 1. 二、合作探究: 结合下图,大家讨论后回答: 人类的染色体是如何实现在亲代 看教材进行自主学习,重点 知识在教材上画下来,并完 成目标 1。 1.人体细胞中含有 23 对染色
7、体,精子和卵细胞各含有 23 条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 2.通过 受精作用 ,受精卵 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23 自主学习的 设计以教材 为依托,既 快速掌握了 基础知识, 又突出了本 节的重点,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0 分钟 与子代之间传递的? 染 色 体 传 递 过 程 示 意 图 父 亲23对 母 亲23对 23条 染 色 体 23条 染色 体 子 女23对 精 子 卵 细 胞受 精 卵23对 染 色 体 结论:人类的遗传信息就是通过 染色体在亲代与后代之间传递实 现的。 三、思维拓展: 设疑: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 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 为什么要减少一半?你认为有什 么意
8、义? 解读:只有这样才能使精子和卵 细胞结合时又恢复到原来的染色 体数目,从而使后代和亲代的染 色体数目保持恒定,维持了遗传 信息的相对稳定。 人的体细胞内含有 23 对染色体, 那么人的生殖细胞、受精卵中含 有的染色体数是( ). A.23 对,23 对 B.23 条,23 条 C.23 条,23 对 D.23 对,23 条 探点二 人类染色体的组成 过渡: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 色体,而生殖细胞中是 23 条, 那么 人类的染色体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 104 页,时间 3 分钟,然后完成 助学 83 页自主学习目标 2. 二、观察比较: 结合
9、人类的染色体图谱,想一想: 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在形态、 数目等方面有何异同点? 对,实现了子代与亲代染色 体数目的 恒定 。 3.人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 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4.人类的遗传信息就是通过 染色体 在亲代与子代间传递 的。 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如果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 体仍为 23 对,那么受精卵中 的染色体数目就成为 46 对, 子代和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产 生差异,其遗传信息也会发 生很大的改变,所以生殖细 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要减半。 独立完成: C 认真自学,重点知识在课本 上画下来,并完成目标 2。 1、常染色体: 22 对 。 性染色体: 1 对 。女性的 性染色
10、体用 XX 表示,男性 的性染色体用 XY 表示。 2、在产生生殖细胞时,女性 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每个 卵细胞都含有 22 条常染色 有助于理解 难点。 形象的动画, 便于学生理 解受精卵中 的染色体数 目又恢复到 23 对。其 中的每一对 染色体,都 是一条来自 父亲,一条 来自母亲。 通过自主学 习,可以有 效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 独立思考问 题的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 力。 三、探点解读: 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表示为: 22 对常染色体+XY 精子中的染色体为: 22 条X 或 22 条Y 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 22 对常染色体XX 卵细胞中的染色体为: 22 条 体和 1 条 X
11、 染色体。男性则 产生两种精子,一种精子含 有 22 条常染色体和 1 条 X 染色体;另一种精子则含有 22 条 常染色体和一条 Y 染色体。 相同点: 数目相同; 形态相似 。 不同点:各自的一对性染色 体大小、结构存在差异。女 性的是 XX,男性的是 XY。 理解、记忆。 人类的染色 体图谱的展 示,有利于 学生直观的 理解男、女 性体细胞中 的染色体在 形态、数目 等方面的异 同,将抽象 问题直观化、 具体化。 探点三 人类性别的决定 过渡:受精卵是新生命的第一个 细胞,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 为什么有的发育成男孩,有的发 育成女孩?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105-10
12、6 页上部的内容,时间 4 分钟,完 成助学 83-84 页自主学习目标 3。 二、探究活动:探究生男生女的 比例 根据课前的预习,利用你准备的 实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 自己的实验方案,时间 3 分钟。 提出问题: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吗? 作出假设: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1、你将利用什么材料分别代表 X、Y 染色体?怎么模拟精子、卵 认真阅读课本,标记重点知 识,完成目标 3: 1、含 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 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 色体组成是 XX ,将来发育 成 女孩 。 2、含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 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 色体组成是 XY ,将来发育 成 男
13、孩 。 3、受精时,含 X 染色体的精 子和含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 细胞结合的机会是 均等 的。 4、1990 年,科研人员在人 类 Y 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男 性性别决定基因,说明人的 性别也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 决定的。 根据课前预习确定操作方案: 1.取一黄色布袋注明“母亲” ;取一白色布袋,注明“父 亲”。 2.在黄色布袋内装入 20 个黄 通过自主学 习,可以有 效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 独立思考问 题的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 力。 通过模拟人 类的性别决 定过程、探 究生男生女 的比例,体 验科学探究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0 分钟 细胞的组合类型? 2、你打算如何进行试验操作? 如何分
14、工? 3、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 些细节? 、统计结果,得出结论: 次 数 1 2 3 4 5 6 7 8 9 1 0 性 别 统计:男 次 女 次 男女= 。 得出结论: 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 均等。 表达交流: 汇总各小组的结果后,进行统 计分析。 全班各小组数据统计表(把各小 组统计的结果填入下表) 你们小组的探究结果与全班的 结果是否一致?怎样做才能使结 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三、探点解读: 观察性别决定动画,完成人类性 别决定图解。 结论:生男生女的根本原因是由 组 数 1 2 3 4 5 6 7 8 9 1 0 总 数 比 例 男 孩 女 孩 色乒乓球,代表含 X 染色体
15、 的卵细胞。在白色布袋内装 入黄色、白色乒乓球各 10 个, 并混合均匀。其中黄色乒乓 球代表 X 染色体的精子,白 色乒乓球代表 Y 染色体的精 子。 3.分别从两袋中各取一个乒 乓球,如果颜色相同表示所 生“孩子”为“女孩” (XX),如果颜色不同表示所 生“孩子”为“男孩”(XY)。 记录你所得到“子代”的性 别。 4.将取出的球放回原袋。按 步骤 3 重复 9 次,均做好记 录。 活动规则: (1)小组成员做好分工: 1 号同学负责黄色“母亲” 袋; 2 号同学负责白色“父 亲”袋; 3 号同学负责从两 袋中随机抓取; 4 号同学负 责做好记录。 (2)将取出的乒乓球还要放 回原处,并
16、混合均匀。 (3)抓取时不能看到乒乓球。 (4)活动要严肃认真。 实施计划:按照计划,分组 按步骤完成探究活动,并将 探究的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认真观看动画,独立完成图 解。 亲代:母亲(XX)父亲 (XY) 的乐趣;培 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观 察能力。 探究活动的 设计和活动 规则的制定, 让学生主动 融入课堂, 真正成为课 堂的主人, 积极参与到 问题的探究 中,更好的 理解本节课 知识。 形象的动画, 便于学生理 解受精卵中 的染色体数 目又恢复到 23 对。其 中的每一对 染色体,都 是一条来自 父亲,一条 来自母亲。 及时小结, 男性产生的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 合决定的,而且机会均等。
17、 探究延伸: 1990 年,科研人员在人类的 Y 染 色体上发现了一个男性性别决定 基因,该基因能控制早期胚胎的 性腺形成睾丸,从而发育成男性。 生活链接: 若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这个 女孩的性别在什么时候就已经确 定了?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 子,一定是男孩吗?为什么? 总结: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 机会是均等的。 【 变 式 训 练 】 有 一 种 疾 病 总 是 由 父 亲 传 给 儿 子 ,由儿子传给孙子,控 制这种病的基因最可能存在哪里 呢?父亲 X 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 传给儿子的概率是多少呢? 【知识点解读】一个男性的 Y 染 色体来自于自己的父亲,又只能 传给自己的儿子。男性的
18、 X 染色 体只能来自于自己的母亲,只能 传给自己的女儿。 生殖细胞 X X Y 后代: XX XY 后代性别 _女孩_ 男孩 这也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染色 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积极抢答: 女孩的性别在精子和卵细胞 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就已经决 定了。 再生一胎,可能是男孩,也 可能是女孩,机会各占一半。 讨 论 理 解 : 所以,控制这种病的基因最 可能存在父亲的 Y 染色体上, 父亲 X 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 传给儿子的概率是 0. 有利于知识 的整合,加 深学生对知 识点的理解 和记忆。 通过生活链 接培养学生 运用所学生 物学知识分 析和解决实 际生活中遇 到问题的能 力。 变式训练能 够很好的
19、培 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分 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结合实际 深化提高 5 分钟 社会链接 拓展思维: 听 说 你 儿 媳 妇怀 孕 了 , 要 抱孙 子 了 ? 想 要 孙 子 吗 ? 那 还不 容 易 , 到 泰 山 上的 庙 里 烧 一 柱 高 香 就 能 栓 住 一 个 孙 子 . 是 啊 , 可 还 不知 道 是 孙 子 还是 孙 女 呢 . 是 吗 ? 那 太 好了 , 我 明 天 就去 ! 请问这个孩子的性别在什么时候 就已经决定了?到泰山上的庙里 烧香有用吗?你应该怎样劝说他 们? 观看图片,开怀大笑,运用 所学,解决问题: 1、这个孩子的性别在她儿媳 妇怀孕的时侯就已经决定了。
20、 而且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 会均等。到泰山上的庙里烧 香并不起作用,改变不了孩 子的性别。 2、在社会主义社会,男孩女 孩都一样,都享有同样的权 利和义务,不能有性别歧视, 这样对女孩是不公平的。 通过对材料 的分析,培 养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分 析社会问题 的能力。 调查范围 男女性别比 全国 118.06:100 广东省 130:100 海南省 135:100 正常值 102107:100 针对我国的 2010 年人口普查资 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是什么? 点拨:我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 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意识;我国目 前的养老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使老有所养等。但
21、随着国家经济 的快速增长,计划生育政策的加 强,禁止胎儿性别鉴定,禁止终止 妊娠等措施的执行,高出生人口 性别比的现象已经有所下降。 认真阅读资料,分析当前社 会中男女比例偏高的原因, 举例说出身边重男轻女的事 例,思考男女比例失调可能 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依现在的比例看,20 年后我 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 女性多出 3000 万到 4000 万。 这意味着平均每 5 个适龄男 性中将有 1 个无法成家的尴 尬局面 使学生能用 科学的态度 看待生男生 女问题,清 醒的认识到 男女比例合 理的重要性。 并进一步对 国家有关政 策加深认识 和理解。 知识整合 巩固练习 (5 分钟) 出示练习题
22、: 1、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有 23 对,其中 22 对, 1 对,女性的性染色体用_表示, 男性的性染色体用_表示。 2、人类的遗传是通过_在 亲代与后代之间的传递实现的。 3、生殖细胞中,卵细胞有 种, 染色体组成为 ;精子有两 种,染色体组成为 和 ,两种精子的数量是 的。 4、性别决定:(1)当含有 X 染 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 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_ _,将来发育成_ _。 (2)当含有 Y 染色体的精子与 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 染色体组成是_,将来发 育成_。 (3)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 机会是_的,因此生男生 独立完成练习题: 1、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23、XX XY 2、染色体 3、一 22 条常染色体+X 22 条常染色体+X 22 条常染色体+Y 相等的 4、 (1)22 对常染色体+XX 女孩 (2)22 对常染色体+XY 男孩 (3)均等 均等 通过练习题, 加强学生对 基本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 以便利用基 本知识解决 相关的实际 问题。 女的机会也是_的。 (4)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性别也是 由_决定的。 (4)染色体上的基因 归纳梳理 盘点新知 3 分钟 同学们,请根据我们今天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人类的遗传信息就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后代之间传递实现的。 而且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均等。 通过组建遗 传图解,有 利于知识的 整
24、合,加深 学生对知识 点的理解和 记忆。 当堂达标 完成教学 8 分钟 A 类题: 学生独立完成助学 P8485 的当堂达标内容, 教师错题纠正,点拨讲解 B 类:【直通中考】 1、 ( 2013 济 宁 18)据考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是商纣王的 哥哥微子的第十九代世孙。可因孔府家谱上没有记载,一些 史学家对此提出异议。利用你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若找到微 子和孔子两人的 ,则可以得到肯定的答案。 A.X 染色体 B.Y 染色体 C.常染色体 D.显性基因 3.(2013 东营 21) 每种生物都具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人类 体细胞中具有 23 对染色体。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卵细胞、 肌细胞中染
25、色体数目依次为 A 23 条、 46 条、46 条、23 条 B 46 条、92 条、 46 条、92 条 C 23 条、23 条、23 条、46 条 D 23 条、46 条、23 条、46 条 4.(2013 威海 26)人的性染色体存在于 A 只存在体细胞中 B 只存在卵细胞中 C 只存在精子中 D 存在于以上三种细胞中 5.(2013 潍坊 22)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性别决定只与性染色体有关,与基因无关 B.男性能产生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生殖细胞 C.人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D生男生女的根本原因在于母亲产生的卵细胞。 通过当堂达 标,既能检 测学生
26、对知 识的掌握程 度,又能激 发学生学习 的动力。 直通中考题 目的选择, 有利于对知 识的拓展, 帮助学生提 高解题的技 能。 板书设计: X XX (女) XY (男) Y 人 性染色体( 1 对) 决定性别 类 的 XX (女) X XY (男) 染 色 体 常染色体( 22 对) 教学反思: 本节包括人类染色体的传递,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及人类性别的决定三部分内 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由单纯的 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 领下,主动学
27、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处于主体地位;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获取 新知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上存在的现实问题,引发疑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急切的想了解相关知识,进而主动地进入课堂知识的学习;通过模 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社 会链接”,展现出我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和养儿防老的传统意识,引导学生如何 对待自己身边的事例;通过“国情在线”,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 的能力,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男女比例合理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对国家有关政策 加深认识和理解。传递知识用于实践才有价值的理念,并适时进行爱国教育,培 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