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 18 课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 教育事业初具规模;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拉开了新中国教育奠基工程的序幕,建立 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制定了新中国的教育方针,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三个面向” ,通过深 化教育改革,使我国新时期的教育获得蓬勃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出现了哪些 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与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
2、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 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方向、战略地位、法律保障、教育目标、教育发展。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出现了哪些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优 秀作品。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
3、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阶段: 导入新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于育人。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党中 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由此导入新课。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 1949 年 10 月 1 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也拉开了序幕。各地人民 政府和军管部门先是
4、接管了原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同时对所有 学校进行了初步改革,确立了国民的道德素质标准和培养新社会所需新人的教育目标。 1949 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 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 由此,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这就成 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前进,使教育事业真正回到 人民的手中。 1.旧中国教育:文盲约占全国人口的 90%,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只有 20%和 6%。 2.新中国教育:国家大力改革和发
5、展教育事业,让工农及劳动人民子女享受到受教育的 权利。 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教育在经济总体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仍有较大的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教育方向:1983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 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战略地位: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党和国家逐渐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地位。 (3)法律保障:1986 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 (4)教育目标:1993 年,党和国家正式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作为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教育发
6、展的重要目标。到 2000 年,实现了“两基”目标,这是 20 世纪中国教育史上的标志性成就。 (5)教育发展:进入 21 世纪,九年义务教育从基本普及转向全面普及和现固提高,到 2011 年,普及率达到 100%,青壮年文下降到 2%。我国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 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6)高等教育发展 1999 年以来,我国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大幅度扩大招生,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 发展。 2015 年,普通高校在校人数居世界第一,高校录取率大大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 大众化发展阶段。 体验阶段: 探究比较 : 20 世纪 50 年代初和 90 年代后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两
7、次改革。这两次改革各有 什么特点? 50 年代初,重在培养“专才” ; 90 年代后期,重在培养“通才” 。 讨论归纳: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一、恢复高考制度,走上发展正轨; 二、形成高等教育体系,适应社会需要; 三、多种形式办学,资源优化配置; 四、优化教育结构,完善育才模式。 说一说: 调查资料表明,1999 年 8 月份,城镇就业者中受教育程度在大学及以上的占 11.5%, 人均收入 980 元;中专学历占 12.6%,人均收入 691 元;高中学历占 32.8%,人均收入 664 元;小学文化占 1.5%,人均收入 530 元。大学以上就业者收入水平比中专高 41
8、.8%,比高 中高 47.6%,比小学高 84.9%。 对此,你有何感想? 小结思考: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为什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3、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实 施“ 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2006 年)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 孙后代。 世界教育报告 (1990 年) 导行阶段: 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
9、荣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出现了一大批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 格各异的优秀作品,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2.进入新时期 (1)文艺领域:百花争艳、繁花似锦。 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 张炜的你在高原(被称为“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纯文学作品”)。 (2)电影电视领域:创作空间活跃,电影的产量进入世界前三,电视剧产量多年保持世界 第一。 (3)新闻、出版和公益文化领域 2010 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 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图书、期刊等出版物已进入 193 个国家和地区。 (4)惠民工程:加大对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初步构建了覆盖 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 教学反思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初具规模;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拉开了新中国教 育奠基工程的序幕,建立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制定了新中国的教育方针。但后来在左倾思 想指导下,教育出现混乱,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被拉 大。文革后经过教育的全面整顿,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三 个面向” ,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使我国新时期的教育获得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