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 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 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及成效,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 我国确立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 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培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本课采用情境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解决课文的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
2、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 贡献。 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难点明白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 定应对策略。制作本课课件 m 板书设计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二、 “一五计划” 重点:重工业 成就 三、 “三大改造” 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
3、基本确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许多内忧外患,我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从而巩 固新生政权的?(学生回忆回答)那么,在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 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来。但是旧中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我们手中资 金有限,但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 点投入。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当时经济建设的策划者,你们会怎么办?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新课学习 第一个五年计划 师:由同学 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有限的 资金决定了我们只能进行重点的投入,那么最 迫切发展的是哪一产业部门呢?请大家看经济图表。 (学生观察回
4、答) 师:引用毛泽东的话,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根据客观现状,我国制定了过渡 时期总路线。 简介什么叫过渡时 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有重点、有计划地 进行经济建设。 请学生看书,具体了解“一五”计划的内容。 师:“一五”计划实施的效果如何呢?请大家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 。然后根 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先辈们的创业故事。 (学生上台发言) 师: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也迅 速迈开了步伐。 “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师:土地改革完成后,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农业
5、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当时的农村看看。 (教师创设情境)我们来到某个村子。村里的农民在土改中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但因 为原来生产基础差,某某家有地没牛,某某家有牛没青壮年劳动力,某某家有地但一件农 具都没有,某某家分得的地地势较高,使农田无法得到灌溉,而且村子没有水利灌溉设施。 单家独户的小生产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更难以抵挡重大的自然灾害,种种原 因导致了这个村虽然人人有地,但是生产效率低下。现在你们开个会,看看如何发展你们 村的农业生产。 (学生讨论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单讲解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讲 述农业合作
6、化中发 生的故事。 (学生上台发言,教师点评) 师:农业合作社的组织 作用发挥出来后,生产力提高得很快,很多农民纷纷要求入社, 甚至说:“不让入社,挤也要挤进去。 ” 师: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开展,手工业也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年,以上 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农业和手工业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走上了集体化的道 路。那资本主义工商业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走向集体化道路的呢?请同学们根据所查找的资 料讲述一些老字号店铺当时是如何实现公私合营的。 (学生上台发言,教师点评) 师:(小结)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即由原来的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就标志着社会
7、主义制度在我国基 本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拓展学习(课后作业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 改造,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们从日常生活的 衣食住行等方面调查一下当时的人们的生活情况,以“生活在年代”为题出一份历史小 报。 教案点评 该课的设计通过创设真实亲切、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 考 ,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该 课的教学内容对 于初中学生来说是陌生抽象的,但教师以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融入具有鲜活情境的课程内 容,为发挥学生的个性创新和跨学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学生在问题探究的 过程中,运用和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并联系实际,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