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州大学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环境科学专业 教 学 大 纲 汇 编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二一四年九月 目录 环境专业前言讲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1 清洁生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7 生物监测教学大纲 .12 环境毒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20 环境工程设计理论课教学大纲 .27 环境工程仪表与自动化理论课教学大纲 .34 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38 环境管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47 环境监测理论课教学大纲 .56 环境监测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64 环境评价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71 环境生物技术理论课教学大纲 .78 环境统计学理论及实验教学大纲 .88 水污染控制
2、工程理论 课教学大纲 . 100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113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 . 115 环境监测理论课教学大纲 . 126 环境监测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 134 环境微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141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教学大纲 . 151 环境信息系统理论课教学大纲 . 159 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 163 环境学概论 B教学大纲 . 171 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176 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183 专业认知 实习计划 . 190 1 环境专业前言讲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环境科学专业前沿 (Forw
3、ard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speciality)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2 课程总学时 : 32 学时 面向专业:环境科学专业 课程性质:选修 开课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使用教材:自编教材 、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报告 先修课程: 环境科学导轮、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工业生态学、环境生物、环境毒理学等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解环境科学近年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并针对目前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结合工程技术实例,讲解目前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善环境以及节约能源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环境问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农业革命以前。在农业革命以前,人与自然的
4、关系曾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转折。这次大转折的标志是能够利用“制造工具用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是火。据我国科学家考证,在元谋人遗址中有大量的炭屑、烧 骨等遗迹,这是人类最早使用火的证明。这说明,大约在 170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利用火。由于能够利用火这一体外能源,人类结束了自然奴隶的历史,由被动适应环境转向主动改造环境,开始了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伴随着火的利用和工具的制造,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就出现了。一些学者认为,在史前社会,许多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如美洲野牛绝迹可能与人们过度狩猎有关。旧石器时代晚期。猛犸象、披毛犀的消失,也可能是同样的原因所致。不
5、过,在农业革命以前,人口一直是很少的,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只占地球表面的 极小部分;另一方面,2 从总体上讲,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还很低,还只能依赖自然环境,以采集和猎取天然动植物为生。此时,虽然已经出现了环境问题,但是并不突出,地球生态系统还有足够的能力自行恢复平衡。所以,在农业革命以前,环境基本上是按照自然规律运动变化的,人在很大 程度上仍然依附于自然环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有所了解,提高学生跟踪本学科研究前沿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 .选课建议 该课程 是为环境科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建议学生除了课堂听 讲外,还需阅
6、读环境科学的中外文资料。 四学时分配 章节 标题 课内学时数 课外学时数 理论授课 实验(或实践) 第一章 绪论 环境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热点问题介绍 4 第二章 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影响及研究对策 4 0 第三章 中国近海海洋环境变化、成因及影响 4 第四章 绿色建筑 零能耗建筑及建筑绿化 4 0 0 第五章 海洋酸化、中国近海藻华及其危害、海洋环境监测方法及环评报告 4 第六章 五水共治与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技术 4 第七章 液体废弃 物、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案及新技术 4 第八章 温州本地水污染现状、调查案例分析及相关方案的设计 4 0 0 3 五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7、 目的要求 1 了解环境科学前言的目标任务 2 了解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及前言问题 3 了解环境科学研究及应用 的发展方向 。 教学内容 一 、 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挑战 二 、 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难点、时代要求 三 、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的在各领域的应用。 重点难点 : 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新理论和新方法在环境领域的 应用。 第二章 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影响及研究对策 目的要求 1 了解全球变化的概念、背景及主要类型 2 了解不同类型全球变化的起因、发展过程、联系 3 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学影响、生物学影响以及与环境科学的联系 教学内容 一、全球变化的主要类型、提出背景 二
8、、 不同类型全球变化的起因及联系 三、 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学影响、生物学影响以及与环境科学的联系 四、结合本学院研究优势,重点介绍全球变化对水环境及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重点难点 不同类型全球变化的起因、相互联系以及对环境科学学科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近海海洋环境变化、成因及影响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国近海的海洋状况、海洋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2 了解海洋环境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3 了解海洋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 海洋环境变化所引发的环境科学研究热点问题 教学内容 一、近海海洋环境特点、环境问题诱发因素、现状 二、 海洋环境变化所导致的生态后果及可能修复手段 重点难点 海洋环境的特性、环境
9、灾害诱因、生态后果、恢复技术。 第四章 绿色建筑 零能耗建筑及建筑绿化 目的要求 4 1 了解绿色建筑出现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2 了解现代科学技 术手段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 3 了解零能耗建筑的设计理念 4 了解建筑绿化的景观价值和实用价值 5 了解零能耗建筑、建筑绿化的关键技术及优缺点。 教学内容 一、绿色建筑的时代背景与要求 二、 零能耗建筑的关键技术和设计理念 三、 建筑绿化的关键技术和景观价值 四、 现有绿色建筑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重点难点 1 零能耗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关键技术 2 建筑绿化的关键技术与局限性。 第五章 海洋酸化、近海赤潮及其危害、海洋环境监测方法及环评报告 目的要求 1
10、了解海洋酸化的背景及危害 2 了解中国海域富营养化进程 及现状 3 了解不同海区的赤潮发生时间、规模及赤潮种的变化 4 了解人类在克服或延缓这两种海洋灾害是所采取的手段及面临的困境。 5 了解海洋灾害的调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海洋酸化的背景及生态危害 二 、赤潮发生背景、研究现状、危害、不同海区的差异 三 、 海洋环评的方法及环评报告 重点难点 海洋酸化背景危害、不同海区赤潮及赤潮种的差异、海洋环境评价方法 第六章 五水共治与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技术 目的要求 1 了解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时代背景、目的要求 2 了解五水共治的主要内容 3 了解黑臭河道污水 治理的主要技术及优缺点 4 了解农村生
11、活污水就地处理的设计理念、关键技术及局限性 教学内容 一、 五水共治的背景、要求、具体内容 二、 河道污水治理的常用理化方法及生物方法 三、生活污水就地处理技术 重点难点 1 河道污水治理的常用方法及各自的局限性 2 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的关键技术 5 第七章 液体废弃物、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案及新技术 1、以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废水的处理为例,讲述液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案、流程、效果及相关技术 2、以上海交大餐厨垃圾的处理为例,讲述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案、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及相 关相似技术 1、液体废物的处理方案及相关技术 2、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案及相关技术 目的要求 1 了解 液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案、
12、流程、效果及相关技术 2 了解 餐 厨垃圾的处理方案、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及相关相似技术 教学内容 一、 以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废水的处理为例,讲述液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案、流程、效果及相关技术 二、 以上海交大餐厨垃圾的处理为例,讲述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案、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及相关相似技术 重点难点 液体废物的处理方案及相关技术、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案及相关技术 第八章 温州本地水污 染现状、调查案例分析及相关方案的设计 目的要求 1 温州本地五水共治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2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 3 了解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及软件应用 4 了解 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和转移 教学内容
13、一、 温州本地五水共治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二、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 三、 了解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及软件运用 四、 解 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和转移 重点难点 解 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和转移、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及软件运用。 六、教学方法 6 1.教 学方法 根据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 在介绍环境 科学研究热点、研究历程、不同研究方向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解决问题的理念方法。并采用经典案例介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 在教学过程中,主 要贯彻少而精教学理念, 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应用的相互结合,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 强调师生的互动式、讨论式
14、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上讲台等为辅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创新和开拓的能力。同时,强调素质教育,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教育和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 . 作业、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 1.教学环境及方法 课堂讲授、播放视频、查阅文献相结合 2.考察方式 本课程的为考查课程:重点考查日常到课情况和查阅文献的能力,提交一篇背景设置要求的设计报告。 编制人: 马增岭、 审核人: 年 月 日 7 清洁生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 : 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 课程代码:
15、122110701L 学分 /总学时: 2 学分 /32 学时 开课单位: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面向专业:环境科学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清洁生产是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研究清洁生产的实施和指标体系及其应用,以清洁生产为基础的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理念原理和方法及清洁生产审计。 课程目的:清洁生产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清洁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清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有较全面的掌握,为实际工作中进行清洁 生产审计打下基础。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清洁生产审计,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及技术实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工业生态学,学会运
16、用相关知识和理论来解决环境问题思维和方法。 二、 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环境学概论、环境管理等专业基础课。 三、 课程基本要求 。 四、学时分配 章节 标题 课内学时数 课外学时数 理论授课 实验(或实践) 第一章 清洁生产绪论 2 第二章 清洁生产概念与推进 2 第三章 清洁生产理论基础与产业生态 10 第 四章 清洁生产指标与标准 4 8 第五章 清洁生产审核 4 第六章 重点行业清洁生产 4 第七章 案例与法律法规 4 考查与总结 2 总 计 32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清洁生产的历史背景,掌握响应行动,重点掌握
17、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的差异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特征 一、人口激增 二、经济高速增长 三、城市化加快 第三 节 来自人类社会的资源环境压力 一、自然资源使用消耗 二、废物污染排放 第四节 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状态 一、土地退化 二、森林面积锐减 三、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 四、矿产资源耗竭 五、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破坏 六、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 七、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 第五节 人类社会的响应行动 一、传统污染末端控制模式 二、可持续发展 重点难点 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的差异 第二章 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推进实践( 2 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清洁生产的推进实践,掌握清洁生产的概 念 。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