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4190847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 4 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1. 原因 考点 1| 农民阶级理想之国的追求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1) 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 直接原因: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2. 过程 (1) 金 田 起 义 : 1851 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 定 都 天 京 : 1853 年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 (4) 军事全盛: 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征:西征军打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5) 天 京 变 乱 : 1856

2、 年发生,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6) 后期斗争:重建领导核心,重建纲领,组织军事防御战。 (7) 运 动 失 败 : 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 纲领 项目 主要内容 评价 反映 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几 2 天朝田亩 制 度 (1853 年 ) 资政新 篇 (1859 年 ) 4. 失败原因 (1) 主 观 原 因 : 以户为单位, 不论男女, 按人口 和年龄平分土地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向西方学习, 以法治国, 官吏由公 众选举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开设新式学堂等 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体 现 了 绝 对 平 均 主 义 思

3、想 , 严 重 脱 离 实 际 , 根 本无法实现 是 先 进 的 中 国 人 首 次 提 出 的 在 中 国 发 展 资 本 主义的设想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加之当时 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迫于 贫困,希望改变经济地位。 (2)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组织的常胜军 ( 洋枪队 ) 围攻下,溃败而亡。 5评价 (1) 促进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 3 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

4、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 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 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 阻碍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 背。 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 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 时机。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 养 1时 空 观 念 素 养 2史 料 实 证 ?探究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及其影响 史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

5、要 求, 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 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这显 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分配方案是错误的,空想的,指的就是它不可能实现,即使短暂地实行了,也会昙 花一现,迅即消逝。 郭毅生 天朝田亩制度的经济背景及其性质 史 料二 兴车马之利 兴银行 兴器皿技艺 兴邮亭 洪仁玕 资政新篇 史料三 (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 ) 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阳城, 内 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 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

6、而治。 4 贼情汇纂 史料解读 (1) 史料一中信息“农民 渴望得到 土地”体现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的愿望;“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表明太平天国仍然固守小农经济; “错误的,空 想的”表明了纲领的空想性。 (2) 史料二主要反映出资政新篇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与天朝田亩制度发 展经济的主张是相互矛盾的。 (3) 史 料 三 主 要 反 映 了 定 都 天 京 后 , 太 平 天 国 领 导 人 封 建 帝 王 思 想 严 重 , 缺 乏 科 学 的 世 界 观 , 革命 进取心减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史料应用 5

7、 (1) 依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认识。试解: 【提示】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但二者的社会经济主张 相反,前者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2) “洪秀全 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 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 ”结合史料三,指出太平天国领导人在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 试解: 【提示】 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多是用拜上帝教等迷信思想宣传组织群众。 素养 3 历史解释 一 、 天 朝 田 亩 制 度 与 资 政 新 篇 的 比 较 1经济主张的区别 2综合比较 主要 内容

8、主张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上实行圣库 制度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 6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处于强盛时期 处于衰落时期 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社会 振兴太平天国 特点 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 革命性;进步性;空想性 结果 违背历史潮流无法实行 不具备条件无法实行 核心 绝对平均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 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1. 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 功绩 (1) 加 速 了 清 王 朝 和 整 个 封 建 制 度 的 衰 落 和 崩 溃 , 打 破 了 西 方 侵 略 者 把 中 国 迅 速 殖 民 地 化 的 企 图, 是民主革命的先声,具

9、有反封建反侵略的进步意义。 7 (2) 促使了以湘军和淮军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军阀崛起,削弱了清朝的中央集权。 (3) 一些领导人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 教训: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8 三、多角度归纳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 1 “倡 导 社 会 改 革 ”: 太 平 天 国 主 张 土 地 公 有 , 财 产 平 均 分 配 ; 又 提 倡 男 女 平 等 , 破 除 社 会 陋 习 。 2 “播 下 革 命 种 子 ”: 太 平 天 国 所 宣 扬 的 反 清 思 想 广 传 民 间 , 播 下 了 日 后 反

10、清 革 命 的 种 子 。 3 “汉 人 势 力 抬 头 ”: 清 廷 依 靠 汉 人 左 宗 棠 、 李 鸿 章 等 平 定 太 平 天 国 , 他 们 逐 渐 掌 握 了 地 方 实 权 。 4 “削 弱 清 廷 根 基 ”: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波 及 大 半 个 中 国 , 建 立 与 清 廷 对 峙 的 政 权 , 一 度 动 摇 了 清朝的统治。 1(2019 江西模拟 )1861 年 12 月 18 日发给金匮县荡口镇黄兴和头绳花布店的商凭 ( 即营业 执照 ) 上载明应遵守的法令如下:“一切货物,务须公平交易,既不得奇货自居,亦不得高抬 市价,如敢垄断渔利有害民生者,准尔铺

11、户指明禀究。”据此可知 ( ) A 发展商品经济是太平天国的强烈愿望 B 公平公正是太平天国 政权的价值追求 C 太平天国后期在经济管理上回归理性 D 资 政 新 篇 的 方 案 在 后 期 得 到 了 贯 彻 C 题 干 材 料 反 映 的 是 太 平 天 国 后 期 给 商 店 颁 发 营 业 执 照 , 并 通 过 制 度 和 法 令 对 市 场 或 交 易 进行 管理的现象。太平天国初期实行圣库制度,排斥市场,是违反经济规律的,这一制度在后期难以推 行。太平天国后期政府颁发营业执照,是认可市场和商品经济的表现,这是一种 理性回归,故 C 项正确; A、 B 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12、资政新篇的方案在后期由于形 势 紧张并未得到执行,故 D 项错误。 2(2019 湖南联考 ) 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 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 ) A 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B. 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 克 服 了 农 民 阶 级 局 限 并 具 有 可 行 性 D 有 着 超 前 意 义 并 符 合 历 史 发 展 潮 流 D 资政新篇并没有涉及农民阶级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并未获得广大下层民众的理 解支持,故 A 项错误; 资政新篇未体现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故 B 项错误;由于

13、缺乏相 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 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故 C 项错 误; 资政新篇的主张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故 D 项 正 确 。 3 (2018 江西赣州高三期末考试题 )1858 年, 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 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 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 A 受北京条约影响较深 B 通晓国际水路 9 交往规则 C 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D 没有认清列强侵华本质 D 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统治,不会承认清政府所签条约,故 A 项

14、错误; 10 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说 明太平天国不能有效维护国家内河航运权,故 B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太平天国向西方学习 的 信息,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 “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 舰可在长江航行”,说明太平天国没有认清英国的侵略本质,并予以有效的还击,故 D 项正 确。 4(2018 山东滨州高三期末考试 ) 下图是 19 世纪 40 至 60 年代满族人和汉族人出任巡抚的 比例。对 比解读合理的是 ( ) A. 西 方 侵 略 者 在 中 国 扶 植 代 理 人 B 清 政 府 逐 渐 强 化 中 央

15、 集 权 C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冲 击 了 政 权 结 构 D 科 举 考 试 增 加 汉 人 录 取 率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 世纪 40 至 60 年代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材料中汉族人出任巡抚 越来 越多,这是清政府受到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下为维护统治、笼络人心的需要,因此材料反 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政权结构,故 C 项正确。 考点 2| 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丰碑辛亥革命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 1清末新政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 1901 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 措 施, 历史上称“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

16、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 进程。 (1) 背景: 清政府在“仇洋排外”的对外战争中失利。 资产阶级立宪派要求“君主立宪”,革命派蓬勃发展。 11 清政府上下达成一致,不变革就无法继续统治。 (2) 内容: 改革官制,裁撤闲散衙门,添设新机构。 改革兵制,扩练新军。 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 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 (3) 失败原因: 清政府掌控全国的能力削弱,执行力下降。 改革缺乏诚意,改革措施滞后,统治者陷于孤立。 12 经济 基 础 思 想 基 础 组 织 基 础 军 事 基 础 2. 爆发 清末实行所谓“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 级力量发

17、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 1894 年 革 命 团 体 ( 兴 中 会 ) 的建立和 1905 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同 盟 会 ) 的成立,明 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1) 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2) 爆 发 :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 3. 成立中华民国 1912 年元旦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4.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内容: 12 日占领武汉三镇。 主权在民 三

18、权 分 立 内阁制 共和代议制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由议会多数党组织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总统无实权 议员和总统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革命打断了改革。 (4) 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然归于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特别 是 在 政 治 上 进 行 的 预 备 立 宪 措 施 促 进 了 中 国 政 治 的 近 代 化 , 也 为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提 供 了 条 件 。 2 立 宪 运 动 1 地位: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 (1861 1895 年 ) 、维新运动 (

19、1895 1898 年 ) 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是使清朝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 2 背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 1901 年 1 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在西安发布 “上 谕” ,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其目的是对外取悦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 3 过程:初期的改革并未跳出“中体西用”樊篱,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为遏制蓬勃发 展的革命形势, 1905 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但又以种种借口加以拖延。 1908 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 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

20、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确认。 4 结 果 : 1911 年 5 月 , 在 立 宪 派 的 一 再 要 求 下 清 政 府 废 除 军 机 处 , 成 立 “责 任 内 阁 ”, 但 大 权集中 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多感失望。“预备立宪”的骗局 被揭穿后,部分 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员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 地。 二、辛亥革命 1背景 (2) 进步性: 13 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是中国、也是亚洲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在法律上确立了新的共和代议制,

21、成为近现代中国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3) 局限性: 内容不全: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 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 和国 务员各种权力,使得行政权力的划分极其混乱,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 。 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 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至于约法最后 成了一纸空文。 5. 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建立北洋政府 (1) 袁世凯掌握清朝实权: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

22、总理大臣, 主持军政, 企图挽救危局。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袁 世凯一向以开明务实著称,拥有强大武装,在清末“新政”中成绩颇著,得到了立宪派的拥护、 资产阶级的信任,也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社会动荡,迫切需要一个铁腕人物来维持稳定。 (2) 南 方 阵 营 的 危 机 : 革 命 营 垒 中 的 立 宪 派 和 旧 官 僚 , 害 怕 革 命 会 危 及 自 身 利 益 , 也 希 望 袁 世 凯主 持大局。孙中山面对复杂动荡的局势,心有余而力不足,穷于应付,被迫妥协。 (3) 南北和谈: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23、袁 世凯接受条件,逼迫清帝退位。 (4) 清 帝 退 位 : 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5) 袁世凯上台:清帝退位后,孙中山辞职,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6.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1)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功绩: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 共和国,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4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实业救国成为历史潮流。 使人

24、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 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 革。 (3) 局限: 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 依靠袁世凯的实力取代清朝, 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 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养 1时空观念 15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 史料一 以下内容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5、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蒙 古、 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之立法权, 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 时 大总统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史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 的结 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 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 真是荒唐可笑。 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 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26、。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 加在中国之上的。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史料解读 (1) 史料一中“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反映了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的思想, “立法权、行政权、 16 司法权”的相关规定体现了权力制约、责任内阁制的政治特点。 (2) 史 料 二 中 陈 旭 麓 肯 定 了 辛 亥 革 命 的 历 史 功 绩 , 如 “否 定 了 整 个 皇 权 体 制 ”“是 政 治 制 度 和 社会 思想的一大跃进”。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则认为辛亥革命并没有触动中国社会的根基,影响有限。 史料应用 (1) 陈 旭 麓 先 生 认 为 ,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 的 颁 布 是 “揖 美

27、追 欧 ”的 结 果 。 结 合 史 料 一 , 谈 谈你的 理由。 试解: 【提示】 体现了西方分权制衡、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的思想;仿效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英 国的 责任内阁制。 (2) 根据史料二,说明陈旭麓和斯塔夫里阿诺斯两人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 试解: 【提示】 前者肯定:“民国”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 了深 远影响;后者否定:“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 素养 3历史解释 一、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17 1. 政治层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使中国政治

28、民主化、法制化获得重大突破。 2. 经济层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为经济工业化 的发展扫 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后, “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 济 工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3. 文化层面: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提出三民主义、 提倡资产阶级公民道德, 对 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 “成功” (1) 它 推 翻 了 清 朝 的 腐 朽 统 治 , 结 束 了 两 千 多 年 的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 建 立 了 资

29、产 阶 级 共和 国。 (2)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 了 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 促 进 了 中 国 人 民 的 觉 醒 , 使 民 主 共 和 的 观 念 深 入 人 心 , 民 主 主 义 思 想 成 为 不 可 抗 拒 的 历 史 潮流。 (4)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 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2. “失败” (1) 辛 亥 革 命 的 胜 利 果 实 被 袁 世

30、 凯 窃 取 , 而 袁 世 凯 是 一 个 军 阀 , 又 是 帝 国 主 义 扶 植 的 新 的 代 理 人, 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2)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 改变。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1. 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3. 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 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18 1(2018 福建厦门一模 )1901 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

31、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 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 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由此可见 ( ) A 阻挠变法的顽固派已经垮台 B. 地方势力主导新政进程 C 革 命 党 起 义 刺 激 清 政 府 变 革 D 制 度 变 革 成 为 社 会 共 识 D 从 材 料 信 息 看 , 江 楚 会 奏 变 法 三 折 提 出 的 改 科 举 、 练 新 军 、 裁 冗 员 、 定 商 律 等 措 施 , 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说明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故选 D 项;A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材料信 息可以说明地方督抚等提出

32、变革建议,但无法说明地方势力主导新政进程,故 B 项错误; 19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革命党起义对清政府的影响,排除 C 项。 2(2019 湖北七校联考 ) 辛亥革命“ 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 转变” ,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 ) A 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B. 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 C. 推 动 中 国 民 主 政 治 的 发 展 D 完 成 中 国 民 主 革 命 的 任 务 C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向法 制化 和民主化发展,故 C 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务, A

33、 项错误; B、 D 两项 说法不符合 史实。 3(2018 安徽芜湖一模 ) 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而 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制: “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 ”其态度 的变化是 ( ) A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B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 模仿法国政治体制 D 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 A 从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反对内阁制,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赞同内 阁 制 , 这 主 要 是 由 于 孙 中 山 希 望 实 行 责 任 内 阁 制 以 限 制 袁 世 凯 的 权 力 , 维 护 民 主 共 和 制 度 , 故选 A 项;三民

34、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 B 项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借鉴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对内阁 制 态度的转变,而非立法机制,故 D项错误。 4(2018 河北唐山一模 )1915 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83 天 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 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 12 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这表明当时国人 ( ) A 信仰民主共和 B 反对复辟帝制 C 抵制军阀统治 D 坚持统一战线 B 从材料信息看,无论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还是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复辟都以失败告终,

35、 这表明当时国人反对复辟帝制,故选 B 项;反对复辟帝制不等于人民信仰民主共和,故 A 项 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人抵制军阀统治和坚持统一战线,故 C、 D 两项错误。 20 2014 2018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21 考情分析 本讲在教材中着墨较多,但在近几年的全国卷中命题率却不高。对太平天国的考查偏重于农 民运动的局限性;对辛亥革命的考查则从现代化的角度进行命题。备考时要强化“现代化”这一理 念,因为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对清末“新政” 和预备立宪应多加关注,这也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过程。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命题点:清末新政时期,民主思想高涨 (

36、2016 全国卷 )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 ,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 胀” “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奏定学堂章程 。 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 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题干中这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 张之洞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禁止使用这些新名词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 形态,故 D 项符合题意;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

37、是根 本目 的,排除 A、 B 两项;反对向西方学习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 考向扫描 权威预测 考向一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影响 1 清制规定督抚有保举 权,但在保举名额和官职上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 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因此逐渐形成。该现象反映出 当时 ( ) A 政府开始出现政治危机 B 集权体制受到冲击 22 C 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D 专制制度名存实亡 B 据“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 、 部 下 等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可

38、 知 , 放 宽 保 举 权 的 限 制 , 说 明 当 时 清 朝 中 央 集 权 体 制 被 削 弱 , B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出现政治危机, A 项错误;这一时期还没有形成地方割据势 力,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清朝专制制度名存实亡, D项错误。 考向二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的特点 2. 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 “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 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23 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 太平天国早期的施政纲

39、领是 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天 朝 田 亩 制 度 , 故 A 项 错 误 ; 带 有 明 显 的 空 想 色 彩 的 是 天 朝田亩制度,故 B 项错误;“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 重尊严之圣体也”表明对天王的尊重,不是严厉批评,故 C 项错误;“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 六 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故 D 项正确。 考向三 太平天国运动的深远影响 3. 阅读下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 清户部银库收支数量变化表 ( 银数单位:万两 ) 年份 库存银数 新收银数 支出银数 实存银数 咸丰元年 (1851 年 ) 844.096

40、2 850.852 9 956.991 0 737.958 1 咸丰二年 737.958 1 836.183 7 1 032.617 2 541.524 6 咸丰三年 541.524 6 475.339 7 847.174 6 169.689 7 A. 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B 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C 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8511853 年清政府并没有急需偿还的债款, A 项错误; 此时洋务运动尚未开展,政府也没有放宽设厂限制, B 项错误; 1851 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清政 府需要大量军费来镇压农民起义,故 C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

41、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 体,咸丰初年财政收支变化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无关, D项错误。 考向四 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 4 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 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 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 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一论 述 ( ) A 表 明 了 鸦 片 战 争 后 清 政 府 的 态 度 B 表 现 了 甲 午 战 争 失 败 后 清 政 府 的 反 映 C 反 映 了 辛 丑 条 约 签 订 后 的 现 实 D 揭 示 了 武 昌 起 义 爆 发 后 清 政 府 的 心 态 C 辛丑条约签

42、订后,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反映出其奴颜和 谀态, 表明清廷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抵抗意识也由此丧失, C 项正确。 24 考向五 以武昌起义为切入点,考查近代民国政体 5 (2019 吉林长春质检 )1911 年武昌起义后, 各省纷纷独立, 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 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 ) 省份 政体模式 湖北 民主共和制 江苏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 浙江 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 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地方权力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

43、对权力 25 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D 辛亥革命后,各地方政府多为军政府,不是民选政府,所以 A 项错误;中央和地方关系 相对混乱,所以 B 项错误; C项对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材料体现了辛亥革 命后中央及地方政权建设中各派力量的斗争,所以 D 项正确。 考向六 辛亥革命的结果 6 1912 年 9 月 30 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武昌 起义之 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 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 即二 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这一规定 ( ) A 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 B 满 足 了 孙 中 山 、 黄 兴 等 革 命 派 的 诉 求 C 是 各 方 势 力 相 互 斗 争 和 妥 协 的 产 物 D 符 合 黎 元 洪 为 代 表 的 湖 北 派 的 意 愿 C 材料中袁世凯公布国庆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日、北京宣布共和日并列为纪念日,分别 照顾了革命派、湖北派和北洋集团的利益,所以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故 C 项 正确; A、 B、D 三项各反映了北洋集团、革命派、湖北派的利益,具有局限性,均可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