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案.docx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4194606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5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 8 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1. 历史条件 考点 1|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1) 阶级基础: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 思 想 基 础 :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后 , 中 国 的 一 批 先 进 分 子 “以 俄 为 师 ”, 开 始 接 受 马 克 思 列 宁 主 义。 (3) 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 2. 中共“一大” (1) 时间和地点: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 移至 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2

2、) 内 容 : 规 定 党 的 名 称 为 中 国 共 产 党 ; 党 的 性 质 是 无 产 阶 级 政 党 ; 党 的 奋 斗 目 标 是 推 翻 资 产 阶级,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 成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3) 意 义 : 中 国 共 产 党 “一 大 ”宣 告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正 式 成 立 , 中 国 出 现 了 以 马 列 主 义 为 指 导 的工 人阶级政党。 3. 中共“二大” 在 1922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上,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4. 中国工人

3、运动第一次高潮 (1) 领 导 机 构 : 1921 年 8 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 (2)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2 年,以香港海员 2 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而 告结束。 (3) 影 响 : 使 中 国 共 产 党 认 识 到 建 立 革 命 统 一 战 线 的 必 要 性 。 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 国共合作 (1) 背景 共产党方面: 1922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发表 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 ,明确提出 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1923 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国民党方面:孙中山

4、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2) 实 现 : 1924 年 1 月 , 国 民 党 “一 大 ”召 开 , 重 新 阐 释 了 三 民 主 义 , 确 定 了 联 俄 、 联 共 、 扶 助农 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 意义:在国共两党推动下,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3 2. 国民革命 (1) 成果 1925 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编建国民革命军。 1926 年 7 月,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很快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张作霖被迫退守东北。 北伐战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2) 失 败 : 1927 年 , 蒋 介 石 和

5、汪 精 卫 先 后 发 动 “四 一 二 ”和 “七 一 五 ”反 革 命 政 变 , 国 共 合 作 破裂, 大革命失败。 三、土地革命 1. 工农武装割据 (1) 南昌起义 时间: 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 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 “八七会议”召开: 1927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 和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 秋 收 起 义 : 1927 年 9 月 9 日,秋收起义爆发。 (4)

6、 创建井冈山道路 创建: 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 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展土地革命。 意义: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2. 红军长征 (1) 原因 客观: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 量“围剿”红军。 主观: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 过程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 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毛泽东回到中 央领导岗位,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4 1935 年

7、 8 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 八一宣言 ,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6 年 10 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 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3. 西安事变 (1) 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 (2) 过 程 : 1936 年 12 月 12 日 , 张 学 良 、 杨 虎 城 扣 留 了 蒋 介 石 , 最 终 在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努 力 下 , 西安 事变和平解决。 5 (3) 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素养

8、对接 融会贯通 素养 1时空观念 国共十年对峙时间表 1927 年 8 月 1 日 南昌起义 1927 年 8 月 7 日 八七会议 1927 年 8 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8 年 4 月 井冈山会师 1931 年 九一八事变 1931 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4 年 10 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 年 1 月 遵义会议 1935 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6 年 10 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 年 12 月 12 日 西安事变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 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

9、路,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 一种意见是:“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 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 潮的最重要因素 ” 另一种意见是: 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 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 出发点”。 问题 史料反映了哪两种革命道路?你同意哪一种意见?为什么? 6 解读 体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反映出此时中共中央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依靠无产阶级在城市的革命引领农民暴动来取得 全国革命胜利。 试答 第一

10、种意见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种意见反映了以城市为中 心的俄 国式革命道路。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内没 有 民 主 制 度 , 受 封 建 主 义 压 迫 , 对 外 没 有 民 族 独 立 ; 中 国 革 命 对 象 是 帝 国 主 义 、 封 建 主 义 , 其力量异常强大, 尤其是在大城市,而农村相对薄弱,只有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取 得胜利。 素养 3历史解释 7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 革命纲领: 1921 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 1922 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 ( 社会性质、 革命对象、革命力量 ) ,

11、制定最低纲领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2 革命 力量: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 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 1924 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 的高潮。 3. 革 命 领 导 : 1927 年 国 民 革 命 失 败 , 共 产 党 认 识 到 必 须 掌 握 革 命 和 武 装 的 领 导 权 , 独 立 领 导 革命。 三大起义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 4. 革 命 道 路 : 1927 年三大起义失败,共产党认识到照搬俄国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毛 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

12、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5. 纠 正 错 误 : 1935 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解决了内 部矛盾,胜利完成长征。 6 主 要 矛 盾 : 和 平 解 决 西 安 事 变 , 协 调 国 内 阶 级 矛 盾 , 抓 主 要 矛 盾 一 致 对 外 , 初 步 建 立 抗 日 民族统 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 素养 4家国情怀 长征精神的内涵 (1) 把 全 国 人 民 和 中 华 民 族 的 根 本 利 益 看 得 高 于 一 切 , 坚 定 革 命 的 信 念 和 理 想 , 坚 信 正 义 事 业 必然 胜利的精神。 (2) 为

13、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 (3)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 (5)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1924 年后,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先后设立了农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 和 商人 部,工运、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 的下层民众 动员工作,这说明 ( ) A 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 B 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 8 C 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 D 中共掌握了革命领导权 A 材料反映出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设立 商人部”

14、“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 党 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反映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故 A 项正确。 2(2019 重庆调研 )1928 年 7 月,周恩来曾指出:“我们还有一个根本的固定的军事工作方 针, 就是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 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 ”周恩来得出的 这一认识 ( ) A. 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 B. 推 动 了 国 民 革 命 运 动 的 迅 速 发 展 C 吸 取 了 中 共 “左 ”倾 错 误 的 教 训 9 D促使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A 中共“失掉了无产阶

15、级的独立性”, “右”倾错误导致国民革命失败,这是对第一次国共 合作失败的反思, 故 A 项正确, B 项错误; 中共吸取了“右”倾错误的教训, 故 C 项错误; 1927 年南昌起义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 3(2019 洛阳统考 )1931 年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 取消 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 1935 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 经济权利。这一转变 ( ) A 促 成 了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的 建 立 B 反 映 了 近 代 中 国 阶 级 结 构 的 变 化 C 适 应 了

16、中 国 民 主 革 命 发 展 的 需 要 D 表 明 中 国 社 会 性 质 发 生 根 本 变 化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中共对剥削 阶级政策的变化,没有反映出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故 B 项错误;瓦窑堡会议团结富农和民 族资产阶级,适应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需要,故 C项正确;到 1949 年之前中国仍然是半 殖 民 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 D 项错误。 4(2019 兰州高三实战考试 ) 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 年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 义趋向以

17、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红军长征的胜利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C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探索出 中国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 C 项 正 确 。 5 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 “保护 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 穷人”等。这 些口号 ( ) A. 为国民革命准备了条件 B. 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C 有 利 于 红 军 实 施

18、 战 略 转 移 D 巩 固 了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C 从这些口号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故 A 项错误;材料 中提到了一些少数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可以判断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些史实, 故 B 10 项错误;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 全面抗战时期,故 D 项错误。 考点 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抗日战争 1. 日本的侵华 (1) 过程 11 局部侵华: 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 全面侵华: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制造了卢

19、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 罪行 1937 年 12 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 731 部队”。 2. 全民族的抗战 1 国 共 合 作 : 1937 年 9 月 22 日 , 国 民 党 中 央 通 讯 社 发 表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为 公 布 国 共 合 作 宣 言 。 第 二 天 , 蒋 介 石 发 表 讲 话 , 事 实 上 承 认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合 法 地 位 。 这 标 志 着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的 正 式 建 立 。 2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国民政府组

20、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 取得平型关大捷; 1940 年彭德怀指挥百 史实 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 影响 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抗击了半数以 上 的侵华日军, 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取得了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但失 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3. 抗战胜利 1945 年 8 月 15 日, 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持续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4. 历史意义 (1) 国内:是中国人民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2) 世 界 : 是 世 界 反 法 西

21、 斯 战 争 的 东 方 主 战 场 , 为 世 界 反 法 西 斯 战 争 的 胜 利 做 出 了 重 大 贡 献 。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 两种命运的较量 12 (1) 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 (2) 中共努力 参加重庆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参加政协会议: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3) 国民党方面:坚持一党专制独裁方针,迫害民主人士,破坏政协决议,准备内战。 2. 人民解放战争 (1) 战 争 爆 发 : 1946 年 6 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 (2) 战略防御 经过 8 个月的作

22、战,至 1947 年 2 月,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得不停止。 1947 年 7 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 战 略 进 攻 : 1947 年夏,对国民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4) 战 略 决 战 : 1948 年 9 月 至 1949 年 1 月,解放军相继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13 (5) 战争胜利 国共和谈: 1949 年 4 月 20 日,李宗仁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南京解放: 1949 年 4 月 21 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国民党 政权被推翻。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

23、949 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 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养 1时空观念 1国家利益制约国共两党关系 2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的历程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1 抗日战争的特点 史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 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史料二 “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 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胜也罢, 败也罢,

24、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蒋百里论抗战 史料三 1938 年 3 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 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 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 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 14 15 问题 (1)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线”与“二线”各代指什么? (2)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虽然抗战积极,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但最终都以 16 失败而告终。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失败”原因是什么? 解读 (1) 史 料 一 中 “全 面 的 全 民 族 的

25、抗 战 ”体 现 了 抗 日 战 争 的 民 族 性 , 揭 示 出 抗 日 战 争 是 一 场 广 泛的 民族战争。 (2) 史料二中信息“持之以久”和“一线”“二线”相配合,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持 久、两个战场相配合的特点。 (3) 史 料 三 中 信 息 “加 强 军 队 、 充 实 民 众 武 力 、 训 练 华 侨 、 援 助 各 地 抗 日 武 装 ”等 , 揭 示 出 抗战 初期国民党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 试答 (1) “一线”代指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 “二线”代指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2) 主观原因: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客观原因:日军装备精良,准备充分。

26、?探究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史料一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 今天 ) 我们从亡 H米歇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史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 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史料三 日本在 1945 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 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

27、参战是决定性的 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17 问题 (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体现“民族自觉性”的突出表现。 (2)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观点的不足之处。 解读 (1) 史 料 一 信 息 “亡 国 灭 种 的 危 机 ”、 “民 族 自 觉 性 的 开 端 ”体 现 了 全 民 族 的 觉 醒 、 全 民 族的 抗战,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 (2) 史料二信息“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表明国共合作抗战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3) 史料三中两种观点均是片面的,抗战胜利是各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 试答 (1) 1937 年 9 月, 以国共

28、两党为核心, 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 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2) 史 料 三 观 点 忽 视 了 中 国 军 民 艰 苦 抗 战 的 重 大 作 用 。 中 国 的 全 民 族 抗 战 是 抗 战 胜 利 的 根 本 保 证, 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是外部条件,对中国的抗战胜利起促进作用。 素养 3历史解释 1抗日战争的特点 (1) 民 族 性 : 抗 日 战 争 是 以 国 共 合 作 为 基 础 , 包 括 了 全 国 各 阶 级 、 各 阶 层 、 各 民 族 的 一 场 民 族 战争。 18 (2) 双重性:从战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

29、双重性。 (3) 两 个 战 场 并 存 : 国 民 政 府 组 织 的 正 面 战 场 和 共 产 党 开 辟 的 敌 后 战 场 相 互 配 合 , 相 互 依 存 , 贯穿 始终。 (4) 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 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 14 年,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 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 (1) 组 织 领 导 : 国 共 合 作 , 组 成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 国 共 两 党 分 别 开 辟 正 面 战 场 和 敌 后 战 场 , 共同 抗敌。 (2) 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

30、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3) 战 略 战 术 : 中 国 共 产 党 制 定 持 久 战 的 战 略 方 针 , 开 辟 敌 后 战 场 , 开 展 游 击 战 和 运 动 战 , 配 合正 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4) 国际因素: 1942 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 持。 素养 4家国情怀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深刻意义 1 有 利 于 完 整 还 原 抗 日 战 争 的 历 史 过 程 。 日 本 侵 华 始 于 九 一 八 事 变 , 因 而 , 中 国 抗 日 战 争 也 始 于 九 一 八 , “十 四 年 抗 战

31、”不 仅 对 八 年 全 国 抗 战 有 了 更 加 深 刻 的 认 识 , 而 且 也 肯 定 了 六 年 局 部抗战的历史 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2 有 利 于 客 观 反 映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中 流 砥 柱 作 用 。 不 同 于 国 民 政 府 最 初 的 不 抵 抗 政 策 , 中 共 中 央 自 九 一 八 事 变 后 即 通 电 全 国 , 号 召 广 大 民 众 迅 速 行 动 起 来 , 组 织 起 来 , 建 立 反 日 武 装 , 驱 逐 日 本 侵 略 者 出 中 国 , 并 推 动 了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的

32、建 立 , 为 抗 战 的 最 终 胜 利 做 出 了 重 大 贡 献 。 3. 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931 年开始的中 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的战场。 4 有 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九一八开始的中国抗战充分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1(2018 兰州高三实战考试 )1937 年 2 月,中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 界、 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

33、政府改名为中 19 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 这表明 (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中共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C 中共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倾向 D中共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B 材料中中共为抗日,积极进行政府和军队的改组,体现了中共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 次合 作,故 B 项正确。 20 2(2018 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 )1938 年 2 月 21 日,蒋介石在致世界反侵略和平大会的电文 中 指出:“盖中国作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 安全而战也。”该电文的主要

34、目的是 ( ) A 敦促各国关注中日战争 B 批评列强对日推行绥靖政策 C 宣扬抗战维护世界和平 D 昭示民族自卫战争的正义性 A 蒋介石的电文是在强调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其目的就是让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抗战,并 给予同情与支持,故 A 项正确;电文中并没有批评列强对日推行绥靖政策,故 B 项错误;宣 扬抗战维护世界和平是电文的内容而不是目的,故 C 项错误;目的是赢得关注、同情与支持, 而不 仅仅是战争的正义性,故 D 项错误。 3(2018 新疆二模 ) 美国“企图协助安排一个既可避免内战又可保持甚至增加国民政府势力 的临时办法” ,以便“将共产党人纳入一个宪政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

35、两党将共 同参 加一个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 。与材料内容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 A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 D 国共两党的北平和谈 C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为国民革命,故 A 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 一 战线的初步形成,故 B 项错误;重庆谈判是为推动抗战胜利后中国实行民主宪政和避免内 战,故 C 项正确;北平和谈是解放战争国民政府战败后为缓解败局的努力,故 D 项错误。 41945 年 12 月 27 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发表公报: “在国民政府下,有一统一与民主之中国, 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之广泛参与以及内部冲突之停止

36、,均属必要。”该公报 ( ) A 符合中美苏英共同利益 B 促进了政协会议的召开 C 加速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D 反映了美苏冷战的局势 B “在国民政府下,有一统一与民主之中国,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之广泛参与以 及内部冲突之停止,均属必要”表明在和平的背景下,促进政协会议的召开,故 B 项正确。 21 20132018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22 考情分析 本讲内容试题主要考查中共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从命题特点看,试题主要集中在抗日战 争部分,另外,试题选材多样、题型多样、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兼而有之。本讲还是历年高考价 值观引领、呼应社会热点的重要内容和题点,备考时要注意联系社会热点

37、,结合分析。 真题研练 感悟考法 1 考查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18 全国卷 29)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 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 劳农 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 思 想 界 认 清 了 欧 美 的 社 会 制 度 C 在 思 想 上 为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成 立 准 备 了 条 件 D 消 除 了 知 识 分 子 在 救 亡 图 存 方 式 上 的 分 歧 23 C 五四运动后的这场争论会使

38、更多的人接受社会主义,这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 24 备了条件,故 C 项 正 确 。 2 考查点:民国初期的政治状况 (2015 全国卷 29)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 分 裂。中 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 这一时局出现在 ( )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皖直交斗”。材料“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 省, 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 ”反映了当时中国处在大分裂时 期,皖系军阀和直系

39、军阀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局面出现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 D 项符合题意。 3 考查点:土地革命时期革命道路的选择 (2013 全国卷 30)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 争, 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 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 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 1928 年”。材料突出了“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是典 型的 城市中心论的观点, B

40、项正确。 A 项与材料观点相反, C、 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 考查点: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建设与农民抗日热情的提高 (2018 全国卷 30)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 “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 他 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 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 意见, 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 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 这 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 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废 除 了 封 建 土 地 制 度 C 国 民 革 命 的 任 务 得 以 实 现 D 排 除 了 国 民 党 的

41、 影 响 A 由材料信息“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 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 就会变成一 25 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在抗日根据地中共的政策符合农民愿望,激发了抗日根据地农 民的 抗日热情,故选 A 项。 5考查点: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2018 全国卷 30)1948 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 试 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 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 的承 认。这反映出 ( ) 26 A. 中 国 共 产 党 奉 行 独 立 自

42、 主 的 外 交 政 策 B 西 方 国 家 放 弃 了 对 国 民 党 政 权 的 支 持 C 中 国 冲 破 了 美 国 的 外 交 孤 立 D 新 政 府 不 急 于 获 取 国 际 支 持 A 材料中的“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说明中共为了不被外交条件束缚而采取静观的 态度, 这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A 项 正 确 。 6 考查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统一战线的政策 (2017 全国卷 30)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 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 据 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

43、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 大 了 反 抗 国 民 党 政 府 的 力 量 B 由 “工 人 、 农 民 、 地 主 、 资 本 家 , 都 是 平 等 的 有 权 利 ”可 知 , 这 一 文 件 兼 顾 了 各 个 阶 级 的利 益,应该是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有利于团结地主和资本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阵营,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B 项正确;土地革命中打土豪、分田地,与材料信息不 符, A 项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一文件应该是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目的是团结各阶层

44、共同抗日, C、 D 两项错误。 7. 考查点: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力量对比 (2017 全国卷 30)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 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共党员占总 人口的 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D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根据地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的比例,说 明通过抗日战争,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不断加强,故 D 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中国共产 党 的 群众基础

45、,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故 A 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统一战线的范围缩小, 故 C 项错误。 27 8. 考查点: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革命 (2017 全国卷 30)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 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 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28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B

46、根据 1858 年天津条约内容,列强取得了内河航运特权,人民解放军的这一做法,是一种反 侵略的斗争,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B 项正确。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是在新中国成 立后,与材料中 的时间不符, A 项错误。英国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的目的是维护内河航运特 权,并非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 C 项错误。“另起炉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 料中的时间不符, D 项错误。 9. 考查点: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2016 全国卷 30)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 ,把“亲日 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

47、误名词”, 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 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D 国民党的这种做法会激化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也不利于其形象的塑造, 故 A、 B 两项错误。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故 C 项错误。 10考查点: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2015 全国卷 30)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 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 东等 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 A 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 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 全 力 “围 剿 ”红 军 的 企 图 D 试 图 削 弱 各 地 军 阀 的 实 力 B 由材料中国民政府构筑的防御要塞区域来看,主要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