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有趣的磁铁 【教学目标】 1.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 研 究 过 程 和 结 果 ; 能 倾 听 和 尊 重 其 他 同 学 的 不 同 观 点 和 评 议 。 2. 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探究和发现周 围事物中的奥秘;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结合的,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 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 案例背景分析: 有趣的磁铁一课选自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 册。本课教科书包括四个 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活动准 备提示了本课探
2、究活动主题 磁铁有什么性质? 利用文字及图示方式提出了需要学 生课前准备的建议: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 曲别针、小螺丝、剪刀等。活动过程和自由活动是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体部分。活动过程只有一 个活动:玩磁铁, 看看有什么发现。自由活动是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拓展活动安排了“调查了解磁铁还有哪些应 用 , 写一份调查报告”的课后活动指向, 将 探究活动延 伸至课外,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教科书这样编排,符合学 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着让学生经 历“准备材料 发现问题 设计实验 实 验探究获得结论实践应用 ”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 学生“真刀真枪”地学
3、 科学、做科学。 本课主要采用了“单向喇叭口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探究活动从“玩磁铁,看看有什么发现”这一活动 指向展开,整个活动过程是一个统整的、逐渐开放的过程。本课主体活动基本遵循“探究 发现 再探 究再发现 ”的活动进程展开,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受活动阶段的限制,教师在活动中完全以旁观者 的身份出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自控者。 教学过程描述: 课前 谈话 :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吗? (学生自由汇报) 师:我发现你们都非常喜欢玩,乐于参加与玩有关的活动。作为老师,也非常关注同学们的玩。如果这 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你想玩多长时间?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课
4、前谈话的设计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 1 课前教师采用谈话的方式与学生展开 交流活动, 以“平时最喜欢做什么?”为切入点,以学生最感兴趣的 “玩”的话题为 2 谈话内容,在课未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为课的开始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平等的氛 围。 2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要是让孩子自己选择,那他会选择“玩一节课” ,这是学 生 的真实想法。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一开始不敢这样说?因为我们的课堂还受多少年 来形成的“学习课堂”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课堂上的玩是违规的,能玩上 10 分钟已 经是很大的“出格”了,那敢奢望能玩一节课!这样设计的意图目的在于让学生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从 教师的充分肯定中获得认同感,从
5、而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轻松拉进师生的距离,好的开始已经成功了一半。 一、观察交流,直奔主题。 (可以结合课前谈话引入新课)通 过 刚 才 的 交 谈 , 老 师 知 道 同 学 们 都 喜 欢 玩 , 你 可别小看玩,因为很多 的科学道理就是在我们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是 要通过玩的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一位老朋友 。 (出示条形磁铁)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玩的? (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师:你们玩过磁铁吗?你是怎么玩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玩法) 师:看来大家对磁铁都不生疏,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磁铁?给它们取个名字吧! (学生交流自己玩过的磁铁,教师将
6、学生描述的磁铁的形状或名字板书到黑板上) 磁铁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它们形状的描述也是不确定的,应该没有固定的名 称。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将给磁铁形状命名的权利放给了学生,按照学生的理解给磁铁命名,这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个 性化。 (教师将一条形磁铁放到实物展台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磁铁,看看磁铁上有什 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板书: S N 。如学生不能说到“磁极” ,教师可直接讲解 给学生) 科学课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并不是说什么都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本环节教师在 处理“磁铁”名称及 “磁极”时,如学生不能说出,就可采用“讲授”的方式,直截了当的“传授”给学生,做到“该讲的就讲”
7、 。 二、开放空间,自由探究。 师: 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磁铁。 (板书课题:有趣的磁铁) 师:请同学们注意,在玩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 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 3 如果你们感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可用 表示出来。 (学生自由探究 20 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 的方式记录活动发现,摒弃了模式化的记录方式,为研究结果的呈现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开放的空间,体现了 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用“”标注自 4 己的重大发现,将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 “重大发现”由学
8、生自己确定,自 己评价研 究发现的价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实验取证,是科学探究的一 个重要环节, 要保证这一环节获得充足的实验证据, 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 “真刀真枪”地搞研究,切忌走马观花,华而不实。本环节教师毫不吝啬地让 学生尽情地“玩” 20 分钟,在这样宽松、开放的时空中,每组学生至少能充分地参与 到一个探究磁铁特性的活 动中,找到磁铁的两个特性,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重大发现的快感,较好的张扬了 学生的个性。 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把材料放回实验盘,并提示学生把没记完的记录抓紧时间填完,记完的小组再 充实一下。 (学生关注自己小组的记录
9、表,详细记录自己的实验发现。 ) 在 这 样 的 课 堂 上 , 学 生 探 究 的 时 间 很 充 裕 , 就 是 没 有 组 织 整 理 的 时 间 , 在 热 火 朝 天的探究活动之后,提 醒学生做好记录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你一旦给了他宽松的活动 时间和空间,它就会自然地把注意力 倾注到活动中, 而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数据、 现象和发现。 因此, 设计这样一个 “思 一思”的环 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整理自己的探究收获,再进行汇报,既可以提 高汇报研讨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另外,这一策略,也为学生从 “玩”磁铁的探究活动环 节过渡
10、到表达与交流环节创设了一个“缓冲区” ,使学生的心 理 状态由兴奋、激动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然后再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掀起下一个活 动高潮,使课堂教学经历了一个从动到静再到动的过程,体现了课堂学习的节奏感。 师:哪个小组最想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有什么重大发现?交流的时候,发言的同学要清楚地说明你们 的发现,其他同学要求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进行补充和质疑。 倾听,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技 巧,学生只有乐于倾听,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的想法进行比较,进而重组自己的信息体系,逐渐实现相互 认同、相互接纳。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注意
11、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使课 堂教学有序进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下面是一段学生交流的课堂实录。) 生:我们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不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 车吸在一起,这是我们的重大发现。 师:“不同颜色的磁铁”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两块磁铁不同颜色的两端。师:颜色 不同,说明什么不同? 生 : 说 明 磁 极 不 同 。 师: 5 颜色相同呢? 生 : 说 明 磁 极 相 同 。 6 师 : 磁 极 相 同 , 我 们 可 以 说 “同 极 ”(板书) , 磁 极 不 同 我 们 可 以 说 “异 极 ”(板书) 。
12、 能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再说 一遍吗? 生: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的磁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不同的磁极碰到一块,小车吸在一起。 (教师随即板书“推” 、“吸”) 师:“推”也就是“排斥” ,我们可以简写成“斥” (师完善板书: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 师 的 疑 问 “不 同 颜 色 的 磁 铁 是 什 么 意 思 ? ”指 出 了 学 生 语 言 表 达 上 的 疏 漏 。 这一简单的质疑,却有三 层意义:一是为学生学会倾听树立了一个榜样,暗示学生要 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二是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达 的准确性;三是为学生间的质疑问 难 提 供 了 一 个 “激 发 点 ” 。 另 外 , 磁 铁
13、 磁 极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是 本 课 探 究 发 现 活 动 的 一 个 重 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这一难点的处理上,教师选择了“引导” ,因为要靠 学 生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将结论归结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上来的。学生已经知道 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只是不能科学、规范的加以描述,教师巧妙地“拉”一 把,这是明智之举。 生:用磁铁吸铁屑的时候,两端吸得多,中间吸得少,这说明两端的力量大,中 间的力量小。 生:是磁力大,不是力量! 师:真 棒,你听得很认真! (师板书: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稍纵即逝 ”的教育契机,及时地鼓励、渲染,树 立典型,引
14、导学生学会 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观点,轻松地将课堂推向高潮。 生:把磁铁用线吊起来,静止后,磁铁会指向南北。 生 : 我 们 把 磁 铁 放 到 水 里 的 泡 沫 上 , 磁 铁 也 会 指 南 北 。 生:旋转的小磁针静止后,也 会指南北。 (师板书:指南北。) 生:磁铁只吸铁的东西,不吸铜、铝的东西。 (师板书:吸铁) 生:把曲别针放到盛水的玻璃杯里,隔着玻璃杯也能把曲别针吸上来。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磁铁的好多秘密,实际上这些都是磁铁的一些性质,好多 的科学家费尽周折才研究出来,可我们一节课就发现了磁铁的这么多性质,而且都是“重大发现” ,太
15、了不 起了。 7 (学生为自己的重大发现鼓掌) 看看学生的发现, 就不难想象课堂活动的效果。 只要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探 究氛围,学生就能把“蛋糕”做大,把“雪球”滚大。 8 三、生活应用,课后拓展 举例说明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举例) 师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生活中好多物品都用到了磁铁,而且磁铁正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产生活的 各个方面,如垃圾处理场用大磁铁分离出垃圾内的废铁、废钢等金属。课下要注意观察,了解更多磁铁在生 活、生产中的应用。 师: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重点板书) 师:这么多的问题,在课堂上是无法解
16、决的,不如大家课后亲自去研究,有了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体会与反思: 1. 身边的科学是探究活动的源头活水。 身边的科学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平时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 是学生往往不能有意识地去关注和研究,本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磁铁为研究对象,设计了 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和进行小研究的特点,学生通过亲历活动,感悟到身边处处有 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 2.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 在科学课教学活动或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做些什 么?他们需要哪些材料? 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
17、学生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够引 起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有什么发现?可能会得出 什么错误的结论?最终他们又会得 到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预测,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些准备 是多个层面的,有材料准备、也有知识储备方面的准备,更有课堂预测方面的准备。 本堂课要让学生 充分的活动起来,首要的是要准备充分的、结构性强的材料。本课是 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 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 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两方面的材料准备:一是布置学生课前 收集各种各样的磁 铁;二是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圆柱形、方形、不规则形 等) 、 断裂磁铁、铁屑
18、、细绳、铁器、铜器、 、铝器、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 棒、小车、 泡沫塑料、水槽等,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由于材料准备充分, 学生在课堂上才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在玩各种各样磁铁的过程中不仅发现 了磁铁的性质,还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 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成为伟大的发现者。 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发现,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越成功。 “探 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9 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三年级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具备与生俱来的探究 10
19、 本能。探究过程就要从学生不知道、不了解的地方入手,制造矛盾、困惑是激励学生 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本课 活动的重点放在学生玩磁铁的活动中,期望学生在这一活动 过 程 中 有 较 多 的 发 现 , 因 此 , 课 堂 中 留 给 学 生 二 十 分 钟 的 时 间 投 入 “玩 磁 铁 , 找 发 现 ” 的课堂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验、去发现。学生在玩中发 现问题,在 探 究 活 动 中 解 决 问 题 , 让 学 生 真 正 经 历 了 一 个 较 完 整 的 探 究 过 程 。 在 本 课 教 学 过 程 中 , 问题是学生 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又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学
20、生的主体性得 到 了 充 分 的 发 挥 。 因 此 , 学 生 在 这 种 自 由 的 、 开 放 的 探 究 情 境 中 不 仅 发 现 了 磁 铁 吸 铁 、 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端磁力大、指南北、磁极间相互作用 的性质,还发现了磁铁对 电视屏幕、收音机信号的影响、磁力线的形状、断裂磁铁磁极的变化、磁化现象、磁 偏角现象,有的学生还利用自己带来的废旧马达、喇叭等提出了有关电磁铁的问题。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下一 步科学课应该达到和实现的目标,也体现了每个学生都是伟 大的发现者这一客观事实。 4. 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传 统 的 课 堂 以 解 决 问 题 为 目 标 , 问 题 解
21、决 了 , 课 也 就 圆 满 结 束 了 , 久 而 久 之 , 学 生的问题越来越少,到 最后,学生已没有了问题,只有等待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学生成了问题的奴隶,课堂的附属品。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带着问 题离开课堂。对 于 课 堂 而 言 , 40 分 钟 的 时 间 是 一 个 定 量 , 而 学 生 的 探 究 活 动 却 是 一 个 不 可 预 测 的 变 量 , 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 的所有疑问,下课铃响了,学生头脑中的问号更多了,这才 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本堂课的教学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课 堂 在 结 束 之 时 , 教 师 提 出 问 题 : “对 于 磁 铁 , 你 还 有 什 么 疑 问 吗 ? ” 在 学 生 进 行 了 充 分 、 自主的探究与交流研讨之后, 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兴奋与活跃状态,在这时让学生提出 问题就如 “火上浇油” , 大量的、 有价值的问题就会在这里被提出来, 课堂在这时结束, 学生 的就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保持和延续这种探究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保障“拾到芝麻的同时,而不至于丢掉西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