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4195906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 25 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纸的发明 1发明 考点 1| 璀璨明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1) 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2) 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3)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2 传 播:公元 8 世纪传入阿拉伯,之后传往欧洲。 3 作用 (1) 地 位 : 在 中 国 古 代 四 大 发 明 中 影 响 最 为 久 远 , 对 文 明 发 展 和 社 会 进 步 的 积 极 作 用 也 最 为 显 著。 (2) 作用: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二、指

2、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 发明 (1) 战国时已有天然磁石制成的司南。 (2) 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了用磁场磁化法加工的指南鱼, 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 擦 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 传播: 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3. 地位及作用 2 (1) 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2)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3) 对 航 海 事 业 、 军 事 和 经 济 生 活 等 有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三、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 发明及应用 (1)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 唐末宋

3、初的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 (3) 明朝时创造了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2. 传播:在 12、 13 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3. 作 用 : 将 人 类 带 入 了 热 兵 器 时 代 , 为 资 产 阶 级 打 败 骑 士 阶 层 创 造 了 条 件 。 四、 印刷术的进步 1. 雕版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 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 的 印刷品。 3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 朝代 2. 活字技术 (1) 北宋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2) 元代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 (3) 明代已

4、有铜活字,印制的代表作品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 3传播:由波斯传到西方。 现金属活字。 14 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 1450 年前后,德国出 4作用: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 注 重 以 社 会 人 文 问 题 作 为 论 说 的 主 题 , 对 于 自 然 的 探 求 和 技 术 的 总 结 , 没 有 给 予 充 分 的 重 视。 2. 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 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 1 时空观念 素养 2 史料实证 ?探究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

5、点及原因 史料一 ( 部 分 )(%) 类别 4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李思孟 科学技术史 史料二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 1266 年,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 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 1281 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 1582 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史料三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

6、的抽象问题 李约瑟 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 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 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 古代中国 5 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 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6 夏国军 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史料解读 (1) 史 料 一 呈 现 了 两 宋 与 明 清 时 期 不 同 科 技 成 果 所 占 的 比 重 , 注 意 从 表 中 数 据 变 化 找 出 演 变 的 趋势。 (2) 史料二信息“敬授民时”表明中国古代

7、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 重视时间和实用的特点。 史料三反映出“与西方相比” ,中国古代科技缺少了西方的求证、推理,注重实用理性。 史料应用 (1) 根 据 史 料 一 , 概 括 指 出 两 宋 与 明 清 时 期 中 国 古 代 科 学 发 展 的 特 征 。 试解: 【提示】 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类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所占比重下降, 科技 理论成果所占比重上升。 (2) 根 据 史 料 二 、 三 , 分 析 中 国 古 代 科 技 具 有 哪 些 特 质 。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说 明 形 成 这 些 特 质 的 原因。 试解: 【提示】 特

8、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 思想 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 素养 3历史解释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 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 在 科 技 使 用 上 , 主 要 服 务 于 封 建 农 业 经 济 的 发 展 需 要 , 缺 乏 将 科 技 转 化 为 生 产 力 并 推 动 科 技进 一步发展的意识。 4 在 分 布 上 , 主 要 集 中 在 与 农 业 有 关 的 农 学 、 天 文 学 及 数 学 等 领 域

9、。 素养 4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1 自 给 自 足 的 自 然 经 济 占 统 治 地 位 , 限 制 和 束 缚 了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 使 科 技 发 展 缺 乏 足 够 的动力。 7 2 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 进一步限制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也 阻碍了中西经济技术的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良机。 3 明清时期,中国 古代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及文化专制统治,禁锢 了 思 想 , 窒 息 学 术 风 气 , 使 知 识 分 子 噤 若 寒 蝉 , 不 务 实 际 , 科 技 人 才

10、 缺 乏 , 不 利 于 自 然 科 学 的研究 发展。 4 中 国 古 代 日 益 腐 朽 的 封 建 制 度 是 导 致 古 代 科 技 未 能 发 展 成 为 近 代 科 技 的 重 要 因 素 。 1 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早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 汉书则 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 A 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B 汉朝各地推广了选纸术 8 C 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 D 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 D 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故 D 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得出 纸 是 西汉主要书写用品,故 A项

11、错误; B 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蔡伦改进造纸术而非创造,排除 C 项 。 2 有人认为,活字印刷大大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宋代 话本和后代的小说盛行与其有密切的联 系。这表明 ( ) A 中国古代印刷术领先于世界 B 印刷技术发展源于社会需要 C 印刷技术进步助推文化繁荣 D 宋朝之后印刷术得到新发展 C 由材料信息可知,由于印刷术的成熟,推动了话本、小说等文化的繁荣,这说明印刷技 术的进步助推了文化的繁荣,故选 C 项; A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体现的是印刷术发展对文化的 推动作用,印刷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由材料信息不得而知,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 及宋代之后印刷术发展的信息,排除 D

12、项 。 3 凸面镜早在 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 13 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 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 ) A 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 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 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 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C 根据材料中“眼镜传入中国 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重视实际应用,忽视理论研究的特点,故 C 项正 确;材料主旨不是中国传统科技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对其本身研究仍 毫无进展”是解题关键,不能

13、说明中国传统科技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故 B 项错误; D 项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 在农业生产上, 诗小雅鱼丽指出: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尚书尧典 中 说:“历象 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孟子公孙丑上记载:“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 有镃基 ( 锄头 ) ,不如 待时。”由此可知,材料强调 ( ) A 农时在农业生产中举足轻重 B. 顺 应 农 时 与 收 获 可 相 互 促 进 C 统 治 者 应 爱 惜 民 力 不 违 农 时 D 农 业 是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基 础 9 A 由材料信息可知,三篇文章都强调了农时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故选 A 项 ; 顺 应农时 可

14、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但农时与收获并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统 治者对农时应持何种态度,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农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没有涉及 D 项所述,排除 D项。 考点 2| 雅俗共赏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0 1. 诗的经典 (1) 概 况 : 诗 经 收 录 了 自 西 周 初 年 至 春 秋 中 叶 约 五 百 年 间 的 三 百 多 首 诗 歌 。 (2) 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3) 地 位 : 中 国 最 古 老 的 一 部 诗 歌 总 集 。 对 中 国

15、 文 学 的 发 展 影 响 深 广 , 奠 定 了 中 国 文 学 现 实 主 义传 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 楚辞的魅力 (1) 代表作品:屈原的离骚 九歌 天问 九章 。 (2) 特点: 句式较为灵活,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3) 地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3. 汉赋的风采 (1) 演变: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2) 代表:司马相如、张衡等。 (3) 特点:西汉赋作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东汉小赋兴起,意境清新活泼。 (4) 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 “李杜诗篇万口传” 1 代表:“诗仙”李

16、白 ( 浪漫主义 ) 、 “诗圣”杜甫 ( “诗史” ) 。 2 特点: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极为丰富。 3 地位: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5. 宋代词苑 (1) 代表:豪放派代表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李清照。 (2) 特点: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3) 地位: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6. 元曲与市民社会 (1) 代表:关汉卿的名作感天动地窦娥冤 。 11 (2) 特点: 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 新词。 元杂剧: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采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地位:在

17、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戏曲史上有特殊地位。 7. 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 代 表 : 三 国 演 义 水 浒 传 西 游 记 红 楼 梦 聊 斋 志 异 等 。 (2) 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 地 位 : 明 清 小 说 无 论 在 思 想 性 还 是 艺 术 成 就 方 面 都 达 到 新 的 高 峰 , 成 为 我 国 文 学 宝 库 中 的 瑰宝。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1. “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2 (1) 汉 字 的 起 源 : 刻 画 在 陶 器 上 的 简 单 符 号 被 认 为 是 中 国 文 字 的 起 源 ; 商 代 的 甲 骨 文 已 经 是 比

18、 较成 熟的文字。 (2) 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3) 书艺历程: 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被尊为“书圣”。 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以楷书闻名,怀素、张旭以草书著称。 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以行书名世。 元朝书法家首推赵孟 ,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2. 画中有诗 (1) 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2) 分类: 以题材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3)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 文人画是北宋

19、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 追求抒情写意, 融文学、 书 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主要特点是“画中有诗”。 3. 戏曲艺术 (1) 发展历程: 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元朝时,元杂剧形成。 明代传奇剧兴起。 (2)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清朝乾隆年间, “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又吸收昆曲、秦腔等 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艺术特点: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分生、旦、净、丑四大行。 地位: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1

20、3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养 1时空观念 14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史料一 小说体例,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 术的 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 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 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 鲁迅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史料二 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 元 倪云林 史料三 梨园演戏 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 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

21、乱弹班。 清 钱泳履园丛话 卷十二 史料解读 (1) 史 料 一 中 鲁 迅 评 论 了 小 说 体 裁 不 断 完 善 , 体 裁 广 泛 , 表 现 手 法 丰 富 , 艺 术 水 平 高 超 。 “人 情派” 以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最为典型。 (2) 史 料 二 反 映 了 文 人 画 重 诗 意 的 特 点 。 “不 求 形 似 ”反 映 了 中 国 古 代 文 人 画 的 突 出 特 点 不 是 画景 而是写意。 (3) 史料三反映了清代戏曲种类繁多。 阅读史料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其内容。 “昆 15 腔”与“京腔”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形成京剧。 史料应用 (1) 根 据 史

22、料 一 , 从 汉 赋 、 唐 诗 、 宋 词 到 明 清 小 说 , 语 言 由 辞 藻 华 丽 、 对 仗 工 整 、 句 式 严 整 的 文言 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解: 【提示】 趋势:通俗化、平民化。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2) 有 人 认 为 中 国 古 代 文 人 画 盛 行 , 特 别 是 明 清 时 期 成 就 突 出 , 其 绘 画 的 特 点 就 是 画 景 为 主 。 这种 说法正确吗?结合史料二试加以分析说明。 试解: 【提示】 不正确。中国古代文人画在创作方面强调

23、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 法、 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以 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写意活动。 16 素养 3历史解释 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朝代 艺术风格 时代特征 先秦 兼容并包、 宽容开放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秦汉 恢弘大度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 隋 唐 兼容并蓄、 全面繁荣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 宋元 平民化、世俗化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 明清 承古萌新 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4、 素养 4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又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状 况 为 基 础 的 。 欣 赏 特 定 时 期 的 文 学 艺 术 作 品 要 注 意 透 过 其 外 在 形 式 , 揭 示 它 反 映 的 社 会 背 景 。 1 先 秦 : 原 始 社 会 , 生 产 力 水 平 低 下 。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封 建 制 度 逐 步 确 立 , 社 会 处 于 大 变 革 时 期 , 思 想 活 跃 , 出 现 “百 家 争 鸣 ”的 局 面 , 促 进 了 文 学 艺 术 的 繁 荣 。 2 秦 汉 : 秦

25、汉 时 期 , 国 家 统 一 , 生 产 发 展 , 各 民 族 间 政 治 经 济 联 系 加 强 。 3隋唐:前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 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 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 宋 元 : 北 宋 重 文 轻 武 , 商 业 繁 荣 , 市 民 阶 层 兴 起 , 社 会 生 活 丰 富 多 彩 ; 南 宋 民 族 屈 辱 、 山 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 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5 明

26、清 : 封 建 制 度 渐 趋 衰 落 , 君 主 专 制 达 到 顶 峰 , 商 品 经 济 繁 荣 ,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产 生 , 文 化 专制、 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1 文学折射时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诗经收录了宗庙祭祀的歌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B 离骚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 汉赋和唐诗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 17 D. 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均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而作 C 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不是浪漫主义,故 A项错误; 离骚是浪漫主义作品, 不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27、故 B 项错误;汉赋和唐诗的盛行皆因国家强盛之期,是国家统一、经 济繁荣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符合史实,故 C 项正确;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是市俗作品产 生的影响,而不完全是主观目的,故 D 项错误。 2 “说话” ( 讲故事 ) 是宋代的文学形式。 陆游集剑南诗稿中有载:“斜阳古柳赵家庄 , 负鼓盲翁 正做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说明宋代文学 ( ) A 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B 集中表现农村生活 C 内容凸显历史故事 D 世俗化的趋势加强 18 D “赵家庄”“盲翁”“满村听说蔡中郎”,表明宋代文学世俗化的趋势加强,故 D 项正 确; A、 B、 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 下面

28、是我国部分甲骨文文字解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封”表明分封制度在商朝全面推行 B 象 形 与 会 意 是 甲 骨 文 显 著 的 特 点 之 一 C “妇 ”“服 ”表 明 商 朝 女 子 地 位 低 下 D “封 ”“父 ”反 映 了 汉 字 演 变 的 历 程 B 从材料看,如“封”字上部分是树木,下部分是土,明显带有象形与会意的特点,故 B 项正确; A 项违背史实;甲骨文中, “妇”字是一个手持笤帚的女性形象,无法判断其地位低 下, C 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商朝的文字情况, D项说法错误。 4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选项 史实 结论 郭守敬

29、编订授时历 ,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 A 大成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随后与湖北汉剧融合, B 形 成 京 剧 。 后 来 涌 现 出 程 长 庚 、 谭 鑫 培 等 著 名 艺 人 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 同治、 光绪年间, 京剧走向成熟 C 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 D 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 B B 项中史实反映的是京剧的形成,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标志着京剧走 向成熟,故 B 项正确;仅凭授时历这一项成就不能说明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 界, 故 A 项错误; C 项中“完全取代”说法错误,排除;明清时期小说的兴起说明市民阶层不 断

30、壮大,市 民阶层是在宋代兴起的,故 D项错 误。 19 2014 2018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20 21 考情分析 从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来看,古代中国的科技侧重于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 注重 对中外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社会环境及科学精神的理解运用。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则侧重于考查 文学艺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文学艺术成就。融会贯通知识,打通中外关联是备考的关键所在。 真题研练 感悟考法 命题点:对墨家学派科技成就的认识 1(2018 全 国 卷 )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 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

31、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 含 了 劳 动 人 民 智 慧 的 结 晶 D 体 现 了 贵 族 阶 层 的 旨 趣 C 由材料可知,墨子中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记载未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故排除 A 项; 墨子并非古代中国科技方面的专著,它只是记载了一些具体的科技成就,谈不上形成 完整的科 学体系,故排除 B 项;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故墨子并不能体现贵族 阶层的旨趣,排除 D项;古代中国的科技属于应用性科学,是对生产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 包 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 C 项正确。 命题点:昆曲在明清时期流行的原因 2.(2018 全国卷 ) 昆曲

32、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 乐” “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 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 22 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D 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江南士大夫也用昆曲以示高雅, 说明昆 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 D项正确。 命题点:古代汉字形体变化的原因 3(2017 全国卷 )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

33、出字形发生了变 化,促 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A 文字的发展演变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 广泛和频繁。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使文字由繁到简, A 项正确;西周时期的文字书写载体以龟甲、兽骨以及青铜器为主,竹片也有少量使用。春秋 战国时期, 竹简开始大规模使用。虽然书写材料不同,但这不是造成文字笔画发生由繁到简 变化的主要因素, B 项错误;字形的变化是为了书写方便,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 现富国强兵,故战国时期的变法与字形的变化

34、没有直接联系, C项错误; “书同文”是在秦统 一 全国后推行的,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 D 项错误。 4(2016 全国卷 ) 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 小篆等 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 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 汉 字 演 变 的 历 史 过 程 C 当 时 字 体 流 行 的 实 际 状 况 D 汉 字 尚 未 形 成 完 整 的 体 系 B 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 ,它由先秦古文、 小篆等三体书写。三体皆工整精良,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 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看出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 B 项; A 项 说法

35、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 23 于汉朝,故排除 C 项;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D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命题点: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5(2016 全 国 卷 )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 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 ( 今吐鲁番 ) 幼童习字 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 术 水 平 与 时 代 选 择 的 共 同 作 用 24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36、C 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 A、 D 两 项;王羲之的 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B 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 既与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 C项符合题意。 考向扫描 权威预测 考向一 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指出: 从文明的历史和影响的广泛性来看,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 来最伟大的文明。中国人就个人的 情况来说,从事研究的禀赋是无可置疑的,然而中国的科学毕竟是微不足道的。其强调的主旨是 ( ) A 中 西 方 思 维 模 式 上 的 本 质 区 别 B 中 国 缺 乏

37、 求 真 务 实 的 科 研 精 神 C 辩 证 地 看 待 中 国 古 代 科 技 成 就 D 中 国 没 有 诞 生 近 代 科 学 的 原 因 C 由材料信息“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 ”可知,怀特海肯定了中国文明 的 重 大 成 就 , 自 然 也 包 括 中 国 古 代 科 技 的 成 就 ; 由 “中 国 的 科 学 毕 竟 是 微 不 足 道 的 ”可 知 , 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维模式,故 A 项错误; B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并未论及和分析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故D 项错 误。 考向二 魏晋时期书

38、法艺术的特点 2 清人梁巘评书帖中认为要整体把握不同历史时代书艺群体风格的审美, “晋尚韵,唐 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以下属于“晋韵书风”的是 ( ) 25 A “晋尚韵”是指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讲究风度韵致,那时的书法大都表现出一种飘逸脱俗的风 貌,代表作为“二王”的书法, A 项为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符合题意。 考向三 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 3 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 根处;宋人题字一般也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 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占据很 大画面,他们有意识地使这些诗字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 ) A 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 B 强调书画同源性

39、特点 C 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 D 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 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诗字越来越成为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中国绘画注重突出 画作作者的主观感受,由此可知 C 项正确;“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绘画的 26 喻世明言第八卷 喻 世 明 言 第 十 六 卷 警世通言第一卷 醒世恒言第二卷 西湖二集第六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 范 巨 卿 鸡 黍 死 生 交 俞 伯 牙 摔 琴 谢 知 音 三 孝 廉 让 产 立 高 名 姚伯子至孝受显荣 风格,由此排除 A 项。书画本身不具有同源性,由此排除 B 项; 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考向四 明代小说的特点及作用 4 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

40、龙作品中 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 ) A 市 民 文 学 具 有 一 定 教 化 功 能 B 八 股 取 士 抑 制 文 学 形 式 C 小 说 冲 击 了 传 统 的 价 值 观 念 D 民 间 文 学 注 重 彰 显 个 性 A 材料“弃家赎友”“鸡黍死生交”“摔琴谢知音”“让产立高名”“至孝受显荣”蕴含 了 仁 、 义 、 礼 、 智 、 信 等 道 德 规 范 , 体 现 了 明 清 时 期 市 民 文 学 的 教 化 功 能 , A 项 符 合 题 意 ; B 项 与 题 意 不 符 , 可 以 排 除 ; 题 干 材 料 体 现 的 价 值 观 仍 然 属 于 儒 家 传 统 价 值 观 , C 项 错 误 ; D项与 材 料 主 旨 不 符 , 排 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