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活运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用“先学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研讨的题目是:灵活运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 式,打造高效课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从理论上简要谈谈我对“ 先 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的认识,二是具体 谈谈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 点和操作要领。 “先学后教,当堂 训练”是在“ 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 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 理念的。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 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 样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
2、先学后 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就作了很好的回答。 “先学”和“ 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 “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不仅如此,这种模式还处理好了自 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堂上,先 让学生独立看书、自主学习, 然后,教师检测自学效果,从中发现学生在自学当中没有学懂的疑难问题,这些 问题学生个人解决有了困难,教师再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这时的合作 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的目的(解 决这些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教师讲评)和合作的对象(同学、老 师),最后当堂训练还是自主学习。 搞新课程改革,用的教材有国
3、家课程,也有地方课程。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 经过适当增、减把它变成校本课程。怎样才能变成校本课程呢?运用这种模式 时, 让学生先学,教 师 通过检测弄清课本上哪些是学生已经会了的,哪些是不会 的,会了的,就删去不教;不会的,就留下来教。这样,国家课程(课本)就变成了 校本课程(即疑难的问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上把国家课程变成 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 这种模式也符合“循序 渐进” 、“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 “先学”时,优秀 生和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优秀生看懂了、做对了,后进生没有看懂、做 错了;“后教 ”时, “兵教兵 ”,即做对了的优秀生帮助做错了的后进生更正,并且讲
4、清“ 为什么”, 这样后进 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就当堂基本得到解决,补 了差。同时 ,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的知识又 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 这种模式还符合“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的认识规律,符合 自主创新、素 质教育的要求。 “先学”时,学生运用旧知识看书,获得新知识是“创 新” ;看书后完成 检测练习 ,是开始运用新知 识,也是 “创新”;自己纠错、讨论、弄 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都是创新。全过程学生 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在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同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也是很便于教师操
5、作、很实用、很有效的教学模 式。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张高效地学习,暴露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 生更正、讨论 、讲评,加以解决,当堂背记,完成作 业,达到教学目 标,这就为大 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学后教,当堂 训练”把复杂的课堂教学 过程简化为八个字,使之变为方便教师操作的基本方法,这个变化意义重大,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一般结构特点和操作要 领。 “先学后教,当堂 训练”教学模式,每节课的基本结构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 “先学”环节、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环节。在 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还有一个“ 辅 助环节”。 “辅助环节” 就好比
6、高速公路旁的引桥,教师通过这个引桥,把学生送入 自学的快车道。接下来的三个主要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 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紧紧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 也不能放松。正因如此,每堂课学生的学习也就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一、辅助环节(1 分钟左右): 辅助环节包括三项内容: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 简称“板题”,包括导入和板题两部分内容。 导入上课以后,教师先用一两句话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或由回顾旧知导入, 或由启发思考导入,或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不能过长,一般 不超过半分钟。各学科的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水平,能根据教学
7、内容随时 讲出一串跳动着火苗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语太平淡 就会影响效果。教师同步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出示)。例如语文 教师上课时一般不再复习旧知,不解题,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也不范读。教 师为什么可以不复习旧知而开门见山入题呢?因为这种模式的课, “堂堂清” 的要 求和“ 日日清 ”的管理已 经保证了学生对当堂所学知 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也就 不必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去复习旧知了。课文标题的含义,等学生读完教 材上的相关材料以后自然能理解,教师不必先讲;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凡是教 材注释上有的,学生在自学时又可以看得懂的,教师也不讲;课堂上的时间是宝 贵的
8、,教师 要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到本节新授知识的学习上。 板题教师板书或出示课题可以很快把师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 课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板书时字体要工整,笔画、笔顺正确, 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不能潦草;板书的位置也要事先设计好,有序、醒目。 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看出教师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2、揭示目标, 简称“示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 目的或标准。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 是什么。 ”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很 难评价这节课效果的 好坏,
9、效率的高低。传统教学只有单一的知识目标,教师重在传授知识;新课程 改革强调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目标的整合。所以,按新课改的要 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指的是学生在本节课上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点。 能力目标指的 是学生在本节课上对知识点的掌握必须达到的能力层级。学生学习的能力是分 层级的,我 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其含义,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学习那些 有益的知识,有意识地加强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其它 学科也是如此。 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教学内容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上看,所有学科教 材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
10、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做“是什么” ,这层内容要求 学生百分之百地读熟、记准;第二层次叫做“ 为什么” ,即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或 条件,是理论依据,是在探寻规律性的东西,这类内容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 础上能分析综合,并能模仿运用;第三层次是“ 怎样做” ,即能灵活运用课本上的 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知识的迁移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 练。我们常 说,教 师既要把学生领进教材, 让 他们学得懂,记得住,又要能把他 们领出教材, 让他们学得活,用得好。 “学得懂, 记得住”,指的就是前两个层次, “学得活,用得好”,指的就是第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掌握程度,就是后进生、 中等生、优
11、 秀生的分界线。后进生往往读书不认真、不专注,在这三个层次的要 求上,仅仅 能记住第一层次“是什么”中的一少部分;中等生则是第一层次记住 了 75%以上,第二层次仅能达到要求的 60%左右,所以书读得死,第三层次只 能掌握 30%左右;优秀生则是第一层次能完全掌握,第二 层次能掌握 95%以上, 第三层次也能掌握 85%以上。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 四清”管理解决的就是让 每个学生都要努力达到这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学 习方法,在记住“ 是什么”、理解“ 为什么”的前提下,知道“怎样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当中体现出来的,它 贯穿于课堂
12、教学的始终。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最终目的,这个目的的达到 要靠教师的情感渗透去影响。用什么去感动学生呢?教师要把自己对人生的深 刻感悟和学习感悟融入教育,融入课堂。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精神,没有激情, 无精打采,少气无力,学生也会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有的教师上课缺少感情, 没有亲和力,不关心学生,不尊重学生,没有微笑,总是板着脸,语言生硬,面无 表情,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 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 的深处。 ”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教 师眼中无学生,心中无学 生,课堂信息反馈就等于零。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心灵、智慧和知
13、 识的交流。教师要重视捕捉来自学生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教师的情感表现在 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组织上。例如:一上课,教师就要用一两句充满激情的话 导入,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充满激情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会积极,兴趣才 会高,效果也才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就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 行、一举一 动上。教 师 要在“全体学生”身上做文章,每一个环节都要关注全体学 生,要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而不是只 让少数几个学生发言。 教学目标很重要,那么要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呢? 操作要领: (1)要明确具体、能够测量。教学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下 课时,用一份试卷就可以测量出当堂的知识目标和能力
14、目标是否达到,而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所以,教师每堂课只须出示知识目标和能力 目标,而不必出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由教师自己 来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渗透来达到,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 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教学目 标各不相同。例如复习课的目标就比新授 课的目标要求高,既不能重复新授课的目标,更不能降低新授课的标准。 (2)要准确、实事求是。即在广度和深度上应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 一致,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 知道”的,却 拔高为掌握、运用,要求掌握、运用的,却降低 为“ 了解”;要求熟读的,又设定为
15、当堂“背诵”, 这些不实 事求是、当堂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 式主义。教 师制定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做得 到。 (3)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内容不宜太多,一两句话即可,要便于 学生理解记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对教学大纲确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 体分解。如果每节课都能达到教学目标,那么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出示目标的方式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内容简单,就用一两句话口 头表述,内容多的就用书面形式表达(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无论用哪一种方 式出示目标,出示的时间都不能太短,应该让学生听完或看完之后还有思考的 余地。目标 出示之后
16、,教师一般还会用一两句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紧张高效地投入自学。 (5)要始终围绕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一节课,在有限的 40 分钟时间内, 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经常“ 偏离教学目标”, 他还认为是在创新。创新不等于“随意”。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地问问自己,本 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到下课之前,还要回应教学 目标,看是否达到。 3、出示自学指导, 简称“示导”。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指导不当,就会无序、无效、甚至 把自学引入歧途。从传统教学到新课程改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大致经历了三 个阶段: 第一
17、个阶段是教师无指导。传统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注重传授知 识,不注重指导学生自学。 第二个阶段是教师有指导而无效。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开始重视指 导学生自学,但是往往因为指导得不得法而影响了自学效果。 第三个阶段是教师有效指导。在常年赛课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个规律, 即能体现“五个明确 ”(明确 “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达到的 标准、 教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 )的自学指导就是有效、高效的指导,反之 则是无效或 低效的指导。 例如,教师有这样一段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然后 给课文划 分段落、概括段意,六分钟以后,指名同学上台板演。 ”这一段自学指导,话虽然
18、 不多,却体现了“ 五个明确”:自学时间是“ 六分钟” ,自学内容是“读课文”,自学 方法是“朗读 ”,达到的标准是“ 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老师检测的方法 及要求是“指名同学上台板演” ,即把划分的段落和概括的段意写在黑板上。 让 谁上台板演呢?老师没说,人人都可能上来。这个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性很 强,学生的自学就相当于是在作考前准备,因而就会紧张、高效。 操作要领: (1)、要重点把握好自学的时间。课堂教学的管理,首先是对时间的管理,没 有时间要求,自学就变成了放任自流。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 自学时间,小学 5 分钟左右,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
19、拖拉 拉;时间也不宜过短,这完全是在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让学生有认真看书、 思考的时间,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 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 实效。 (2)、在指导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要十分精心。注意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方面不 要平均用力,自学的内容重点是新知识部分,要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 点看。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根据具体情况 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之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3)、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坚持“ 不 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 “记号”,在答案下划线,在重点词 语下加着重号
20、,难点、疑点划双线或“?”号。可以质疑问难,但不宜边读书边讨 论。 (4)、自学的标准。要明确自学以后达到什么标准,是能模仿例题做习题, 还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标准不明,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 (5)、自学后的检测。自学以后老师怎样检测,是提问,是做检测题,还是板 演,或者是动手操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来决定。有人做过一项实 验:两周后我们大概还记得什么。实验结果表明,两周后,我们说过和做过的事 记得 90%,我们说过的事记得 70%,我们听过和看过的事记得 50%,我 们看过 的事记得 30%,我们听过的事记得 20%,我们读过的事记得 10%。听来的忘得快, 看来的记得住
21、,说过的做得来,做过的就会用。要重视 24 小时以后的知识保留 度,教师要把提问与笔头练习结合起来,既要说又要动手做,笔头练习更容易暴 露和发现问题。这些明确了,自学就变成了检测之前的准备,也是考前准备,学 生的自学就会紧张高效。还要鼓励学生认真看书,比谁自学效果好,比谁能做对 检测题。 怎样才能出好思考题呢? 操作要领: (1)、吃透教材,紧扣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出思考题。教师把握不好教材,出 的题就没有概括性、典型性,就会误导学生,学生就会只找答案部分而不去通读 课文,结果学得支离破碎。所以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把本节课的教 学内容提炼成几个问题,使教学内容问题化;每一个问题的答案
22、有若干个要点 (要教会学生抓要点),使问题答案要点化;每一个问题答案要点的表述要按一 定的顺序,使 问题答案要点表述条理化。 (2)、将教学内容科学分类并提出不同的要求。前面讲过,政治、历史、地理 学科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书上有现成的答案,即“是什么” , 这类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并熟练记忆;第二类是属于“为什么” ,主要分析事物、现 象产生的原因,这类内容需要学生动脑筋认真思考、分析、归纳;第三类是要求 运用书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能力题。近几年中考实行政治、 历史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带课本、资料进考场,考的就是能力。如果只有前两类 题,那就会 变成死记硬背,那就学
23、偏了。 (3)、提炼出的思考题一定要有思考的价值,还要注意控制题量,题不能太多 太碎(一般 3-5 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 识,找到规 律,能 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中心。每一道思考题都要对应着教学目标,思 考题的问题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5)、要在上课之前先把思考题的答案做出来。不要等到检测时,学生讲了答 案,教师还说不清是对还是错。 以上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为上一节高效的课奠定了良好基础。出示 自学指导以后,教师一般还会鼓励学生开始自学竞赛。整个辅助环节,在实际操 作时,一般 仅用一分半钟时间。教师的功夫
24、主要下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和自学指导。教师在出示上述辅助环节的内容时,要指导学生调动一切感官,看、 听、想、记。研究表明:人 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 识占 83%,听觉占 11%,嗅觉占 3.5%,触 觉占 1.5%,味觉占 1%。所以看和听尤 为重要。 二、 “先学” 环节(15 分钟左右): 出示自学指导以后,进入第一个主要环节“先学” 。先学分为两步:第一步, 学生读书或看书(政、史、地为读书找答案);第二步,教师检测自学效果。 1、学生读书或看书(自主学习)。 “先学”,是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的形式多 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 释、做 试验、发
25、现难点做记号、模仿例 题做 习题等等。文科一般是读书,要带着问题读,边读书边思考,语言类学科重在培 养学生的语感(读一遍就能感觉出句子有没有语病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和表 达的能力;理科一般是看书,边读书边思考,既要记住公式、定理,看懂例题,还 要能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理科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不同,学法也会有差异。学法不同是因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各有不同。自学也 是一种竞赛,学生的读书、看书就是在做赛前准备,也是考前准备,自然会紧张、 高效。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提 高了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时,教师干什么呢?教师此时的任务主要有两项
26、:一是组织教学, 确保人人专心自学;二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为检测做准备。 操作要领: (1)、学生自学时,教 师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一般不说闲话,不做闲事, 不板书,不 东张西望,不随意走来走去,更不能离开教室。 (2)、要重视组织教学。组织教学从候课开始,每节正课上课前 2 分钟有一个 小预备,小 预备铃声响时,有课的教师从办公室走向教室,铃声落时,教师要像 演员候场那样站到教室前门口候课,关注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 包括“思想准 备(学生的任 务就是学习,为使自己在有效的时间里能够获得更多 的知识,首先要尊重辛勤培养自己的每一位老师,要从内心里感谢每一位老师 为学生付出的
27、劳动。因此,每节课前,当任 课 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学生应马 上以喜悦的心情来迎接老师的到来,因为向老师学习知识的时候到了,千万别 错过这大好的时机!一定要带着崇拜的心情来欣赏老师的指导,这样学习的效 果才会好。千万不要抱怨老师这方面不好,那方面不好。人无完人,老师是人而 不是神,学生想要的、符合自己标准的老师在哪?要指导学生尽快适应老师,当 然老师也要尽快适应学生)、身体准备(健康的身体是做好一切的基础。指导学 生在上课前要注意吃好、喝好、穿好、休息好,不然,上课的时候或心慌火燎、饥 渴难耐, ,或大小便憋得慌,急着上 厕所,或穿得太少、太多,不是冻得打颤,就 是热得发闷,或者睁不开眼睛直
28、打瞌睡,怎能聚精会神地听课与思考?所以,在 课前要把这些问题都安排好,以提高课堂效率)、物质准备(课前要把上课所需 的课本、练习 册、工具书、作 业本、文具尽可能地准备充分,不要在课堂上一会 借笔,一会找书,一会找橡皮, 这样不仅影响整个课堂纪律,而且干扰老师的授 课和周围同学的学习,也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知识准备(搞好预习,课前要把 本节新授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一一复习弄懂记熟,才有利于接受新知识)”这四个 方面的准备,静待上课。不要忽视了这些细节,一节课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 你优化了所有的细节,你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上课的礼仪结束以后,教师先要用目光扫视全班,确认每一个学生都已十 分专注
29、地看着老师,听老师讲了,此时,老 师 再开口讲话。不要没等学生坐稳, 还未安静下来,老师就开始讲,这样讲是毫无效果的。 在学生开始自学时,教师要巡视、关注,尤其要关注后进生,确保每一个学 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专注地自学,没有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如果有学生 遇到困难举手求助,老师要马上给以帮助,当然,不能干扰其他学生学习。 以下的检测、更正、讨论、点 评、当堂训练等各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好, 这 是取得上课成功的重要保证。 (3)、全面了解学情,了解学生自学进度,适时引导,为下一步的检测和“ 后 教” 做好准备 。 (4)、如果班内有学生基础特别差,刚开始自学就学不下去时怎么办?一般 有三种方
30、法:一是教会这些学生使用工具书,遇到生难字时就查工具书。如果查 了工具书还不懂,那就用第二种方法:小声问 同桌(排座位时,让优秀生与后进 生坐同桌),会的教不会的。如果问了同桌还不能解决问题,那就用第三种方法: 举手问老师。老师看到学生举手时,轻声走过去,小声地给以解答,使后进生能 够自学下去。如果发现几个学生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教师就要告知学生,把这 个问题先放一放,跳过去,到后教时再统一解决。 (5)、教师要对认真自学的同学表示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 以用目光暗示或说上一两句悄悄话,促进他高高兴兴地认真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检测”就是搞“学情” 调查,就是考试。教师根
31、据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在 自学时间快到时,要问学生“看完的同学请举 手” 。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 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未举手,教师 就要适当延长时间。 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就及时转入检测。教师先要弄清检测的目的、方法、 内容和对象。 检测的目的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检测的方法,一般以练习板演 为主,这样 更容易暴露问题。教师检测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学的内容。怎样才能最 大限度地了解学情呢?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这样做 的目的,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把培 优补差落实到课堂上。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
32、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 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生回答或上台板演,那就会掩盖问 题,后进生的 问题就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解决。如果等到课后再去补差,又会 耗时费力不见成效。一般来说,好学生出错的情况,都可以在后进生的回答或板 演中反映出来。后进生答错了,板演错了, 问题暴露了,教师对学情就心中有数 了。 看书以后的检测很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检测题。检测题重在检查自学效果, 基础性较强。教师要让学生在读书、做题的实践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检测题的 目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二是了解 学生是不是真正看懂了例题,会不会模仿例题做题。那么,该如何设计
33、检测题呢? 操作要领(三点): 1、检测题实际上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 大,一般以两三道为宜。 2、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课后题。课后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 是与例题类似的难度较小的题,这类题可以当检测题用;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 的、需要联系和运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才能做的题,这类题可以作为当堂训练 的作业用。 3、检测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既要有利于了解学情,又要便于教师由个 别到一般总结归纳。 板演练习是教师了解学情,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一定要组织好。 操作要领(三点): 1、上台板演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三个人,这样既便于教师安排, 又便于讲评
34、归纳。 2、给板演的学生划定各自的位置,要求学生只能在规定位置书写,还要预留 出下一步其他同学更正和老师总结规律、归纳结论的位置。 3、明确板演的书写要求:找准解题的切入点,格式规范,笔画、笔顺正确,字 体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 学生在做检测题时,教师干什么呢?教师要做行间巡视,重点收集好、中、 差各类有代表性的学生在做题当中的错误,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 性问题,是属于旧知识回生出的错还是新知识未掌握出的错,学生做错题的原 因各不相同,但是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七种:一是该记的基本概念、公式、定 理等没记住;二是审不清题,不理解;三是没有掌握方法,不会运用;四是不熟练, 做题速度慢,
35、 虽然会做,但是时间到了却做不完;五是运算能力差,表达能力差; 六是学习习惯不好,马虎潦草,经常看错题,写错字或符号;七是书写、格式、用 语不规范。教 师要对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 后教” 作好准备。 这实际上是教师在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或者说是“ 二次 备课” 。学生做检测题或者在板演练习时,教 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 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独立思考,紧张练习的效果。 三、 “后教” 环节(13 分钟左右): 检测是进入后教的前提或桥梁。 “后教”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教师指导之下的 “兵教兵”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
36、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它可 以分为两步:一是更正,二是讨论。 1、更正(生生合作) 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善 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包括错误的思路、方法、不良习惯 等等,并给 以及时矫正。没有发现问题,不能发现问题,教学就会陷入盲目之中。 学生做完检测题以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观察台上学生的板演,教会学 生观察的方法:一看思路,二看方法,三看步骤,四看结果,五看规范。从这五个 方面看有无问题,准备参与更正或讨论。教师应启发尽量多的学生上台更正。一 般情况下,如果检测题难度不大,所有学生都发现了问题,教师应先让后进生上 台更正,凡后进
37、生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叫中等生、优秀生,要给每个学生参与 的机会。后进生不能更正的,再找中等生、 优 秀生上来更正。既要找出做错的地 方,又要讲 清为什么错,学生可以质疑问难,这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 这时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在这个“兵教兵 ”的过程中,后进生的错误得到了 纠正,疑难 和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就把教师原来要在课下完成的补差任务移到 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了,可以节省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学生在运用 所学知识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又 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和后进生各得其所。这就把面向全体、培优补差落到了实处。 长此下去,好学生能说会道、思维敏
38、捷;后进生也能逐步赶上来,当堂学得懂, 学得好,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后教”这个环节 ,就是弄清 “为什么” 的教学过程,是一堂课中最能体现教师 水平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学生不学,教师便不教;学生自学以后,教师通 过检测、更正的过程来了解学情,再根据学情来确定自己下一步教什么内容,用 什么方法教。这就叫“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二次备 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备好的课,往往会因为学情发生变化而必须随之变 化,要有针对 性地解决问题,才可以节省时间,才能有效和高效。 课堂上,教师了解学情、检测反馈的方法常用的有六种: (1)、举手统计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如能
39、善于使用“ 举手”的方法,将会对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第一, “举手”是最简单快捷的反馈信息、了解学情的有效方法。 第二,用举手可以使课堂有序,活而不乱。 第三,用举手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竞赛,使课堂气氛活跃。 第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举手的速度和神态( 是坚定自信,还是左顾右盼、犹豫 不决、或是随大流),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便于发现问题, 针对问题教。 第五,不该用“ 举手”时就不要用,例如,选后进生上台板演时,就不要让学生“举 手”,教师就是要让不会的学生上台板演,从中暴露 问题。如果让愿意上台板演 的学生举手,那么,举手的学生一般都是会做的,这
40、就容易掩盖问题 (2)、巡视了解分为目光巡视和走动式巡视两种,由面到点,由点到面,全面了 解学情。 (3)、启发提问要注意提问的艺术,问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要紧扣教学目标和 内容设计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时还要追问,以求深度。问的目的是在启发、 引导学生思考,是在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不要变成教师满堂问,学生不动脑筋 随意答,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马上就讲。 (4)、板演练习找后进生上台板演,一人或几人,一轮或几轮,要视具体情况而 定,从中了解后进生的学情。 (5)、组织更正通过让中等生、优秀生给后进生的错题进行更正来了解中等生、 优秀生的自学效果。 (6)、同桌对改。板演的问题解决了,台下学生
41、在做检测题当中还有没有问题, 怎样了解呢?除了行间巡视以外,还可以采用同桌对改的方式,教师公布正确 答案,学生同桌对改,一看正确率,二看 还有哪些新问题,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尽 量解决在课堂上,这也是教师兼顾台上台下,由点到面全面了解学情的方法。 2、讨论(生生合作、 师生合作)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除了更正以外,还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 三种。凡是后进生能正确解答的问题,就不用再浪费时间。学生不能更正的问题, 难度小的组织学生同桌讨论,会的教不会的;难度大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提高 讨论质量;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组织全班讨论,各小组发表意见。全班 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参与
42、讨论、师生合作学习。教师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帮助归纳总结,并及时把结论板 书出来,让 学生当堂记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 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理论上来讲,全班有一个学生能解答,教师 就不要急于讲,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 神,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操作要领: 学生更正后,教 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 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 决不教,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
43、师再教了;若后进生 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原因,引导更正、归纳。对个别或极少 数学生知识回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课外补救。 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一种“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 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教的顺序:一般先引导学生更正,尽可 能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再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同学间可以 相互质疑、 讨论,最后教师作出评价。一般 给 予更正、补充、评点。 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 真正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 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了一座
44、桥梁,避免学生走弯路。 “后教 ”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耐心地让学生“兵教兵” ,错了的,尽可能地 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更正,教师不轻易地表态;讨论时尽可能的让大家畅 所欲言,说 个够。 这样 ,教 师就真正讲得少了,学生也真正动脑了,效果肯定会 好。教师切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 对否,就迫不及待地滔滔不绝地讲,这样, 学生的更正、讨论就会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动脑,效果就不理想。 同样是教,这种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两者差别极大。传统教学是教师先教,学 生后学;教师教的内容全是教材上的知识,不管学生会与不会,所有的内容都要 教,这就造成了“ 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 “先学后教,当堂训
45、练” 这种模式是 在学生通过自学、更正、讨论之后,仍有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时,教师才教。是 学生学在前,教师教在后;教师教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学、讨论以后仍然不会的, 急需要讲的。教师一定要讲得有序,讲得好。 教师讲的方式一般有六种: 1、补充:教材上不足的,学生理解不全面的教师要适当补充。 2、更正:学生理解有错误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思路、原因给于分析、更正、 指导。 3、点评:教师的点评主要起五方面的作用: 一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老 师来解决。 二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学生在自学和讨论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基本会了,但 表述和书写不够规范,老师要予以纠正
46、并培养学生用专业用语表述和书写的习 惯,如数学语言、化学语言等。 三是扩展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出多种解题的思路,扩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 的思维。 四是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内在的规律和逻辑线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五是就学生回答问题的不良方式和习惯做出指导、矫正,尤其是要针对影响学 生今后发展的问题作精当点评。 4、归纳总结:不要就题讲题,一题一题地讲,而要一类一类地讲,一步一步地讲, 由个别到一般,即由这一道题或几道题归纳出理论知识,总结出解题步骤或规 律,再指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按顺序讲解:按问题的时间、空间、 逻辑等顺序分类,一类一类边讨论、边讲 解,边板书,合二 为
47、一,合三为一,这样讲有序,省 时,高效, 还能培养学生思维 的条理性。 6、拓展延伸:教师既要把学生领进教材,让他们学得懂、记得住,又要根据教材 的范例总结出一般规律,再用这个规律去指导实践,把学生领出教材,让他们学 得活、用得好。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作用。 每节课,教师该讲多长时间,要根据学情而定,根据出现问题的多少、难易 的程度而定。如问题少,学生容易懂,就可以少讲;如问题多,学生难懂,就一定 要多讲。科目不同,班 级学生基础不同,情况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的方 法、讲的时间 也就各不相同,应该随机应变,讲究实效。再说,不同的学校,不同 的校情、学情,不同的课改现状
48、,教 师讲的时间 更应该各有不同。 教师的讲评不仅仅是为了要得出一个结论,关键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熟练 运用,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运用上,教会学生审题, 确定思路,已知条件有哪些,题, 目要求求什么,要求的问题与定理之间有什么 联系,从学生的板演和调查的学情以及教师的经验多方面综合看,学生最容易 错的在哪里,这些地方就要重点突破,所以教师要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分类, 二次备课,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方案,通过讨论(无论对与错,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每一步都要有理论依据),找准切入点,理清思路,怎样运用定理去一步一步完 成,还要注意 书写的规范,这就是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 (四
49、)“当堂训练 ”环节( 15 分钟左右) “当堂训练”是指运用所学知 识,当堂完成作 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位学生 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 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背记重要知识点,二是完成书面作业题。 训练的形式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 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作 业的“ 堂堂清 ”、“日日清 ”,都是极为有利的。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 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当中 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 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当堂训练”操作要领: 1、要保证训练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让学生能在做题的实践中,把刚学到的 知识转化为能力。 2、要注意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 做”, 不搞死记硬背,所以教师务必精心设计习题,要针对检测当中发现的问题,出有 价值、高质 量的题,不要粗制滥造的题。 3、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要低起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