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经济政法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课程教案 第五章 社会角色 课程名称: 社 会 学 授课导师: 毕 天 云 职 称: 教 授 2 第五章 社会角色(social role) 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 一、 “社会角色”一词的由来 “角色”一词最先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及其行 为模式。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在其剧 本皆大欢喜中写道: “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 他们各有自己的进口与出口, 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 ” 后来,社会学家们在分析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发现,社会舞
2、台与戏剧舞台具有某些相似 之处,于是把戏剧中的“角色”概念借用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来,产生了“社会角色” 概念。这个借用经历了一个过程: 在社会学界,把“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学家齐 美尔。齐美尔是“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互动形式的科学,在 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个人特性,如“异乡人” 、 “穷人”和“贵族”等个 人特性形式,角色就类似于这些个人特性。不过,齐美尔只是偶尔使用角色概念,他的这 一思想为后来的社会学家们进一步发挥。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乔治米德(1863-1931 )是第一个把角色概念从戏剧中 借用到社会心理
3、学和社会学中来的学者。米德认为,角色扮演是获得“自我观念”的根本 途径。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1864-1944 )发展了米德的思想,认为角色是与个人在 社会中结构位置相联系的。 1936 年,美国社会人类学家林顿出版人的研究一书,在该书中,林顿正式使用 “社会角色”一词。林顿把社会角色与人们在社会中的位置即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认为 社会角色是适应他人期望的行为模式。止此,社会角色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正式确 立。 二、社会角色的涵义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是人们的多种社 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细胞。
4、全面把握社会角色的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社会角色是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3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4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细胞。 (二)角色集 社会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3 相互补充的一组角色就是角色集。角色集的存在根本上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 三、社会角色的要素 (一)角色权利 角色权利是角色扮演者所享有的权力和利益。角色权力是指角色扮演者履行角色义务 时所具有的支配他人或使用所需的物质条件的权力。角色权益是指角色扮演者在履行角色 义务后应当得到的物质和精神报酬。
5、如工资、奖金、福利、实物等属于物质报酬,表扬、 荣誉、称号等属于精神报酬。 (二)角色义务 角色义务是角色扮演者应尽的社会责任。角色义务包括角色扮演者“必须做什么”和 “不能做什么”两个方面。 (三)角色规范 角色规范是指角色扮演者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角色规范包括不同的形式:从范围上可以分为一般规范和特殊规范;从具体要求上可 以分为正向规范(即扮演者可以做、应当做和需要做的行为规范)和反向规范(扮演者不 能做、不应当做的各项行为规定) ;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规范(法律、法规、制度、 纪律等)和不成文规范(风俗习惯等) 。 四、社会角色的特性 社会角色的特性
6、是社会角色本身固有的特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一)客观性 社会角色的产生和存在是客观的,任何一种社会角色的产生都是一定社会文化、历史 积淀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产物;脱离社会客观需要而由人们头脑中想象出来 的“角色” (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二)对应性 任何一种社会角色一般都是对应于另一种社会角色而存在的,没有相对应的角色作为 前提,这种社会角色也就不存在。社会学把这些相互对应而存在的社会角色称为“角色伴 侣” 。如丈夫与妻子,学生与老师;师傅与徒弟;等等。 (三)单一性 单一性是指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不存在角色权利、角色义务和角色规范完全相同
7、的 两种不同的角色;同样地,在一个社会中,也不可能存在对同一社会角色会有不同的社会 期望和行为规范。有些社会角色,由于文化习惯不同,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但不同 的语言表达所指的是同一个社会角色。 (四)扮演性 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舞台上承担或扮演某个角色时,与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相似, 具有“化妆演出”的特点。化妆演出的特性说明,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互动过程 中,多多少少都带着一定的“面具”生活,区别仅仅在于面具的厚薄,而非面具的有无。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画龙画虎 难画人,知人知面不知心” 。 4 五、社会角色的类型 (
8、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或在其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获得的角色。 先赋角色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先天性的先赋角色,如性别、民族、种族等角色;二是制度 性的先赋角色,如传统社会中的世袭角色,贵族的子女生下来就是贵族,计划经济条件的 子女顶替父母的“顶替政策”也具有较为浓厚的制度先赋性。 自致角色也称成就角色,是指人们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觉学习或意志努力而获 得的角色。如公务员、律师、研究生、县长等。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的区分是相对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中自致角色 的数量将会日益增多,
9、每一个自致角色的自致程度也会随之提高 (二)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根据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可以区分为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所谓自觉角色,就是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权利、 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多扮演的角色的观众。 所谓不自觉角色,是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承担某一角色, 而是按照习惯性行为去做。 (三)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根据角色规范是否明确,可以将社会角色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是指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而明确规定的角色。如我国社会中的行 政人员、司法人员、公安人员等。人们在扮演规定性角色时,其
10、行为一般要受到很大的限 制,如果扮演成功,一般会受到表彰甚至奖励,否则要受到制裁或惩罚。 开放性角色是指角色权利和义务没有严格而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的扮演者 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待而扮演角色。如夫妻、父母、子女、师徒、 朋友、亲戚等角色就属于开放性角色。当然,开放性角色也是相对的,也要受一定的规范 约束,绝对开放的角色是不存在的。 (四)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根据角色所追求的目标,可以把社会角色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是指以实际利益为追求目标的社会角色。这类角色行为是计算成本、讲究 报酬、注重效益的,其行为的价值在于经济利益的获得。如经商者和生产经
11、营者等各种从 事物质生产经营活动并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角色都属于功利性角色。 表现性角色是指不以经济上的报酬和效益为直接目的,而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 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为目的的社会角色。如从事精神生产活动、创造精 神文明的角色就属于表现性角色。具体如:艺术家、专家学者、作家等。 (五)正式角色与非正式角色 根据角色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可以把社会角色分为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 5 正式角色是指角色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角色。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有一定的角色 规范,遵守或基本遵守角色规范的角色就是正式角色。对于哪些属于正式角色,一般不能 进行笼统的划分,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 非正式角色是指偏离或违反一定的社会期望的社会角色。非正式角色可以具体分为两 种形式:一是病态角色。即角色行为“超越” 、 “游离” 、 “背叛”或“否定”其扮演的角色 规范,甚至成为危害和破坏社会秩序,并为主流社会价值所讨厌、反感、反对的角色。二 是新角色。即社会中新产生的尚没有明确的角色权利、义务和规范的社会角色。因为这类 角色在其产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为社会所承认、不被社会所接受,所以称为非正式角色。 (六)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 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性别不同,可以把社会角色分为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 性别角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来的社会角色之一,自从有了人,就有了男女之分,同 时也就产生了男性角
13、色和女性角色之分。 如果根据不同性别在社会中的地位来划分人类的历史,那么,可以将社会人类社会的 历史划分为女性本位社会、男性本位社会和男女平等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在女性本位的社 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高于男性,如母系氏族社会,这在人类历史上仅仅是昙花一现; 在男性本位的社会里,男性的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女性受到歧视(孔子说:“唯女子与小 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叔本华认为, “妇女始终只是些孩子,妇女就 其本质而言,是注定要听人差遣的,她需要一位主人” ;尼采更为极端,认为“女人是男人 占有的对象,是应该关锁起来的私有物” ,他有一句名言:“去找女人吗?别忘了带上你的 鞭子。 ”)
14、 ,这是人类历史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类型。真正的男女平等的社会尚未产生, 但人们可以去追求和向往。 1性别角色差异的表现 (1)社会期望的差异 一般来说,社会要求男性刚毅、果断、勇敢、豪放;期望女性温顺、柔和、仁慈、怜 悯。19 世纪的英国诗人洛德坦尼森在一首题为女王的诗中写道: “壮男耕作于田园,女子周转于锅台; 勇士挥戈于战场,秀女纺织于闺房; 男人凭一颗头,女人凭一颗心; 男人发号施令,女人俯首听命; 此乃纲常所致,违之天地难容。 ” (2)行为方式的差异 男女两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在行为方式上,男女两性有以下差异: 男性的侵犯性强于女性;男性的支配欲强于女性,男性的自信心强于女性,男
15、性的交 际圈大于女性。 2性别角色差异的社会原因 造成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研究 表明,主要原因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机制不同造成的。 6 (1)不同的性别角色期待(期望) 不同的性别角色期待几乎存在于人的一生之中:孩子刚一出生,父母得知孩子的性别 后,便开始了对孩子的不同期待。如果是个男孩,父母就设想他将来能够长得精明强干、 出人头地;如果是个女孩,父母就设想她会长得温柔漂亮、逗人喜爱。孩子上学后,父母 对男孩和女孩今后从事何种职业进行不同的设计,不仅影响子女的择业倾向,有的甚至不 顾子女的兴趣和要求,强行子女选择不喜欢或不适宜
16、的职业。建立家庭之后,期望男人在 事业上成功腾达,而希望女人当好贤妻良母,辅佐丈夫。年龄再大一点,一个 40 岁的妇女 会被看作“人到中年” ;而同样年龄的男人却被视为“正当好年华” ;一个 45-50 岁的妇女 很容易感到自己的“有用之年”已经过去,而处于同样年龄的男人却深信自己还有 15-20 年的工作年限。离婚或丧偶的男人可以娶一个比自己年轻得多的女人为妻,而很少受到社 会的非议;但对女人来说却正好相反,尽管同年轻一点的男人来往也可以接受。 (2)区别对待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因为性别差异而受到区别对待的事情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家庭中,婴儿期和幼儿期的差别对待十分明显。比如同样是
17、哭叫,大人会以为男孩是因 为饥饿而哭,女孩则是因为恐惧和害怕而哭;父母抱男孩时总不如抱女孩时小心。随着孩 子的成长,他们继续受到区别对待:父母对男孩比对女孩更倾向于经常使用体罚,男孩与 女孩的玩具泾渭分明,男孩不允许玩“不适当”的玩具。在男孩和女孩的穿着上更是明显, 男孩不穿花衣服、花鞋子。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女孩子的许多事情都由母亲操心,父 亲很少过问或直接不问。 在学校里,孩子们也从老师那里受到差别对待。有研究表明,在学生获得同样成绩的 情况下,老师总是更多地表扬男孩而不是女孩。因为在老师看来,女孩取得好成绩是她们 认真刻苦的结果,而男孩取得好成绩则认为是他们有真正的“创造性” (聪明能
18、干) 。 在社会上,男性与女性的差别对待更为突出。在就业方面,男人一般占据着工作条件 好、工资待遇高、提升机会多、工作有保障的职业;女性多在工资低、机会少、无保障的 职业。在政治领域,男女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十分显著。一般来说,一个社会里的男女人数 大体上是平衡的,但掌握政治权力的几乎都是男人。 (3)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 如果说前面两种机制是社会从外部强加于男女两性的力量,那么,性别角色模式的认 同则是男人和女人主动地将社会强加的角色期待内化,即男性认为自己要有男人的样子, 要遵循男性的行为模式;女性也认为自己要有“女人的样子” ,要遵循女性的行为模式。这 种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加剧了性别角色差异。
19、 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始于孩子明确意识到自己的性别是男是女的时候,从那时开始, 男孩的行为和女孩的行为就开始分化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成为性别角色社会化 的重要形式。 在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中,最有影响的性别角色模式是孩子的父母或兄姐的行为。男 孩模仿父亲或兄长的行为,女孩模仿母亲和姐妹的行为。其次是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视。 孩子们从电视上看到的男女形象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的希望和行为调整。 7 除了上述分类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角色扮演时间的长短,把社会角色分为永久角色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一直扮演的角色,如性别角色、民族角色等) 、长期角色、短期角色和 临时角色(如观众、游客、临时救
20、火队员等) 。根据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可以把社会角色 分为家庭角色、学校角色、职业角色和社会中角色等四类。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一、社会角色的确定 社会角色的确定就是要解决“我是谁”的问题,找准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角色 确定是角色扮演的前提条件,没有确定社会角色,就无法进行角色扮演。 在确定社会角色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角色确定不当的情形:不能胜任角色、未能承担 合适的角色、选择了不适当的角色。因此,提高角色确定的有效性是角色确定中的一个重 要环节。 二、社会角色的表现 从静态的角度看,社会角色的表现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的方面: (一)布景与道具 (二)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 (三)台前、台后的
21、表现 (四)社会角色表现的配合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任何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都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也叫角色期望,是社会对某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人们在承担和扮演某一社 会角色时,首先遇到的就是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对于同一个角色,社会的期待 是相同的。角色期待是一种社会要求和社会观念,影响着一个人的角色行为。要取得好的 期待效果,被期待者或具体的角色扮演者必须理解和接受社会的期待,并将其内化为个人 自己的观念和意识,从而指导或引导个人自己的行为。否则,即使角色期待再强烈,也不 会产生期待的良好效果。 (二)角色领悟 角色领悟也称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权
22、利、义务和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角色领悟与角色期待不同,角色期待是一种社会观念,一种外在力量;而角色领悟则 是一种个人观念,是角色扮演的内在力量。对于同一角色,由于人们的思想觉悟、认识水 平和价值观念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领悟结果甚至截然相反的领悟。正 是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具有不同的角色领悟,才形成了社会中千差万别的角色扮演。 (三)角色实践 角色实践也称角色行为,是指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或活动,是角色领悟的发展。如果 说角色领悟是一种个人观念,那么,角色实践则是一种个人的社会行动。在一般情况下, 人们的角色领悟与角色实践之间是一致的,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也会产生不一致的情 况。
23、“想得到,做不到;想得好,做不好”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8 角色 角色 角色 期待 领悟 实践 外在的社会观念 内在的个人观念 内外结合的个人行动 (四)角色差距 在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角色差距现象的发生是经常的。在角色扮演的每一个阶段, 都有可能出现角色差距现象。 四、社会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 人们在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常会产生各种矛盾,遇到 各种障碍甚至失败。这些不同协调现象,我们称为角色失调。 (一)角色紧张 角色紧张是指个人同时承担多个角色而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所引起的时间和精力的紧张。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要扮演多种角色。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人所
24、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可能是单一角色,而是复式角色(即同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角 色称为复式角色) 。例如:有人说,三十岁的男人要有四心:对父母要有孝心、对子女要关 心、对工作要热心、对妻子要有爱心。这就是典型的角色紧张。 防止和减轻角色紧张的基本途径是合理地安排工作、生活与学习,实现时间管理的科 学化(可以参考“时间社会学” ) 。 (二)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引起人们某 一具体角色扮演的矛盾和冲突。角色冲突有三种具体情形: 1角色内冲突。即发生在同一人所扮演的同一角色内部的冲突。如产品推销员在推 销产品时既要宣传产品的优点也要说明产品的缺点
25、;教师对学生既要“关心爱护”又要 “严格要求” ,这些角色规范在某些时刻会发生尖锐的对立(如考试不及格时) 。 2角色间冲突。即发生在同一个人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如既为人夫又为 人子的男人在婆媳矛盾和冲突的旋涡中像“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既要维护母亲的 尊严,又要维护妻子的颜面。 3角色外冲突。即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扮演者之间的冲突。它常常是由于 角色期望的不同,角色领悟的差别以及按不同角色规范行动等原因所引起的。如丈夫与妻 子在家务劳动和事业关系上的争执;一个单位的行政领导党委领导之间的冲突等。 角色冲突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功能。避免或缓解角色冲突 没有一
26、套“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关键在于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三)角色混同 角色混同又称为角色不清,是指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将不同的角色规范或行为 模式混淆了甚至颠倒了。例如一个在单位上的“领导” ,回到家里或与邻里亲戚相处时仍然 以领导自居,一定会疏远邻里亲戚。防止和克服角色混同的有效方法是要分清社会生活的 不同领域和社会交往的不同场合,增强角色意识,提高角色认知水平。 (四)角色中断 9 所谓角色中断,是指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现象。在一个 人的生命历程中,许多社会角色在时间上是相互衔接的,前后两个角色之间关系密切。如 果前一角色的扮演没有为后一角色作好准备,
27、那么,就为扮演后一角色时答下“不协调” 的伏笔。这种现象可以称为社会角色扮演中的“路径依赖”现象。 (五)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中发生的极为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 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扮演,或终止扮演、半途而废,或困难重重,步履艰难。 角色失败分为两种具体情况:一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中途退出角色。如夫妻离婚、 干部被免职、学生退学、职工被开除等等。二是角色扮演者虽然没有退出角色,但实践证 明其角色的扮演不成功。如经常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受处分的干部等等。 角色失败虽然不是人人都会经历的普遍现象,但它却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利影响甚 至恶劣后果,值得社会和个人注意。角色失败通常是件坏事,但如果能够“吃堑长智” ,善 于总结经验教训,坏事也能够变成好事。 “失败是成功之母” 。 一、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社会角色 角色集 角色差距 2简述社会角色的特性。 3概述社会角色的分类框架。 4运用社会角色的基本原理分析性别角色差异现象。 5简述社会角色扮演的一般过程。 6联系实际分析大学生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失调现象。 二、进一步阅读书目 1美E戈夫曼著,1989,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出版社, 。 2黄育馥,1986, 人与社会社会化在美国, 辽宁人民出版社。 3美乔治H.米德著,霍桂恒 译, 1999,心灵、自我与社会,华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