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 言语产生的三大系统分别是呼吸,发声,构音。 (2 )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 音素分为两大类:辅音、元音 (3 ) 汉语言分为声母、韵母和音调 ,一共用 1348 个音节组成。 (4 ) 言语链:连接说话人和听人的链,任何一部分异常称为言语障碍。 失语症(语言障碍,以成人为主) 1.失语症:失语症指的是由于神经中枢病损导致大脑语言区域及相关区域受到损伤,而造 成言语功能受损或者丧失,缺失的一种语言障碍的综合症。这种言语障碍大多源于控制语 言的大脑左侧半球的病变偶尔见于右半球。 失语并非语言完全丧失,而只是语言符号的操作难以顺利进行的状态。 失语症:神经中枢语言区域受损 失语症
2、并非语言障碍一种症状 听说读写都有问题(语言:听说读写) 大多发生在右半球,少有左半球 语言操作不会 2.布洛卡失语症(非流畅性):布洛卡是非流畅性,以口语表达障碍为主的失语症。语量 少,说话费力,有韵律障碍,不能说长句,信息量多,但是他理解相对好,阅读和书写有 不同程度的损害。 3.纯词聋:患者唯独不能感知和辨别语言声音而对非语言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不受影响。 (不 同动物叫,电话铃声,汽车喇叭声,熟悉人说话声) 4.迂回现象:如果患者找不到恰当的词表明意思,而以描述说明等方式进行表达时,称为 迂回现象。 5.Schell 刺激疗法(原则 6 个) Schell 刺激疗法是以对损害的语言符号系统
3、应用强的,控制下的听觉刺激为基础,最大程 度以促进失语症患者语言再建和恢复。 原则:1.利用强的听觉刺激(音量大,简练的语言,吸引病人注意力) 2.适当的语言刺激(选用适当的控制下的刺激,难度上要使患者感到一定难度但尚 能完成为宜) 3.多途径的语言刺激(给予听刺激同时给予视、触、嗅等刺激,如实物) 4.反复利用感觉刺激(一次得不到正确反应时,反复刺激可能可以提高其反应性) 5.刺激应引出反应(一项刺激应引出一个反应) 6.正确反应要强化以及矫正刺激(当患者对刺激反应正确时,要鼓励和肯定,得不 到正确反应的原因多是刺激方式不当或不充分,要修正刺激。 ) 鉴别非流畅性失语和流畅性失语的指标(多少
4、) 流畅性失语 非流畅性失语 说话费力 不费力 费力 说话量 多 少 韵律 正常 不正常 句子长短 长句 短句 信息量 实质性内容少 实质性内容多 1.失语症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1 ) 判断言语语言障碍的患者是否患有失语症 (2 ) 判断失语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 ) 判断失语症患者的病情加重还是好转 (4 ) 判断患者是否有其他认知障碍 2.失语症的预后有哪些因素有关? (1 ) 训练开始期 越早越好 (2 ) 年龄 越年轻越好 (3 ) 轻重程度 轻度好 (4 ) 智力水平 智商高比低者好 (5 ) 性格 外向性格好 3.言语和语言的概念和区别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语音,
5、词义,词汇:词语的总和,词汇:规则的总 和) 。 言语是使用该种语言的过程(言语活动)和结果(话语) 。 区别(1)整体性和个体性:语言是使用该种语言的整个集团所共有的,而言语是个人行为。 (2)稳定性和多变性:语言作为社会规范的符号表征(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 式)系统,其变化是缓慢的,而言语作为一种个人现象,无时不在变化。 (3)工具和工具使用: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而言语是人们对语言这一交际工 具的具体使用。 判断,选择 错语:语音错语,词意错语,新语 (语音错误:香蕉 jiao 说成香茅 mao,词意错误:水瓶说成杯子,新语:无意义的词代替说 不出的词,报纸说成报被) 案例分析
6、 失语症的临床症状(只考五种失语症) 布洛卡失语(BA) ,威尔尼克失语(WA ) ,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命名性 失语,症状(听说读写) ,治疗(表达,理解) 区分:复述好:经皮质运动性,经皮质感觉性(感觉 理解障碍为主 流畅性,运动 表达 障碍为主 非流畅性) 复述不好:威尔尼克(流畅性) ,布洛卡(非流畅性) 命名性:只存在命名障碍。 (流畅性,理解,复述都好,预后好) 临床症状 BA(非流畅性) WA(流畅性) 听 相对好 主要障碍(辨音,词意) 说 主要障碍(构音,韵律,命 名,复述) 障碍(命名,复述) 读 常伴障碍 严重障碍 写 障碍(字形,语法) 障碍 右偏瘫 预后
7、 好 不好 经皮质运动(非流畅性) 经皮质感觉(流畅性) 听 正常 主要障碍 说 主要障碍(构音言语失用少, 有复述) 障碍(命名,有复述,模仿 言语) 读 少有障碍 障碍 写 障碍(写不正确) 障碍 预后 好 不太好 治疗 命名性失语:执行口语命名,文字称呼 经皮质运动/BA:构音训练, 口语和文字表达 经皮质感觉/WA:听理解,复述,会话 口语理解训练(由易到难:系列指点,系列指令,是非回答) 以 Schuell 刺激法为核心 (1 )是否反应 (2 )单词认知:指出所听到单词的图片(3 选 16 选 2) (3 )听语记忆的广度:用同(2 )方法(6 选 26 选 5)或用情景画进行 (
8、4 )句篇理解:治疗师以短句或短文叙述情景画的内容,令患者指出对应画面;患者听一 小段故事后,以“是”或“不是”回答相关问题 (5 )执行口头指令 口语表达训练(复述:镜子法即模仿治疗师的口型,由易到难单韵母,双韵母,字,词, 句;命名:先集中训练一个月 10 个词,一个月后命名回忆。 ) (1 ) 语音联系:在语音辨识练习基础上,模仿治疗师发音 (2 ) 自动语:利用序列语(如 123) ,自己姓名等诱出言语 (3 ) 命名练习:利用关键词等诱导 (4 ) 复述练习:字、词、句等 (5 ) 叙述练习 语言发育迟缓(语言障碍,以儿童为主 ) 鉴别语言发育迟缓三大标准:起步年龄晚、发展的速度慢、
9、发展得程度低下。 前语言阶段幼儿发展得三方面能力: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名解 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是指语言发育期的儿童因各种原因导致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 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孩子的发育水平,是儿童常见的语言障碍 之一。 语言发育迟缓治疗原则 (1 )以所评定的语言发育状况为训练的出发点 1.在同一阶段内横向扩展:即患儿通过学习已掌握了某一阶段的两部分内容,则可以学习 这一阶段的其他尚未掌握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逐渐扩展本阶段的学习内容。 2.向下一阶段水平纵向上升:如果横向扩展训练患儿已经完成并达到目标,则训练转向以 提高下一阶段的能力为目标。 (2 )训练是
10、一个动态且持续进行的过程:不限制训练场所 (3 )训练是双向的过程:通过示范及扩展儿童的反应,促发儿童学习;另一方面,应创造 条件让儿童在开放而包容的环境中主动使用并练习新的语言形式。 (4 )家庭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父母是主要参与者 (5 )训练应因材施教 案例分析 评估的终点为训练的起点 S-S 法语言发育迟缓评估 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的阶段 第一阶段 对事物、时态理解困难 第二阶段 事物基础概念 第三阶段 事物的符号 3-1(手势符号)3-2(言语符号:幼儿言语,成人言语) 手势语幼儿语成人语 第四阶段 词句、主要句子成分 第五阶段 词句、语法规则 口吃(言语障碍) 名解 口吃:
11、口吃俗称结巴,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是一种表现为言语节律异常的口语障 碍。 一贯性效果:反复朗读同一篇文章时,在同一位置,同一音节中出现口吃。 口吃治愈三大标准 患儿不流利的言语数量在正确范围之内 患儿言语流利程度在正常范围内至少持续 5 年 患儿认为他不再有流畅性障碍或再次发生此类问题 口吃按时间分为 1-2 岁 暂时性口吃 3-5 岁 良性口吃 5-8 岁 永久性口吃 填空和选择 5 岁口吃治疗的关键时期 成人与儿童评估中不同:母子对话,朗读 如何对学龄期儿童进行口吃评估? 评估项目(7 项举例子) 自由会话(简单回答如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 图片单词命名(30 张名词卡片) 句子
12、描述(8 张情景画如哥哥在看电视) 复句描述(2 张情景画如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炒菜。 ) 复述(复述句子) 回答问题(今天天气好,想去哪里玩?) 母子或父子间谈话 鉴别标准:言语症状(重复,延长,中止,停止 ) 伴随症状(颜部,头颈运动,躯干,四肢) , 努力性表现(解障反应:努力地从口吃中解脱出来,助跑反应:为了不口吃 使用助跑方式如 123,延长:将困难音延长,回避:我有口吃怕说不好 注意:加插入 语,停顿也算努力性表现,脸红不算努力性表现) 一贯性效果,适应性效果(适应性效果:在同一篇文章中反复朗读时,每重 复一次口吃频率就降低一次,口吃越重,适应就越低。 ) 波动(流畅与不流畅交替出
13、现) 吞咽(言语障碍) (1 )吞咽从功能上分为三个阶段口阶段,咽阶段,食管阶段 (2 )名解 吞咽障碍定义:吞咽障碍指口腔,咽,食道等吞咽器官发生病变或功能异常时,患者的饮 食出现障碍或不便而引起得许多自觉障碍。 反复唾液吞咽试验: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放松卧位。检查者将手指放在检查者的喉结及 舌骨处,让其尽量快速反复吞咽,观察 30s 内喉结及舌骨随着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向前上 方移动再复位的次数。 (3 ) 一个正常吞咽的过程。 1.对事物认识(认知期、先行期) 2.进食 3.咀嚼及食块形成 4.食物入咽(口腔期) 5.食块通过咽部(咽期) 6.食块通过食道(食道期) (4 ) 口腔期食团吞到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