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心中的杜甫形象,授课人:白雪银,唐代宗永泰元年()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晢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杜甫小传,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
2、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学习目标,1 . 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2 .从写景、抒情、炼字方面赏析诗歌。3 .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二、抓作者:知人论世三、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3、四、抓注释:难理解的词语;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峡中的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菊已开两度回想他日再流泪,孤舟靠岸系绳也系着我游子的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深秋季节处处都在为游子征夫赶制寒衣,傍晚白帝城头传来急促的捶布声。,翻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
4、一),老大伤悲,凄苦落寞,时局不安,阴沉郁闷,思乡不归,无奈凄伤,无家可归,惆怅凄凉,以秋风起兴(就是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之意。) 思考:借秋天的哪些景物 ? 抒发什么情感?,(xng),“秋兴”,合作探究,、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意象:玉露 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 孤舟寒衣暮砧,意境: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意象分析,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悲落叶于劲秋”,秋天草木的凋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玉露凋伤枫树林”这一句, “玉露”和 “枫树林”从色彩上看,一白一红,对比强烈;从时间上看,让人看到秋天霜降草枯,枫叶凋落的景象,
5、更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萧飒衰残之感。,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 上到长江两岸的高山;“巫峡” 下到深谷之间长江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的秋意笼罩无余了。,意象分析,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 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情,意蕴丰富。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意象分析,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意象分析,由“丛菊”而忆“故园
6、”,菊开山间,舟系江中。诗人在夔州,已经历经两个秋天,所以说“丛菊两开”;“故园心”指回到长安的愿望,一叶小舟寄托着返回故里的希望,如今却还牢牢系在江边,不能东下。,意象分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和“暮砧”,一方面说明秋意越来越深,秋风也越来越冷,又一次回应了诗题中的“秋”字;另一方面,从时间上说,既是一年将尽之,又是一天的结束之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此外,刀剪声和捣衣声,声声叩响作者的心灵,那种浓浓的“故园”之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之感笼罩着作者的全身,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和对国事的深深担忧。,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 丛菊 孤舟
7、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情:,触景伤情,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课堂小结,秋兴八首(其一)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动荡不安的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拓展阅读,秋兴八首其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备注: 长安又名北斗城画省,也叫粉署。省署以粉画之,称为画省.伏枕:指衰老多病芦荻花:微黄色的小花,一般开在秋天.提问:从全诗来看,本诗通过什么意象,来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通过”孤城” “藤萝月” 芦荻花
8、”,来抒发作者凄凉、思乡、念国的感情。,情景相生,融汇无间,情因景生,景因情深。首联写秋色秋气,颔颈两联托秋起兴,感世伤己,尾联绾合景色人事。整首诗既因物感兴,使情思有所附丽;又因即景寄怀,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语言练达,句法奇异,对偶工稳,文气流荡。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愿。该诗更是如此,最为突出的是颈联之遣词造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上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又下启“泪”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盼东归故园,然而心愿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不仅如此,上、下两
9、句还一语双关:“丛菊两开”既谓花开有时,又见出时光流走;“一系”既伤归乡无期;又见出人迹滞留;“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两句诗词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唐宋诗醇中把秋兴誉为杜甫七律中的“裘领”,是其“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试分析本诗艺术上的成就。,学习目标 1、把握王昭君的形象。 2、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本诗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第二课时:咏怀古迹(其三),鉴赏咏史诗三步骤,、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10、),写作背景:咏怀古迹五首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所导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所写的。诗人在漂泊之中看到天地依然,却物是人非,不觉与古人产生了“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共鸣。而残酷的现实,也让作者显得对具有非凡才能的前人更加崇拜。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咏怀古迹(其三),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
11、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还有古迹之意。尚:还。 3、一去:一旦,一经。指昭君一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4、“空”:徒然。 5、“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理解词语:,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
12、明怨恨曲中论。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翻 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首联:引出歌咏对象。,颔联:概写昭君悲剧人生。,颈联:提示汉元帝的昏庸。,尾联:点明昭君的怨恨。,概括大意:,思考探究,1.请根据诗歌咏叹的内容概括昭君出塞的史实。,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异域的悲苦命运。,2.昭君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请结合诗句分析昭君悲剧命运的根源。,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
13、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3.昭君到底“怨”什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夜月魂,二怨: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画图省识春风面,三怨:画师无耻,统治者的昏庸,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怨恨,先比较昭君与诗人的相似点: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左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
14、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马。,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怨恨) (怨恨),4.讨论: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为什么?,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知遇无路、才不得用深沉怨恨。,昭君,杜甫,5.讨论: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果?,“一去”与“独留”,“一”与“
15、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 “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 “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对“黄昏”,“朔漠” 无边无际,“黄昏”笼罩四野,二者对仗,在空间的空旷与时间的漫长中,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此联对仗工整,内涵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在对比反衬中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1.善用叙事,塑造形象。2.借古讽今,怀古伤己。3.对比鲜明,对仗工稳。,艺术技巧,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
16、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知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昭君行(高考作文: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呆呆地坐在车中,望着窗外缓缓退后的一棵棵白杨,不知远处的草原此时是一幅什么景象。我的身后,是夕阳下的古道,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来吗?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回首望去,我第一次发现那夕阳下的宫殿竟那么美,可是现在,我已不属于那座宫殿,那里的一切快乐与幸福也不再属于我了。那里的一殿一宇都那么的宏伟,那里的一花一木都那么
17、的妩媚,那里的一歌一曲都那么的悦耳我曾和姐妹们乘着一叶扁舟在太液池如镜的湖面上临风赏月,弹琴唱歌。那时的我,多么的快乐!而现在却只有怀中的琵琶伴我走向那蛮荒的漠北,长安城中的快乐的歌舞中再也不会有我的身影了! 泪,从我的眼眶溢出。 呆呆地望着车窗外,那古道边的蒿草在风中不住地弯腰,它们也在为我难过。天边飞来两只小鸟,在我的车边落下又飞去,叽叽喳喳似在说着什么,它们在对我说么?,学生习作,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中的宫殿,我竟发现它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我清楚地记得,在宫中,我的每一夜都独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过,每一日都在猜忌与妒忌中度过,锦衣玉食,丝竹管弦之后,我面对的是毛
18、延寿们的贪婪和盘剥,姐妹们孤独的泪水。我曾希望皇帝可以垂青于我,但我又怎能向毛延寿弯腰低头! 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灯为伴,不再与孤独为伍,不再面对伪善,不再独忍忧伤。在那里,辽阔的天地可以任我驰骋,淳朴的民风可以给我慰藉。我有豪爽的单于丈夫,还会有可爱的儿女,天伦之乐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远处,似乎传来了牧人粗犷的牧歌。 我笑了,是由心底涌出的喜悦。 天边的晚霞一片绚烂,长安城早已没有了踪影。风,拂过我的脸颊,这风是从北边吹来的,它带来草原对我的呼唤。我笑了,那是快乐的笑,幸福的笑,因为我懂得了,忧伤能变为快乐。苦难也能变为幸福全看你怎么想!,学习目标 1赏析情景交融、沉郁顿
19、挫的艺术风格。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第三课时:登高,写作背景,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那是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欢快节日。可是有这样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老眼混浊,满身疾病,年过半百,只能漂泊异乡。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步履蹒跚的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
20、儿在徘徊。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翻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概括大意:,首联:写俯仰之见闻 。,颔联:写远望之所见 。,颈联:抒写羁旅孤独之愁。,尾联:叹时世艰难和个人忧愤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21、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概括大意:,1、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思考探究,2、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
22、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苍凉、雄浑而悲壮,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3、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 “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猿鸣,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飞鸟,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长江,、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4、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万
23、:表明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表明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苦:是极、很之意。恨:是“遗憾”之意,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 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这些字词写了诗人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孤独无依的情景,包含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多难忡忡忧心。,5、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
24、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6、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艺术特色:,、情景交融
25、;、气象宏伟;、沉郁顿挫。“沉郁”是指诗歌内容特点,主要指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是指形式特点,主要包括语言的刚键,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在诗歌中,抒写的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更多的是想到国家和人民。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而是一种高尚、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三联表现感情,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炊,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全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