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病害鉴别技术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 、 植物病害的含义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 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 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 导致叶 、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 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 造成经济损失, 这 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是 引起植物 病害的原因 叫 病原 病害的 发 生是一个持 续 的 过 程, 当植物遭受到 病原物侵 袭 和不适宜 环 境因素影响后, 首先表 现为 正常的生理功能失 调 , 继 而出 现组织结 构 和外部形 态 的各种不正常 变 化, 使生 长发 育
2、受 到阻碍, 这 种逐 渐 加深和持 续发 展的 过 程, 称 为 病理程序。 第二节 病害症状类型 症状是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包 括病状和病症 植物感病后由寄主植物 本身 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 现象称为 病状 。 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 为变 色、坏死、腐 烂 、萎 蔫、畸形五大 类 型 植物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称为 病症 。 常见类型有 粉状物 、 霉状物 、 点状物 、 颗粒状 物 、 脓状物 等 一 病状类型 l1 变色 l主要表 现为 褪 绿 、 黄化 、 花叶 l2 坏死 l常表 现为 坏死斑 、 叶枯 、 疮 痂 、 溃疡 l3 腐烂 l分干腐 、 湿腐和 软
3、 腐 l4 萎蔫 l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 的 现 象。 l5 畸形 l有矮化 、 矮 缩 、 丛 枝 、 皱缩 、 瘤 肿 、 变形等 缺铁 导致 新叶 黄化 棣棠 山茶花叶病 叶片 变色 界限 模糊 发病 健康 小 黑 点 红瑞木枝干溃疡病 新 芽 腐 烂真 菌 霉 层 雪松枯梢 菊花植株枯萎 皱 缩 卷 曲 大叶黄杨疮痂病 疮痂 斑 樱花根癌病 竹丛枝病 流胶 桃流胶病 二 病症类型 l1 粉状物 l锈粉、白粉、黑粉和白锈。 l2 霉状物 l霜霉 、 灰霉、 绿 霉、黑霉、赤霉 。 l3 点状物 l小颗粒状物, 它们大多暗褐色至褐 色, 针尖至米粒大小。 l4 颗粒状物 l
4、其形态大小差别较大, 有的似鼠粪状, 有的像菜籽形, 多数黑褐色, 生于植株 受害部位。 l5 脓状物 l 是 细 菌性病害在病部溢出的含有 细 菌菌体 的 脓 状黏液 白 粉 状 物 蔷 薇 白 粉 病 霜 霉 状 物 葡萄霜霉病 烟霉灰霉 凤尾兰叶斑病 小 黑 点 菌核 菌核萌 发 菌索 菌脓 云 雾 状 菌 溢 三 病害症状类型在病害诊断中应用 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是进行病害类别识别、病 害种类诊断的重要依据。 植物病害症状的 变 化主要表 现 在, 异病同症、 同病异症、症状潜 隐 等几个方面。 对 于复 杂 的症状 变 化, 首先需要 对 症状 进 行全 面的了解, 对 病害的 发
5、生 过 程 进 行分析(包括 症状 发 展的 过 程、典型的和非典型的症状以及由 于寄主植物反 应 和 环 境条件不同 对 症状的影响等 ), 结 合 查阅资 料, 甚至 进 一步 鉴 定它的病原 物, 才能做出正确的 诊 断。 第三节 病原真菌 (一) 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 营养体为菌丝体 ,菌丝管状, 直径 1 15 m ,菌丝多数无色透明, 少数表 现不同颜色 ,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膜, 称为无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 , 称为有隔菌丝 有隔菌丝与无隔菌丝 吸器 常见的菌丝变态 2.真菌的繁殖体 ( 1) 真菌的 无性繁殖。 常见的无性孢 子有 : 芽 孢子、 粉孢 子、
6、厚膜胞 子 、 游 动 孢 子和 孢 囊 孢 子 、 分生 孢 子 ( 2) 真菌的有性繁殖 常 见 的有性 孢 子有 : 接 合子 、 卵 孢 子 、 接 合 孢 子 、 子囊 孢 子 、 担子 孢 子 ( 3) 真菌的子实体 常见的有分 生孢子盘、 分生孢子器 、子囊盘、 闭囊壳、担 子果等 . 真 菌 的 生 活 史 (二) 真菌的主要类群 真菌和其他生物一样, 也按界、门、纲、 目、科、属、种的阶梯进行分类。 分类体系很多, Ainsworth ( 1973) 提出 的分类系统被广泛采用, 现介绍如下: 1 鞭毛菌亚门 ( Mastigo mycotina ) 营养体单细胞或无隔膜的菌
7、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 囊内产生游动孢子。孢子囊着生在孢囊梗或菌丝的 顶端, 少数在菌丝中间。有球形。棒形、洋梨形 等, 有的形状与营养体无显著区别。低等鞭毛菌 的有性繁殖产生结合子;较高等类型产生卵孢子。 多数生于水中, 少数为两栖和陆生, 潮湿环境有 利于生长发育。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有: ( 1) 腐霉属( Pythiu m ) ( 2) 疫霉属( Phytophthora) ( 3) 单轴 霜霉属( Ploasmopara) u( 1)腐霉属( Pythium ) 能引起各种 针 、 阔 叶 树 及 花卉幼苗的猝倒、根腐和 果腐等病害 。 u( 2)疫霉属( Phytophthora)
8、为 害 植物 的根、 茎基部,少数 为 害地上部分,引 起芽腐、叶枯等 病害。如山楂根 腐病、牡丹疫病 菌等 。 ( 3) 单轴 霜霉属 ( Ploasmopara) 为 害 植物 的 叶、 嫩芽、幼果等, 引起 霜霉 病。 2.接合菌亚门 ( Zygo mycotina) 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多为无隔多核。 无性繁殖在孢子囊内产生孢囊孢子,有 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多为陆生的腐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 粪肥及其他无生命的有机物上。 少数为弱寄生菌,侵染高等植物的果实 、块根、块茎。能引起贮藏器官的腐烂 。重要的有: (1)根霉属( RhizopuS) 瓜果蔬菜等在 运 输 和 贮 藏中的腐 烂
9、 ,多由根霉菌引 起。 ( 2) 毛霉属( M ucor) 为 腐生菌, 可引起植物种 实 腐 烂 。 3.子囊菌亚门 ( Asco mycotina) 为真菌中形态复杂, 种类较多的一个亚门。 除酵母菌外,营养体均为有隔菌丝,而且可产生菌核、子座等组织。 无性繁殖发达, 可产生多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了囊和子囊孢子。子囊棍棒形或圆筒形,少数呈圆形或椭 圆形。每个子囊内通常有 8个子囊孢子,但也有少于 8个的。 有些子囊是裸生的。大多数子囊菌在产生了囊的同时,下面的菌丝将子 囊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包被,对子囊起保护作用,统称子囊果。 有的子囊果无孔口,叫闭囊壳,一般产生在寄主表面,成熟
10、后裂开散出 孢子。有的子囊果呈瓶状,顶端有开口,叫子囊壳,常单个或多个聚生 在子座中,成熟后孢子由孔口涌出。有的子囊果呈盘状,子囊排列在盘 状结构的上层,叫做子囊盘。 子囊孢子多数通过气流传播。很多子囊菌,在秋季开始性结合形成了囊 果,在春季才形成了囊孢子。 大部分种类为陆生, 能引起很多植物病害。 子囊 菌亚门分纲 检索表 1、子囊果和产囊丝缺;菌体由菌丝或酵母状细胞构成 - -半子囊菌纲 1、子囊果和产囊丝有;菌体由菌丝构成 -2 2、子囊双膜,产生在子囊座内 -腔菌纲 2、子囊单膜 -3 3、子囊果为闭囊果;子囊壁易消失,子囊孢子无隔膜 - -不整子囊菌纲 3、子囊果为子囊壳或子囊盘;子
11、囊壁除少数外不消失 -4 4、节肢动物上外寄生菌;菌体不发达;子囊生在子囊壳内 - -虫囊菌纲 4、不是节肢动物上的外寄生菌 -5 5、子囊果为子囊壳 -核菌纲 5、子囊果为子囊盘 -盘菌纲 ( 1 ) 半子囊菌纲 ( Hemiascomycetes) 本纲真菌无子囊果, 仅产生子囊, 菌 体由菌丝或酵母状细胞构成。 外囊菌目( Taphriales) 外囊菌属( Taphrina): 为专性寄生菌。 菌丝体粗状,分枝多,寄生 于寄主细胞之间,刺激植物 组织产生肿胀、皱缩等畸形 症状。 无性繁殖不发达,但子囊孢 子能进行芽殖,产生芽孢子 。 有性繁殖可由蔓延于表皮或 角质层下的菌丝直接形成子
12、囊,突破角质层,外露成为 灰白色霉层。 所致病害如桃缩叶病、梅( 杏) 膨叶病、樱桃丛枝病及 李袋果病等。 外囊菌属 1寄主组织 2子囊及子 囊孢子 ( 2) 核菌( Pyrenomycetes) 是子囊菌亚门中种类最多的纲, 分布广泛, 习性多样。 广泛在木材、树皮、枯枝、落叶和粪便等基物 上腐生, 亦可寄生植物, 引起许多重要的病 害。 本纲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 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有性繁殖形成典型的子囊壳和闭囊壳, 内含单 壁子囊。 白粉菌目( Erysiphales) 菌丝体发达, 无色或浅褐色, 多外寄生于寄主表面 。 菌丝体能产生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或皮下细胞内吸
13、 取养分。 分生孢子单个地陆续从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或成串产 生于短棒状、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 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无色,在寄主体表形成典型 的白粉病征。 有性繁殖产生闭囊壳,为球形、黑色。在寄主体表呈 黑粒状。 闭囊壳外生附属丝, 闭囊壳内子囊数目的多少及附 属丝的形态, 是分属的重要依据。 引起扁竹寥、芍药、凤仙花、月季、黄栌、丁香、杨 树等园林植物白粉病。 白粉菌目分属检索表 u1 闭囊壳内有几个至几十个子囊 - -2 u1 闭囊壳内只有一个子囊 -3 u2 附属丝柔软 , 菌丝状 -白粉菌 属 ( Erysiphe u2 附属丝坚硬 , 顶端卷曲成钩状 -钩丝壳 属 ( Un ci
14、nul a) u2 附属丝坚硬 , 顶部双分叉 -叉丝壳属 ( Microsphaera) u2 附属丝坚硬 , 基部膨大 , 顶端尖锐 - 球针壳属 ( Phyllacti ni a) u3 附属丝似白粉菌属 -单丝壳属 ( Sphaerotheca) u3 附属丝似叉丝壳属 -叉丝单囊壳属 ( Podosphaera) 1白粉菌属 2钩丝壳属 3 叉丝壳属 4球针壳属 5 单丝过属 6叉丝单囊壳属 小煤炱目( Meliolales) 高等植物的外寄生菌。多寄生树木 和灌木上, 常叫做 “ 黑霉 ” 或 “ 烟煤 ” 。 对寄主有专化性。菌丝暗色,壁厚 ,多分枝,有附着枝固定在寄主的 表面。
15、 附着枝一般由两个细胞组成,紧贴 在寄主上,其顶端膨大,起附着作 用,并从膨大细胞上伸出吸器。 未发现无性阶段。 有性阶段子囊果多无孔口, 表生 , 子囊具有薄而易消解的膜。子 囊孢子多为 2 4 个。 林水煤污病 1油茶病叶 2山茶小煤炱菌的子囊 壳煤炱菌的子囊座、子囊、子囊孢子 和分生孢子器 球壳菌目( Sphaeriales) 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单胞或多胞,圆形至 长形。分生孢子自分生孢子梗、 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上产生 。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壳。子囊壳球 形、半球形或瓶形, 单独或成群 生在基物上, 埋生或表生。子囊 壳有一乳头状孔口。 本目的小丛壳属 (Glom
16、erella)、 黑腐皮壳属 (Valsa)、 长喙壳属 (Ceratocystis)、 赤霉属 (Gibberella)、 丛赤壳属 (Nectria)等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病 原。 黑腐皮壳属 1子座及子囊腔 2子囊及子 囊孢子 3分生孢器 4分生孢 子梗及分生孢子 ( 3) 腔菌纲 ( Loculoascomycetes) 子囊果为子囊腔,寄生类型的菌丝体 多侵入寄主组织内吸取养分。 无性繁殖十分旺盛, 许多种类很少进 行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在子囊腔内产生子囊孢子, 子囊均具有双层壁。 黑星菌属( Venturia): 子座多产生于病残体的表皮下,黑色 ,球形,埋生,子囊腔孔口外露,周 生少
17、数黑色刚毛。 子囊长圆形,平行排列,有拟侧丝或 在后期消解。 子囊孢子椭圆形,双胞,无色或黄色 。 无性繁殖在寄主表面形成黑霉状病征 。 为害叶片、果实和枝条, 引起黑星病 。 黑星菌属 1子囊壳 2子囊及子囊孢 子 3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座囊菌目 (Dothideales) 其 主要特征是子囊果为子囊腔类型。 子囊成束在子囊腔内,也有散生的,子囊间无 侧丝。 其中煤炱属 (Capnodium)常引起园林植物的煤污 病,球腔菌属 (Mycospharella)引起山茶、月季 等多种花木叶斑病。 ( 4) 盘菌纲( Discomycetes) 子囊果呈盘状、杯状或近球形。在成熟时像 杯或盘一样
18、张开, 所以称为子囊盘。 子囊盘有的生长在地上或地下,有的长在动 物粪便上, 有的生在埋没的树干、腐烂的 木材和越冬的落叶及果实上。 绝大多数为腐生菌, 少数是植物寄生菌。 多数不产生分生孢子。 星裂菌目 (Phacidiales) 子囊盘在子座内发育,全部或部分埋在寄主组织 内,极少生在基物表面。 子座内形成一至数个子囊盘。 其中重要的有 散斑壳属 (Lophodermium) 斑痣盘菌属 (Rhytisma)。 柔膜菌目 (Helotiales) 子囊盘有柄或无柄,表生或埋生于寄主组织内。 重要的有核盘菌属 (Sclerotonia): 能形成菌核。 菌核在寄主表面或组织内, 球形、鼠粪状
19、或不 规则形,黑色。 由菌核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杯状或盘状,褐色。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不产生分生孢子。 为重要的园林植物病原菌, 可引起菌核病。 4.担子菌亚门 ( Basidio mycotina) 为真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全部陆生。 营养体为发育良好的有隔菌丝。 多数担子菌的菌丝体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 菌丝 3 种类型。 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产生,初期无隔多核,不久产 生隔膜,而为单核有隔菌丝。初生菌丝联合质配使每 个细胞有两个核,但不进行核配,常直接形成双核菌 丝,称为次生菌丝。次生菌丝占生活史大部分时期, 主要行营养功能。三生菌丝是组织化的双核菌丝,常 集结成特殊
20、形状的子实体,称担子果。 无性繁殖:除锈菌外,一般不形成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除锈菌外,一般不形成性器官,而由双核 菌丝体的顶端细胞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锈菌目( Uredinales) 锈菌目全部为专性寄生菌。寄生于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 物上,引起植物锈病。 菌丝体发达,寄生于寄主细胞间,以吸器穿入细胞内吸收营 养。 不形成担子果。 生活史较复杂,典型的锈菌生活史可分为 5个阶段,顺序产生 5 种类型的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 子。锈菌种类很多,并非所有锈菌都产生 5种类型的孢子。 因此,各种锈菌的生活史是不同的,一般可分 3类: 5个发育阶段( 5种孢子)都有的为全型
21、锈菌,如松芍柱锈 菌。 无夏孢子阶段的为半型锈菌,如梨胶锈菌、报春花单孢锈 菌。 缺少锈孢子和夏孢子阶段,冬孢子是惟一的双核孢子为短 型锈菌,如锦葵柄锈菌。 此外, 有些锈菌在生活史中, 未发现或缺少冬孢子, 这类 锈菌一般称为不完全锈菌, 如女贞锈孢锈菌。除不完全锈菌 外, 所有的锈菌都产生冬孢子。 锈菌目( Uredinales) 锈菌对寄主有高度的专化性。 有的锈菌全部生活史可以在同一寄主上完成, 也有不少 锈菌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很远的寄主上完成全部生活史 。前者称同主寄生或单主寄生, 后者称转主寄生。 转主寄生是锈菌特有的一种现象。玫瑰多孢锈菌为单主 寄生锈菌。松芍柱锈菌为转主寄生锈菌
22、, 性孢子和锈孢 子在松树枝干上为害, 夏孢子和冬孢子在芍药叶片上为 害。 因锈菌引起的病害病征多呈锈黄色粉堆,故称为锈病。 锈菌的各种孢 子类型 1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2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3性孢子器和性孢子 4锈孢子腔和锈孢子 5冬孢子及其萌发 6 夏孢子及其萌发 外 担子菌目( Exobasidiales) 不形成担子果,担子 裸生在寄主表面,形 成担子层。 全部为寄生菌。 常见属为外担子菌属 (Exobasidium): 引起茶科、杜鹃科植 物的叶果幼梢变形肿 胀,如杜鹃和山茶的 饼病。 杜鹃饼病 1症状 2病原菌的担子和 担孢子 5.半知菌亚门 ( Deutero mycotina) 半
23、知菌菌丝体发达,有隔膜,有的能形成厚垣孢 子、菌核和子座等子实体。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着生在由菌丝 体分化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及分生 孢子的形状、颜色和组成细胞数变化极大。 有些半知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直接生在寄 主表面;有的生在盘状或球状有孔口的子实体内 。前者称分生孢子盘,后者称分生孢子器。 此外,还有少数半知菌不产生分生孢子,菌丝体 可以形成菌核或厚垣孢子。 半知菌亚门分纲 检索表 1、营养体是单细胞或发育程度不同的菌丝或假菌 丝体;以芽孢子繁殖民 -芽孢纲 1、营养体是多细胞的菌丝体;以分生孢子繁殖 - -2 2、分生孢子不产生在分生孢子器内 -丝孢纲 2、分
24、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 - -腔孢纲 ( 1) 无孢菌目 ( Agonormycetales) 菌丝体发达, 褐色或无色, 有的能形成厚垣孢子, 有的只能形成菌核。菌核无定形, 或长形和球形。 不产生分生孢子。 主要为害植物的根、茎基或果实等部位,引起立枯、根 腐、茎腐和果腐等症状。 ( 1) 无孢菌目 ( Agonormycetales) 丝核菌属( Rhizoctonia): 菌丝细胞短而粗,褐色,分枝多呈直角,在分枝 处较细缢,并有一隔膜。 菌核表面及内部褐色至黑色,形状多样,生于寄 主表面,常有菌丝相连。 引起多种园林植物猝倒病、立枯病。 小菌核属( Solerotiu
25、m ): 产生较有规则的圆形或扁圆形菌核,表面褐色至 黑色,内部白色,菌核之间无菌丝相连。 引起兰花等多种花木白绢病。 丝核菌属和小菌 核属 1丝核菌属: ( 1) 菌丝分枝 基部隘缩 ( 2 ) 菌核( 3) 菌 核组织的细胞 2小核菌属: ( 1) 菌核 ( 2) 菌核部分 切面 ( 2) 丝孢目 ( Hyphomycetales) 菌丝体发达, 呈疏松棉絮状, 有色或无色。 分生孢子直接从菌丝上或分生孢子梗上产生,分 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不分枝或上部分枝。 分生孢子与分生孢子梗无色或有色。 粉孢属( Oidium ): 菌丝表面生。 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串生。 分生孢子梗丛生与菌丝区
26、别不显著。 如瓜叶菊白粉病、月季白粉病菌等。 ( 2) 丝孢目 ( Hyphomycetales) 葡萄孢属( BotrytiS): 分生孢子梗细长,分枝略垂直,对生或不规则。 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聚生于分枝顶端成葡萄穗 状。 轮枝孢属( Verticillium ): 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孢子卵圆形、单生。 枝孢属( Cladosporium ): 分生孢子梗树枝状分枝,黑褐色,单生或丛生。 分生孢子黑褐色,单细胞或双细胞,形状和大小变 化很大,卵圆形。 ( 2) 丝孢目 ( Hyphomycetales) 链格孢属( Alternaria): 分生孢子梗深色,顶端单生或串生分生孢子。 分
27、生孢子多胞,具纵、横隔膜成砖格状,孢子长圆形或棒 形,顶端尖细,串生。 很多是常见的腐生菌。 如香石竹叶斑病、圆柏叶枯病菌等。 尾孢属( Cercospora): 分生孢子梗黑褐色,不分枝,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线形,多胞,有多个横隔膜。 如樱花褐斑病、丁香褐斑病、桂花叶斑病、杜鹃叶斑病菌 等。 丝孢目重要属 1粉孢属 2丛梗孢属 3轮枝孢属 4交链孢属 5尾孢属 ( 3) 瘤座孢 ( Tuberculariales) 分生孢子梗集生在菌丝体纠 结而成的分生孢子座上。 分生孢子座呈球形、碟形或 瘤状, 鲜色或暗色。 镰刀菌属( Fusariu m ): 分生孢子有两种:大分生孢 子多胞、
28、细长、镰刀形;小 分生孢子卵圆形、单胞,着 生在子座上,聚生呈粉红色 。 镰刀菌属 1分生孢生梗、镰刀形孢子 2分生孢子梗和小型孢子 3镰刀形及小型分生孢子 ( 4) 黑盘孢目 ( Melanconiales) 分生孢子生在分生孢子盘内。 分生孢子很短,通常是单细胞,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重要的有: 痂圆孢属( Sphaceloma): 分生孢子盘半埋于寄主组织内,分生孢子较小,单胞,无色 ,椭圆形,稍弯曲。 如葡萄黑痘病、柑橘疮痂病菌等。 刺盘孢属( Colletotrichum ): 分生孢子盘有刚毛,孢子单胞,无色,圆形或圆柱状。 如兰花、梅花、茉莉花、米兰、山茶、樟树炭疽病菌等。 ( 4
29、) 黑盘孢目( Melanconiales) 盘圆孢属( Gloeosporium ): 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孢子单胞,无色,圆形或圆柱状。 如橡皮树、仙人掌炭疽病菌等。 射线孢属( Actinonema): 分生孢子盘埋于角质层下,盘下有放射状分枝的菌丝。 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无色,双细胞,分隔处缢缩。 如月季黑斑病菌等。 盘多毛孢属( Pestalotia ): 分生孢子多胞,两端细胞无色,中部细胞褐色,顶端有 2 3 根刺毛。 如山楂灰斑病菌等。 炭疽菌属 ( 5) 球壳孢 ( Sphaeropsidales) 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器内。 分生孢子器具有一定大小,通常为球形,顶端有孔口。
30、在壁内下端半圆周范围内, 一般产生不分枝的孢子梗, 上面着生分生孢子。 孢子器成熟后吸水把孢子和胶质从孔口排出,形成孢子 角,靠雨水、昆虫传播。 ( 5) 球壳孢 ( Sphaeropsidales) 叶点霉属( Phyllosticta): 分生孢器暗色,扁球形至球形, 具有孔口,埋生于寄主组织内, 部分突出,或以孔口突破表皮外 露。 分生孢子梗短,孢子小,单胞, 无色,卵圆形至长椭圆形。 寄生性强,主要在植物叶片上。 壳针孢属( SePtoria): 分生孢子器暗色,散生,近球形 ,生于病斑内,孔口露出。 分生孢梗短,分生孢子无色、多 胞,细长至线形。 球壳孢目 1叶点霉属 2壳针孢属 第
31、四节 其他侵染性病原 一、 病原细菌 1、形态和结构 细 菌的形 态 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植物病原 细 菌大多 为 杆状, 菌体大小 为 0 5 0 8m 1 3m 。 有 细 胞壁 、 黏 质层 ( 比 较 厚而固定的黏 质层 称 为荚 膜 , 植物病原 细 菌 细 胞壁外有厚薄不等的黏 质层 , 但很少有 荚 膜 )、 细 胞膜 、 细 胞 质 、 细 胞 核(拟核), 大多数的 植物病原 细 菌有鞭毛, 分为 极鞭 、 周鞭 。 2 繁殖 多以裂殖的方式 进 行繁殖。 3细菌病害的特点 细 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腐 烂 、萎蔫和瘤 肿 等, 褪色或 变 色的 较 少;有的 还 有菌
32、脓 溢出。在田 间 ,多数 细 菌病害的症状往 往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 组织 表面常 为 水 渍 状或油 渍 状; 二是 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 脓 ; 三是腐 烂 型病害患部往往有 恶 臭味。 细 菌一般通 过伤 口和自然孔口(如水孔、气孔等) 侵入寄主植 物。 侵人后, 通常先将寄主 细 胞或 组织杀 死,再从死亡的 细 胞或 组 织 中吸取养分,以便 进 一步 扩 展。 在田 间 , 病原 细 菌主要通 过 流水(包括雨水、灌 溉 水等) 进 行 传 播。由于暴 风 雨能大量增加寄主 伤 口,有利 细 茵侵入,而且促 进 病害的 传 播, 创 造有利于病害
33、发 展的 环 境, 因而往往成 为细 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植原体 1、形态和结构 植原体没有细胞壁,无拟核 , 没有革兰氏染色反应, 也无鞭毛等其他附属结构。 植原体的形态、大小变化较 大, 表现为多型性, 如圆 形、椭圆形、哑铃形、梨形 等, 大小为 80 1000n m 。 细胞内有颗粒状的核糖体和 丝状的核酸物质。 2、植原体病害特点 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主要有 变 色和畸形, 包括病株黄化、矮化或矮 缩 , 枝叶 丛 生 , 叶片 变 小, 花 变 叶等。 植原体往往借助叶蝉等在 韧 皮部取食的昆 虫介体或嫁接、菟 丝 子才能 传 播。通 过 伤 口侵入寄主植物。 植原体 对
34、四 环 素、土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三 、 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作为一类病原, 能引起许多 植物病害。据 1999 年统计, 有 900 余种病毒可引起植物病害。 1 植物病毒的形态 高等植物病毒粒体主要为杆状、线条 状和球状等。 130 300 X15 20 nm. 2 病毒的结构 植物的病毒粒体由核酸和蛋白 质 衣壳 组 成。一般杆状或 线 条状的 植物病毒,中 间 是螺旋状核酸 链 ,外面是由 许 多蛋白 质亚 基 组 成 的衣壳。 3、物病毒的增殖 植物病毒作 为 一种分子寄生物, 没有 细 胞 结 构, 不像真菌那 样 具有复 杂 的繁殖器官, 也不像 细 菌 那 样进 行裂殖生 长 ,
35、 而是分 别 合成核酸和蛋白 组 分再 组 装成子代粒体。 这 种特殊的繁殖方式称 为 复制增殖 4、病毒病症状 整株发病,常见类型:花叶、畸形、少数枯萎。 四 、 植物病原线虫 (一) 形态与解剖特征 线虫体宽为 15 35 m , 长为 0 2 lm m , 个别种类体长达到 3 m m 。 有雌雄同形和雌雄异 形。雌雄同形的线虫其 成熟雌虫和雄虫均为蠕 虫形。雌雄异形的线虫 其成熟雄虫为蠕虫形, 而雌虫球形、柠檬形或 肾形 . (二) 生活 植物线虫生活史中具有卵、幼虫和成虫 3 种虫态。 卵通常为椭圆形; 幼虫有 4个龄期, l龄幼虫在卵内发育并完成第一次蜕 皮, 2龄幼虫从卵内孵出,
36、再经过 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 。 植物线虫一般为两性交配生殖,也可以孤雌生殖。 以水流 传 播 ( 特 别 是灌 溉 水 ),有些通 过 昆虫 传 播,人 为传 播 (以 带 病的、黏附病土的或机械混 杂线 虫虫 瘿 的种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的流通 ). 植物的重要病原 线 虫 : 根 结线 虫 、 根腐 线 虫 、 鳞 球茎茎 线 虫 、 腐 烂 茎 线 虫 、 松材 线 虫 。 五 、 寄生性植物 有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 或者缺乏足 够 的叶 绿 素, 必 须 从其他植物上 获 取 营 养物 质 而 营 寄生生活, 称之 为 寄生性植物 (一) 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根据寄生
37、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的方 式可以将寄生性植物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大类 。 全寄生植物是指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 获 取它自身生活 需要的所有 营 养物 质 ,包括水分、无机 盐 和有机物 质 , 例如菟 丝 子等。 这 些植物叶片退化, 叶 绿 素消失,根系 蜕变为 吸根,在解剖学上表 现为 其吸根中的 导 管和 筛 管 与寄主植物的 导 管和 筛 管相 连 ,并从中不断吸取各种 营 养物 质 ; 另一些寄生植物如槲寄生、桑寄生等本身具有叶 绿 素,能 够进 行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 质 ,但由于根系缺乏而需 要从寄主植物中吸取水分和无机 盐 ,在解剖学上表 现为 导 管与寄主植物的
38、导 管相 连 。由于它 们 与寄主植物的寄 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 赖 关系,故称 为 半寄生 。 寄生性种子植物在分类学上主要包括被子 植物门中的 菟丝子科菟丝子属( Cuscuta), 列当科列当属( Orobanche), 桑寄生科桑寄生属( Loranthus) 和槲寄 生属( Viscnm ), 樟科无根藤属( Cassytha), 玄参科独脚金属( Striga) 等。 第五节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一、 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infection Progress) 是指病原物从与 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侵染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 为了分析不同阶段各个因素的影响,
39、一般将侵染过程分为 侵入前、侵入、潜育和发病 4 个时期(或阶段) 。 1 侵入前期 侵入前期( preinfection period) 指病原物到达寄主植物的 种围、根围或叶围, 受到寄主分泌物的影响, 向着寄主运动 并产生侵染结构的阶段。 侵入前期病原物的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 被动活动: 是指 病原物从休眠场所依靠各种自然动力(气流, 水流及介体) 或人为传带, 被动地传播到植物感病部位或其周围; 主 动活动: 是指土壤中的某些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受植物根 部分泌物的影响,主动向种围或根部移动积聚。 2 侵入期 侵入期( infection period) 指病原物从侵入到建立寄生 关系
40、的阶段。 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因其种类不同而异, 主要 有伤口、自然孔口和直接侵入 3 种。 伤口侵入 全部植物病毒、大部分病原细菌和一些弱寄生性真菌只能 从伤口侵入。 自然孔口侵入 病原细菌能在水中游动, 可随水滴或植物表面的水膜进入 自然孔口。真菌孢子可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 或芽管 形成附着胞和侵染丝从气孔侵入。 直接侵入 许多病原真菌、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具有这种侵染能力 。 3 潜育期 潜育期( incubation period) 指病原物侵入后和寄主建 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阶段。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内进一步繁殖和扩展的时期,也 是寄主植物调动各种抗病因素积极抵抗病原危害的
41、时期。 病原物在繁殖和扩展的同时,发挥了它的致病作用,到明 显症状开始出现就是潜育期的结束。各种病害潜育期的长 短不一,短的只有几天,长的可达一年,有些果树和树木 的病害,病原物侵入后要经过几年才发病。每一种病害潜 育期的长短大致是一定的,但可因病原物致病力的强弱、 植物的反应和状态,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而改变,所以往 往有一定的变化幅度。 潜育期的长短与病害流行有密切关系。潜育期短, 一个 生长季节中重复侵染的次数就多,病害容易大发生。 4 发病期 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 病害发生用轻重,也受上述寄主生 长 、温度高低等因 素的影响。此 时 病原物由 营 养生 长对 入生殖生 长
42、阶 段, 产 生各种 孢 子(真菌病害)或其他繁殖体。 研究病害侵染 过 程及其 规 律性,有助于病害的防治和 预测预报 工作。 还应 指出的是,上述病程 4个 阶 段的划分完全是人 为 的,有的学者分 为 3 个 阶 段,也有的分 为 5 个 阶 段 , 这 只是 为 了便于分析研究 问题 。在自然界,病害 发 展的 过 程是 连续进 行的。 (四) 病害循环 病害循环( disease cycle) 是指侵染性病 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 到下一个生长 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它包括病原物的越冬(和或越夏)、病原 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等环 节, 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都能达
43、到防 治病害的目的。 1 病原物的越冬 、 越夏 寄主植物生长季节结束, 其上的病原物也就停止了活动。 因此,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就是指病原物在一定场所度过 寄主休眠阶段而保存自己的过程。不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场所各异。同一病原物也可有不同的越冬场所。病原物的越 冬、越夏一般有寄生、休眠、腐生等不同方式, 而越冬、 越夏的场所主要有: ( 1) 田间病株 ( 2) 繁殖材料 ( 3) 病株残体 ( 4) 土壤和粪肥 ( 5) 昆虫等传播 介体 2 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传播的方式很多, 主要分为自然动力传播、主动传播和 人为传播三大类。 ( 1)自然动力传播 : 气流传播 一般真菌 孢 子数量
44、多、体 积 小、重量 轻 , 最适合 气流 传 送。 雨水传播 某些真菌、细菌和线虫可以通过雨水传播。 昆虫和其他动物传播 多数植物病毒、类病毒、植原体等都可 借助昆虫传播,其中尤以蚜虫、叶蝉、飞虱和木虱等昆虫传播 为多。某些真菌和细菌也靠昆虫传播。昆虫传 播的方式可以是体内带 毒或体表带菌。鸟类可 以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 ( 2) 主动传播 病原物依靠本身动力进行传播, ( 3) 人为因素传播 人类经济活动和农事操作等常导致病原物的传播。 如调运带病的种子、苗木、农产品及包装材料, 甚至通过邮 局寄送农产品也可造成病害远距离传播, 农事操作过程, 如施肥、灌溉、播种、移栽、修剪、嫁接、 整枝
45、和脱粒等活动都可能传播病害。如番茄、辣椒育苗移栽、 打顶去芽时均可传播病毒病, 而人工嫁接可传播苹果锈果病 等。 一般讲, 各种病害都有其一定的传播方式, 研究并掌握病原 物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对于防治病害具有指导意义。 3 初侵染和再侵染 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 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 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 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 初次侵染或初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 长季节内完成侵染过程, 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 体, 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 称为 再次侵染或 再侵染 。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只有初侵染, 没有再侵染, 如黑穗病、桃缩叶病等。有些病害 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 在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