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鲁迅体裁:记叙性散文,作者简介,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才。中国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望用以改造国民精神。,一件小事,文章出处: 收录在鲁迅的 小说集呐喊 里。1919年3月写成。故事发生在“民国六年的冬天”,即1917年。,找出“一件小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朗读课文,时间:民国六年(1917年)冬天的一个 早晨。地点:刚近S门的一条大道上。人物:“我”、车夫和老女人。起因:老女人突然横截过来,破棉背 心兜着车把,跌倒了。,明确六要素,经过:“我”要车夫继续赶路,车夫 却放下
2、车子,扶着老女人,走向 巡警分驻所,“我”的灵魂受到 强烈的震动。结果:车夫不能拉“我”了。,明确六要素,车夫:行动描写 (7 11) 作用:突出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 的高尚品质。,刻画人物的方法,“我”:心理描写 (5 10 12 16) 作用:写出了“我”思想变化的过程 先是认为车夫“多事”、“自讨苦 吃”;后则感到车夫高大,自己渺小, 感到自己无权奖励、评判车夫,自愧 自责,表现了“我”敢于正视自己的 弱点,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刻画人物的方法,1)“国家大事”与“一件小事” 对比: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与车夫 之间。 作用: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突出了一件小事的深刻意义。,对比手法的运
3、用,2)“我”与车夫对待老女人的不 同态度。 对比:前者憎恶,后者关心; 前者渺小,后者高大; 作用:更好的表现了“我”的利己思 想,赞扬了车夫的正直无私。,对比手法的运用,3)“我”的思想感情转变前后对比:先是认为车夫“多事”、“自讨苦 吃”;后则感到车夫高大,自己渺小, 感到自己无权奖励、评判车夫,自 愧自责。作用:表现了“我”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 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对比手法的运用,通过一件小事和“我”思想感情变化的记叙,赞扬了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我”敢于自我解剖,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中心思想,课文注释,耳闻目睹: 踌躇: 诧异: 刹时: 自新:,亲耳听到,亲眼看见。睹:看见。,犹豫不决。,极短的时间。,惊奇。,自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