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433793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5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侯 炜武汉大学医学病毒研究所,内 容,成功预防控制艾滋病的要素艾滋病形势严重评价艾滋病防治行动的伦理框架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 艾滋病防治中的政策问题,成功预防控制艾滋病的要素,科学的知识和有效的技术合乎伦理的政策群众的正确认识和行动,艾滋病蔓延形势严峻,近几年艾滋病感染增长势头一直迅猛 。进入快速增长期。HIV从高危核心人群进入一般人群。 大多数的公众(包括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仍停留在无知、恐慌阶段。严重的羞辱和歧视。基本权利受到侵犯。原因之一是,全国或省市立法机构通过的法律、法规或条例本身包含歧视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条款。 各级政府严重缺乏控制艾滋病蔓延的紧迫

2、意识 。一些地方政府对艾滋病的蔓延漠然处之。另一些地方政府虽然感到艾滋病蔓延的趋势严重,却担心影响开发和商机,担心影响他们的“政绩”,百般掩盖真相。而中央政府对这些问题处置不力。立法机构在这方面的监督也软弱无力。 实践证明,迫切需要检讨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理念、价值、政策和法律。否则再投入多少资源,也是进入一个有去无回的“黑洞”。,遏制艾滋病的前景堪忧,如果在这个阶段防治措施不力,就会迅速进入泛滥期。能用于遏制艾滋病的时间和机遇已经不多。 如不迅速采取坚决有效措施,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的流行将成为国家性灾难,并且也是国际灾难。不但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不能实现,而

3、且改革开放几十年辛辛苦苦获得的光辉成就将毁于一旦,“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将重新出现在中国大地。中华民族将再一次面临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最严重挑战。艾滋病的“九一八”。,艾滋病“九一八”的含义,形势的危急性。进一步演变为“艾滋病的七七事变”。事关我们民族的生死存亡。艾滋病是悬在中华民族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由于艾滋病对我们民族构成的严重威胁,我们也需要相应地调整我们的政策,尤其是构成社会主流的人群需要调整对边缘人群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作出让步,以便团结全民族的力量来抗击艾滋病。 我们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同质的、价值一元的共同体转变为异质的、价值多元的

4、共同体,即公民社会-“陌生人”的多元道德共同体社会:信息的透明、建立充分自由的对话、协商渠道和机制、不同道德共同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求同存异。预防控制大规模爆发流行的最后机会:机遇不多,时间有限。,了解伦理学,伦理学是人类行动的社会规范。人类行动的三个要素:行动者(agent)、行动(action)、后果(consequence)。行动者:做人、品格、美德行动:行动的对错以是否符合伦理原则为准。后果:行动的对错以对行动后果的评估为准。例如行动后果带来快乐、幸福还是痛苦、不幸;计算全部的后果: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这些规范可以在个人和结构层次(国家、国际)。,道德与伦理的异同,道德(moral

5、ity)和伦理(ethics)都是人类行动的社会规范。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伦理学是道德的哲学研究,又称道德哲学(moral philosophy)。作为行动规范的道德作为一种传统或文化的一部分留传下来,体现在习俗、惯例、公约、规定之中,但往往它们是未经论证(argument)的。伦理学则要对现存的或建议的行动规范进行分析、论证和批判。论证是哲学学科的特点。由于儒家的传统(修身养性)在中国“道德”容易被理解为如何“做人”,而“伦理学”则必须重视行动及其后果的探讨。,评价艾滋病防治行动的伦理框架,科学技术-可能v.伦理学-应该伦理学:研究“应该”的学问 “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行动的伦理判断

6、:应该(obligatory)、禁止(prohibitive)、允许(permissive)行动的不同层次:个人、机构、国家和国际伦理是政策的基础,原则1 尊重(respect):尊重人格、平等对待、知情同意或知情选择、保护隐私和保密。尊重意味着宽容。原则2 不伤害(non-maleficence):二次伤害,不应侮辱或歧视、打击非法采血。原则3 有益(beneficence): “减少危害/危险战略”(harm/risks reduction strategy)原则4 公正( justice):反对歧视、一视同仁。,基本伦理原则,基本伦理原则(续),分配的公正(distributive ju

7、stice):服务、收益、负担。资源的微观分配(个人)和宏观分配(国家预算)回报的公正(retributive justice):对促进或危害艾滋病的防治者应分别给予相应的激励或批评/惩罚。一些有违法行为者在教养期间表现良好,在回归社会后找不到工作;目前仍有少数医院管理者和医生勾结血头非法输血,造成艾滋病感染,至今没有严惩;一些地方拒绝艾滋病检测,向中央隐瞒艾滋病疫情,也未及时处理。这些都违反了回报的公正。原则5 团结互助(solidarity) 艾滋病是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艾滋病与每个人有关,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有关,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有关。艾滋病的防治,应该成为政府行为,各级

8、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都有责任。同时也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行为:人人有责。,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反对歧视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治疗关怀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义务切实保护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知情和保密权利警惕疫苗试用的危险采取适合艾滋病特点的公共卫生措施行为改变和教育是关键,反对歧视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歧视是防治艾滋病的最大障碍。这种歧视的基础之一是认为一旦感染艾滋病,其伦理和法律地位就“低人一等”, 就不能享有常人拥有的伦理和法律权利。这种看法既是错误的,又是危险的。说它是错误的,因为它蕴含着“人类不平等”的思想;说它危险,因为它已经严重妨碍我们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艾滋病是上帝的惩

9、罚吗?,这种提法复活了一种古老的疾病观念:患病是对冒犯鬼神先灵或犯禁行为的惩罚或报应。因此,病人的伦理地位就低于健康人,没有平等权利,其他人也对他没有任何道德义务。历史上麻风病人和精神病人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就是这种疾病观念的后果。现代医学的疾病观念是自然主义的:疾病是一种生物学过程,是致病因子与人类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患病这一事实本身与道德问题不相干。当然,人的行为模式会促进或阻止致病因子作用于人类机体。但这并不因此而改变疾病的生物学性质。,基本事实,其一,引起艾滋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病因是艾滋病病毒这种微生物,而不是行为本身。有这种行为的不一定都得病,患病的也不一定都有这种行为。其

10、二,有许多人患了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并非她们或他们有“不良行为”。在一些国家,由于卫生行政部门的失误,安全输血没有保障,使数千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么为什么不去惩罚那些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的卫生行政官员,而去惩罚那些输了含有艾滋病病毒血液的人呢?这岂不是太不公平了吗?更不要说,那些呱呱坠地的婴儿,她们或他们通过垂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她们或他们又是因何而要受惩罚呢?而生她们或他们的母亲,也可能是因为通过性传播从她们的丈夫那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她们又何罪之有呢?其三,还有许多有不良行为或恶行的人并没有得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他们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是有保障的。那么为什么不

11、惩罚他们呢?这不是也欠公平吗?,宋鹏飞何罪之有?,1998年2月6日16岁的男孩宋因不慎腿部被剪刀刺伤,住进临汾第二医院动小手术。2月18日术前医生W建议让血头L领个17岁卖血少年H输新鲜血300毫升给宋,手术中又让H输1050毫升。H仅拿到675元。几天后,W建议宋转院到北京304医院。2月28日304医院告知宋的父亲,宋已感染上艾滋病病毒。1998年10月临汾市医疗事故鉴定为三级医疗事故。家属不服。卫生部进行了干预,令山西省卫生局解决宋的医疗费用,不予理会。,治疗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义务,案例:拒绝收治艾滋病人W曾在非洲工作1年。他曾与非洲黑人妇女发生性关系。回国后,经检查发现抗体阳性。医

12、生将检测结果告诉了他的单位,结果他单位所有人都知道了他感染了艾滋病。他妻子的同一办公室的同事为了怕感染艾滋病病毒,将她的办公桌以及凡认为她触摸过的物品全部扔到窗外。后来他开始出现机会性感染。他被收入市立医院。但医院的医务人员拒绝治疗艾滋病病人,理由是他们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经验以及他们认为受到感染的风险太大。医院的其他住院病人得知有个艾滋病住进医院后,也纷纷要求这个艾滋病病人离开医院。甚至这个消息传到社会上后,市民也要求这个艾滋病病人离开这个城市。于是,医院将他转到一个大城市的传染病院。该传染病院的医生非常负责而热心治疗护理这个病人,她们以前也没有治疗护理艾滋病的经验。后来病人在该传染病院去世。,

13、治疗护理的义务,医务人员和医疗单位有治疗护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道德义务。反对给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提供医疗的理由:病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能为自己认同,甚至认为不道德;照料艾滋病病人会给医务人员带来危险。这些理由不能成立。医疗单位不仅有义务保证医务人员给病人提供合适的照料,并有义务有效地控制感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减少医务人员可能受到的感染危险。 应该改变仅由传染病院收住艾滋病人的体制。案例:K市医院手术病人必须检查艾滋病病毒。一旦发现手术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就不再手术,将病人转至传染病院。B市X医院不给艾滋病感染者作内窥镜。国家有没有义务向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提供药物?,切实保护

14、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知情和保密权利,案例: 艾滋病初筛泄密Y,女,浙江临海人,在山西忻州购物中心承包柜台。2000年2月28日因椎尖盘突出住进忻州地区医院骨科。29日该院医生在为Y做手术前后两次抽血化验时,怀疑Y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并于次日将Y隔离。后经权威部门验证,否定了该医院的初筛结论。但由于此消息在当地迅速扩散,致使Y经受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曾多次自杀未遂。Y向忻州法院,状告忻州地区医院泄露医疗秘密,侵害她的名誉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费47万元,并在省内权威媒体向其本人公开道歉恢复名誉。,知情和保密,受检个人有权得到检测结果的信息,没有理由不告诉受检者检查结果。有知道自己抗体情况、

15、告知他或她的性伴和改变自己不安全行为的道德义务。必须向受检者提供充分的咨询服务,检测应是包括提供信息、进行教育的整个预防战略的一部分。有关个人抗体的信息应该保密。除了他本人、提供检测、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外,第三者无权知道:雇主、学校、保险公司、警察或其他政府工作人员等。卫生行政部门统计疫情、艾滋病研究者可以获得其信息,但应用匿名或编码。K市一国有公司一年轻经理检查出感染艾滋病后打算自杀,第二天该公司总经理召开管理人员会议,宣布他是感染者,予以开除。,美国医学会医疗道德原则规定: 明知自己患有AISD,因过失或故意传染他人才构成犯罪,只能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予以保密。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 公

16、民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凡是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被认定是侵害公民名誉权要受到法律制裁。保护病人隐私权遵循着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基本精神是医生的义务,病人的权力。,警惕疫苗试用的危险,志愿参加艾滋病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性试验的受试者可能受到的危险要比其他病毒疫苗大得多。这些危险包括:他们可能会因此而被查出抗体阳性;他们可能会因此而对艾滋病病毒具有更大的易感性;他们可能会因此而不能被后来研制的疫苗所免疫。这些可能的伤害如果成为现实,对个人和社会都会构成严重问题。制订防护这些危险和赔偿可能造成的伤害的措施:试验前要过细地计划和试验时要随时监测,可减少因疫苗诱发血清阳性造成的伤害。受试者的相应义务,

17、采取适合艾滋病特点的公共卫生措施,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一般传染病有三点不同:促进艾滋病病毒传播的行为,往往是一些不为社会认可的、甚至被定为非法的行为,因而这些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逐渐地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将主要采取性传播的方式,而性既是难以遏制的驱力,又是隐私的核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在社会上处于不利、脆弱和边缘的地位,他们易受羞辱和歧视,许多人为社会“不可见”,甚至在“地下”。,检测和筛查,对于艾滋病病毒检测的结果需要考虑三方面问题:检测所得信息的质量。从艾滋病病毒检测获得的信息质量决定于它的预测价值。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人需要知道某一检测精确反映他们抗体

18、地位的概率。亦即预测价值。在低发人群中,阳性预测值很低。普遍的、就业前的或婚前的检测都会产生预测价值低的结果。检测结果的告知。应该将检测结果告知受检者,但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特点,必须考虑告知后可能发生的后果。得知自己抗体阴性的人会大大松了一口气,但知道抗体阳性会产生负面心理影响,以及潜在的社会和经济后果,例如受到歧视、丧失学习和工作机会等。检测后的干预。将阳性结果告知受检者后,应该向他提供咨询和有关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的信息和医疗服务。咨询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健康教育,顾虑他们并采取或改变危险行为,也应包括如何正确对待家人、单位和社会对他检测阳性结果的反应。,筛查和报告,强制性普遍筛查。强制性选择

19、性筛查:供血者(输血员)、人工授精的供精者、器官移植的供体、吸毒者、妓女。定向的自愿筛查。 报告和接触追踪。成本/效益比、隐私侵犯程度、可行性 。,行为改变和教育是关键,行为改变两方面的意义:鼓励安全行为;改变危险行为。保护行为包括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行为。社会性别(gender)问题。不安全行为、不道德行为、非法行为。我们谈论改变不安全行为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而不是去解决道德净化、法律实施问题。试图用医疗卫生手段解决道德、法律问题是不合适的。这不是说,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反对也进行道德伦理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将它们混淆起来,对防治对策都不利。行为改变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诉诸人们

20、的理性,促进人们的健康。教育应覆盖所有人,尤其是年轻男女,包括青少年。,争 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反而会助长他们的性活动,甚至会助长淫乱。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会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性问题,减少不安全行为。不能 “因噎废食”。在像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转型的社会,我们应该正视人们性观念和性行为变化的现实,研究这种变化,然后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措施,还是无视这种现实,设置一个理想的模板,让人们去仿效?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防止消极作用。道德教育不仅是一个认知提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感情变化的过程。因此需要时间。但在这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青少年,尤其是性活跃的青少年,他们的性心

21、理不会停止,性心理会导致他们的性活动。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性教育、安全性行为的教育,他们就会在性冲动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所以,“治标”(安全性行为教育)与“治本”(性道德教育)必须结合,必须“标本兼治”。,艾滋病防治的政策问题,应否采取减少危害的战略?为什么在艾滋病防治中必须进行法律改革? 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惩罚性的还是保护性的? 为什么常规公共卫生措施对艾滋病无效? 为什么预防艾滋病不能与解决社会问题绑一起?对吸毒卖淫的政策是否需要重新评估?保护公众健康与保障个人权利能否兼得?,应否采取减少危害的战略?,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中始终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问题,二是健康问题。改变行为:第一层次

22、行为(“本”?)和第二层次行为(“标”?)改变第一层次的行为是不是“治本”?至少就同性恋而言,要改变同性恋者的同性恋行为不是“治本”,或者说这个“本”是无法“治”的:素质性同性恋这个“本”不是可以矫正的,而是要占主流地位的异性恋者承认他们这个“本”。人们对于什么是“本”,以及如何“治本”有太多的争议。例如有人认为所谓的“本”就是:消灭吸毒、消灭卖淫、改变性取向、坚守贞操等。但是其他人认为,在贫富鸿沟日益扩大、性别不平等仍然严重的今天,卖淫行为是不可能消灭的,改变性取向、在现代社会坚守传统的贞操是不现实的。减少危害战略要求之一,就是将目前不同道德共同体之间不能取得一致的分歧搁在一边,抓紧时间集中

23、大家力量于遏制艾滋病。,反对这个战略的理由,理由1:减少危害的战略是无效的。理由2:减少危害的战略会助长高危行为。有人反对使用美沙酮代替疗法时说,“这是以毒攻毒”,用另一种毒品代替另一种毒品。如果能够“攻克”海洛英这种毒品,“以毒攻毒”有什么不好?在医学上许多疗法不都是“以毒攻毒”吗?如果你对毒品非常厌恶,不能接受美沙酮,那么可以将美沙酮扶正为“药品”,有些国家已经将它从毒品单上删除了。理由3:减少危害的战略不符合我国的道德法律。如果有什么与减少危害的战略抵触的话,那么需要修改的就是那些传统道德和法律,因为现在能否遏制艾滋病蔓延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减少危害的战略的反对者似乎

24、不怀疑它的有效性,即不怀疑这只“猫”的捕鼠能力,但不喜欢它的“颜色”,认为它不是“红色”。我的回答是:那很简单,如果你承认这只“猫”能捉老鼠,只是不喜欢它的颜色,那么在高技术的今天,改变颜色不是难事:今天我们可以将猫染成红色,明天我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更改猫的颜色。,为什么在艾滋病防治中必须进行法律改革?,有关艾滋病的法律和条例,不适合艾滋病的一些根本特点,严重妨碍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将艾滋病与肺炭疽、鼠疫、霍乱等同对待。不许结婚。太多的强制性检测,却要被检测者付钱。中国的宪法和一些重要法律本来有助于防治艾滋病的条款,没有在与艾滋病相关的法律、条例或规定中重申,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执行。 目

25、前有效防治艾滋病的最大障碍,即对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和有高危行为人群的侮辱和歧视,以及对他们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病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的漠视或侵犯,已经不是单靠教育、宣传、会议、舆论能够解决,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通过立法,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对于严重违犯者必须予以惩罚也许才能解决的地步。,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需要一个保护性法律环境,有关艾滋病的法律应该是惩罚性的,还是保护性的?法律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象征作用:给公民传达某种信息。惩罚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条款、以及某些城市禁止性病/艾滋病进入游泳池、公共浴室的条例。误导公众:遏制艾滋病似乎主要控制、限制感染者,加强对他们的歧视。禁止吸毒和卖淫的

26、法律及其实施不应妨碍在这些人群中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惩罚性的还是保护性的?,立法代表及司法官员纷纷要求制订惩罚性法律,也已经制订了一些这种条例。为什么不能制订专门的“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法律或法律条款?向公众传递误导信号的负面作用要比可能起的积极作用大得多得多。“将惩罚与保护结合起来”:一个法律或规定中,惩罚部分与保护部分是会发生矛盾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惩罚的作用要大于保护的作用。正如有的医务人员所说:“如果公安在打,我如何接触她们(妓女)?”,为什么常规公共卫生措施对艾滋病无效?,艾滋病的特殊性使常规公共卫生措施,诸如检测、报告、接触追踪、隔离等面对艾滋病的蔓延是不

27、合适的和无效的。艾滋病往往在这样的人群中通过他们秘密的、隐私的行为传播,而他们是在社会中是被边缘化和受羞辱的。 在中国进行的强制性检测,对遏制艾滋病蔓延的作用实际上几乎微乎其微,而其副作用十分严重。 艾滋病与其他传染病有共同之处,应该向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感染者和有高危行为人群提供下列公共卫生服务:面向一般公众和目标人群的信息服务和教育;自愿检测和咨询;面向所有人的性传播疾病和生殖健康服务;安全套和其他预防手段,如漂白粉消毒及洁净的注射用具;药物治疗;与艾滋病有关的疾病的关怀和治疗,包括治疗疼痛;流行病学监测等。,为什么预防艾滋病不能与解决社会问题绑一起?,将预防艾滋病与禁毒禁娼结合起来,是中国

28、预防艾滋病政策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国艾滋病政策的最大失误。199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要把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切实抓好。预防艾滋病与禁毒禁娼,净化社会空气,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只有坚持禁止吸毒、卖淫、嫖娼等丑恶行为,才能防止艾滋病蔓延流行,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艾滋病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的反应,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无关。 在现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做到“禁止吸毒、卖淫、嫖娼”,但已经有一些国家真正做到了“防止艾滋病蔓延流行”,而凡是“严厉打击”的国家,艾

29、滋病蔓延的势头却愈演愈烈,中国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据。 这些提法将艾滋病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给大众传达了严重错误的信息。,必须将预防艾滋病与禁毒禁娼严格分开,吸毒、卖淫问题有深刻的根源和复杂的背景,“严打”是治标不治本。 吸毒、卖淫问题可以“从长计议”,但防治艾滋病“刻不容缓” 有个时机问题。中国的决策者和立法者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以为中国能够像50年代那样消灭吸毒和卖淫现象。他们没有看到那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与现在已经迥然不同。只有在锁国关门、计划经济、平均贫困的条件下才能暂时做到消灭吸毒和卖淫现象。而对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坚持开放的国家,要求做到这一点是不现实的。,对吸毒卖淫的政策是否需要

30、重新评估?,十年“严打”:吸毒、卖淫人数节节上升;视吸毒、卖淫为非法的政策严重妨碍了对艾滋病的防治。吸毒者是病人、受害者。反对针具交换和美沙酮代替疗法的理由不能成立:助长吸毒;以毒攻毒。妓女是受害者。根本原因是结构贫困和性别不平等。非法化使她们雪上加霜。缩小严打范围,改变管教所职能。,保护公众健康和保障个人权利,国家预防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在致医务人员的一封公开信:“对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要予以关心、同情,帮助他们解除心理负担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不应受到社会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的歧视。每个医务工作者应该充满爱心,用我们的双手和知识去帮助受艾滋病威胁的同胞。”,保护公众健康和保障病人权利都是

31、我们的义务,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不得将病人的姓名、住址等有关情况公布或传播。保护公众健康与保障个人权利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多民族、多文化、多价值的社会。在社会生活和社会规范方面,只能要求“大同小异”、“求同存异”。提倡相互宽容,在某些方面放松、放宽,形成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来换取高危人群的真诚合作。艾滋病对全人类的挑战,必须由全人类的团结一致才能战胜。防治我国成为艾滋病的“高发国”,也必须依靠全中国人的团结一致。只有这种团结一致,才能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蔓延建立一个支持性环境。,四免一关怀,“四免”农村居民和城镇未

3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自原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酬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一关怀”,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

33、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助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艾滋病全人类的灾难!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不能让艾滋病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家喻户晓,人人参与预防艾滋病!禁毒、禁娼,预防艾滋病!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命线!年轻人,不要让艾滋病毁了你的青春和前程!保护你,保护他,保护我们大家不得艾滋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健 康 教 育(health education),旨在促使对象人群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系统的社会活动。,Kno

34、wledge Commitment Action,人的行为理论,B = f ( P * E ) B:人的行为 P:人的活动,更多的指人的认知活动 E: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与艾滋病传播有关的人的行为,性行为异性同性吸毒行为结婚生育有偿供血/受血,与艾滋病传播有关的社会行为,社会公众对HIV/AIDS态度采供血及医源性感染国家政策和措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目标:针对传播的危险行为,促使社会环境有利于阻断传播,促使受教育和干预人群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评价,(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艾滋病的

35、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已感

36、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 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他人。,(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致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

37、法,但可以预防。,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感染艾滋病。,(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 1/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

38、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因艾滋病而失去父母的孤儿身心发育会受到影响,还将增加社会的负担。,(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3)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

39、、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建设精神文明、提倡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路。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有多个性接触者的人应停止高危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或性病而葬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青年人要学会克制性冲动,过早的性关系不仅会损害友情,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夫妻之间

40、彼此忠诚可以保护双方免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5)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不仅可以避孕,还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每次性交都应该使用安全套。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并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安全套安全。除了正确使用安全套,其他避孕措施都不能预防艾滋病、性病。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传给男性的危险。妇女有权主动要求对方在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病患者比没有性病的人容易感染艾滋病。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并且也容易将病毒传染

41、给别人。因此,迅速治愈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机会。如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或生殖器感染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所检查、咨询和治疗,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也去接受检查。部分女性感染性病后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如有高危行为,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切不可找游医药贩求治,也不要购药自治,以免误诊误治,延长病程,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机会。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到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去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

42、珍爱生命。,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其家庭和社会。远离毒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特别大。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洁注射器或消毒过的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与注射毒品的人性交容易感染艾滋病。,(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依法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检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血浆代用品和自身血液是安全用

43、血的措施之一。必须输血时要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器。,(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严格执行各项有关消毒的规章制度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环节。儿童预防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没有条件,则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医务人员和特种行业(酒店、旅馆、澡堂、理发店、美容院、洗脚房等)服务人员所用的刀、针和其他易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艾

44、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

45、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成功经验。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综合治理。,(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宣传教育和改变危险行为的艾滋病预防措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每个人都有权且必须懂得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人人都应该把所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给他人。向青少年宣传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开展学校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球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策略,预防H

46、IV感染。减少因HIV感染造成的影响。动员协调国内各部门和国际间的合作。,主要讨论内容,艾滋病教育和干预的要点成功的干预活动(Best Practice),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要点,艾滋病艾滋病问题治疗带来的问题如何对待HIV/AIDS艾滋病教育干预对象教育干预责任教育干预模式,艾滋病是怎样的一种疾病,既是一种传染病,尽管不同与其他传染病 又是一种社会疾病。,生物学上不同点,人传人一般均死亡一旦感染上HIV,始终有传染性。传染源的来源是持续感染者,社会学上不同点,行为不被社会认可性传播为主高危人群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艾滋病又是一种社会疾病,造成劳动力丧失,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引起公众恐惧改变国

47、家、个人行为。,国家个人行为改变,国家制定了各种有关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政策、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个人改变了各种危险行为,如何认识艾滋病,泰国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卫生部门 社会 全民看法艾滋病是种疾病社会问题关系到每个人活动疾病预防与控制社会活动项目社会发展的组份途径医学卫生手段危险行为改变加强社会参与能力组织卫生部门国家AIDS委员会国家AIDS委员会规划卫生政府各部门国家总发展实施卫生部门多部门和NGO多部门和全社会,中 国 的 认 识,1985年堵1991年侧重监测(卫生)1993年开始决策层认识(UNDP)1996年第1次国务院联席会议(社会问题)1998年中长期规划(全社会参与)2000年

48、五年行动计划2001年艾滋病大会,治 疗 带 来 的 问 题,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地区差异性掩盖了疫情上升的可能,对 待 HIV/AIDS,现状:政府头疼, 老百姓害怕 谈“艾”色变表现在:社会普遍对HIV/AIDS歧视一般公众:敬而远之,躲避不及医护人员:拒绝提供医疗服务公安人员:赶紧放之,对 待 HIV/AIDS,目标: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渴望: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 再次自我实现/为社会贡献力量,对 待 HIV/AIDS,善待:获得合作恶待:负面影响,教育和干预的对象,开发领导层高危人群:STD,密切接触者,吸毒者,卖淫者,嫖客,同性恋者等重点人群:长途汽车司机,医护人员,大学生,娱乐场所服务人员,旅游,劳务人员等一般人群:大众,教育和干预的责任,政府的(决策)部门的(协调)项目的(执行)所有人的(参与)不为教育而教育,受教育者不仅是一个接受教育的人,而是活动的参与者。,如 何 教 育,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外展式教育(Outreach Education),同 伴 教 育,同伴教育:利用具有某种相同/相近特性的人开展教育的方式,主要采用了同伴压力的影响来改变某种行为。同伴压力:某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强有力的影响(并非领导压力)相同/相近的特性: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