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文化会2015年工作计划.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445273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城区文化会2015年工作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城区文化会2015年工作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城区文化会2015年工作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城区文化会2015年工作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城区文化会2015年工作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西城区文化委员会 2015 年工作计划 2015年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年, 西城区文化委员会 将以十八大 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 精神为指导,坚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 重要 讲话精神,按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 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实施文化惠民 365 工程,以率先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体系为目标,深化细化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的建设,加强文物的“三解”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扫黄 打非 工作 ,确保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的发展。 2015 年我委的工作 概括起来是:“紧握一条主线、加强两个建设、深化

2、六 项工作”。 “紧握一条主线”是指 紧紧围绕“文化兴区” 这条主线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兴区、以文强区, 使文化事业 在区域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加强两个建设”是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加强“四个西城”和“六个文化”建设。以文化惠民为宗旨 ,建设记忆西城、书香西城、艺术西城、时尚西城, 构建 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和军营文化,促进区域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2 “深化六项工作”是指不断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 创新、 深化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 体 系建设、 深化文化惠民 365 工程、 深化文物保护和利用效率、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深化 群

3、众路线教育成果 。 一、 以“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契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 一是 收官“十二五”,筹谋“十三五”。紧紧围绕西城区“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事业发展预定目标对照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对重点工作和任务进行全方位总结。与此同时,结合目前区域文化发展的特点和难点,做好“十三五”规划的前期调研、课题申报和 规划 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思路、目标和各领域任务,做好衔接和协调工作,使规划的编制和政策的制定更加符合现实的需 要,更加符合西城区文化事业发展的趋势。 二是 明确思路,进一步细化文化体制改革各阶段目标。按照中央、北京市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做好文化管理体制、公共

4、文化设施运营模式、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文化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明确任务和进度,稳妥实施,积极推进。探索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引入 PPP 模式,选取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第三方机构和社会组织,采取委托运营的模式,构建特色的文化服务共享空间。探索公共空间多重使用模式,做好公共空间转向利用的规划、整合、拓展文化建设发展空间,在文物征收和腾退 中优先考虑搭载公共文化服务,有计划的推广“万松老人塔砖读空间”和“宣3 阳驿站第二书房”的成功经验。配合天桥盛世投资集团的组建,做好原京都所属院团的相关改制的协调和配合工作,使国有文化经营性企业的改革更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 三是结合区域文化监管领域特点

5、,加大 文化监管和执法 改革力度,确保文化市场安全发展。继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强化扫黄打非工作成效。结合首都核心区功能疏解要求,继续做好网吧、游戏厅和 KTV等娱乐场所的升级改造工作,引导其高端化发展的同时使其兼具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试行对区域内演艺审批流程的监管改革,探索在文化演出市场的审查中引入专家评估前置程序,发挥天桥演艺区演出创作人员的专业优势为文化演出市场服务,让其参与演出剧本评估审查;加强对行政许可、备案、行政处罚等领域业务人员学习和培训;提高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扩大案由、提高办案质量;加强与多部门协同配合,建立

6、以情会商、联合封堵、案件查办、群防群治的长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法规宣传,使文化经营单位提高自查力度;做好文化娱乐场所的换证工作;加大力度确保文化市场和文化场所的生产安全。 二、统筹资源 ,提高效能, 深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 一是 统筹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公共 文化设施 体系。年内,启动公共文化中心(原南区文化馆翻改建)工程建设,加快解决相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工程的建设步伐,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区域公共设施的服务升级。 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4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借助社会资源搭载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基层文化服务质量,以粤东新馆为例在文物征收和腾退时,优先考虑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可能,

7、丰富公共文化设施场所。 加大对区域内文博图场所、名人故居、经典民居等资源的规划、整合和建设,逐步形成西城区历史记忆类场 馆的完整体系,实现宣南博物馆的展陈改造提升与非遗展示中心的有效结合,打造动静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将“死”的展陈物品与“ 活”的非遗项目结合,展现宣南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建设时尚西城。与此同时,按照北京市相关文件要求规范服务标准与程序,提升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硬件达标率和软件服务水平,做好五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全面提升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细化加密区、街、居三级网络,提高公共服务平台便利性,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活力。 二是加大基层工作的指导力度,建立对街道文化站、室的监督

8、考核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与水 平。继续巩固和完善每个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室的建设工作,按照市相关文件考核标准要求,指导各街道文化站、室规范化建设,合理分配和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和设备,保障站、室的开放服务时间,实现 15 分钟文化服务圈,全面提升社区文化服务质量,为基层群众提供更贴心的文化服务。 三是 加强合作 ,推行区域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与区域内文化演出场所、驻地各级专业院团、中央 企事业 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整合驻区文化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建立文化资源共享5 机制, 使其最大程度的开放文化场所, 扩大文化服务设施范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继续深化与中央广 播艺术团、国家京剧院、国家

9、交响乐团的合作,联手打造品牌活动项目; 继续加大力度培育区域内文艺骨干力量和文化类社会组织,使其在文化惠民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四 是统筹资源,扶持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支持创排京剧焦裕禄,鼓励引导各级文艺团体和个人创作一批反映西城精神风貌、风土人情、建设成就和和谐发展的优秀文艺作品,讲好群众身边的西城故事,为西城建设喝彩,为区域发展凝聚力量;进一步加强天桥演艺区建设,发挥演艺资源集聚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协助成 立天桥演艺联盟,做好艺术中心的开业首演,拉开天桥的演艺盛世大幕; 打造传统文化的 闪光点,继续支持办好大栅栏设计周、大栅栏琉璃厂精品交易文化季、大栅栏文物艺术精品展、什刹海文化旅游节等活动

10、,向居民群众展示传统文化精品; 协调相关部门, 进一步丰富 并加快 落实文商旅三年行动计划。 三、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巩固文化阵地和品牌活动影响力,深化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 以 区域 品牌文化活动为主线,以文化惠民为宗旨,继续办好三大系列、六大品牌和五大公益类文化活动 。 举办 北京景山合唱节、 “ 欢乐飞飏 ” 北京社区舞蹈 大赛 、 “京腔 京韵总是情 ” 专场演出、 “荷舞莲香 ” 夏日文化活动、百姓周末大舞台、群众 优秀剧目展演、天桥艺术节系列活 动 等 品牌项目 , 展6 现西城公益文化活 动 的质量 ;完成 公益演出、公益讲座、公益展览、公益培训、公益电影五大公益 文化服务任务,做实

11、文化惠民基础 ,使惠民公益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 。 二是以现代纪念日为重点,以弘扬社会主旋律为宗旨,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 精心策划做好抗战胜利 70 周年、国庆系列的主题展览、讲座和文艺演出等活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利用“五一”劳动节,开展为外来务工人员送文化服务活动,丰富建设者们的文化生活;利用“六一”儿童节,举办“草地音乐节”、“诵读活动”等系列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节日文化生活;配合做好双拥文化活动,弘扬军民鱼水深情。 三是 以传统节日为中心, 以传承传统为宗旨, 打造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围绕小年、春节、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做精做细小年庙会、厂甸庙会、大观园红楼庙会、清

12、明、端午诗会、共圆中国梦共叙中秋情、非遗展示宣传 、历代帝王庙传统文化礼仪展示 等系列主题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让群众在祥和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 文化的闪光点 。 四是以街道为阵地,以品牌建设为宗旨,办好 专项品牌文化活动和 “一街一品” 活动 。继续办好西城区“百姓戏剧展演” 、“高雅艺术进社区”、 “万人走进艺术殿堂”等 品牌文化专项活动 , 创排北京人家系列情景剧, 实现 西城居民从看演出到实际参与演出的 彻底转变 ;办好第二届国际芭蕾舞演出季、第二届东方艺术品博览会、天桥音乐剧演出季系列活动 ,让国际化文化品牌带动西城文化活动品质的提升;着力打造一批特色7 鲜明、群众喜爱的街道品

13、牌文化活动,指导和扶持一批优秀文艺团队,建立街道文化资源数据库,不断提升“一街一品”活动质量 。 五是 以阅读推广为中心, 建设书香西城 。 编制全民阅读规划,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构建“ 15分钟公共阅读网络”;继续举办西城阅读季系列活动;建设满足群体化需求的特色阅读空间 , 利用有效空间搭载公共阅读服务 ,设立公共藏 书楼、打造刘绍棠小院书屋、 推进书香社区、书香学校、书香酒店、书香剧场等建设, 丰富居民阅读场所。 探索在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理事会制 度,用制度化的形式来保证社会化运营模式,营造全新的西城阅读体验, 建设以免费公共图书馆为基础,以特色阅读空间为重点,以移动售书车和图

14、书借阅机为补充,以云阅读科技形式为 辅助的阅读服务网络建设。 四、 以文物保护为突破口,加强记忆西城建设 一是 按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保护与改善群众生活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推进文物“三解”工程,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和利用,探索文物保护利用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有效途径,完成粤东新馆、护国观音寺文物征收 工作 ;借助宣西北风貌协调区居民腾退契机;启动杨椒山祠等文物征收腾退;对 50 余件定级文物进行修复 。 二是 提出解决全区文物保护工作瓶颈的“七步”思路。一是带户保护,周转修缮;二是适度疏解,增加配套;三是统筹资金,合理改善;四是精心组织,破解难 题;五是转移支付,8 以区为主;六

15、是公房先行,逐步推开;七是共同研究,市区共走。按照这“七步”思路,选择试点项目,积累工作经验。在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三到五年全区文物保护工作计划,彻底解决全区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隐患。 三是创新文物保护可利用资金使用思路。继续与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等单位合作,对“从市文物局每年 10 个亿的文物及历史文化保护区专项资金中专门拨付西城区 3 亿,西城区配套 3 亿,给区属国有企业注资,撬动 30 亿资本金注入,由区属国资企业承担对不可移动文物相对集中区域的成片保护工作”这一工作思路进行科学论证,从 而为下一步创新实施工作方式提供准确的依据。 四是利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机遇,立足西城“文道”建设,

16、配合做好北京旧城中轴线申遗工作。争取建立西城区大运河保护、管理联席会议机制,有效开展对大运河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同时,配合区有关部门,立足西城区“文道”建设,积极参与、推动北京旧城中轴线申遗工作。 五是继续推进第一次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力争在年内完成区属博物馆、所的馆藏文物登录工作;完成区内国有单位的入户调查、文物拣选鉴定工作,督促可移动文物所有单位积极登录、填报相关数据信息,从而完成西城区第一次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主体部分,为总结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 9 六是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宣传工作。 做好文物库房的信息平台建设 , 与中国搜索合作,利用新媒体移动平台加大对文

17、化历史资源的宣传 ,让更多的居民了解西城区的历史文化精髓 ;与宣南文化研究会合作出版宣南鸿雪图志(修订版)、京师贤良祠文献汇编,拍摄完成宣传片西城故事 ,扩大西城历史底蕴的影响力 。 五、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 , 弘扬传统文化魅力 一是加强政府主导,依照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全面开展;建立以非遗专家、部分传承人为骨干的西城区非遗保护协会,为非遗保护工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协助具体工作的实施。 二是完善保护机构,加强基地建设,继续推进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建设。包括:指导区非遗保护中心开展好非遗保护工作 、完善西城区非遗传习基地建设、 开展传习活动 , 搭建宣传展示窗口;

18、继续鼓励和支持华方公司等项目保护单位建设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 三是鼓励社会参与,推进社会化传承。在全区范围内继续开展好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 并 形成成果,推进非遗的社会认知度,鼓励社会化传承。 四是加强与相关单位和区域资源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推进非 遗的多渠道发展:继续加强与文、商、旅 的多方位结合,以传统节日、 交流活动为契机推进非遗的产业开发与宣传推介;与梅兰芳大剧院、天桥剧场等场馆、北海公园、月坛公园10 等园林资源以及大栅栏地区小微博物馆资源合作,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并为非遗项目提供必要的展示传习场所 。 五是打造文化品牌,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四节一日”活动,包括文化遗产日活动和民

19、俗传统节日活动;继续打造非遗演出季系列文化活动,为非遗项目搭建展示宣传平台;同时,利用多方渠道开展好项目的宣传推介工作,与优酷网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西城非遗视频宣传平台;与孔子 学院合作出版西城非遗双语普及读物,向海外推广西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六是加强基础工作,开展好非遗市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推荐工作;指导区非遗保护中心在开展非遗保护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成果;根据北京市文化局的有关要求,推进非遗志的编写工作。 六 、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成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 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切实转变作风 。 结合整改方针,努力实现从办文化、管文化向站在人民群众中间服务区域文化发展做转变。用好解决“四风”问题的长效机制,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狠抓党的建设工作,推进党内 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狠抓党的作风建设,严格各项制度的落实,扎实做好整改工作;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使其发挥效能;不断创新基层党支部工作,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解决好为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文化事业基础。 严格按照人事管理制度选人用人,选贤任能 ,落实责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