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1 页(共 7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注:本资料由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独家提供。试题精选 自 2014 年全国 各地 所有高考 历史 试题 , 按 人 民 版 各 课 顺序 分解而成, 试题 排版工整 合理 、 精美规范 ,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 转载 到其它网站 、博客和 QQ 群交流 , 一经发现 封锁 其 IP, 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高考真题 分 解栏目 必修 1 分 课 汇总( 人 民 版) 分
2、解 、 整理 :张秋鸿 专 题一 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 ( 2014 广东文综 14)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制 【解析】 秦朝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 A 项错误;汉朝丞相是三公之首,也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 B项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国家的正式和法定官僚机构,与题干信息“
3、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 C 项错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2 ( 2014 全国新课标卷 文综 27)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考点】 明清君主专 制制度的加强 明 代 内阁制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 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内
4、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故 B项正确; 题干没有提 及内阁取代六部,故 C 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2 页(共 7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 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 不会有失控局面,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3 ( 2014 全国大纲卷 14)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 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考点】 明清君主
5、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代内阁制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处理政务,只是后来有些内阁首辅权势和地位提高“俨然汉唐宰辅”,但这不是常态 , 故 A项错误;唐代宰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而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故 B 项正确;明代内阁没有官吏任免权,故 C 项错误;唐代和明代管理地方政务都是 地方官员, 明代内阁和唐代宰相都不 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4 ( 2014 上海 单科 33) 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 ) A 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 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 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6、D 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考点】 康乾盛世 (上 ) 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 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 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下面单立的一个机构,其下并不包括内阁、六步等,故 B项错误;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准确地反映了图中的信息 , 故 C 项是最佳选项 ;因为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所以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 故 D 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 【答案】 C 项 3 分, A、 D 项 1 分, B项 0 分 5 ( 2014 海南单科 8) 清史稿记述,清代
7、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考点】 明 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军机处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3 页(共 7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解析】 材料反映是中央权力机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A项错误;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并不经过六部,故 B 项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故 C 项错误;“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 军
8、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6 ( 2014 江苏单科 21) ( 14 分)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 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 史职官一 请回答: (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5 分) 【考点】 ( 3) 明清君主专制
9、的加强 明朝内阁的出现 【解析】 (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中的“ 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 ”可以归纳为劝谏皇帝,匡正过失 ,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根据“ 皆起草进画 ”和“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 ”可以归纳为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根据“ 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可归纳为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第二小问结合阁臣与宰相的实质来作答,即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并不能统领六部等。 【答案】 ( 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
10、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 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 7 ( 2014 全国新课标卷 文综 40) (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4 页(共 7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11、 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 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 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 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 19 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 1 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
12、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 1907 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1908 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 1100 万人。 1911 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 摘编 自 白 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12 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13 分)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 1840 至 1900 年间 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解析】 ( 1) 从材料一“ 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和“清廷对
13、东北地区时开时禁”及材料二“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可知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政策由 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从材料一“ 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 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可知开放之前的移民特点是 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结合材料一、二总结移民的特点是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结合材料二清政府开放东北的原因可总结特点是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 ( 2) 结合东北地理位置、人口来源及东北人口增加的影响等相关史实总结移民东北的作用 【答案
14、】 ( 1) 特点: 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 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 12 分) ( 2) 作用: 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 13 分) 8 ( 2014 浙江 文综 38) ( 26 分) 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5 页(共 7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一 1587 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 24 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 30 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 5 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 4 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 万历十五年编写 ( 1
16、)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8 分) 【考点】 ( 1) 明清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 明代内阁制 【解析】 ( 1) 第一小问“政治形态”可根据设问中的时间提示“明朝中后期”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重要原因”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万历皇帝 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 (内阁)”作答。 【答案】 ( 1)形态: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原因: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 8 分) 9 ( 20
17、14 安徽文综 37) ( 28 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 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6 页(共 7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图 15 (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16 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
18、;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 2)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解析】 ( 2)观点的提取根据题干“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进行加工,可以概括为“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可以举例唐朝的强大与制度创新如三省六部、科举制等有很大关系;“制度的僵化必然导致王朝的衰落”,可以举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等都不能够创新结果导致了中国明清后被西方赶超。 【答案】 ( 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等 次 论 述 第一等 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明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
19、;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 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第三等 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 10 ( 2014 安徽文综 36) ( 28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16 18 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 18 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 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
20、、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中央集权 郡县制度 尊儒制度 科举制度 国有专营制度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7 页(共 7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 19 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 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 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10分) 【考点】 ( 2) 古代中国的 科技成就
21、早期西学东渐;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工 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解析】 ( 2)根据材料二中的“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 ”,以及中国与西方在 18、 19 世纪各自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背景作答。 【答案】 ( 2)原因:东西 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