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防人員土石流防救災訓練之效益研究-以台中市消防局為例,100年12月31日,報告人:羅德忠,研究動機與目的,臺中市土石流潛勢溪流共計101條,颱風期間因為豐富的雨量,使得臺中市的山區土石崩落容易形成土石流,造成了大量的傷亡及金錢的損失,為了降低土石流所帶來的損害,消防人員對於土石流的救災和避難,其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所以消防人員土石流防救災教育訓練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研究方法,我想利用的方式廣泛應用在社會及人文科學域的質化研究,基本上以分析歸納為主要的推模式,偏重於個案研究法、田野調查法、訪談、與性觀察等研究方法與資蒐集的技巧、文件資的分析、解釋與報告的撰寫。,研究觀性架構,利用工具
2、,SPSS統計分析SPSS全名為 Statistics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在社會科學領域特別是管理科學領域,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是科學的設計問卷、透過正確的抽樣調查獲得原始資料,進而恰當的運用統計學的工具處理資料,並依據對統計結果的正確解釋來導出結論、做出決策。,研究希望得到之成效,建立一套適合消防人員土石流防救災訓練評估系統,以利不斷改進各訓練計畫及相關缺失訓練評估之目的主要是分析受訓者、訓練方案、組織等三個層面判斷訓練是否達成各層面的預期目標,且所投注的金錢、時間、人力等資源是否合宜,以作為訓練改進的參考。訓練評估係自研擬訓練計畫起至訓練結束後的
3、連續性之評估過程。訓練評估必須以具體、客觀、簡單、一致的方法來得到最好的成效。,特別大放送,1995年2010年上半年: 叫、叫、A 、B 、 C (按壓比率5:1、15:2、30:2)2010年底改版後:叫、叫、 C 、A 、 B (按壓比率30:2),改版重點,刪除查看、聽、感覺呼吸狀況。為減少救護時間延遲而盡早施行胸部按壓,刪除按壓胸部前的通氣測試。強調高品質的胸部按壓:成人胸骨的按壓深度至少5公分。按壓速率至少100次/分,臺灣為避免速率過快特規定按壓速率為100120次/分之間。確保胸部回彈莫中斷 強調施救者未經訓練或經過訓練但不熟悉時:單純按壓,C (胸外按壓):,1.雙膝與肩同寬
4、,前膝 約在傷患者耳際。2.目視傷患者胸膛,找 出按壓點(胸部兩乳 頭連線中央)。,修改,A (暢通呼吸道):,1.上方手手肘著地,手成掌刀姿勢。2.下方手伸出食指及中指。3.同時靠近患者額頭及下顎骨進行呼吸道暢通。4.如傷病患疑似為異物哽塞,務必檢查口中有無異物。,B (人工呼吸):,1.上方手以食指及拇指捏住傷患者鼻翼。2.下方手依然抵住下顎骨。3.施救者將嘴巴打開大於傷患者嘴巴。4.吹氣同時以眼角餘光觀看傷患者胸膛是否有明顯之起伏。5.連續吹氣兩口氣,每次一秒鐘,並可見胸部明顯起伏。,持續操作,持續操作30:2為一循環CPR如現場有其他會操作CPR人員在場時,操作5循環後,請會操作CPR人員接手操作。如現場無會操作CPR人員在場或僅有施救者一人時,持續操作CPR直至有人員接手或救護人員到場為止。,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