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数学与应用数学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一、选题的意义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理念中,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会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就很有必要对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有所研究。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和记忆拓展。同时通过鲜活的情境创设,学生很容
2、易产生探求知识的热情、解决问题的愿望以及相应的责任感和主题意识。学生可以更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评价、吸收甚至开发信息。情境创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创设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情境教学的特征,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创设情境常用的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常用类型以及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通过情境创设的研究及应用改变枯燥、乏味、沉闷的数学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
3、。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步骤1利用寒假时间进行网上选题工作并交与指导老师确认,且利用假期查找文献资料,借阅相关书籍,广泛收集和整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充分做好准备阶段的工作。22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学习和整理的准备工作,能比较切实地确立自己的论点,提炼出论文大纲,写出2000字以上的开题报告。3确立好论文的大纲,明确所论述的论点及论文的大致内容后,完成2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4阅读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较好地完成两篇2000字以上的相关外文翻译。5在论文提纲的纲领性指导下,再一次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做好笔记,便于给论文写作提供指导与素材,并且开始着手论文的起草。6完成论文的初稿后
4、再一次学习相关文献并对论文进行修改,再交与指导老师审查,再修改。7适时地做好中期检查,详细填写中期检查表,以便查漏补缺。8通过认真学习修改完成最终定稿的论文及其相关知识点,完成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9做好毕业论文的总结。10通过“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平台”审核,同时加强与指导老师的联系和交流,完成毕业论文。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加强与指导老师的交流,借鉴指导老师的意见,参考相关的文献,同时又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根据实习的经验,对创设情境常用的方法有自己的见解,我将在这方面发挥创造创新的意识。四、毕业论文(设计)提纲1情境创设教学提出的背景2情境教学的特征,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
5、作用,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创设情境常用的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常用类型3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五、主要参考文献1黄毕年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J辽宁教育,2003,(3)11142李亚增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4,521233俆欣,白英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情境教学J中国民族教育,2003,(2)29314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教育发展研究J2008,844485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刘允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N数学通报,200656(1)37郭炳坤注重情境创设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通
6、讯,2005,130338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1239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张林在情景中探究,在乐趣中求知J数学教学通讯,2007,(2)111511杨江平如何创设数学课堂的情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23612郭立昌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N数学通报,1998211513陈米华浅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7,(9)81114章飞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与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61215张述组,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198116鲍建生教学的窗口中学数学教学案例集M上海教育
7、出版社,200117顾援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182218康纪权试论数学情境的创设J贵阳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4(1)10110319邹振兴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从课本一个开放性问题谈起J数学教学,2006(6)101120夏小刚,吕传汉美国数学教育中的提出问题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6(2)182221黄珊如何在生成式主题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1(6)535522肖温雅课堂模式与学生主体性发挥J教育探索,2006(3)232423屈韬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21424黄翔
8、,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9)394325姚静情境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认知的作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4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数学与应用数学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一、国内外现状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教育界引入凯洛夫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知识导入新课讲解例题布置作业”,通过我国中学教学教育工作者及理论研究者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先采用了“讲深讲透”的方式,后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从目标上看,它是一种认知型教学,主要为了实现认知性目标;从方法上看,它是一种灌输型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把教学看成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从关系上看,它
9、是一种“独奏”型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从程序上看,它是一种封闭型教学,不重视与实际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从结果上看,它是一种统一型教学,它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以统一的教学内容、一致的教学速度、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相同的衡量标准面对全班所有学生。随着七十年代末期高考制度的恢复,中国数学教育界开始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尤其是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一九八二年发出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号召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试验”的倡导,使广大数学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在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和借鉴国外众多先进教学思想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多种数学教学模式,
10、例如“尝试指导与效果回授”教学模式,“引探式”教学模式,“目标启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六环节”教学模式,“分层次导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等众多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我们面前,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这些模式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二、研究方向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根据实习的经验,我会对情境创设常用的的方法和策略做重点研究。课堂情境创设方法有史料法,故事法,悬念法,趣题法,设疑法,惊异欣喜法,教具法,复习引导法,矛盾揭示法,比较辨析法。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常用类型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动画情境,
11、创设实践情境。三、进展情况21世纪即将来临,面对新的科学技术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发展教育,如何培养更优秀的,具有积极进取和开拓精神的人才,这是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在考虑的问题。5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的发展也在加快步伐,其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1回归学生主体。传统教学理论主要从教师如何“教”这一角度探讨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学习的规律等,形成一种“教的模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回归学生主体己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势。2注重目标的全面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习掌握知识上,而现代教学理论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上趋向于全面性
12、既重视现代生活、工作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格,又发展其强健的体魄既提高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个性。3教学程序具有灵活性。稳定性是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之一,但是如果把教学模式的稳定性理解成刻板、一成不变,这是片面的。现代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学程序的灵活性。上述各种教学模式大多有这样或那样的变式。由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型等的不同,同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也会有差异,这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4教学形式趋向个别化。这里所指的个别化教学是相对于统一化而言的,旨在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得到发展,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分期对个别
13、或部分学生进行教育。从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看到,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主动地发现、探索、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有所感悟,有所创造,这都要求我们潜心钻研,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四、存在的问题1仅把创设教学情境当作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导入环节,情境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2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关性差3教学情境中所包含的知识要素不能与学生认知现状相适应主要参考文献1黄毕年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J辽宁教育,2003,(3)11142李亚增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4,521233俆欣,白英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情境教
14、学J中国民族教育,2003,(2)29314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教育发展研究J2008,844485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刘允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N数学通报,200656(1)7郭炳坤注重情境创设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通讯,2005,1303368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1239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张林在情景中探究,在乐趣中求知J数学教学通讯,2007,(2)111511杨江平如何创设数学课堂的情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23612郭立昌关于中学数学教
15、学模式的几点思考N数学通报,1998211513陈米华浅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7,(9)81114章飞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与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61215张述组,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198116鲍建生教学的窗口中学数学教学案例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7顾援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182218康纪权试论数学情境的创设J贵阳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4(1)10110319邹振兴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从课本一个开放性问题谈起J数学教学,2006(6)101120夏小刚,吕传汉美国数学教育中的提出
16、问题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6(2)182221黄珊如何在生成式主题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1(6)535522肖温雅课堂模式与学生主体性发挥J教育探索,2006(3)232423屈韬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21424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9)394325姚静情境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认知的作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7(20_届)本科毕业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8正文目录摘要第1页1情境教学的特征第1页11形象性第1页12情境性第1页13趣味性第1页14启发性第
17、1页15时代性第1页16问题性第1页17生活性第2页18针对性第2页19开放性第2页20连续性第2页2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21形成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态度的心理氛围第2页2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合作、建构性学习的空间环境第2页23创设知识建构的问题情境,提供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和各种素材及学习资料,可以实现学生知识的建构第2页24创设合作竞争的社会情景,使学生学会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第3页25创设问题情境的可延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应用第3页3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第3页4创设情境常用的方法和策略第4页41故事法第4页42悬念法第4页43创设变式情境第5页44设疑法第
18、5页45创设惊诧情境第6页46创设欣喜情境第6页47创设幽默情境第6页948矛盾揭示法第7页49创设实验情境第7页5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第8页51仅把创设教学情境当作激发学生学习情境的导入环节,情境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第8页52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关性差第8页53教学情境中所包含的知识要素不能与学生认知现状相适应第8页6走出情境创设误区的对策第8页61创设数学情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第8页62创设数学情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第9页63创设数学情境要从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第9页64创设数学情境要充分体现为课堂教学服务第9页结束词第9页谢词第9页参考文献
19、第9页英文翻译第10页10摘要本文主要从情境创设的特征、作用、原则、方法和策略及走出误区的策略等方面讨论了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关键词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方法策略1情境教学的特征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还应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促进数学知识结构向学生认识结构
20、的转化。数学问题情境一般有下面几个特征11形象性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主要特征,“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境教学就是要通过点拨,分析具体的形象来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12情境性“情”就是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情感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境”是通过各种真实环境或模拟世界的创设,拉近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知识与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密切相关。13趣味性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学生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14启发性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引发学生广泛
21、的联想和想象。15时代性知识的学习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能老调一直重弹,那对学生来说会产生所谓的“代沟”。要关注一些流行的趋势,选取那些积极性的东西,拉近学生的距离。16问题性“问题”是学生探究的方向和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所在。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建构新知。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与学习新知紧密相关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17生活性情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要有“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22、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11教学理念。18针对性作为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19开放性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应有跃动性,应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处在一个比较开放的时空中。这种情境的创设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探索、自主创新和合作交流的平台,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使学生达到了自我知识的重新整合和重新建构。20连续性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连续性,能起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作用。问题情境具有单一的连续性,也可以具有层层递进的梯度式连续性。2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的
23、作用21形成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态度的心理氛围自主学习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为学生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规律的魅力。如,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事、实物、实情入手,采取讲故事、表演、辩论等不同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探索的欲望,从而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学习,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2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合作、建构性学习的空间环境教师把主动权交
24、给学生,对学生的新想法给与鼓励,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学习、解题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只有为学生创设了问题的思维空间,学生才会有积极的思维,才会有创造性的学习。23创设知识建构的问题情境,提供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和各种素材及学习资源,可以实现学生知识的建构学习离不开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在认知建构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有意识的设置动手操作、思考辨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背景,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索和思考、探究、归纳、
25、生成新知识的对象。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新知的思维材料和各种12学习资源,设置“动”境,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调动学生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究,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其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24创设合作竞争的社会情景,使学生学会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新课程主张学生在课堂上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一个好的教学情境通常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协商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学习人际间的交往技能,体会在团队中所有人聚在一起如何靠相互团结的力量,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
26、学会了把自己融于群体之中,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久而久之,感到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25创设问题情境的可延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创设拓展延伸问题背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提供应用拓展的任务和条件。每节课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有余味;为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创新学习、拓展应用提供一点素材,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使之课前、课后,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创设好的情境,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情境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3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数学情境的创设除了应
27、遵循趣味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之外,还应重视以下三条原则首先,应遵循数学情境的目的性原则。真实的生活由于非数学信息过多,对数学课来说,往往缺少显著的、明确的、具体的目的性。但数学情境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目的性,数学情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必须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及目标的实现。我们不能让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成为“两层皮”。同时,创设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将学生的兴趣引领到数学活动本身,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索、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相反,过多的、难以控制的非数学信息的刺激,会将学生的兴趣引向数学活动之外。这就要求教师要慎重地从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视角“构造”出数学问题情境,防止学生在情境中“流
28、连忘返”,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其次,应遵循数学情境的可操作性原则。所谓可操作性,即创设数学情境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否有利于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等。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13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再次,还应遵循数学情境的创造性原则。波利亚认为,“在教一个科学的分支(或一个理论、一个概念)时,我们应该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性步子,当然我们不应让他们重蹈过去无数个错误,而仅仅是重蹈关键性步子”。这就要求教师应区分什么样的“步子”是“关键性的”,什么样的“错误”是可以忽略或避免的。4创设情境常用的方法和策略41故事法
29、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可以把学生的动机和兴趣转移到学习上去,从而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和要求。在讲解无理数时可以引入“海神错判”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讲述的约公元600年,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万物的总规律是服从整数化,认为世界上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正当毕氏学派津津乐道地高唱“万物皆数”时,该学派的一位成员希伯所斯利用推理的方法发现正方形对角线与其一边之比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这个被当时的人们看成是“荒谬”和违反常识的事。对于只有整数和整数之比概念的他们来说,这意味着正方形对角线与其一边之比竟不能用任何“数”来表示这在数学史上陈为第一次数学危机。最后希伯索斯的发现
30、没有被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徒所接受。相传就因为这一发现,比达拉斯学派把希伯索斯投入大海中处死。除了用这个故事引出无理数之外,在讲授“相似三角形”之前,可简单介绍古代泰勒斯用一木棒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讲到数列,可简介古印度著名象棋大师与国王的故事等。这样学生就把听故事的动机和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功地迁移到学习新的知识上来。42悬念法悬念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其能刺激学生的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加深。恰当设置悬念,对提高课堂效益、增强课堂情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设置悬念要适时适度,悬念设置于课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
31、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求知感;悬念设置于结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的热情。太“悬”易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悬”又不足以吊胃口。例如,讲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之后,可让学生判别方程21992427370XX的根的符号情况,学生马上推算起来,但都发现很麻烦,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说“其14实推算很容易,怎么推算呢下节课学习韦达定理你们就知道了。”这样学生急切盼望下节课的到来。又如学生学完平行四边形后,在学习“中心对称”之前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两人轮流在一本书的封面上不重叠的放一个一角硬币直到放满为止,以放最后一个为胜,你认为先放好,
32、还是后放好,怎样才能取胜”这时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想试一试,但都不得其解,此时教师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学习中心对称的知识,这样学生急于解决问题就必然集中注意力去听。再如讲运用对数进行计算时,可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张0083毫米厚的纸,对折3次后,高度不足1毫米,若对折50次,估计会有多高学生各自估计后,再告诉他们它的高度比地球到月亮的距离长我们可以顺着它爬上月亮,去见嫦娥和吴刚。学生不信,于是列出算式5000832,但要计算502很不容易,怎么办呢今天学习的新课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至此形成悬念。43创设变式情境所谓“变式”就是保持问题的本质属性,不断地改变数式形式或其结
33、合的形式,变式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而且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使枯燥的数学充满灵活性和趣味性。通过变式情境的创设,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直观性和严谨性。例如,M为正三角形ABC外接圆劣弧BC上的一点,求证22AMABMBMC。若把条件改为等腰ANC启发学生思考结论又是怎样呢又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可把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互译,这样通过变式使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属性,培养和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44设疑法疑是学习的开始,趣是学习持续的不竭的动力,疑能引思,思则生趣,如果问题的情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必能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
34、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中设置问题,必能有效地使学生由惊奇转入积极思维状态,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在讲到如下这道题时已知方程222LG20XXAA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求实数A的范围。在讲授时可以故设陷阱,给出如下的解法方程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因此0,即2224LG20AA,解得2A52(解毕)。看完我的解答,同学们会立刻提出老师丢了220AA这个条件,有一正根和有一负根这个条15件也没用,教师就问同学们应该怎么纠正错误,同学们回答还要加上2220,LG20AAAA这两个条件,此时教师就可以欲擒故纵地问“综上所述,要求A就是解下列不等式组222224LG201202LG203AAAAAA
35、对吗学生回答完全正确。学生们认为大功告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事实上,上述解法仍存有“毛病”,纠正办法下面将要谈到。45创设惊诧情境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以“误”引“悟”。如上述例题的解法由于是师生共同“历经坎坷”的结晶,学生自然心安理得。当老师告诉“上述解法有毛病”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惊呆了,竟有此事事实上,当一元二次方程200AXBXCA有一正根1X和一负根2X时,由120CXXA可以保证240BAC。因此上述不等式组中的(1)式纯属多余,应该去掉。听了这段分析,学生们幡然醒悟,发出“啊原来如此”的感叹。46创设欣喜情境欣喜创设于克服了由学习困难所造成的悲剧,具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6、的情趣。例如讲解这道题已知关于X的方程322210XAXAXA有且只有一个实根,求实数A的范围。学生解此题时,通常把X当成主元,求出X,再对A进行讨论,但这条路不易走通。这时,教师稍加点化“方程中有X和A两个字母,把X看成主元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不反客为主把A看成主元呢”学生们茅塞顿开,得到了如下解法解原方程变为223210AXXAX,即2110AXAXX,1XA或210XXA。注意到,原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根,方程210XXA无实根,由161410A得34A,故所求的实数A的范围为34A。47创设幽默情境幽默是教学的作料佳品。如为了根治学生犯2AA这类错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解题时用“绝对值过渡
37、”保护,即2AA。并告诉学生要化简2A先让A从“屋子”(根号)里走到“院子”(绝对值|)里,至于如何出“院子”,这要看A的“体质”(正或负),“体质健壮”(A0)的直接出去;“体质虚弱”(A0)的,要“小心感冒”,必须戴上“一条围巾”(负号“”)。学生听了会哄堂大笑,并在笑中受到启迪。48矛盾揭示法教师利用隐含于教材中的矛盾因素或学生已有认知与新认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设计似乎矛盾的问题情境,再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例如,在讲授“有理数乘法”时,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有理数的乘法22223,23就是3个2相加,接着提出问题23是什么意思呢总不能说是负3个2相加吧那又该如何理解呢于是产生疑问,教
38、师利用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考,逐步诱导。前面已学过可用正负数表示两个想法意义的量,在学有理数加法时是在数轴上进行的,如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2米,即5(2)2,那么,有理数的乘法是否也能在数轴上进行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动机与欲望之后,教师开始讲授有理数的乘法。人总是力图使自己的思想协调一致,不自相矛盾。当学生发现某种新知识与头脑中的已有知识矛盾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平衡”,导致一种“紧张感”,从而产生消除这种紧张感的认知动机。紧张感得到消除,就会产生一种满足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强化认知动机。不仅如此,还可以使问题情境具有发散性,即问题情境的设计能充分激发学生联想,扩展学生思路
39、,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问题的设计都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多向联想。49创设实验情境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总结得到的结论、方法,记忆牢固,应用灵活。例如,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三根不同长度的木棒,提问学生,三根木棒一定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学生回答是肯定的。教师接着在学生面前实验,当17学生看到居然有三根木棒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新奇。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如,讲“勾股定理”的证明这一教学难点时,可引导学生动手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边制作三个正方形,并用拼合的办法的得出两个小
40、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在明确了这种面积关系后,马上提出用面积关系证明勾股定理的这一方法,从而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地思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一般方法外,还有比较辨析法,复习引导法,教具法,史料法,趣题法等。此外,创设课堂情趣还有赖于教师恰当的衣着,抑扬顿挫的语言,优美流畅的板书,富于鼓励得评价,不时恰当的幽默等等。课堂就是舞台,教师既要当导演,又要当演员,举手抬足都有“戏”,只要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挖掘出一些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课堂教学就一定能更加成功。5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误区51仅把创设教学情境当作激发学
41、生学习情趣的导入环节目前许多教师认为创设情境就是设计一个导入,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进入后面的教学环节罢了,那是片面的认识。因此,不少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缺少对全课教学环境的整体考虑和设计。52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关性差教学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学情境的实际问题背景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学情境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创设,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与主题相关,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和谐统一。而且情境必须有趣味性,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53教学情境中所包含的知
42、识要素不能与学生认知现状相适应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背景学生不敢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高不可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6走出情境创设误区的对策61创设数学情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18根据学生的认知理论,数学学习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扩大或重新组织的过程,无论是新知识的接受还是纳入,都取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教学过程是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取决于教师能否从学生的已
43、有的知识出发,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都应该确保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采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足球比赛作为整节课的引入就相当好。62创设数学情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背景经验,学习者总是以其身的经验来解释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经验的提炼与结晶。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
44、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不仅有利于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更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同时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63创设数学情境要从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保持数学味,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在真正的数学情境中学会活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会有关知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中学数学中,很多数学问题都具有生活现实的背景和意义,从学生的角度说,这些生活实例构成了他们新知识的基础,
45、是新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中要发掘问题的内在联系,抽象问题的本质,紧扣数学教学中的内容和目标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64创设数学情境要充分体现为课堂教学服务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的生发学习的需求;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三是要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四是要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只重视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总之,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是数学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个研究课题,希望它随着人们的关注能得到
46、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撑。19参考文献1黄毕年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J辽宁教育,2003,(3)11142李亚增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4,521233俆欣,白英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情境教学J中国民族教育,2003,(2)29314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教育发展研究J2008,844485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刘允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N数学通报,200656(1)7郭炳坤注重情境创设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通讯,2005,130338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
47、望,2002,121239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张林在情景中探究,在乐趣中求知J数学教学通讯,2007,(2)111511杨江平如何创设数学课堂的情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23612郭立昌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N数学通报,1998211513陈米华浅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7,(9)81114章飞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与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61215张述组,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198116鲍建生教学的窗口中学数学教学案例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7顾援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182218康纪权试论数学情境的创设J贵阳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4(1)10110319邹振兴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从课本一个开放性问题谈起J数学教学,2006(6)101120夏小刚,吕传汉美国数学教育中的提出问题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6(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