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455144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当代中国的“以人为本”,内蒙古党校社会管理与文化教研部 郭文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当代中国的“以人为本”,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其主要内容二、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人学论争三、理论创新:“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其主要内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88年由恩格斯发表的稿本) 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但只是抽

2、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

3、: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後,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

4、被消灭。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七、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

5、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早期简历,1818年5月5日 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市的一个律师家庭。1835年 毕业于特利尔中学,进波恩大学法律系,次年转柏林大学法律系。 1841年 毕业于柏林大学。获耶拿大学哲学系的博士学位。1842年 成为德国科伦莱茵报撰稿人和主编。11月首次与恩格斯

6、见面。1843年 与燕妮结婚。10月迁居巴黎同卢格合办德法年鉴,在本刊发表 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 撰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8月,马恩重聚,建立友谊。 1845年 2月马克思被逐出巴黎迁往比利时布鲁塞尔。 马克思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恩首次合著神圣家族。1846年 马恩在比利时创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合著完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7年 出版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11月马恩在伦敦参加共产主义者 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为大会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 1848年 2月共产党宣言出版。3月马克思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到达巴黎。 4月马恩离开巴黎,回德国参加革命,创办新莱茵报。1

7、849年 5月马克思被普鲁士当局驱逐出境,回到巴黎。8月马克思被法当局 逐出巴黎,迁居英国伦敦。,马克思墓: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1883年3月。1954年英共新建。公墓方自2015年始向参观马克思墓者收4英镑(近40元人民币)门票钱。,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作,18418418418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德意志意识形,哲学的贫,共产党宣,5 678,纲态困言,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哲学) 1、康 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2、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自然法学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道德学体系 3、谢 林:自然哲学体系初稿先验

8、唯心论体系哲学与宗教 4、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哲学全书 5、费尔巴哈: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基督教的本质上帝、自由和不朽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三个阶段) 1、形成阶段(18421844): 论犹太人问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2、建构阶段(1844184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3、问世阶段(18461848): 哲学的贫困(1847) 共产党宣言(1848),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基本内容,提纲(11条)是马克思首次全面批判旧唯物主义、特别是代表旧唯物主义最高形式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抽象性或

9、局限性。这种抽象性是从两个方向揭示出来的: 1、实践的方向(前5条):阐明旧唯物主义只有直观、教育、异化等观点,而都不懂实践的观点,不懂得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标。 2、人的方向(后5条):指出旧唯物主义只局限于谈论抽象的个人和人类的自然本质,而不懂得人的社会性和由社会关系构成的人的现实本质。 最后一条是用实践的观点阐明哲学的革命性所在。,提纲第二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文: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

10、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提纲第六条: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原文: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 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 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解释: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时指出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本质创造了上帝。他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这是正确的。但是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单

11、个人与生俱来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即“宗教感情”。这其中存在着两个抽象性:一个是孤立的个体人,一个是个体人只具有的“类”的自然本质(即人的理智、意志和感情等共同特性)。这两点的“抽象”性就在于:它们都是没有社会性的人,而超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则强调具体的人及其现实本质,“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的“社会关系”就是后来马克思主义所讲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这是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提纲第八条:实践与社会、与理论的关系,原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12、解释:这一条是补充阐明人的社会性与实践性的关系。人的社会性来自人的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本质上都是实践活动,即社会实践,所以实践具有社会性,社会性与实践性是相统一的。 实践还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认识不管正确与否,都是主体通过社会实践这一渠道获得的对客体的反映,实践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理论的局限性体现着实践水平的制约。,提纲第九条: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原文: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解释:一切旧唯物主义都有三个根本局限性:一是它们只能以抽象的方式做到对单个人的认识,而不能看到人的社会关系。二

13、是只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而不能认识全部人类和整个社会。三是它们的这些认识只是感性直观的,而不是实践的。,“感性直观”举例,感性直观的缺陷,提纲第十条:哲学的阶级性,原文: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解释:声明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阶级基础: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 ,即资本主义社会,旧唯物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共产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提纲第11条:实践既是出发点又是目的,原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

14、在于 改变世界。解释:以往的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决定了他们只能停留在理论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实践唯物主义则以改变世界为终极目的,它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服务于无产阶级改造世界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实践唯物主义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统一,实现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科学性、阶级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现哲学史上的大变革。,二、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人学论争,(一)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学术讨论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 第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就是人道主义,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纳入人道主义体系之中。这种观点对人道主义作了狭义和广义之分

15、,认为狭义的人道主义是指资产阶级的抽象的虚伪的人道主义,而广义人道主义则是泛指一切以人、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主旨的观念或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最高意义上的人道主义。 第二种观点: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纳入人道主义的体系之中,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全部归结为人道主义,认为人道主义只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第三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同人道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因此不存在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2、关于异化问题的争论,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有三种不同的评价:异化概念是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概念,虽然马克思在后期很少使用,但不

16、能由此否定其作用,它对历史认识的指导作用依然存在。异化概念是马克思历史观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用来分析人和社会的历史发展的一个一贯的重要思想,并且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不断得到充实和科学化。异化概念只是马克思在思想实现转变以前即早期所使用的概念,其本质是唯心主义的,后来已被马克思所彻底否定,因此异化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概念。,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异化现象,有三种不同观点:社会主义时期仍存在广泛的异化现象,不光在思想上、政治上可能出现异化,经济上也可能出现异化,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仍需不断克服异化。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部分异化现象的残余,但它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因此不宜用异化概念来解释

17、社会主义时期的各种消极现象。社会主义时期不存在异化现象。,(二)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的终结及其政治影响,胡乔木,周 扬,王若水,1945年毛泽东、刘少奇、 周扬在延安,1983年3月7日,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的学术报告会在中央党校礼堂开幕。周扬作了题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的报告, 并于3月16日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 。当时中央给周扬定的错误: 自食其言,不作修改。 在思想界引起混乱。 在重大问题上不严肃、不负责。 希望有所认识,表示正确的态度。当时中央给王若水定的错误: 王若水要对发表周扬文章负主要责任,也要对参加起草周扬文章的人道主义和异化这一部分负责。 宣扬人道主义、社

18、会主义社会异化,宣扬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 为某些人宣传超阶级观点、反对阶级斗争、用抽象的人道主义攻击社会主义是反人道的社会创造了条件。,(三)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哲学基础,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主要观点:人道主义应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一个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用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甚至要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或部分归结为人道主义,是一个错误的思潮。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几种形式: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17、18世纪英、法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道主义,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9、者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者一样,用抽象的人性、人的本质来解释历史,来设计他们的改革方案,来构想他们的合理社会。由于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人的本质,并把它们当作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他们在历史观上依旧停留于唯心主义。,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 : 历史唯物主义只是抛开历史唯心主义的人道主义关于人、人性、人的本质的抽象谈论,而把这一切放到一定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中去考察。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解决人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就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出发来说明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而不是相反,从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出发来说明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20、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的一个根本分歧,也是我们现在这场争论中的一个根本分歧。,论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 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 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 :,“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这是一个典型的混淆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唯物

21、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的命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分析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人们之间的物质的生产关系出发,正是为了具体地理解人;离开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来谈人,就只能是抽象的人。把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这完全不是马克思主义。,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他越过了以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哲学,找到了自己的新出发点。马克思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称它为包含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这个文件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

22、会,人们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出发点。正是从分析社会关系出发,马克思才批判了已有几百年历史、经历了各种形态、但都是以抽象的人和人性为出发点的人道主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包括批判了马克思曾深受其影响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及其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观点,,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 :,要说明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就不能把人看成是笼统的、没有分化和没有差别的,就需要说明人在其中活动的具体的社会关系,这就必须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而不能从“人”出发。既然舍弃了具体的社会关系和具体的社会发展状况来谈“人”,并由此来谈论“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23、”、“人的自由”、 “人的需要”、“人的自然欲望”等等,那么这种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命题,就只能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实际上也就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命题。,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也从来不是从资本家和工人“两者都是人”的角度来讨论问题。当然,资本家和工人都是人,有人的共性,但是强调这种共性,作这样一种抽象,对于认识资本家和工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实质上的意义。有实质意义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当事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本身不过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体现者、人格化,是由社会生产过程加在个人身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是这些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如果不

24、是这样从分析人们的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而是从笼统的“人”和“共同人性”出发,就根本不可能指明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兴起都是历史的必然,也就不可能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论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 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 :,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根本不能互相混合、互相纳入、互相包括或互相归

25、结。完全归结不能,部分归结也不能。人道主义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不能补充、纠正或发展马克思主义,相反,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说明人道主义的历史根源和历史作用,指出它的历史局限,结束它所代表的人类历史观发展史上一个过去了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代表人类历史观发展史上一个新时代。,论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 :,(四)能否用“异化”论的说法来解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消极现象? 马克思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这个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飞跃。在写这个提纲以前,特别是在184

26、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受费尔巴哈用异化来说明宗教的方法的影响(这里也有黑格尔对劳动的分析的影响),提出劳动异化的思想,把“异化”作为基本范畴,来说明历史,批判资本主义,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这是马克思走向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步。书中有许多很有价值的见解,但还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马克思在对他的经济分析和实际结论作哲学论证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摆脱思辨哲学的方法,也就是从某种抽象概念或抽象公式出发,把对象纳入这个概念或公式的方法。在写这个提纲以后,马克思迅速地完全摆脱了这种方法。他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只是把“异化”作为当时“哲学家易懂

27、的话”来使用,并且申明只是“暂时还用一下”。,三、理论创新:“人的全面发展”和 “以人为本”,党中央首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共有七处讲到“人的全面发展”。旨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以满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而使我国人学理论进入创新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江泽民说:,“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8、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

29、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补充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 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现,”2007年12月17日,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 贯彻党的17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说:“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 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坚持以民为本、以人

30、为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人民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坚持人民性,要认真研究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工人、农民、人民解放军、干部、知识分子,老人、青年、孩子,不同群众需求的共性是哪些、个性是哪些,要弄清楚,以便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的人群,如蚁族、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习近平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基本结论,“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中的“人”都不是抽象的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 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人为本体现在党的群众路线中就是以民为本。,谢谢!,社会管理与文化教研部 郭文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