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45637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届论文题目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所在学院商学院专业班级经济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原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进行任

2、意处置。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I摘要近年来,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也在于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中央不断加大对“三农”投入,实施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本文讨论嘉兴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农民收入的对策。在弄清嘉兴农民近些年来收入增长的基本情况基础上,从农业基础条件、农业科技水平、农业产业化状况、农民素质、农业补贴政策、融资渠道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最后

3、,提出了促进嘉兴市农民增收的建议。关键词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对策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IIABSTRACTINRECENTYEARS,FARMERS,COUNTRYSIDEANDAGRICULTUREHASTHEATTENTIONOFTHECPCCENTRALANDTHESTATECOUNCILCOMMITTEDTOSOLVETHE“THREERURALISSUES“THEKEYISTOINCREASETHEINCOMEOFPEASANTS,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NEWCOUNTRYSIDEISTHECOREOFDEVELOPINGAGRICULTURALE

4、CONOMY,ANDPROMOTETHEFARMERSINCOMETHECENTRALINCREASINGTO“THREEAGRICULTURE“INVESTMENT,IMPLEMENTRESCINDED,AMINIMUMPRICEFORGRAIN,DIRECTSUBSIDIESTOGRAINFARMERS,THOROUGHBREDALLOWANCE,MACHINERYPURCHASESUBSIDIESANDASERIESOFCOMPREHENSIVEAGRICULTURESUBSIDIESTOSUPPORTANDBENEFITFARMERSPOLICYANDSTIMULATINGPRODUC

5、TIONENTHUSIASM,PROMOTEDTHEFARMERSINCOMEGROWTHTHISPAPERDISCUSSESTHEINFLUENCEFACTORSOFJIAXINGFARMERSINCOMEANDUPGRADETHECOUNTERMEASURESOFFARMERSINCOMEINCLEARJIAXINGFARMERSINCOMEGROWTHBASEDONTHEBASICSITUATIONOFAGRICULTUREINRECENTYEARS,FROMTHEBASICCONDITIONS,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LEVEL,AGRICULT

6、URALINDUSTRIALIZATIONSTATUS,FARMERSQUALITY,AGRICULTURALSUBSIDIES,FINANCINGCHANNELSOFANALYSISTHEINFLUENCEFACTORSOFFARMERSINCOMEFINALLY,THISPAPERPRESENTSDEVELOPMENTANDINCREASINGTHEINCOMEOFFARMERSINJIAXINGSUGGESTIONKEYWORDSINCREASINGFARMERSINCOME,INFLUENCEFACTORS,COUNTERMEASURES目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一、文献综述

7、1二、嘉兴农民增收的基本情况4(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变化状况4(二)农民收入增长的项目来源情况4三、嘉兴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6(一)农业基础条件6(二)农业科技水平6(三)农业产业化状况7(四)农民素质8(五)农村土地政策8(六)农业补贴政策8(七)融资渠道9四、促进嘉兴市农民增收的对策9(一)加强农业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增收新基础9(二)加快农业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增收新支撑10(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0(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不断提高增收新技能10(五)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土地流转的有效机制11(六)加强财政金融对农业的支持11五、结论12致谢142010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1引言中国

8、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其中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在2009年为874),所以又称之为农业大国。2009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其中农业所占比例只有其中的171。我国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51769元,只有前者的30。嘉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地带,距上海、杭州、苏州三大城市不足百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目前所辖5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最发达县(市)前三十强。嘉兴是浙江省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行之地。“十一五”时期,嘉兴市在市委、市政府的

9、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正逐步迈向宽裕的小康社会。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增长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对于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促进农民增收也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文献综述农民收入增长源泉及结构变化的实质在于农民收入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农民收入问题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农业问题,也非“三农”问题所能涵盖,而是一

10、个到国家发展全局的大问题,是一个越来越多地和就业问题相关联的问题。农民增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有关学者分析总结分别是体制因素,人力资本质量因素,科技因素,产业因素等。万明义,王明胜,王海燕认为出于国家战略上的考虑,建国初期所采取的“先城市后农村,先工业后农业”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2。中国关系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中更多体现的是效率,而非共同富裕。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导致城乡差距的缩小,在我国受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惯性的影响,经济增长在中长期内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及相应的政策和投入安排,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制度性原因。在体制上,计划经济

11、条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2阻碍了城乡之间物资资金、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制约着整个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利益损害最大的是农民。在政策上,与城乡二元结构相适应,国家财政向城市和城镇居民倾斜,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农业、农民和农村基本上被排除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之外。城市居民拥有就业、退休、医疗、保障等待遇,农民则没有同等待遇。郭斌认为我国从农村汲取过度,国家对农村投入不足,尤其是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不足,加重了农民的隐形负担。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因素主要表现为户籍制度因素和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因素13。户籍制度一方面将城市和农村割裂开来,限制了人口、劳动力的合

12、理流动,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降低了经济投入的产出效益,阻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农业经营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和购买力受到制约。社会现实状况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水平偏低,严重影响着收入的增加。据2010年统计显示,全国5亿多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6871。文化程度的低下,影响着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很难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中得到实惠,无法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靠老经验种地,靠天吃饭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发展,更谈不上收入的增加。王海燕认为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

13、作的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有力的相关关系。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二是劳动技能低。由于长期封闭的自然半自然经济的影响,农民的商品、价值、成本、效益等观念普遍较差,市场、诚信、质量、环保等意识也较为淡薄。农民的这种素质状况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极不适应。黄庆认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严重制约农民的农业收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导致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影响农民收入20。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阻碍和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规模,导致农民非农收入减少。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重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民持续稳定的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科技创新不

14、足,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难以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方面一些好的科技成果推广不开,另一方面农民接受不到新技术、新成果。谷德平、王丽钦、危春平认为农业科技水平低和科技贡献率低,不仅成为中国农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瓶颈,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基因工程育种、信息互联网、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高新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正在引起农业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3。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只有生产这个环节,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3而加工、销售等环节都被排斥在农业之外,农业的收益率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必须用农业

15、产业化经营改造传统农业,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广大农民不能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不可能最终实现。农民收入非常缓慢,不仅关系农村的发展、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全面的健康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全面清醒地认识农民增收问题的深层意义,开动脑筋,扎实工作,确保农民增收。第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大力调整和加强农业科研机构,有效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第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强科技创新。谷

16、德平、王丽钦、危春平认为提高农民和推广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农民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其文化程度高低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从农民使用技术的角度,要加强教育,培育市场,扩大农业科技成果使用率。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对新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因此,要建立一个以农村职业教育为主体,以科技普及培训为重点,科技推广示范为目的的农村教育体系,造就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应广开筹资渠道,建立起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资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总体水平。王海燕认为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项目,有的放矢地加强农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17、,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王明胜认为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备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对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刘守义、田婧哲、吴印宗、张益德认为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确保农民增收工程再上新台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5。许崇正认为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种养业全面发展6。在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种植业,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合理化要从改善教育自身状况、完善相关政策、整顿教育乱收费等方面综合治理,调动农民教育消费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素质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18、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4二、嘉兴农民增收的基本情况(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变化状况嘉兴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一体化工作整体推进。十一五”时期,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协调发展。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6189元增加到2010年的27487元,年均名义增长112,高于“十五”时期0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7936元,增加到2010年的14365元,年均名义增长124,

19、高于“十五”时期1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3,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已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城乡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基本完成了由生存型向初级享受型的转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2005年的2021缩小到2010年的19111。7936889010118114931268514365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单位元柱形图1图1“十一五”期间嘉兴市农民人均收入变化情况表资料来源嘉兴市统计年鉴2010(二)农民收入增长的项目来源情况从收入来源

20、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个部分。其中(1)家庭经营收入主要包括经营农林牧渔的第一产业收入,经营工业、建筑的第二产业业收入和经营第三产业的收入;(2)工资性收入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5包括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收入、本乡镇劳动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劳务收入;(3)财产性收入,指通过提供金资产或房屋出租和财产租赁等得到的收入;(4)转移性收入,即再分配中得到的收入,主要包括离退休金、养老金、救济金、各项农业补贴、退税、扶贫款、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或带回、城市亲友赠送等。表1嘉兴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20012009)单位元名称20012002200

21、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一、全年人均纯收入535055326127702180078952101631148012685(一)工资性收入289834073700416447645437617876707769(二)家庭经营纯收入228318612138252428443097347235193973第一产业纯收入13429351026130214831555185116091260第二产业纯收入4074194984774696055316061401第三产业纯收入534507614745893937108913041312(三)财产性纯收入13716519122025

22、3262301371573(四)转移性纯收入329998114146156213370404二、全年现金纯收入47315108587267537773864499051093012053三、全年实物纯收入619424255268234308258550632资料来源嘉兴市统计年鉴2010根据上面表中的有关指标的计算和比较,从纯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一直是嘉兴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二者总和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2001年为968,2009年为9257;但是,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相对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不断

23、下降,工资性收入的比重由2001年的542增加到2009年的6125,增加了约705;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由2001年的427下降为2009年的3132,下降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6了约1138;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之和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2001年约为32,2010年约为77左右。三、嘉兴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一)农业基础条件嘉兴市农业的基础设施、农业装备水平相对较好,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排灌系统畅通。2009年全市农村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075千公顷,农村水利工程年供水量达到234285万立方米。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分别占耕地总

24、面积的94和83,拥有农机总动力157万千瓦,实现了耕地、排灌、收获和运输等作业机械化。各类高中档设施农业面积已有相当规模,一大批高标准农业园区已建成,设施大棚蔬菜栽培面积居全省第一,各类大棚设施近10万亩。积极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引进和推广了一批优良新品种。以国家级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省级青鱼、观赏鱼良种场为骨干的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建立。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标准体系,实现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嘉兴将农村公路网络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基础,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提出了“公路建设标准化,路面铺装高级化,道路结构网络化,管理养护规范化,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五化”目标,着力构筑纵横交错、内连

25、外畅的城乡交通网络。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064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7381公里,已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嘉兴市处于最具有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和中国沿海经济带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这使本地农产品紧邻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消费市场。市场人口密集、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本地农产品的集散疏运便捷,物流成本低。(二)农业科技水平嘉兴市农技人员每万人不足6人,科技队伍总量不足,结构欠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农技推广队伍不够健全,农技人员技术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农技推广后继乏人,年轻专业人才缺少,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负担过重,指导主导产业能力不足。科技创新

26、平台欠缺,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科研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农业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比较薄弱。种质资源收集保藏利用缺少手段,自主育种能力不强,除了水稻育种外,其他新品种、新成果等原始性创新不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7多,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少,优良品种到位率不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型创新也有待加强。科研和推广结合不紧,农技科研推广的机制不活,在科研、教育、推广、生产脱节,农科教结合不紧密。优质种苗、种畜禽供应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先进适用农技

27、的普及率和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三)农业产业化状况1、嘉兴农业产业结构嘉兴是一个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产区。蔬菜、水果、畜牧、水产、蚕桑、食用菌、花卉苗木等产业,基础好,潜力大,优势强,嘉兴市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传统农业生产基地,2008年耕地面积319万亩,人均耕地094亩。2008年总人口3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0万人,农业人口208万人;乡村总户数73万户,乡村总人口260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154万人,从事农林牧渔业的36万人,占乡村劳动力的2352,从事二、三产业的为118万人,占乡村劳动力的7648。嘉兴市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58673亿元增加到200

28、9年的191796亿元,年均增长967;人均GDP从2001年的17694元增加到2009年的44896元,年均增长554。一、二、三产业比重从2001年的108538354调整为2009年的56580364,农业比值逐步下降。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97亿元,增长12,剔除价格因素,可比增长32;农业增加值10751亿元,增长19,剔除价格因素,可比增长31。从结构看,种植业产值8428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可比增长35;林业产值5501万元,实际减少219;畜牧业产值6974亿元,可比增长13;渔业产值2114亿元,可比增长9;农业服务业产值726亿元,可比增长52。在农业增产的同时,我市

29、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结构得到了调整,产业结构有所优化。当年种植业与畜牧业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461和381。表22009年嘉兴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占比产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合计产值亿元91540556974211418297占比500303038121155100资料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改革委2、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到2008年,嘉兴市已有农副产品市场228个,年交易额188亿元,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4个,交易额69亿元。已建各类农贸市场222个,交易额14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城镇、乡镇农贸市场和产地路边市场为基础,农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

30、8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的初级农产品市场体系。截至2008年底,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7家,国家级3家,省级22家,市级143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总计106亿元(其中超亿元的20家)。市场型龙头企业交易总量157万吨,交易总金额131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合作社运作水平明显提高。合作社达477家,入社社员33044个,带动农户2634万户,占总农户的40。(四)农民素质一方面,农民总体素质不高。从全市情况看,除了一些种养专业户以外,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或由于从事农业业而缺乏农业专业技术。嘉兴农民增收中素质的制约十分突出,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嘉兴农村人口中

31、大专及以上的人口只有547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1万人,占79;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36万人,占346;而小学及以下的人口有1336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552。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农民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并将其应用到生产经营中去,而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对此则有些无所适从,很难选择到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民观念更新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市场意识不强,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缺乏开拓精神和市场经济头脑。由此可见,嘉兴农民增收中素质的约束十分突出。加强农民培训和人才培育,必须把人才放在重中之重

32、的位置。(五)农村土地政策从嘉兴的土地流转情况看,总的土地流转面积偏少,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2011年5月,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682亩,土地流转方法主要以委托村经济组织流转为主。农户自发流转的绝大多数是早期已流转的土地。目前,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形成,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土地流转的信息交流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流转服务机制、政策引导机制、纠纷处理机制等还没有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缺乏足够的信息联系,转包费、租赁费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土地流转缺少规范的手续,多数地方还没有出台政策上的扶持、引导措施,出现纠纷后土地仲裁组织不健全,调处难度较大。另外,我市自2004年开始全面取消农业税

33、,到今年农村土地承包款也已不复存在。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各种乱收费的监督管理,农民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六)农业补贴政策近年来,嘉兴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实行了农业产业化政策补助、种粮大户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农业补贴和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9支持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不能满足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从全市情况看,2009年政府提出了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大了良种补贴力度,提高了补贴标准,实现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并且加大了对农资综合的补贴力度,完善了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了农业生产成本收益

34、监测,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地增加补贴。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嘉兴农民购买时的经济压力,从而提高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七)融资渠道目前,嘉兴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涉农保险、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涉农贷款风险几乎全由金融机构承担,造成金融机构对涉农项目投入产生“畏贷”心理。据禾城合作银行的调查显示,有30的农户、40的涉农企业认为贷款未能满足的原因是抵押、担保无法落实。2007年,嘉兴市担保机构共有52家,注册资本金仅为103亿,担保资金总额30亿元,与涉农中小企业生产发展担保需求

35、相比极不相称。嘉兴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刚刚起步,保险产品还比较少。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不强已经影响嘉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品种主要是传统存贷款、结算业务,各种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新型支付工具推广力度不够,制约了新型农民的金融需求。新农村建设对资金需求的多样化与传统的涉农信贷管理机制的矛盾凸显。2010年,据嘉兴桐乡联社调查显示78的农户需要借款额在48万元之间,15的涉农企业需要借款额在50万元以下,27的涉农企业需要借款的金额为50100万元。但由于许多农户或涉农企业缺乏抵押物,造成许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虽然嘉兴进行了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等尝试,努力克服抵押物不足等矛盾,但这

36、些措施刚刚开始,效果还不明显。四、促进嘉兴市农民增收的对策(一)加强农业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增收新基础一是抓好以水利工程为主体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二是抓好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继续改革完善林权制度,积极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国家油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10(二)加快农业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增收新支撑把科技创新的着力点放到培育品牌、改善品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上来,精心组织实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大工程

37、,加快高效特色品种及先进实用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引进、推广,建立健全农业科教培训网络及农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同时,推行良种与良法、培训与项目相结合,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创新农技服务机制,推进农技服务内容、主体、方式的转变。(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拓展增收新空间。产业转型,提升农业的“嘉兴特色”。一是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持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都市农业生产基地。按照“优化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的工作思路,继续稳定优化粮油、蚕桑、生猪等传统产业做强花卉、水果、特种水产等优势

38、产业注重畜禽、水产养殖方式的转变,规避养殖疫病风险。要积极开拓新兴产业,加大对双季茭白、生姜、食用菌菇等新生产业的政策扶持。加快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畜禽养殖示范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农家乐、渔家乐等形式的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二是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要把加快发展小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增加创业门路和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来抓。没有强有力的二三产业支撑,就没有小城镇常住人口的高度集聚,也就没有小城镇的繁荣兴旺。要以发展二三产业来带动人口集聚,通过集聚人口进一步繁荣二三产业,使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协调发展。要继续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支持农民特别是经营管理

39、能人和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大胆创业,并在企业登记、资金信贷、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吸收当地农村劳动力,对吸引当地农村劳动力达到一定数量或一定比例的企业,在上缴税费方面可以参照福利企业的待遇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减免。(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不断提高增收新技能在抓好农村劳动力普通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抓好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为农民增收增加支撑点、增强支撑力。对外出务工农民,开展转移培训;对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有资金、有技术、有创业愿望的,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对在家务农的,开展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深入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强农。通过强化农业科技的推广,将我市农民培养

40、成具有知识化、专业化、技能型特征的职业农民。另外,积极推进农民的学历教育、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的培训教育,让农民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一方面,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宽松的成长环境,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11提供优厚的条件以吸引优秀的农业人才来本地扎根,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能够结合市场,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发展成名、特、优的产品,适时的进行推广。另一方面,积极的引导嘉兴本地学有所成的年轻人回乡工作,培养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使农业逐步走向知识化。(五)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土地流转的有效机制一是要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体制。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城乡要素

41、流动、拉大城乡差距的体制性因素。目前嘉兴已基本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不再困难,但农民进入大中城市就业尚受到较多限制。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大中城市就业和定居的条件,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要对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清理,清除农民进城的障碍,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要高度重视依法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重视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二是要完善征地用地机制。随着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城镇非农建设用地已从行政划拨逐步转向市场化出让,土地出让价格大幅飙升,但向农民集体征用

42、土地的补偿办法和补偿标准仍停留在行政划拨年代。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以乡养城”的一种新形式,是当前农民利益流失最严重的一条渠道,也是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大批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无着落等问题日益严重,因征地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完善征地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做到既保证国家建设用地,又要给农民以公平的补偿,给失地农民以妥善的安置。要完善以养老保障为主要方式与就业市场化相接轨的征地补偿制度,逐步提高被征地人员安置标准,消除与城镇居民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差距。(六)加强财政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从嘉兴的比较优势来看,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

43、间里,嘉兴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阶段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他们的发展所创造的非农就业岗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而当前要保证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很重要的一条是要解决他们的融资难问题。为此要进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引进外资,搞活民间资本,多渠道增加农村信贷资金,要搞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12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努力增加信贷资金,改进贷款方

44、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五、结论当前,嘉兴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如何利用这些机遇,使嘉兴农民快速致富,需要我们在观念上、政策限制上,作突破,重试验,从嘉兴的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内外先进经验,特别是兼顾我市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农业资源与生产的特点和市场消费需要的趋势,选择高效生态的都市型农业作为嘉兴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并以“两分两换“为突破口,加大土地等资源的进度,将固化的资产转变为资本,并让资本通过运作来增值,加快农业功能和空间的拓展。结合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提高农产品的文化底蕴,拓展农业的文化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合理布局,加快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

45、产业。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13参考文献1嘉兴市统计局嘉兴市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王海燕关于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33谷德平、王丽钦、危春平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促进增收可行性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4李洪珍、张殿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J农业经济,200485刘守义、田婧哲、吴印宗、张益德关于农民增收现状及对策的调查研究N中央社会主义社会学院学报,200966许崇正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3,24(6)7王明胜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088陈熙新形势下农

46、民增收的新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9(2)9高文敏农民持续增收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J学术交流,2010210潘丽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深层原因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2007(2)11姜长云中国农民收入增长趋势的变化J中国农村经济2008(9)12万明义新阶段农民增收问题探析J甘肃农业2005(11)13郭斌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6)14TOMREARDONRURALNONFARMINCOMEINDELEVELOPINGCOUNTRIES15ASHOKKMISHRAANDBARRYKGOODWINFARMINCOMEVARIABILITYANDTHESUPPLYOFOFFFARMLABOR16伍应德农民劳动力素质对农民增收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6(4)17许青云我国农民增收机制问题研究J河南省科学技术厅2005(6)18姜长云中国农民收入增长趋势的变化J中国农村经济2008(9)19陈熙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新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9(2)20黄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2008(2)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14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