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真核细胞基因组全能性的实验证据,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不同的蛋白质组 (2D-gel),从DNA到蛋白质的可能的调控步骤,真核基因表达的多级控制,主要调控水平: *转录水平调控(transcriptional control) *转录后水平调控(post-transcriptional control) RNA加工水平调控(RNA processing control) 翻译水平调控(translational control)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一、转录水平的调控 基本概念: 事件:DNA/protei
2、n, protein/protein 相互作用;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与转录调控蛋白特异 结合的DNA序列;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与特定DNA序列结 合的调控蛋白因子; “模体”结构(motif):蛋白质中的小结构域,由一小段保 守的氨基酸构成,用以识别特定的DNA序列或其他蛋白质; e.g., helix-turn-helix, zinc-finger, -sheet, leucin-zip, etc.,共有序列(consensus sequence):DNA中一小段保守序列(有时也指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能够被特定的蛋
3、白结构域所识别,在转录起始调控中起重要作用;e.g., TATA-box, CAAT-box, GC-box, etc. 通用转录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与核心启动子元件相结合(如TATA-box),启动转录; 特异转录因子(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与基因的特异调控元件相结合,起调节作用(促进或阻抑);,(一)、转录的激活(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1,转录的起始 涉及一系列的DNA/protein, protein/protein 相互作用;转录起始复合体(pre-initiati
4、on complex)的形成,etc.,RNA polymerase II (side cutway) Aaron Klug, 2001, Science, 292:1844-46,真核基因的结构,转录的起始,2,激活因子(activator)和辅激活因子(co-activator) 特异性的转录因子,能在DNA序列上形成复合体,激活转录;e.g.,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作用:glucocorticoid/GRE,辅激活因子在特定的DNA元件上形成复合体,激活转录,转录因子(通用转录因子和特异转录因子)的功能结构域: - DNA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 domain):与基因的 调
5、控区域的特定DNA序列识别并结合 - 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招募其他激活因子 和蛋白质,共同启动或激活转录,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gene control regions),3,基因远端的调控元件 增强子(enhancer)特点: 距离基因的起始点较远 位置不定:上游、下游、内含子内部 方向性:正反方向均有作用作用机制: 间隔DNA可以形成环状 通过与enhancer结合的特异因子起作用 染色质构型的改变(重塑),基因远端的增强子促进转录复合体的装配,(二)、转录的阻抑(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1,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 阻抑物(rep
6、ressor):负调控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沉默子(silencer):负调控的DNA元件作用机制: 阻抑转录起始复合体的组装(与通用转录因子作用) 与转录激活因子竞争结合DNA 与转录激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其活性 改变染色质构型(招募重塑复合体、组蛋白修饰酶),阻抑因子(repressor)抑制基因转录的可能机制,2,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 CG岛(CG island):基因组DNA中富含GC碱基的区域, 其中一些对称序列中的 5-CG-3 二核苷酸的胞嘧啶(C) 常被甲基化修饰;与基因的失活有关。 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T
7、) 维持性DNMT(maintenance DNMT):使DNA甲基化 的模式(pattern)在细胞分裂中得以保持(可遗传性) 构建性DNMT(establishment DNMT; de novo DNMT): 使非甲基化的DNA模板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又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受精 卵和早期胚胎细胞中甲基化程度低,随分化进程逐渐建立。,胞嘧啶C的甲基化修饰,DNA甲基化 pattern 维持的方式(维持性DNMT的作用),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的机制: 干扰转录因子对DNA元件的识别和结合 将转录因子的DNA识别序列转变为阻抑物的识别序列 DNA甲基化有利于招募染色质重塑或修
8、饰因子 DNA甲基化的普遍性: 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和人)、植物中普遍存在;低等 生物(果蝇、酵母等)中未发现。,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的机制,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和甲基化现象: 在二倍体动物中,有些基因(100个)的表达,依赖于其是来自于父本还是母本染色体,如同印上了“印记”; 印记是由DNA甲基化标记来实现区分的;印记的基因在受精后不受“去甲基化波”的影响,从而“记忆”住了亲本所标记的表达方式(阻抑或促进)。e.g., 鼠的 Igf2 基因。 这是DNA的“状态”,而不是其序列决定可遗传性状的证据(表观遗传)。,鼠中基因“印记”的传递方式,转录后调控的步骤和
9、方式,基因的转录后调控 (post-transcriptional control ),选择性剪接的不同形式深蓝:均保留的exon; 浅蓝:仅在一个mRNA 中 保留的exon; 黄色:intron; 红线:被剪切去的区域。,选择性剪接的实际例子: - 原肌球蛋白 mRNA (-tropomyosin),剪接位点的选择和识别: 剪接增强子(splicing enhancer) 剪接因子(splicing factors) 形成“剪接子”(spliceosome),RNA剪接的机制,2,RNA 编辑(RNA editing) 改变成熟的 mRNA 的序列,从而改变其“含义”(meaning)的机
10、制;如:插入一个或多个 “U”。 由 “guide RNA” 引导编辑过程。,三、翻译水平的调控(translational control) 成熟mRNA 的结构: 5帽子(5-cap, metG),5UTR,编码区,3UTR,多聚(A)尾部。,(一)、mRNA 的细胞定位 mRNA 在细胞质中的不均一性(见前):如何定位? 决定:3-UTR 中的信息,可能涉及蛋白质的参与; 转运:微管(microtubule)的作用; 锚定:微丝(microfilaments)的作用。,mRNA 定位的几种方式:Left: travel by associateion with cytoskeleton
11、motor;Center: random diffusion;Right: degradation of unanchored mRNAs;Black open circus: anchor complex,(二)、mRNA 的翻译调控 翻译的负调控(negative translational control) 翻译阻抑蛋白(translational repressor):与 mRNA 的 5-UTR 和 3-UTR 中的特定序列相识别、相互作用,并抑制翻译水平。,翻译的负调控机制e.g., ferritin,翻译起始点的调控 翻译通常从第一个AUG起始,但有时会因第一个AUG周围的、能被
12、核糖体亚基识别的信号序列太弱而被错过,从而由以下的AUG开始翻译(“leaky scanning”),(三)、mRNA 的稳定性(mRNA stability) mRNA的半衰期(half-life):从几分钟到十几个小时不等, 多数mRNA 的半衰期不超过30分钟; 影响mRNA稳定性的因素: 多聚(A)尾部的长短:poly(A)/PABP, 30 nt 时降解 5-帽子的解除(de-capping)引起mRNA 降解(通常与 3-poly(A) 的降解过程相伴) 3-UTR序列的不同可影响mRNA 降解,可能与poly(A) 尾部的降解速度有关,e.g., -globin mRNA 3-UTR含有 许多CCUCC repeats,可稳定mRNA,而AUUUA序列则 使mRNA 不稳定。,mRNA 降解的机制,mRNA翻译和降解的竞争:5-帽子和 3-poly(A) 在 mRNA 降解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