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3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 第一章 环境状况 2013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保持平稳,酸雨频率略有下降;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主要江河水质基本符合相应功能区划阶段目标;部分水库呈富营养化状态;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状况正常。 一、大气环境质量 (一)城市空气 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评价, 2013 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AQI)范围在 20 201,达标天数为 266天,同比减少 4 天,达标天数比例为 72.88%,同比下降 0.89 个百分点。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优 良 轻度污染
2、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9617485839716975222出现天数(天)2013 年东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12 年2013 年2 2013年,在全国纳入环保部联网监测的 74 个大中城市中,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国排名在 940 名之间(按月排名),处于中上游水平; 在 珠三角 9 市 中 排名在 48 名之间(按月排名),全年排名第 5 名,处于中游水平。 二氧化硫( SO2)平均浓度为 23 微克 /立方米,比去年上升4.55%,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60 微克 /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 0。近 5 年( 2009-2013 年)监测数据表明, SO2年平均浓度全部达标,总体呈
3、下降趋势。 二氧化氮( NO2)平均浓度为 45 微克 /立方米,比去年上升12.50%,超 过国家二级标准( 40微克 /立方米) 5 微克 /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 5.40%。近 5 年( 2009-2013 年)监测数据表明, NO2年平均浓度基本保持同一水平。 29 28 2822 23020406080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单位:微克/立方米2009 - 2 0 1 3 年 SO 2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平均浓度二级标准3 可吸入颗粒物( PM10)平均浓度为 65微克 /立方米,比去年上升 6.56%,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70微克
4、/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 2.25%。近 5 年( 2009-2013 年)监测数据表明,PM10 年平均浓度保持稳定,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 细颗粒物( PM2.5)平均浓度为 48微克 /立方米,比去年( 38微克 /立方米)上升 26.32%,超出国家 二级标准( 35微克 /立方米)13 微克 /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 16.71%, 比 去年上升12.07 个百分点。 一氧化碳( CO)日平均浓度范围为 0.5-1.7 毫克 /立方米,超414844 40 45020406080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单位:微克/立方米
5、2009 - 2 0 1 3 年 NO 2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平均浓度二级标准66 637161 65020406080100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单位:微克/立方米2009 - 2 0 1 3 年 PM 10 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平均浓度二级标准4 标率为 0,年平均浓度为 0.9 毫克 /立方米,比去年下降 10.0%。 臭氧( O3)日最大 8 小时值浓度范围为 16-269微克 /立方米,超标率为 14.05%, 比 去年下降 3.98 个百分点。 2013 年,我市 SO2和 PM10年均浓度值保持达标, CO 全年日均浓度值均达标, PM2.5
6、、 O3和 NO2 存在超标现象。 主要原因是我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虽然逐年 下降,但排放基数仍然较大 , 加上频繁出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影响,全省 2013年大气污染物浓度与 2012 年相比普遍有所上升,包括我市在内的珠三角多个城市均存在超标现象。 (二)降尘 2013年,降尘年均值为 6.82吨平方公里 月,符合广东省推荐标准( 8吨平方公里 月),比去年上升 0.32吨平方公里 月。 5 (三)降水 2013年,全年降水 pH范围在 3.76 7.41之间,降水 pH年均值为 5.23,比去年( 5.26)下降 0.03个 pH单位;酸雨频率为 30.8%,比去年( 33.7%
7、)减少 2.9个百分点 。 总体上降水质量保持稳定。 二、水环境质量 (一)饮用水源地 全市 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东江南支流和中堂水道)水质良好,水质达标率为 100%。 (二)主要江河 主要江河水质基本符合相应功能区划阶段目标, 55.6%的省控断面水质优良, 77.8%的省控 断面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未达标省控断面主要分布在石马河。 2013 年,东江东莞段(石龙南河和石龙北河断面)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 类标准;运河(樟村、家乐福和石鼓断面)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 类标准;石马河口水质总 体平稳,除总磷略有6 超标外,其他指标均达到 2013 年阶段整治目标。与去年相比,东江东莞段
8、、运河和石马河口水质类别保持不变。 (三)水乡地区 2013 年,水乡地区 13 条主要河流中, 3 条为 类(占 23.1%),3 条为 类(占 23.1%), 2 条为 类(占 15.4%), 5 条为劣 类(占 38.4%)。 东江南支流、中堂水道等 2 条河流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东江北干流、麻涌水道、东莞水道等 3 条河流部分时段达标,赤滘口河、道滘水道、厚街水道、倒运海水道、潢涌河、洪屋涡水道、中堂北 海仔、中心涌等 8 条河流达不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超标项目以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指标为主。 (四)跨市河流 2013 年,惠莞跨市河流东江东岸和石龙桥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 类标准;深莞
9、跨市河流观澜河、鹅公岭河、水贝河、牛湖水、深莞界河茅洲河,以及惠莞跨市河流沙河、潼湖水等河流水7 质均劣于 类标准,属重度污染。 (五)主要水库 全市 14 个主要水库中,清泉水库水质 为 类,黄牛埔、契爷石、簕竹排和官井头水库水质 为 类,水濂山水库水质 为 类,同沙、横岗、五点梅、白坑、松山湖和莲花山水库水质 为 类,芦花坑、马尾水库水质劣于 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化学需氧量等。与 2012 年相比,白坑水库水质由劣 类好转至 类,横岗水库水质类别有所下降,其它水库水质类别不变。 按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TLI)评价,水濂山、横岗和莲花山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同沙、五点梅、白坑和松山湖水
10、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马尾和芦花坑水库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三、声环境质量 2013 年,全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56.0 分贝,比去8 年上升 0.1 分贝,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49.0 分 贝,区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处于一般水平。影响区域声环境的主要声源构成为生活 源 和交通源,分别占 54.3%和 31.4%。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68.3 分贝,比去年上升 0.4 分贝,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58.4 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处于较好的水平。 城市功能区噪声昼间各类功能区年均值均达标,夜间四类功能区
11、年均值超标,一、二、三类功能区年均值达标。 四、辐射环境 2013年,全市辐射环境状况正常,没有辐射环境事故发生。 (一)环 境电离辐射 开展监测的核技术应用单位工作场所周围的环境电离辐射水平未见异常, 均 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的要求。 (二)环境电磁辐射 9 开展监测的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周围环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水平均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88)公众照射导出限值。开展监测的输变电设施周围环境敏感点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符合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推荐的评价标准。 五、生态环境 2013 年,全市生态环境质
12、量良好。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60143.5 公顷,有林地面积 58917.2 公顷,森林覆盖率 37.3%,活立木蓄积量 310.32 万立方米,比 2012 年增长 6.64%。全市共建成市级自然保护区 5 个,森林公园 10 个。完成水源涵养林改造 1369.73 公顷,抚育中幼龄林 4146.67 公顷,建成生态景观林带 198.05 公里,增加绿化面积 640.67 公顷。新增镇村公园 14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 124个。完成水乡大道 17.3 公里和河涌、河岸 28.33 公里的绿化改造,营建水乡生态林网 52.79 公里,着力打造中堂湛翠、道滘大罗沙等 6 个特色村庄。东莞生态园成功
13、创建成为珠三 角地区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六、排污状况 (一)废水 2013 年,全市废污水年排放总量 10.29 亿吨,比 2012 年增加了 2.18%,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2.34 亿吨,比 2012 年减少了 13.01%;生活污水排放量 7.95亿吨,比 2012年增加了 7.72%。10 废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削减 5%、4%。 (二)废气 2013年,全市工业废气年排放量 3047.3 亿标立方米,比 2012年增加了 4.04%,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 15543.07 吨,比 2012 年增加了 2.97%。通过减排工程 措施,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削减 4%、 6%。 (三)工业固体废物 2013 年,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 529.02 万吨,处理量 109.2 万吨,综合利用量 417.5 万吨,处理率为 20.64%,综合利用率为 78.92%。与 2012年相比,全市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减少了 0.99%,处理率降低了 2.22 个百分点,综合利用率提高了 1.0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