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效观察,科学指导,让区域活动的评价更精彩 柯桥区平水镇上灶幼儿园 王浙丽 【摘要】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而区域活动游戏是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完整的区域活动一般有活动前的计划、活动中的指导、活动后的评价三部分组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活动后的评价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容易被忽视和淡化,甚至遗忘,总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下面笔者将以我们积累的教学案例,结合指南的理解,对改进区域活动后评价的方式与提高评价的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 指南 活动评价 案例分析 改进措施 【正文】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
2、儿的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而区域活动游戏是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区域活动也是教师渗透不同阶段教育目标的平台。一个完整的区域活动一般有活动前的计划、活动中的指导、活动后的评价三部分组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活动后的评价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容易被忽视和淡化,甚至遗忘,总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教师在组织评价环节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总结了区域活动的评价环节中的问题, 结合 指南的理解,提出了教师指导策略。 二 .案例再现 案例一:浮于表面 今日的区域活动即将结束,教师请幼儿进行最后的活动整并组织幼儿进行此次活动评价:今天的区域活动中,很多小朋友玩的比较好。像建构区的小
3、朋友拼了很多的东西,有的是用纸砖,有的用木板搭。要表扬建构区的小朋友,活动后还整理好了材料。但有几个区的小朋友玩得不怎么认真,特别是美工区。桌上的工具都没有整理好,这样不行,以后一定注意。 案例二:独角戏 在区域游戏评价时,老师不停的说。将每一个区域内幼儿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幼儿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刚有幼儿对回 应老师时,老师马上接话,然后继续总结,幼儿说的机会不多。基本处于听的状态,时间一长,幼儿开始坐不住了,交头接耳,一言我一语的说其他事。 案例三:幼儿“凯凯而谈” 在区域游戏评价环节中,老师请幼儿来进行分享。一位接着一位讲述自己玩了什么。在讲述过程中,幼儿刚开始是根据实际在讲,慢慢的将实
4、际与想象结合,越说越远,但老师却未进行干预。 三 .案例分析 1.评价的内容过于表面, 教师在评价时都只注重看幼儿玩得好不好。对于幼儿事先的活动计划内容,活动中是怎么玩的,都未提到。教师的评价不够深入,全面。像建构区,教师应该 着重看幼儿拼搭过程中的合作、设计等,而不是看最后的结果。教师评价的点不够准确。 2.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在案例二的评价中,评价都是以教师个人想法来作为评价的内容。这样的行为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高控的。教师未能搭建一个给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想法、经验交流的平台,幼儿是被动的,这样的评价意义不大。 3.评价的目标不够明确 在案例三中,教师过分强调幼儿为主。教师并未起到引导作用,这
5、样的评价无法起到教育作用。 4.评价的语言过于随意 这几次评价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是比较随意、笼统的。针对性不强,对于幼儿来说,他无法领会 教师的真正用意。像场景中,教师说的“不怎么认真、比较好、还不错”,过多笼统的、随意性的语言对下一次游戏的指导并无推进作用。 四 .改进措施 为什么要重视游戏评价?游戏评价也是游戏环节中的一部分,在评价与总结中幼儿可以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帮助幼儿梳理、回忆这些有用的信息,有利于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养成。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行为是终身学习与发展必需的宝贵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
6、学习的做法是短视有害的。”所以,在区域活动评价中应该是有 助于幼儿获取有效经验的。 (一)评价过程中目标明确性的体现 在每次开展区域活动前,教师都让幼儿进行游戏计划。在总结评价时,教师应该围绕幼儿的发展目标(计划)进行提问。如建构区中材料的使用情况,与他人合作的情况等。教师引导幼儿体验和回味游戏过程,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问题。 (二)评价过程中师幼主体性的体现 把握教师的角色,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我们在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如大班幼儿在进行评价时,可侧重围 绕幼儿的探索性、创造性、合作
7、性等方面进行交流,中小班的幼儿评价时可多从习惯培养、坚持性、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做的是分清什么时候做一个旁观者,什么时候做个欣赏者,什么时候做个引导者。扮演好自己在评价中的地位,尽可能满足幼儿表达的欲望。 (三)评价过程中形式多样性的体现 1个体评价。 个体评价注重在关注幼儿个体的行为。如我班雨昕在美工区特别擅长,她会用魔法玉米粒黏贴装饰纸盘,而且每一次的黏贴都是有不同规律的。在活动后教师提问:这个盘子和其他盘子有什么区别吗?幼儿们都说到这个盘子特别漂亮, 而且她贴的盘子都不同。我就请雨欣在集体面前说说她的制作过程。在后一次的区域活动中,其余幼儿也会模仿,能力强的幼儿还会
8、再此基础上进行改变。 2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的方式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的一种方式。像建构区的活动就是最明显的。教师发现活动结束后区域内呈现出计划中的建筑物,就知道此次活动中幼儿之间有分工、有合作。但当区域内呈现出的是凌乱、分散的或简易的建筑,教师就知道她们在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合作,教师可以介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你们见过工人盖房子吗?有人负责运砖,有人负责砌砖,有人负责找材料。在情景 化的小组评价中,让幼儿懂得如何合作。小组评价让幼儿都有机会参与评价,与教师的交流直接。 3集体交流评价 集体评价我们用的较多的一种方式。共性的、典型性的问题采取集体交流。如班内的小医院,常常出现只有医生、
9、护士,无病人的情况。在评价时,师幼共同讨论: 师:楠楠,今天你去了什么区域? 幼:我和语涵去了小医院。 师:那有病人来看病吗? 幼:没有。我们给娃娃打针了。 师:为什么没人来呀? 幼:她们都在其他区域玩。 师:那我们大家想想办法吧。 此时幼儿提出了不同的办法,教师梳理出有用的,如请完成其他区域活动的幼儿再 来小医院,邀请老师来参与等。通过评价和间接指导,在后来的小医院活动中活动效果有所改进。 (四)评价过程中内容具体化的体现。 在进行评价时,我们可以用这三个问题来引出评价的要点“做了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教师可以针对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出具体的评价内容。如小班可以提提“你玩了什么区?你
10、是和谁玩的?”而中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提问时可以引导幼儿说说“做了什么”如我探索我发现这一主题中,幼儿对益智区的磁铁特别感兴趣,当幼儿活动后,教师可以问幼儿: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都快速的吸在一起的。对于 大班的幼儿,教师评价时可以多提 “为什么做”,引导幼儿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 因为每个区域有着各自的学科特点,所以在区域活动评价中,教师们还需注意各区域的特点,找到适合该区域评价的方式。最后在区域评价时,教师应使用生动形象的字词和开放式的提问,便于幼儿丰富相关经验。 因此,在评价时教师不能主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采取单一的方式,而要尊重幼儿的主体行和差异性,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评价方式。只有这样的才能让幼儿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区域游戏活动的质量。 1 教育部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教育部,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