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兴化市 2007-2008 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联考 模拟试卷 高三 语文 (本试卷共 160 分, 150 分钟完成。选修历史的考生另有 40 分附加, 30 分钟完成) 甲、 必考部分 ( 142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20 分) 雪 祝勇 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画面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蕴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 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
2、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新如琼浆,天气文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从口中滑脱而出 ,那种深邃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染出幽美的图影。 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
3、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有时路旁树枝上堆积的雪太厚了。“刷”地掉下来,落在我的外套上,正是前人所谓“玉堕冰河,沾衣生湿”的情景。我徘徊着我的脚步,拓展着我的视线,一派浓重而神秘的诗情,油然浮上我的心头,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 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怆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
4、江寒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和衰苦,相反,却是 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 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
5、如诗。我就站立在雪 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地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中融化了。 1文中的“雪满”山野,与“国画里的留白”有什么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文章说,“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地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中融化了。”请说明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 分) 3文章的中心内容是写雪景,可第段中作者却用了较多的 笔墨写独钓寒江图及其有关的内容“欢愉”的原因。( 6 分) 4文章第二段说:“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作者“欢愉”的
6、原因。( 6 分) 二、古诗文阅读( 3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18 分) 八年 , (长孙皇后)从幸九成官,染痰危 惙 ,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备尽,尊体不瘳 , 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 。”后曰:“死生有命,非人为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事,佛道者示存异之教耳, 非唯政体靡弊,又 是 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 ?”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
7、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 妾之本宗,幸缘姻威,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 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从俭薄,唯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已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选自旧唐书后妃列传) 注 八年:唐太宗贞观八年。 惙 ( chu):气息微弱。瘳( chu):病愈。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 幸 九成官 幸:宠爱 B吾素非为 恶 恶:坏事 C时玄龄以谴归 第 第
8、:府第 D与太宗 辞 诀 辞:告别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 修福可延 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 以 告左仆射房玄龄 先 以 书遗操 C 且 葬者藏也 如太行王屋何? 且 焉置土石 D 则 是不忘妾也 北虽貌敬,实 则 愤怒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皇后思想通达,认为生死听之命运,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 ,所以人的生命不能靠“修福”之举来延长。 B长孙皇后认为房玄龄追随太宗时间最长,如无特别的原因,不可弃用。太宗接受其意见,不将房玄龄遣归。 C长孙皇后临终提请太宗千万不要把长孙族人置于权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长孙家
9、族永久平安。 D长孙皇后主张身后丧事从俭,认为“葬”就是藏,就是想让人看不见,“俭薄送终”才是自己的心愿。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 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 3 分) 翻译: 非唯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 3 分) 翻译: 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 3 分) 翻译: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 分)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 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 1) 结合全诗看,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 4 分) ( 2) 前人认为此诗“曲写客中怀抱”,作者的“
10、客中怀抱”是什么?又是如何曲写的?请简要分析。 ( 4 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 分) (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师说) ( 2)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3) 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 (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 5)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 7) 苟利国家生死 以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8)二十四桥明月夜,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 分) 11下列
11、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跻 身( j) 敷 衍 (f) 媲 美 (p) 饿 殍 遍野 (pio) B 娉 婷 (png) 寒 碜 (chen) 谙 习 (n) 提纲 挈 领 (xi) C震 慑 (sh) 服 膺 (yng) 鞭 挞 (t) 踽 踽独行 (y) D 炫 耀 (xun) 逮 捕 (di) 缜 密 (zhn) 栉 风沐雨 (zh)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顺利定点于月球轨道并如期向地球传来数据信息,广大航天工作 者闻之无不欢欣鼓舞, 弹冠相庆 。 B合作双方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经过几轮回合的谈判,最终签定了 城下 之盟 , 希
12、望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C最近几年,该动物研究所 惨淡经营 ,国家拨给的预算只能解决职员的基本工资,因此研 究 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D新组建的这支市场协管队训练很严格,但真正临场时会是怎么样子,效果如何,还不得 而知,我们将 刮目相看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拆让沿河住房,全面建设防洪墙闸,力争三年完成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问题,对于广大 市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B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 负担过重所造成的。 C目前,中国农民的年平均收入约为城市居民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13、,所以千方百计促使农 民增收、缩小城乡差别的任务十分艰巨。 D巧得很,首次“中国信息化专家论坛”的特邀主持人张树新,正是当初“网络文化丛书” 的始作俑者。 14请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对“天然湖”作简要的介绍。(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不超过 32 字)( 5 分) 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影水中,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中,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你 站在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
14、的视线的是那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没有一点纤尘或者一根游丝的侵扰。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界线非常分明。 15 年月日,中国将迎来第二个 “文化遗产日 ”,中央电视台文化频道与国家 文物局联合开展征集年 “文化遗 产日 ”口号活动。下面是征集到的三句口号,请选出 你最喜欢的一句,简要地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 4 分) ()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 ()人类的笔记本,历史的教科书 ()保护 传承 发扬 丰富 四、作文( 70 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
15、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 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诗歌除外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乙、选考部分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8 分) “读图”时代阅读向何处去 近日报载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的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国民阅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2003 年,在调查的识字城乡居民中,每月读一本书的人为
16、51.7,比 1998年下降 8.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的阅读率为 45.3,比 1998 年下降了 9.6 个百 分点,城镇居民则下降了 7.8 个百分点。我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者仅占 5。 这一查结果颇令人感到困惑和忧心忡忡:我国是一个出版大国,各种书刊林林总总, 红 红火火,根据同一调查,国民个人自费购买图书的人均消费额还在持续增长,何以读书的人反越来越少?难道购买的书都是为了送礼或摆样子?我国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的价值观从来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 高 ”,何以在强调提高国民素质的今天,国民中有读书习惯者仅占 5?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根据调查预测,今后一段时间 DVD、电视等其他媒体将
17、利用自己的 优 势进一步分流人们 的注意力,分割人们的闲暇,国民读书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读书的人还会继续减少,难道书的传统价值和人类的读书兴趣真是面临了巨大的危机?! 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确实是 令 人忧虑的。诚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人类获得知识的渠道已经越来越多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还可以从 DVD、电视、互联网和各种琳琅满目的图像传播中获取,后者可以统称为“读图”。毫无疑义,与书刊单一的文字传播相比,图像传播(包括静态的图画和动态的影像)有着它天然的优势,因为图像传播是一种直观的形象传播, 不 仅人人都能欣赏观看,而且它 比文字更赏心悦目,枯燥的文字只是一种符号,而生动的图像
18、形神俱备,活色生香;加之图像传播因其形式上的特点,它需要更凝练、更简洁地表现对象,往往洋洋数千言、数万言的文字篇幅,有时需一两幅画面就能表达,这种直观、形象、快捷、省时的特点,比长时间地咬文嚼字确要轻松省力许多,因而它更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更适合紧张工作和极度疲劳的现代人在心和生理两方面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是被“读图”的人分流了,而“读图”其实也是现代人获取知识和资讯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应该归入广义的“读书”范围之内;这样来 看问题,所谓“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也许就没有那么严重。 但我们在肯定“读图”的同时,还是要 大 力提倡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因为人类文明的历史
19、告诉我们:人类的童年是从“读图”开始的,先民们在没有创造文字之前,先是通过图画来传播有关信息;然后有了文字,然后人类从“读图”时代进化到“读书”时代。每个人类个体也是如此,孩提时代先看图,然后学会识字,然后在“读书”中慢慢长大成熟,可以说这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普遍规律。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因为某些主客观的原因,反而慢慢养成了只会“读图”、不喜“读书” 的习惯,久而久之,如果哪一天,我们真的丧失了“读书”的功能和兴趣,那到底是意味着我们人类的进化还是退步? 不仅如此,作为书的主要载体的文字更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文字的阅读和接受需要读者的感悟和思考,它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高级的脑力劳动
20、,是人类训练和提高自身思维思辨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文字写就的作品,不仅可以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而且更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一百个读者欣赏一部影视作品中的林黛玉,看到的都是一位演员扮演的林黛玉;而一百个读者阅读一部文字版的红楼梦,就 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林黛玉。文字传播的魅力超过图像传播处正在于此。所以,“读图”虽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它不能也不应该替代“读书”,否则,人类的阅读功能和思维能力都会因之而退化。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读书”中的阅读原著和原典,更是一个民族传承文明最根本的途径,也是每个国民提高自身素质最有效的手段。这里,不仅“读图”不能替代“读书”,而且读各
21、种快餐书也不能替代读原汁原味的原著。一个国民,如果能有一百首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部中外经典在肚子里打底,那他自然就有一种底气,就会有一种气质自内而外透出来。只看有 声有色的图像改编,不读原汁原味的原著;或是包里装两本时髦书摆摆样子,书橱里摆几部大书装点门面,不认真读书的尾巴随时都会露馅。正是基于此,在大量经典作品以图像改编和各种快餐方式传播的今天,我们真诚地吁请现代快节奏生活下的读者: _。 17对“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并“还会继续减少”的观象,作者先说“令人忧虑”,后来又说现象“也许没有那么严重”,是否前后矛盾 ?为什么 ? ( 5 分) 18作者大力提倡传统意义上的“读书”, 理由有: (
22、80 个字以内: ) (5 分 ) 19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文末补上恰当的句子。 (不超过 50 字 ) (5 分 ) 20对本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3 分 ) A在第段中,作者运用对比和引用 资料的方法,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象的困惑和忧虑。 B在第段中,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图像传播具有天然的优势,“读图”往往更适合现代生活和现代人。 C在第段中,作者拿人类个体的成长过程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作类比,说明“读书”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标志。 D在第段中,作者运用举例的方法,表明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理解缘于读者不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8 分) 就是要用公权力制止 “ 超时加班 ” 一些企业将生产旺季要求职工超时加班加点视为理所当然,这似乎成了业内行规 。治理超时加班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但一直收效甚微。近期上海市再出重拳整治企业超时加班,并拟对违规企业处以重罚,对此措施我们倍感欣慰。 劳动法早就有了每日工作不得超过 8 小时,平均每周不得超过 44 小时,加班每月不得超过 36 小时的规定。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不少人被迫加入超时加班行列,个别企业日均工作时间超过 12 小时,甚至出现恶意超时加班的行为,不少企业加班工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