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三实验部月月考历史.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5712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三实验部月月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三实验部月月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三实验部月月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三实验部月月考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三实验部月月考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7 届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三(实验部) 12 月月考历史 一、单选题:共 24 题 1 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A.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 B.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C.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D.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一直是门第高低,排除 A;材料没有比 较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排除 B; “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不符合

2、史实,排除 C;据材料可知曹魏政权最初是打击世族,但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可见是在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故 D正确。 2 1861 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接管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由于中外交涉往往时机紧要、刻不容缓,总理衙门遇事有时就先行处理,再请旨批准。这反映了总理衙门 A.成为最高决策权的中央机构 B.对中国传统政治框架有所冲击 C.办事迅速但行政效率较低下 D.在外交上极力 地维护清朝权益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两次鸦片战争。 “成为最高决策权的中央机构 ”说法错误,排除 A;总理衙门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

3、地化的标志, “遇事有时就先行处理,再请旨批准 ”冲击了原有的皇帝先下旨再执行的规定,故 B 正确; “先行处理,再请旨 ”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 C; “在外交上极力地维护清朝权益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3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 “理学 ”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进步思想。据材料可知研究 “理学 ”是在以礼抗俗,重建四民(士、农、工、商)秩序,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4、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王阳明的 “心学 ”助长空谈之风是原因之一,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反映在思想上出现了明清进步思想家主张 “工商皆本 ”,重新确立四民秩序,故 C 正确; “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不符合题意,排除 D。 4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 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A 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B 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是在 B 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A 理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和凯恩斯主义。结合图示可

5、知 A 理论是指工业革命时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B 理论是指凯恩斯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排除 A;凯恩斯主义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 B; 1933 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出现略晚于罗斯福新政,排除 C;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出现 “滞胀 ”后,国家逐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自由主义理论复苏,故 D 正确。 5 2008 年,英国金融时报作家吉迪恩 拉赫指出: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这一论断反映出 A.多极化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 B.

6、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 C.美国军事大国优势已经逐步丧失 D.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多极化。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美国无法用蛮力领 导世界,考察是否可以通过劝说领导世界,可见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极大冲击,故 A 正确; “共同反抗 ”不符合史实,排除 B;美国仍是军事大国,排除 C; “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 ”与题干无关,排除 D。 6 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

7、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封建社会时期的服役主体始终是农民,排除 A;资本主 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排除 B; “国富民穷状况 ”没有改善,排除 C;,由民户轮流当差改为官府雇人应役,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农时,从而保证小农生产的稳定,故 D 正确。 7 20 世纪初这个某地县志记载: “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农村地区仍固守小农经济模式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 D.西方经济侵略尚未深 【

8、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迁。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就开始解体,“固守 ”说法错误,排除 A;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而不是 20 世纪初,排除 B;从材料 “20世纪初 ”“男耕女织 ”“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可知 C 正确;20 世纪初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尚未深 ”说法错误,排除 D。 8 观察 1843 年与 1858 年英国向中国进口棉花及出口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上述变化 A.促使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导致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 C.表明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冲击传统农业经营 方式

9、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小农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 “完全解体 ”说法错误,排除 A;贸易逆差是指出口小于进口,材料中只提到了税率降低,看不出进口和出口的总额,排除 B;南京条约中有协定关税,条约签订后关税逐步降低,但看不出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 C;关税降低,有利于英国向中国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 D 正确。 9 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在 1906 年 ,支持国会通过赫本法案,授权州际贸易委员会设置铁路运费上限,推动国会 通过肉类产品监督法案,对养畜和肉类加工进行稽查和实施强制卫生标准。这反映当时美国

10、A.整顿社会经济秩序 B.放弃自由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功能失效 D.探索出经济发展新模式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结合材料美国加强对交通和食品的管理可知是在整顿经济,故 A 正确; “放弃 ”说法错误,排除 B; “失效 ”说法错误,排除 C; “探索出经济发展新模式 ”是指在 1933 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提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 D。 10 “16 世纪以前 ,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 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英国的贸易从 1698 至 1775 年的这一

11、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 500%至 600%之间。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 “革命 ”的后果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科技革命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黄金白银涌入欧洲市场,引起欧洲市场上物价暴涨,材料未提及物价上涨,排除 A;商业革命是指世界其他地方的商品大量涌入欧洲市场, 结合材料可知, B 正确;工业革命在 1765 年才刚刚开始,排除C;材料没有强调科技革命,排除 D。 11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 (1944 年出版 )中指出: “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

12、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 社会 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B.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受到重视 C.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D.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 【答案】 B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结合材料 “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 ”可知,哈耶克主张私有财产制度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据 “如果生产资料都 有全权控制我们 ”可知他反对别人控制,主张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3、与材料内容相反,排除 A;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滞胀 ”,西方国家纷纷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进行自由发展,故 B 正确; “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说法错误,排除 C;据 “不管它是属于整个 社会 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 ”可知 D错误。 12 荀 子按 “上贤、次贤、下贤 ”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 “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 ”这说明荀子 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 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 C.适应需要将儒学政治化 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诸子百家思想。 “严格的选官标准 ”说法错误,排除 A; “反

14、对靠血缘关系选官 ”与题干无关,排除 B;材料强调荀子按贤能把儒者划分为 “上贤、次贤、下贤 ”三个等级,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 C 正确; “原有等级观念 ”是奴隶社会的等级观念,荀子代表新兴地主 阶级的利益,排除 D。 13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 “三纲五常 ” B.劝导百姓遵循一种 “理性 ”的生活秩序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 “天理 ” D.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 “慎思明辨 ”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结合材料可知朱熹希望诸父老

15、教育后生子弟要 “知所遵守 ”“去恶从善,取是舍非 ”“保守家业 ”,这是 “理性 ”的生活秩序,故 B 正确,遵从 “三纲五常 ”、以农兴业思想、 “慎思明辨 ”只 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排除 A、 C、 D。 14 乾隆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 “三希帖 ”(参下图 )。下列对 “三希帖 ”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

16、国古代书法艺术。结合图示可知三人的字体是行书, “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 奇古 ”是篆书的特点,排除 A; “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是行书的特点,故 B 正确; “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是楷书的特点,排除 C; “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是草书的特点,排除 D。 15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了 “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的观点。其 “化性起伪 ”是指 A.追求功利 B.以法度约束人性以维护君主的统治 C.改造人的本性并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D.清静无为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追求功利 ”是墨家思想主张,不

17、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A;结合材料可知是强调 “礼义 ”的儒家思想, “以法度约束人性以维护君主的统治 ”是法家思想的特点,排除 B; “化性起伪 ”是指圣人约束自己的本性,追求礼义和法度,用礼义和法度去改造人的本性并使之树立道德观念,故 C 正确; “清静无为 ”是道家思想,排除 D。 16 “春秋决狱 ”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 A.“三纲五常 ”成为法律规范 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 【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家思想正

18、统地位的确立。材料没有提到 “三纲五常 ”成为法律规范,排除 A; “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不符合题意,排除 B;结合材料 “汉代中期用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可知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故 C 正确; “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 ”与题干无关,排除 D。 17 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 “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

19、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结合材料可知董仲舒既强调了阳对阴的主导作用,也强调了 “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 “重点维护君权 ”不符合董仲舒的思想,排除 A;材料没有强调 “民本 ”思想,排除 B;既强调了阳对阴的主导作用,也强调了“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故 C 正确;汉代董仲舒的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道德水平滑坡 ”说法错误,排除 D。 18 黄宗羲说: “先生之 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制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

20、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A.孔子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据材料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可知,通过内心反省就能通晓圣人之道,可知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故 C 正确,排除 A、 B、 D。 19 “仁 ”的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但汉代太学没有将其作为教材,当时的经书指诗、书、 礼、易、春秋,论语在唐代才跻身经书之列。这说明 A.孔子的地位在唐代才最终确立 B.唐代实行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C.“仁 ”不是汉代主流思想的核心 D.儒家思想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新儒学。汉朝时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

21、术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也确立了孔子的崇高地位,排除 A; “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不符合题意,排除B;论语在汉代太学没有作为教材,直到唐代才跻身经书之列,可见 “仁 ”不是汉代主流思想的核心,故 C 正确;汉朝时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不符合史实,排除 D。 20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夏商周时写道: “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材料反映夏商周时期 A.人们熟知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 B.统治者借神权以加强王权 C.人们认为有超人间的鬼神世界 D.社会各阶层普遍注意天象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

22、商周时期的社会风俗。据材料 “农夫之辞 ”“妇人之语 ”“戍卒之作 ”“儿童之谣 ”可知夏商周时期社会各阶层都知道天象,但没有提及 “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 ”,排除A; “借神权以加强王权 ”与题干无关,排除 B; “鬼神世界 ”在材料中没有显示,排除 C;结合题意可知农夫、妇人、戍卒、儿童都关注天象,故 D 正确。 21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而刊刻的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带动了小说的繁荣 B.神魔小说巩固了儒学的地

23、位 C.建阳刊刻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D.司法知识因公案小说而普及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 。材料没有提到商品经济对小说的影响,排除 A; “神魔小说 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 为儒教之补 ”不能等同于 “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排除 B;明代理学是正统思想,刊刻神魔小说为儒教之补,刊刻的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上下栏刊刻,都是为统治服务,可见符合理学精神,故 C 正确; “普及 ”说法错误,排除 D。 22 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 “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奢侈,未合古制 ”,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 “衣冠之制,上下混一 ”。材料说明宋代 A.

24、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 B.放松了对大 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 C.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 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理学强调 “三纲五常 ”,维护等级制度而不是冲击,排除 A;材料提到 “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 衣冠之制,上下混一 ”,但不等于政府放松了监管,排除 B; “人文思想兴起 ”不符合史实,排除 C;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闾阎之卑,倡优之贱 ”“尚多奢侈,未合古制 ”“衣冠之制,上下混一 ”说明 “消费观念的变化 ”,故 D 正确。 23 卢梭说: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 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结合材料强调的 “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可知是指 “直接民主 ”,故 B 正确;排除 A、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