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光源氏与贾宝玉“好色”之比较专业班级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源氏物语是十一世纪初日本平安时代的著名女作家紫式部呕心沥血之作,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清代文学大师曹雪芹“披阅十载”的结晶。这两部小说作为中日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各自代表了本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两部小说虽然诞生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但都同样隶属于东方文化体系,皆深受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熏陶。两部作品都是以时代变迁权力更迭为历史背景,借助对一位光彩夺目的男主人公的人生轨迹的描述,勾勒出一幅恢弘的社会风情画卷,展示了作者所处时代
2、的社会面貌和人物风俗。这样的两部作品不管是从主题到人物,还是艺术风格和作者阅历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较早熟悉源氏物语的是郁达夫,他曾将此书称为“紫式部的同画卷似的文章”。最早将源氏物语称为日本的红楼梦的则是周作人。自丰子恺译本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以来,中日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引起众多国内学者的关注。而日本对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比较研究开展的时间要早很多,一百多年前,就有依田学海的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文章发表。他们的特点是注重细节比较和视角独特。总体来看,中日两国在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上主要都是采用“平行比较研究”,尚未形成总体性研究的论述和论著。之所以选择这两本小说进行研究,是
3、基于这样的原因红楼梦的故事内容是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初中时候通过百科全书的介绍初次接触源氏物语,当时就朦胧觉得光源氏和贾宝玉表现出特点有些相似,之后经过对小说的深入阅读更加深切地了解了这两本书以及这两个人,并且的确从中发现不少值得探究之处。此外,中日两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古代的文化交往中,中华文化对2日本的影响很鲜明地体现在了日本文化之中。虽然红楼梦比源氏物语晚一些问世,也未曾有资料明确显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影响联系,但是作为中日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的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总归都是受到中华文化影响的产物。因此,我选择了这样的选题作为毕业论文研究的对象,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更清楚地了解平安时代
4、的日本和清初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上的异同。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中国学者对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比较研究基本上是采用单一的“平行研究”范式,大多只是就人物、主题、思想、风格、结构、技巧等方面进行类比、对比。比较研究基本上是循着“惊人的相似本质的不同深刻的文化根源”这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两部小说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两位男主人公的性格和结局上。就人物性格而言,沈新林在两部惊人相似的巨著论与的异同一文中,提出所谓“泛爱”为两者极具相似的特征。陶陶在异曲同工的哀歌论与主题的悲剧性一文中,将两者的“泛爱”做了对比,她认为光源氏的“泛爱”与封建等级制度有关,而贾宝玉
5、的“泛爱“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新兴的民主要求。此后,其他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但与之大同小异,并无显著突破。就结局而言,两部小说无疑都是悲剧收尾,作为男主人公的归宿问题也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对红楼梦八十回之后的内容红学界存有大量疑问,这一点我们姑且不论,就市面上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来看,贾宝玉在贾家被抄,大观园众女儿香消玉损后,最终看破红尘,大彻大悟,回归太虚幻境。而光源氏由于紫姬的离世,三公主与柏木私通等一系列事件的打打击下,最终悲观厌世,也选择了归隐佛堂。因此“宿命论”和“无常厌世观”是许多研究者给予主人公的思想评价,这一点在李力的末世的哀歌和比较琐谈和敬美英的与中都有所
6、体现。虽然关于两者的比较研究很多,但是大多侧重于相同点的比较,很少注意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因而不可能从不同之处揭示出两部作品,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这是不足,但同时也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更大的3空间。近年来,对于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中两位男主人公的研究上虽然大体依然是人物性格方面,但是选取了与以往不同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在饶道庆的和的“好色”比较兼论日中古代文化的“好色”观对两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者通过日中文化中不同的“好色”观来分析两位作者对光源氏和贾宝玉的“好色”行为的处理,从而揭示出不同文化观念对作品创作与评论的影响,并且指出“和而不同”应是比较文学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承
7、认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尊重“他者“存在的独立价值,避免文化中心主义错误。另外,有不少研究者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来分析光源氏和贾宝玉两人在追求女性上存在的一个共同特征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情结的存在使得光源氏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母亲的影子,并将母亲的影子在理想化的同时叠映在藤壶妃子身上,追求他心中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永恒的女性”。同样,恋母情结使得贾宝玉在潜意识里对男性充满了一种蔑视,从而做出对父权制伦理道德的反叛,对传统封建忠君信条的挑战。这些新的观点的出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创造空间,对今后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此次论文
8、我将对源氏物语的男主人公光源氏和红楼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的出身、爱情和归宿三方面的异同比较来找出存在这些异同点的原因,由于之前的研究者已经在两人相似的方法做出了很多具体论述,这里我将着重分析两人的不同特征。论文具体结构如下(一)概括论述两部著作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指出作者的身份地位及生平经历的相似是导致两部作品相似的主要原因。(二)分三部分来比较光源氏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的异同。首先,同样的贵族出身和压抑的人生境遇导致其苦闷无处排解,但是两人的苦闷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又是不相同的。第二,两人的一生都有众多美丽的女子相伴,对待这些4女子的态度和两人对爱情的追求是不同的,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除了各自
9、性格差异之外,还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第三,两人最终皆走上归隐之路,前者是由于生之所恋却一无可恋,陷入了因果报应的恐慌中,为了忏悔罪过而走入佛堂;后者是理想之国的毁灭,万念俱灰后的大彻大悟。(三)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角度来分析两部作品异中有同、同中存异的根源。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找出对论文写作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材料加以整理。(二)归纳与演绎方法。从原著描写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从一般性原理和概念找出确凿实例。(三)例证法。在论文中举出原文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2010年7月底9月初选题、搜集材料2010年9月底10月中旬撰写开
10、题报告和文献综述2010年10月底2011年1月中旬毕业论文初稿2011年1月中旬2011年4月底毕业论文定稿五、主要参考文献(格式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专著作者书名出版者年份)1紫式部著,丰子恺译,源氏物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2曹雪芹著,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张晓希等著,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4叶渭渠著,日本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6马淑君不同文化背景的“相同”选择贾宝玉、源氏出家比较论,5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7杜鹃与比较谈,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
11、第八卷,1995年第三期。8潘新华贾宝玉与光源氏比较研究,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5期,2001年10月。9张惠补天与出世中源氏与中贾宝玉形象之比较,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2期,2009年2月。10阮煜贾宝玉与源氏人物形象的比较探析,湖南第一师范学报,第5卷第2期,2005年6月。11顾鸣塘文化的交融与分流浅论与的全面比较研究,红楼梦学刊,2009年第一辑。12顾鸣塘关于松枝茂夫的与及其他,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六辑。13顾鸣塘关于依田学海的与及其他,红楼梦学刊,2006年第四辑。14饶道庆和比较研究综述与思考,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三辑。15李晓梅贾宝玉和光源氏由情悟空的心路历程,红楼梦学刊,1995年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