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4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两者是根本对立的 B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C前者是自发形成的,后者是有意制造的 D前者强调认识世界,后者强调改造世界 马克思说: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据此回答 2-4题 2.其中 “移入人的头脑 “说明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物质的具体形式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3.“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说明 A.人脑能直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
2、对物质有反作用 C.意识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是不同的 D.物质的变化依赖人的意识的改造 4.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在于 A.物质能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 B.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 C.物质是抽象的,意识是具体的 D.物质是具体的,意识是抽象的 二、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修订草案 )为征求意见经媒体公布后,引起了上海市民的强烈反 应。人们对草案中关于旨在打假的 “知假买假 “不属于消费者行为,因而原则上不予立法保护的观点,不同的人谈了不同的看法,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此回答5 6 题 5.对同一草案有不同的看法,其原因在于 A.立场不同 B.世界观不同 C.思维方法不同 D.
3、知识构成不同 6.我们对同一事物和现象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必须 A. 以党的方针为处理问题的出发点 B.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问题 D.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 “人工诱变 “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化学或物理因物引起生物遗传性发生变异。据此回答 7-8 题 7 “人工诱变 “获得成功的客观物质前提是 A要掌握科技知识 B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存在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正确发展 D人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 8生物育种运用 “人工诱变 “的新方法,启示我们 A应解放思想,创造性思维 B应大胆想象,推翻
4、现成结论 C应改变规律,推陈出新 D应不断创新,否定历史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28 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 3500 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回答 9-10 题 9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0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 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D
5、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11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 “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主要是因为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2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唐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正确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南宋陆象山说: “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6、。 “据此完成 13-14 题 13上述材料中两种观点都是对 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14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 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源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 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B 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 世界是普通联系的 16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唯心主义观
7、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人们制定规律 C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规律 D唯心主义观点 ,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17下列与 “心外无物 “不一致的观点是 A “存在即是被感知 “ B “物是观念的集合 “ C “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 D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 18.科学家在谈到科学技术对发展经济的神奇能量时,用了这样的公式: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高科技。也有人说,今天的科学技术决定着明天的生产力,而今天的教育决定着明天的科学技术和后天的生产力。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A.科技与生产力是相互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科技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C.科技与生
8、产力相互作用,要善于两手抓 D.科技与生产力都是不断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9由于近些年人类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氟里昂,导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达 2720 万平方公里。臭氧层的破坏,会使地球上各种生物因受太阳紫外线的直接辐射而死亡,也会使非生物加速老化,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而疾病增加。由此可见 A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 B原因和结果只表现为先行后续的关系 C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 此制约的 D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0 “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发展国民经济都不能放松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 “这其中包含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A整体与部分
9、是相互区别的 B整体性能决定部分性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整体与部分难以界定,相互渗透 D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21下列关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B. 在任何情况下,整体的功能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D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没有严格的界限 22.“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是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
10、系 23.下列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新陈代谢 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水从高处流往低处万有引力定律 遗传变异:四季更替,昼夜循环。 A B C D 24诗人李白写到 “谁持鞭策驰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这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人们对大自然无能为力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 1 分。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 25.10 月 14 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
11、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理论依据是 A.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6. 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 “五个统筹 “,即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 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哲学上看,这 A.是正确运用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 B.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具体表现
12、C.正确处理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是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具体表现 27中国科学家李吉均院士在他的论文中讲到:青藏高原的隆起使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极大地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的形势,导致了地球上最强大的季风系统的发生,并对北半球的环流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 A. 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 C. 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环节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D. 我们应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处理问题 28一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蚂蚁捕捉害虫。近年来,我国人工繁殖赤眼蜂、金小蜂等天敌昆虫,防治稻纵卷叶螟、玉米螟、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这表明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能够限制规律的作用 C人能够创造天敌昆虫与害虫的联系 D人能够改造某些有害的规律 29.下面关于创新精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创新精神的哲学依据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