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6111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简奥斯丁经过近两百年来读者的鉴赏和批评家的鉴定,已是公认的经典作家了。正如当代著名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所说“一百多年来”,英国“曾发生过几次趣味的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1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奥斯丁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幽默风趣、细腻明快的文笔向读者再现了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英国乡村生活风貌。“以轻松诙谐的格调和理性的光芒照出了感伤、哥特小说的矫揉造作

2、,使之失去容身之地。她的创作开启了三十年代现实主义的高潮”。2奥斯丁的作品不多,一生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依出版时间为序,依次是理智与情感SENSEANDSENSIBILITY,1811、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PARK,1814、爱玛EMMA,1815、诺桑觉修道院NOAHANGERABBEY,1818和劝导PERSUMION,1818。其中,傲慢与偏见是她最为重要的作品,确立了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也最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傲慢与偏见初稿的标题为初次的印象,写于一七九六年至一七九七年,1812年再稿(并更名),1813年出版

3、并发表。书名的改变象征着从第一印象不可信赖这一观念到给人以错误印象的精神因素的改变。该书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对人物极其生动的描绘尤其是通过个性鲜明和措辞巧妙的对话而进行的描绘。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借助反讽的手法惊心雕琢、悉心构筑的一部2杰出的全反讽的艺术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成功运用了反讽这一修辞手法,使作品更耐人寻味,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反讽成为奥斯丁小说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是奥斯丁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以奥斯丁的小说杰作傲慢与偏见为研究对象,探讨作品中反复使用的反讽这一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研究反讽艺术在傲慢与偏见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它在形成小说尖刻、讽刺、机智、幽默的语言风

4、格方面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这正是本论文写作的目的。“反讽”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指古希腊戏剧中的“佯装者”角色。它最早出现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指一种引他人上当受骗的欺诈和油腔滑调的修辞手段。在尔后的几百年中,反讽从一种修辞手法发展为文学创作原则以至蕴含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一种多层次、多意蕴的文学术语。艾布拉姆斯的欧美文学术语辞典如此界定“反话(VERBALIRONY),传统习惯上被归类为一种“转喻”(TROPE)说话人企图表明的含义和他表面讲的话不相一致。这类反话往往表示说话人的某些看法与评价,而实际上暗含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评价。”3随着反讽技巧和手段在创作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它的意义

5、边界也在不断被拓展着。但总体来说,反讽包含着这样一种观念和意识,即在文字的表面意义和真实意义之间、行动和结果之间、表象和真实之间有一种不相符、不协调的现象。它具有表象和事实的对照、人物的自信而又无知、人物对于表象和事实的对照的无知无觉的态度所产生的喜剧效果以及观察者在反讽情境面前所产生的超脱感等几个基本特征。反讽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种类言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景反讽。言语反讽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反语,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上,它是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使用最频繁、最简单的反讽形式。在文学上,反讽既指语言的修辞技巧,也指隐含在人物、情节或主题中与正面描述意义相左的暗示或对照技巧、组织结构方法。讽刺,是它的外壳,

6、以“似是而非的反论”方式传达作者的美学评价则是他的内核。反讽是小说中的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在叙述情节事件、塑造人物形象、显示作者的情感态度上,具有意婉旨微而又深刻有力、耐人寻味的特点。“这种修辞技巧,甚至被认为是一切叙事文学乃至诗歌不可或缺的,具有普遍有效性的修辞手段”。4由此可见,成功的反讽,有助于作者含蓄有力3地体现自己的修辞目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作品人物形象。十九世纪追求的是在规模上宏伟、在笔法上刚劲有力的文学,如像司各特、勃朗特、萨克雷和狄更斯等。与奥斯丁相比,这类作家都涉及更广大的社会面,更深刻的人类生括经验。奥斯丁在世时只不过发表了四篇不署名的小说,在当时声望不高,社会各界对她作

7、品的争论也存在诸多方面,具体来说第一,有评论认为奥斯丁的作品有严重的局限性,从表面上看,她作品的主题和背景都是相类似的。她对极端的情感和思想不感兴趣,对社会上层和底层也是如此。在她选择的写作领域内有相当多的各式人物,探讨的问题常常是道德的存在与沦丧。她非常肯定地认为如果不是公开的话夏洛蒂卢卡斯和柯林斯结婚与莉迪亚和威克姆婚前同居都是道德的丧失。第二,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未能把某几个人物(如莉迪亚、威克姆、达西)融进刻画伊丽莎白的和谐表现中。如果我们看到(而不是听说)达西的“谈话”,如果我们(从内心世界,像了解伊丽莎白那样)熟悉莉迪亚和威克姆的经历,那么这部小说的内容会毋庸置疑地更加丰富。尽管由于

8、这部小说中表现伊丽莎白思想的篇幅所限,必须承认那些次要人物仍是很生动的。对莉迪亚的刻画由于不很详细而不生动。也有人不赞同达西最初对伊丽莎白无礼是他性格所致的观点,或许这种看法是对的。但读者倾向于接受这种观点,想当然地假定故事如此发展下去再小说中为时过早。第三,有人还提出她的写作缺乏诗意和激情。诗情画意和激昂慷慨的场面,她几乎或者完全无动于衷。这一点妨碍她描绘大家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的东西。生气蓬勃的生活有奋斗,有事业,有谬误,也有罪恶,她都没有触及,而这些都构成极为打动一般人心的主题。第四,还有部分人认为奥斯丁是一个喜欢描绘“乡间村庄里三四户人家”、以嘲笑人的愚蠢无知为乐的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形象。

9、在读者眼中,奥斯丁的创作似乎只局限于有闲阶层绅士淑女爱情婚姻的一般家庭喜剧摸式,虽精雕细琢却缺少历史深度;她笔下的人物形象如伊丽莎白,虽温婉妩媚成为“一切印刷物中最可爱的创造物”,5却也不过是为了逗人一笑而生,无法与其他伟大艺术形象相提并论。然而,奥斯丁的小说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却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4的英国社会的缩影,真实地反映了奥斯丁时代的社会历史、经济现实及妇女的社会地位等问题。奥斯丁的作品里,人们往往忽略了其中蕴含的不易发觉的独特意味,即通过机智巧妙的反讽而产生的那一弥漫于全书、内蕴丰富的笑。从反讽角度重新审视理解奥斯丁的作品,有助于我们消除误读,发掘其更为光彩夺目的一面。奥斯丁以

10、女性特有的敏锐与细腻逼真的描写来反映她周围的小小世界有闲阶级恬静舒适的田园生活,绅士淑女的爱情婚姻,因此有人批评她似乎没有听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声音,没有看到拿破仑战争的阴影。但正如凯特尔博士指出的“在所有对简奥斯汀的批评里,最愚蠢的不过是指责她不去描述滑铁卢战役或者法国大革命。她所描写的是自己所了解的,任何艺术家也只能做到这一点。”她以她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对小说艺术的独特探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一、奥斯丁的国外研究自1870年辛卜逊第一次提出奥斯丁反讽这一概念以来

11、,一百多年间很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奥斯丁反语做出了阐释。RW哈丁心理学角度的探讨,MMUDRICK意识形态角度的研究都极具代表性。20世纪语用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理论的兴起为反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十九世纪,贬低奥斯丁作品的,也不乏其人。在贬毁者中,最突出的一位,要算夏勃朗特。她在几封著名的信中,指责奥斯丁“全然不知激情为何物”造诣成为尽人皆知的奥斯丁评论中的奇文。从一些书信、间接材料中,我们还知道华兹华斯、白朗宁夫人等都对奥斯丁有贬词。在这些批评者中间,现代的一位代表要算DH劳伦斯了。他在话说(1939)一文中,在说到奥斯丁时,不无刻薄地说奥斯丁是位“刻薄”的“老5处女”,说她

12、“令人讨厌”,属于那种“坏的、刻薄的,势利眼的意义上的英国人。”在美国方面,马克吐温对她怀有“生理上的反感“,而爱默生则说她“干瘪”、“庸俗”。显然,上述作家否定奥斯丁,与其说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阳光和无私精神,还不如说因为他们是浪漫主义者。而奥斯丁更多地属于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十八世纪文学传统;对她的讽刺与幽默,他们更是无缘。至于马克吐温与爱默生,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都是“男性”化的作家,对奥斯丁那般精致的“女性”化的艺术风格,是不欣赏的。归根结底,来自浪漫主义者的反对意见无非反衬出了奥斯丁创作上的特色她的充满讽刺幽默的十八世纪理性主义精神和她的女性的纤细。总之,在十九世纪的批评中,奥斯丁远远没有得

13、到她在文学史、小说史上应有的地位,她的艺术遗产中所含有的全部丰富内容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这些要留待二十世纪的批评家去完成。在进入二十世纪批评之前,十九世纪后期有两篇文章不能不提到,那便是奥斯丁的侄子奥斯丁李的回忆录和理查德辛卜逊的评论文章。两者都发表于1870年,虽然没有能开拓一代新的批评风气,本身却代表了奥斯丁评论中的重要突破。过去,人们对傲慢与偏见等四部小说的未署名的作者的个人生平所知甚少;亨利奥斯丁一八一八年的传略只描绘了一个轮廊。现在,回忆录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简奥斯丁她的生平,她的交往、教育、性格、爱好、写作的情况等。这在当时就大大有利于对奥斯丁思想与艺术的进一步研究。虽然,在现代批

14、评家笔下,奥斯丁李所描绘的和蔼可亲的“简姑妈”形象已大为改观。辛卜逊的评论文章在今天看来,其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次提出“反嘲”问题。十九世纪的奥斯丁评论,主要是从形象的逼真、事态习俗的讽刺、对话的机智以及教化作用等方面来肯定奥斯丁,即使是把奥斯丁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也无非是从这些角度出发。而辛卜逊提出“反嘲”,使奥斯丁作品的思想面貌完全改观了,同时也揭开了她的复杂的艺术构思。在这个命题里,思想和艺术是统一的奥斯丁以她“反嘲”的艺术自觉地对社会人生进行评价。辛卜逊的观点只以雏形形式呈现出来,但标志了对奥斯丁的思想与艺术的新的认识。他的6观点后来被RW哈丁等新的一代有才华的批评家所继承,由他们对奥斯丁

15、的反嘲做了进一步的发挥。奥斯丁评论中的新发展是在二十世纪实现的。二十世纪结束了所谓“居高临下的保护态度”,从此,在新的一代批评家笔下,关于奥斯丁的反嘲的复杂性和多种含义,关于她塑造人物形象的技法,关于她的小说技巧,关于她的语言艺术,关于她的道德观、哲学思想、社会观,在现代当代评论中都有新的发挥。二十世纪的评论打破了长期统治十九世纪评论的一些框框,从多方面深入细致地挖掘奥斯丁作品的意义,一九三九年,玛丽拉塞尔的专著奥斯丁和她的艺术出版,在广大读者和学术界面前呈现一个全新的奥斯丁,一位高度敏感的、自觉的艺术大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拉塞尔的著作在奥斯丁研究上开创了一代新风。现代当代批评从不同的角度对奥

16、斯丁的思想与艺术进行开拓。譬如,从心理学角度,这不仅指分析人物,而且还包括从作家本身的思想感情来解释作品的倾向,在这方面,RW哈丁的有节制的憎恶可算是一个重要代表。这篇首先作为言说,后在审辨上发表并收入诸多文集的名篇,从细察作品中的片言只语、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入手,呈现了又一个简奥斯丁肖像,不是回忆录中所描绘的那位和蔼可亲的简姑妈,而是玩世不恭的、愤世嫉俗的、冷眼旁观的人物。她自恃优越并以超脱的态度观察着“村镇上的三、四户人家”,暗暗加以嘲讽。RW哈丁的文章是十九世纪辛卜逊开创的“反嘲”批评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后来,美国著名批评家、学者莱奥奈,尔特里林,在关于曼斯菲尔德庄园的评论中,也独特地运用

17、了“反嘲”角度,写出了新意。十九世纪奥斯丁批评中所高度评价的性格描写也在现当代批评中有出色的发挥。首先,著名小说家、小说理论家爱摩福斯特在他那已成为“现代经典”的小说面面观一书中,在提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的著名论点时,在卷帙浩繁的英国小说作品中不是选了别人而偏偏选中奥斯丁的人物作为“圆形人物”即立体的、有生活实感、有发展、甚至有意想不到的发展的人物典型。福斯特指出“十七世纪时,扁平人物被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7性而被创造出来。”6傲慢与偏见中的扁平人物是小说中出现最多的人物,他们性格比较单一而且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18、其中贝内特太太和牧师柯林斯则是极为典型的代表,如果没有对他们的成功塑造,小说的整体魅力便会大打折扣。简奥斯丁作品中的素描人物和漫画人物也是哈丁的一篇力作,对奥斯丁的性格描写,特别是塑造人物的方法及所达到的不同艺术效果,做了精辟的分析。二、奥斯丁的比较研究迄今为止,西方评论家对19世纪英国小说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它始于杰出女作家简奥斯丁这一事实已基本达成共识。奥斯丁不仅是一位跨世纪的小说明星,而且还与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等优秀女作家一起揭开了英国小说史上妇女创作艺术的新篇章。这三位女作家不仅是19世纪英国文坛的佼佼者,而且为英国小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将这三位成就

19、卓著、地位相当的艺术风格不尽相同的女性作家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对她们的小说艺术的比较研究主要以三部作品为依据,即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这三部小说揭示了19世纪“小说艺术内部的演变过程”,即从反映社会道德现状逐渐转向表现作家个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倾向,从而悄然拉开了英国自传体小说的序幕。奥斯丁也许是19世纪第一位综合地运用理查逊和菲尔丁小说艺术的作家。在这种综合与发展的过程中,她为19世纪的小说带来了一种更加进化的并能同时记录社会生活和作家个人感受的艺术形式。因此,奥斯丁不仅是一个跨世纪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个在艺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小说家。从某种意

20、义上来说,“傲慢与偏见中包含的新基调和新态度是建立在18世纪小说的艺术常规和现存条件之上的,它依靠的是理查逊遗传下来的那种人物和情节。”7傲慢与偏见的开局不但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整部小说的主题。奥斯丁以一种夸张的笔触将19世纪初期英国中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观念和受经济利益支配的婚姻状况描写为“真理”,从而引起了读者对这种道8德现实的关注。然而,简爱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在开局上则明显地体现了19世纪小说艺术的时代特征。在艺术形式上,傲慢与偏见、简爱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充分体现了19世纪小说的基本特征。就总体而言,奥斯丁、勃朗特和艾略特都十分注重戏剧性对话和场景对揭示主题、渲染气氛和刻画

21、人物性格的艺术作用。然而,她们三人的小说也明显地反映了各自的艺术特色。奥斯丁以幽默与讽刺见长,勃朗特对形象与象征的手法情有独钟,而艾略特则更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在创作技巧上,这三位优秀的女作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艺术特长,以精湛纯熟的艺术手法来揭示小说的主题和塑造人物的形象。在傲慢与偏见中,一个最为引人注目且运用得最为成功的艺术手法是奥斯丁的讽刺技巧。这部小说精彩的开局已经为整部小说奠定了讽刺的基调。奥斯丁的讽刺技巧不仅是复杂的和耐人寻味的,而且是动态的和富于戏剧性的。作者往往通过小说中不合时宜的戏剧场景和人物之间滑稽的对话来传达作品的讽刺效果。在简爱中,勃朗特成功地采用了大量富于象征意义的画

22、面来映衬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艾略特在小说中更加注重对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描写。综上所述,奥斯丁、勃朗特和艾略特三位女作家的小说艺术体现了各自的艺术特色,这些作品无疑反映了19世纪小说艺术的某些重要变化。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简奥斯丁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农村。由于受生活经历所限,她的作品的主题往往局限于绅士淑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在恬静的田园生活中描绘乡村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生活画卷。在她短短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为英国文学乃至整个英语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方面,在简奥斯丁之前,英国盛

23、行的是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潮流。由于感伤主义在内容上过分注重9感伤,在形式上矫揉造作,渐渐失去昔日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进而淡出人们的视线。另一方面,奥斯丁之后以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和狄更斯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潮流还未到来。因此,奥斯丁的文学创作在英国文学史上所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由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奥斯丁的一系列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小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表现出显而易见的现实主义倾向。“奥斯丁的小说描写了中上阶层的乡间百姓闲适的日常生活,情节以人物的爱情和婚姻为主,文笔之间洋溢着浪漫和喜剧色彩,社会讽刺韵味和对人物心理深透的理解。她着力刻画人物性格和个性,描写出英国

24、工业化进程加速时期新女性的现代意识与腐朽观念的对抗,从而使作品脱离了18世纪的文学传统的轨迹而逼近现代社会”。8纵观奥斯丁的小说,可以发现反讽是构成其艺术大厦的基本支撑点。她敏锐地注视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似非而是的矛盾和悖论,以及人性中永远惹人发笑、引起人们嘲讽的癖性,借助反讽巧妙地塑造了傲慢、自负、天真或单纯而又不自知的人物形象,将那些背离了诚实真挚、未发觉现世矛盾反常的愚蠢无知明白无误地传达给读者,从而使她笔下发出的笑声散发独特诱人的意蕴,使平凡的日常生活与看似无奇的人物形象具有了深度、美感和复杂性。要挑剔简奥斯丁主题的局限性,有必要考察下她对主题的处理她的道德观,她对现实的感受以及她的叙述

25、技巧。这一任务还需找一位大师来完成。奥斯丁批评的发展自然是跟西方文艺批评本身的发展有关,但在阐述时更细致,角度更多变化,对问题的研究更专门化。对我国专家、读者说来,有更高参考价值的还有从社会学、阶级关系角度来考察奥斯丁作品的评论。四、注释(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字体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1朱虹编选奥斯丁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9月第1版,第136页。2徐峙曾双余马跃世界文学史上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10第118页。3艾布拉姆斯著,朱金鹏,朱荔译欧美文学术语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60页。4米客论反讽,昆仑出版社,1992年版,第47页。5朱虹编选奥斯

26、丁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9月第1版,第357页。6福斯特著,朱乃长译小说面面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192页。7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27页。8李维屏英国小说人物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41页。五、参考文献1朱虹编选奥斯丁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9月第1版。2徐峙曾双余马跃世界文学史上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3张志庆杨弈霞意蕴丰富的笑论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反讽,选自人文述林第六辑,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4艾布拉姆斯著,朱金鹏,朱

27、荔译欧美文学术语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5李维屏英国小说人物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6(英)阿伯特著,周善斌译简奥斯汀将梦想嫁给文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7(英)玛吉莱恩著,郭静译简奥斯汀的世界,海南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8(美)菲茨帕特里克著,张洪莲译简奥斯汀的,外语11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9MASSIMILIANOMORINIJANEAUSTENSNARRATIVETECHNIQUESASTYLISTICANDPRAGMATICANALYSIS,ASHGATEPUBLISHINGCOMPANY,200910韦恩布斯著,付礼军译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11臧运峰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12简奥斯丁著,孙致礼译傲慢与偏见,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13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14米客论反讽,昆仑出版社,1992年版,第47页。15福斯特著,朱乃长译小说面面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