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列子寓言的叙事模式专业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列子在当今和历代的地位都较高,其文学价值甚高,至今对列子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其寓言故事的叙事方式的研究甚少。本文主要通过对其寓言故事的概念化叙事、预言叙事、叙事内容、叙事特征、叙事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列子中的语言进行解读。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长期
2、以来,有关列子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至今尚未定论。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列子寓言的特征是一条很好的研究路径。可以通过对庄子寓言故事的叙事方式来进行进一步的比较。二、主题部分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者”、“歧路亡羊”等。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
3、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列子之学,本於黄帝、老子为宗。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
4、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列子一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复杂,有消极无为、个人享乐的观点,也有包含朴素唯物论和辩证的观点,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统一的本质或规律,有些颇有教育意义。全书共记载保存了先秦时期的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一共三十四则。很多故事都颇有影响力,故事含义深刻、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长期以来对列子寓言故事的叙事方式研究及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列子注重寓言故事和情节的独立完整性,而理论的阐述、论述往往和寓言故事两相剥离。我们可以通过其与庄子相比可以看出。庄子在虚
5、诞之文兴起而尚无以名之的时代提出“寓言”这一概念,是对文体的新异创造。郭象注、成玄英疏、陆德明释文,均解“寓”为“寄”,即“寄之他人”。而所寄托的“他人”言行,皆属虚造,故寓言就是与纪实对应的虚构人事。史记谓庄子“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又谓“皆空语无事实”1,也是说庄子并非史书,不写实事,而是空幻虚诞之词。可见无论庄子与史记,都以寓言指代虚诞文字。后世学者把庄列描述的“出于物理之外”的至大鲲鹏和至微的焦螟都视为“寓言”如黄帝“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达生作“纪渻子为王养斗鸡。”1显然,黄帝比达生更为详尽。列子十分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如黄帝文末“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
6、后载言其上。”于达生不见。(2)纵观全文,这句是丈人对孔子的批评,其对于前文理论的阐释作用并不大,也就是说省略此句并不影响前文理论的阐发,庄子的确省略了,而列子则保留之。还有就是列子十分注重寓言故事中人物对话和人物语言的完整。如天瑞比至乐多出中间一大段文字“羊肝化为地皋醯鸡生乎酒。”大约140字。3,黄帝多出“善游者数能”前多出“能游者可教也”,与之相随,后文多出“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达其实,而固且道与。能游者可救也,轻水也”。4主要差异有1、黄帝中孔子所问“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道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这,使弟子并流将承子。子出而披发行歌”,并不见于达生。列子
7、的这段对话更加丰满。2、达生中“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则不见于列子。庄子的阐释更加深入明确。黄帝中孔子所问“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道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并流将承子。子出而披发行歌。”,并不见于达生。(5)黄帝关于“九渊”的表述完整二具体,应帝王则只取其中三渊以代表。(6)黄帝中杨朱的语言“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不见于寓言。很明显,列子尽力保证了寓言故事中人物对话和人物语言的完整性。列子寓言故事一般较为独立,而庄子更善于将故事和自我理论的阐释完美的
8、融合。列子在需要进行自我理论阐发和进一步明确化议论的情况下,列子一般会改变口吻,以作者第一人称口吻直接进行阐发,寓言故事和议论未能很好融合。而相此之下,庄子在这方面手段就很多样,如延长任务语言,延长了的任务语言当然是理论的阐发。又如语言清洁延长,这与列子注重清洁性有着根本的区别,如“孔子观于吕梁,此吾所以道之也。”黄帝;孔子观于吕梁命也。”达生(7),虽然增加了一个往复问答情节,但是庄子显然是问了使前述的理论进一步明晰化。3、简化后的故事与庄子语言的融合,也是庄子善于融合的重要表现。这中手法导致了同一故事有不同的题旨的表现。如(8)黄帝”朝三暮四“的故事是独立完整的,而就故事而言,齐物论简略了
9、许多。黄帝一百多字的故事,被齐物论用不足30字概括出来“何谓朝三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第三种两书表述相近,但存在短长、详略、字句等差别。共9处。这种类型所占比重较大,由于具有可比较性,同时又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这种类型也更具有比较价值和意义。齐物论用不到30字概括了黄帝“朝三暮四”的故事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论阐述中。黄帝“朝三暮四”故事的题旨在于“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齐物论的题旨则变为了“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用以阐发“齐物论”。这也体现了两书的不同理论意图。以上均表明列子比较注重寓言和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当有需
10、要进行进一步的理论阐释时,它往往将议论阐述放到寓言之后,而不是融合到寓言故事中。叙事方式之独特。三、总结部分列子哲理散文广泛使用寓言,融寓言与哲理散文于一炉,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寓言之中。其叙事方式叙事手法皆比别的同类作品有更高一层的艺术创造,通过对寓言内容的深刻解读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其哲理性的内涵。我觉得列子一书其中有一些抽象的、思辨的哲学主题,往往能看出作者精心加工使之浅显的痕迹。它为了迎合大众的理解角度他故意做了最简明的表达方式,将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献给大家。相信通过以后更多的研究这部文化宝藏将会更出色的展现他的文学价值。四、注释1、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
11、21432144页。2、(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三物之大小,容斋随笔,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94295页。3、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尔于中也殆矣夫(黄帝P5153)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尔于中也殆矣夫(田子方P724725)4、颜回问乎仲尼曰凡重外者拙内。黄帝P5961)颜渊问仲尼曰凡外重者内拙。(达生P641642)5、孔子观于吕梁,此吾所以道之也。(黄帝)P6264孔子观于吕梁命也。(达生P656658)6、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壹以是终。(黄帝P7076)郑有神巫曰季咸一以是终。(应帝王P297306杨朱南之沛舍者与之争席矣。(黄帝P8081)阳子居南之沛舍者与之争席矣(寓言P9629
12、63)7、孔子观于吕梁,此吾所以道之也。(黄帝)P6264孔子观于吕梁命也。(达生)P656658)8、宋有狙公者使其喜怒哉。(黄帝P68)其分也,成也;是之谓俩行。(齐物论P70)五、参考文献1列子文参看杨伯峻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庄子文参看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2严北溟列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版3谭家健六朝文章新论列子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版4钱锺书管锥编第2册列子张湛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5胡真著列子现代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6罗肇锦列子快读,海南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5年版7陈冠兰逸仙列子,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