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与废名小说特色的比较【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196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沈从文与废名小说特色的比较【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沈从文与废名小说特色的比较【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沈从文与废名小说特色的比较【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沈从文与废名小说特色的比较【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沈从文与废名小说特色的比较【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论沈从文与废名小说特色的比较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现代文学史上,废名和沈从文都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沈从文曾受到废名的影响,他在论冯文炳君一文中提到,废名“与现代中国作家风格并列,如一般作家所承认,最相称的一位”就是沈从文他本人。京派小说家以大量的篇幅描绘了乡村生活特有的风俗画,表现出浓郁的民俗色彩和素朴的民俗美。文学作品对独特的民俗色彩的展示,不仅是一种生活现象的展示,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本质的揭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到中,透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审美特性。湘西凤凰之子沈从文,的作品之

2、所以能飞跃国界,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正是由于它具有相当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正是以湘西苗汉各族特有的婚姻、节日等习俗的传神描绘,构成了他小说独有的情调,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正是因为这些民俗特色,大大增加了他的说的魅力。沈从文在他的作品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由湘西汉、苗、土家各族文化交织成的复杂而又多彩的民俗生活画卷。打开沈从文的作品,湘西美丽的山山水水和奇特的风俗人情便纷至沓来碧水环绕的山城,元霄的爆竹烟火,如雷的鼓声,端午的龙舟竞赛,中秋的舞龙耍狮,月夜的对歌,点着火把走夜路,军民同乐,孩子的取名。迎婚送亲的唢呐声办丧事的绕棺下葬等等,无不新奇别致。这些山花流水般绚丽神奇

3、的风俗画面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情调,使人神往令人陶醉。给边城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他这种充满原生态的文学作品吸引了不少世界友人的目光,研究价值相当可观。另一位出生在湖北黄梅的废名的作品在20世纪中国乡村文学的叙事中,散发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废名小说以美伦美奂的风俗描写展开对乡土家园的审美发现,其作品不论是以情取胜的桥,还是以理取胜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都以大量篇幅将乡土风情如画卷般次第展开。在这一幅幅的艺术画卷中,风俗描写不是底色,也不是背景,而是承载其作品意义的骨架和血肉,桥中没有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而即使没有小林、琴子这些角色,桥中的风物礼俗依然如画如诗

4、。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大量的风俗片段更可篇篇独立,皆成美文。废名站在20世纪启蒙话语对民俗文化彻底批判的对面,视乡风民俗为中国民问社会的集体抒情,从桥中尽言其美,到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发现其用,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尽显乡风民俗之社会功能,从而使有世外桃源美誉的废名小说于审美价值之外更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学价值。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近几十年来学者对沈从文小说的研究,不难看出,研究思路上由注重作品的分析开始向深入细致的主体倾斜,研究的思想从偏狭走向开阔,研究的方法采取了新领域多角度的认识,如引进了西方哲学的理论和方法、结构主义、原形批评、比较文学形象学方法、精神分析法说等,可以说研究的水平有了很大

5、的提高,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但与此同时研究中还有些问题只是初步地提出,尚须进一步探讨,如沈从文小说与福克纳作品的比较研究,沈从文小说的叙事学研究等,还有一些研究层面仍有待开掘,如小说中湘西的兵政文化、傩戏文化等。一些研究者以20世纪文学发展的整体性眼光对沈从文小说进行考察时发现了部分现当代作家与沈从文在创作上的联系,有人认为沈从文与当代文坛上的乡土作家贾平凹表现出文化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上的相近,也有人从文体角度对比沈从文与汪曾祺,认为后者虽师承前者,但他们在语言、叙事视角、结构、哲学意蕴等方面都有微妙差异。还有研究者在借助乡土文明来批判城市文明这一点上将张承志联系在一起,认为“他们都将同一文化

6、体系中不同层面上的中国城乡文明加以对照,并以人性、道德状况作为揭示城乡文化巨大差异的切入点,但沈、张两人又毕竟存在着文化起点、时代背景等造成的深刻差异。”单篇作品的研究也有一定深化,关于沈氏的代表作边城的探讨自然是重中之重,而对于沈从文其他的小说研究者引发了一些争议,如丈夫是“表现了人性复归的主题,还是自始至终体现了一种夫权压迫和夫权制文化意识”萧萧的结局是“写出了萧萧及她周围的人过着世代相因的愚昧而麻木的人生”,还是仅仅“通过萧萧命运的戏剧性变化来为湘西人的随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原则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这些争论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为形成新的学术争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下对废名研究最火的应数废

7、名亲侄冯健男先生对废名的研究。废名的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被公认为是富有艺术魅力的美文、奇文;也是公认的难以解读的美文、奇文。废名的创作美在哪里、奇在何处何以美、何以奇冯健男在自己的文章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社会历史的美学的批评方法,对废名的思想与创作作出情真意切、豁然开朗、贴切明了的论析。自少年、青年到中年都得到废名的关爱和教诲,对废名笔下的黄梅家乡的社会政治经济状态、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山川文物了解真切;对废名的人品性情、思想心灵、价值取向深知熟识。我深切地觉得冯健男关于废名研究的论著,对废名的生活道路、思想发展、创作特色、文学成就把握得最准确、理解得最深刻、诠释得最透彻,是废名

8、研究的标志性的学术成果。冯健男先生首先高屋建瓴地论述了废名热爱人民,同情下层民众,善待劳苦大众,颂扬普通劳动者美德的创作的人民性本质。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一些底层的劳苦大众为写作对象,指出“读废名的小说,我们不能不感到,对于这些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作者是身怀爱心和同情心的,是带着真挚的感情来创造这些人物形象的。”而到写作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冯健男认为它达到了写出生活的真理和人民的伟大的高度。废名的小说创作着意于意象、意境的创造,以意象与意境的融合,展现个人的生活体验、生命感悟、审美情趣以及宗教与文学互渗的哲理,因之也为读者设置了解读的障碍,造成一种误解,以为废名是脱离生活的,逃避现实的。冯健

9、男通过自己与废名的生活接触、文学畅谈、学术交流,对其创作有了深切的理解,他明确地表述“应该说这位作家是反映了现实生活的,而且是有人民性的。”废名的创作“是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有时甚至是深刻的和独到的反映”。人们读废名的小说总有一种自然的、淡然的、诗情画意的美的感受,冯健男画龙点睛地以“诗化”和“散文化”道出了这种美的感受的生成的艺术奥秘。他说“就他的小说来说,含有诗的气质,又显出散文的自由,他是把小说诗化了和散文化了,这是他的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冯健男与废名的叔侄亲情关系,共同生活的家乡的自然天地、社会风貌,使他比别人能更深切地理解、更贴切地把握废名的创作与家乡的文学因缘,帮助读者从这样

10、一个视角领略废名文学创作的思想和艺术。废名小说中的人物、自然景致、社会事件大多出自家乡黄梅,艺术与宗教合而为一的家乡的空气、家乡黄梅的文化气息养育了废名的艺术性灵。冯健男满怀深情地写道“可以说,家乡的风土人情、山川日月、文化传统造就了废名。”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废名和沈从文同以乡土题材的小说见长,他们的作品往往游离于时代,寂寞而宁静地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显示了一种“冷的美”。两位作家都比较重视自然人性。废名对宗法制度农村文化采取静观的认同态度,描写了宗法制农村中平凡的翁媪男女,从他们身上发现人情美。沈从文对宗法制农村文化的取向比废名更舒展,他将乡

11、村文化和异化了的城市文化作对立物加以描写,为一种尚未受到堕落的城市文明侵蚀的极单纯、质朴的氏族社会遗风谱写了一曲曲庄严、雅致、颇有艺术魅力的挽歌式的牧歌。通过比较来探讨作家创作特色和创作心理,是为了避免近距离的鉴赏而丧失艺术批判力,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更好地深入文本并对文本作出合理的价值理性判断,早在三十年代沈从文在论冯文炳一文中,首先指出废名和周作人在趣味上的相投;后又与许钦文、鲁彦、施蛰存并提;最后与废名创作风格最相称的是他自己。此外,沈从文还列举了废名文章的一些特点,比如“充满了一切农村寂静的美”,“作者所显示的神奇,是静中的动,与平凡的人性美”及地方性强。沈从文为废名小说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

12、视角与方法。新时期杨义从文化与审美的角度对废名与沈从文作了比较,认为两人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人情美的探索到原始民性的探索”,二是“对乡风人情和原始遗风的风俗美的追求”,三是“追求叙事抒情诗式的小说审美形态”。而殷卫星则从思想意识、审美情趣、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两人作了比较废名小说属于经验型的抒情小说,“注重个人趣味”;沈从文的小说属于描写型,“注重塑造生活”。郁缨缨认为两人的不同在于“废名的诗体小说蕴涵着禅趣,沈从文的诗化小说则带着楚巫文化的烙印”;两人虽“都描写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但“废名展示平静恬淡的田园世界”是为了“表现他自己超然尘外的宁静心态”,“沈从文则通过笔下的理想世界

13、呼唤一种良善的人生”,这也是比较二人作品的重点也是难点。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2010年11月2011年1月完成初稿2011年2月2011年4月修改初稿、定稿2011年5月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吴蕴东新时期以来边城研究述评,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3月。冯健男编后记,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陈振国中国文学史资料合编现代卷冯文炳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月。冯健男谈废名的小说创作,太原人民出版社,1999年。冯健男废名与家乡的文学因缘,太原人民出版社,2001年。钱理群中国现代小说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沈从文论冯文炳沈从文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杨义文化冲突与审美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