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金圣叹的叙事理论姓名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导师职称2011年05月12日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
2、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本科生毕业论文4目录摘要5ABSTRCT5关键词5KEYWORDS5一、叙事角度5(一)叙事的人物观点6(二)人物观点的艺术效果7(三)主观观点与客观观点相结合8二、叙事技法9(一)倒错的叙事时间91、倒插法92、夹叙法103、补叙法11(二)叙事的缩短与延长121、略叙法122、详叙法13(三)叙事的起与住141、弄引法142、獭尾法15注释16参考文献16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本科生毕业论文5试论金圣叹的叙事理论摘要金圣叹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在他的理论当中存在着诸多叙事学的思想。
3、本文从叙事角度、叙事技法方面结合西方叙事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对金圣叹小说点评中的叙事理论进行阐释。ABSTRCTJINSHENGTANPRESENTEDHISHISTORYOFCHINESENOVELCRITICISMISANICONICFIGUREINHISTHEORY,THEREEXISTMANYNARRATIVETHINKINGTHISARTICLEFROMNARRATIVEANGLE,NARRATIVETECHNIQUESINTHETHEORYOFWESTERNNARRATIONCOMBINESTHERELATEDCONCEPTOFJINSHENGTANNOVELNARRATIVETHEO
4、RYTOEXPLAINTHECOMMENT关键词金圣叹;叙事角度;叙事技法;叙事理论KEYWORDSJINSHENGTANNARRATIVEANGLENARRATIVETECHNIQUESNARRATIVETHEORY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中存在着许多小说叙事理论方面的观点,是我国古代叙事理论的高峰。金圣叹不仅对水浒传进行了详细而精彩的评点,引导读者更深层次地阅读,而且对部分原文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修改,使水浒传更符合小说书面阅读的要求,从理论和创作上实现了对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模式的突破,促进了古代白话小说的发展。一、叙事角度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受说话艺术的影响大都采用叙述者全知全能的客观叙述形式。作者承担
5、叙事任务,以说话人身分介入故事情节中,叙述者掌握全局,观察并介绍所有的人物、事件,引导读者或听众了解小说中发生的一切。说话者多以零聚焦的方式把故事中所有的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都交代得一清二楚。但有时在描述某个人物时,也会采用这个人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情境,从而使得情节显得更为生动逼真。虽然这些作家开始对人物限知视角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但仅是少数,并且没有明确的意识和理论基础。就水浒传总体而言采用的也是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而金圣叹的伟大则在于他发现了叙事角度转换得到的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推崇并运用到实际中,取得了显著的本科生毕业论文6成就。水浒传第三十一回“离那酒店走不得四五
6、里路,傍边土墙里走出一只黄狗,看着武松叫。武行者看时,一只大黄狗赶着嗅。”金圣叹夹批“叠写一句者,上句从作者笔端写出,此句从武松眼中写出。从笔端写出者写狗也,从眼中写出者写醉也。”1P364在这里金圣叹将作者的客观的观点与人物主观的观点明确地区分开来,并对其艺术效果做了分析。前一句“从作者笔端写出”是作者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进行陈诉,后一句“从武松眼中写出”则通过武松的眼睛,主观感受周遭的情景,同时写出了他此时的醉意。(一)叙事的人物观点金圣叹热衷于水浒传中的叙事观点问题的探讨,特别是对人物观点的关注,在水浒传中一一指出、修改,加以评赏。第二十六回剐了王婆后,小说中写道“话里只说武松带上行枷,看剐
7、了王婆”金圣叹评“此句不是写出畅快,正显上文数行,都自武松眼中看出,非作者自置一笔也。”P314此类强调人物观点的评点在金圣叹评注中有很多,可见其对人物观点的重视。如第八回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一段“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冲着林冲脑袋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听得松树背后雷鸣也似吼一声,那条铁掸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缀,挎一口戒刀。提着掸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睁开眼睛来看时,认得是鲁智深。”P100这一段中,叙事观点在两个衙役和林冲之间发生了转换,先从两个衙役眼中看出,再从林冲眼
8、中看出,为鲁智深的突然出场布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把读者带进紧张、焦急的气氛中,使读者的情绪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起伏。如果使用全知的客观观点的话就达不到这种效果,从而使文章失色不少。金圣叹点评道“第一段,单飞出禅杖,却未见有人看他先飞出禅杖,次跳出和尚,恣意弄奇,妙绝怪绝。第二段,单跳出和尚,却未曾看仔细。第三段,方看得仔细,却未知和尚是谁。第四段,方出鲁智深名字,弄奇作怪,于斯极矣。”P100这段通过不同人物的眼睛营造一个生动立体的情景环境。在第二十六回,武松十字坡遇母夜叉的一段中,金圣叹将百回本中武松双眼本科生毕业论文7虚闭改成了紧闭,用听觉代替了视觉,连用多个“只听得”、“听得”感知周围
9、发生的一切,听之不及处又用“想是”、“约莫”来猜测。金圣叹将视听兼用的叙事改成了单纯使用听觉的叙事,更符合武松此刻的处境,并且将他的观点与他的心理活动相结合,更富艺术效果。金圣叹对自己的修改连连称妙绝,并评道“俗本无八个听字,故知古本之妙。”P316武松将孙二娘制服后,“只见他杀猪也似叫将起来”,金圣叹又在此评点道“上文许多事情,偏在耳中听出,此处杀猪也似一声,却于眼中看见,奇文绣错入妙。”P317这里原本该用听的地方却用看来表述,金圣叹对于人物观点的运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理论,自如的把握听觉、视觉转换,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意外效果。因此金圣叹的叙事视角理论不能单从西方的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来判断。
10、(二)人物观点的艺术效果1、人物观点的运用有助于准确生动地展现人物性格。如第五十二回金圣叹对写李违准备暗杀罗真人一段所做的修改直至松鹤轩前,只听隔窗有人看诵玉枢宝经之声。李逵爬上来,舐破纸窗张时,见罗真人独自一个,坐在云床上。面前卓儿上,烧着一炉名香,点着两枝画烛,朗朗诵经。百回本水浒传2直至松鹤轩前,只听隔窗有人念诵什么经号之声。李逵爬上来,搠破纸窗张时。见罗真人独自一个坐在日间这件东西上,面前桌儿上烟煨煨地两枝蜡烛点得通亮。金本水浒传P615金圣叹将“看诵玉枢宝经”改成“念诵什么经号”、“云床”改成“日间这件东西”、“一炉名香”改成“烟煨煨地”这样写更符合李逵的身份和冲动莽撞的人物性格,将
11、其有勇无谋,粗鲁不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金圣叹道“云床也。乃自戴宗眼中写之,则曰云床,自李逵眼中写之,则曰东西,妙绝。”百回本中,李逵听见“有人看诵玉枢宝经之声”,看到“云床”、“名香”等这些描写并不符合李逵眼中看出这个实际,其实是通过作者的眼睛或者戴宗的眼睛在观看。金圣叹清楚地分辨了李逵和戴宗的不同叙事观点,这两个人生活经历、学识文化、行事作风完全不同,从两人眼中看到的东西也都带有各自性格特本科生毕业论文8征。金圣叹的修改更加合理、生动地突显了李逵这一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2、人物观点的运用有助于叙事的简洁明了,营造含蓄蕴藉的效果。如第二十回正在楼上自言自语,只听得楼下呀地门响,婆子问
12、道是谁宋江道是我。婆子道我说早哩,押司却不相信,要去,原来早了又回来。且再和姐姐睡一睡,到天明去。宋江也不回话,一迳奔上楼来。那婆娘听得是宋江百回本水浒传2正在楼上自言自语,只听得楼下呀地门响。床上问道是谁门前道是我。床上道我说早哩,押司却不相信,要去,原来早了又回来。且再和姐姐睡一睡,到天明去。门前也不回话,一迳已上楼来。那婆娘听得是宋江了金本水浒传P234金圣叹将原文中的全知的客观观点改成了限知的人物观点,用“门前”、“床上”来代替人物称谓。以阎婆为叙事视点,通过她的听觉来辨别人物之间的方位、对话,即符合黎明前天色昏暗,视觉效果不佳的客观事实,原本复杂的情景用简单对话表现出来,使故事简洁明
13、了。读者仿佛真切的感受到屋内、门外对答之声往来交错,增加了一种似知又不知的朦胧感,达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并且能够更好的凸显出人物的心理,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金圣叹评道“一片都是听出来的。有影灯漏月之妙。”P234(三)主观观点与客观观点相结合金圣叹主张人物主观观点的妙用,同时也发现了叙述者客观观点的重要作用。如第五十三回写李逵在武冈镇看汤隆使铁瓜锤一段“李逵看那铁锤时,约有三十来斤。那汉使得发了,一瓜锤正打在压街石上,把那石头打做粉碎,众人喝采。”前一句金批“就李逵眼中写出铁锤斤两来。”后一句金批“此一行正为为上文好气力三字作注,非李逵眼见此事也。”P622当李逵去看砸锤一事时,事情已经
14、发生,能看到的只是铁锤和碎石,至于如何砸碎的过程,只有通过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来加以追述。金圣叹在这里提醒读者视角的转换,并强调叙述者视角。本科生毕业论文9第十二回写杨志和索超比武时写道“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军官看了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几遭征,何曾见这一对好汉厮杀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地叫道好斗”金圣叹写下眉批“一段写满教场眼睛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睛乃在满较场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睛不自觉在两人身上。真是有笔墨未有此文也。”P143金圣叹在这里分辨了“作者的眼睛”和“满教场眼睛”的不同,“作者的眼睛”即叙述者的客观观点,“满教场
15、眼睛”即书中人物的主观观点。书中人物的视线都集中在索超、杨志二人身上,叙述者则把视线放在满场人身上,而读者通过叙述者的视线在纵观满较场人之后最终将视线聚集在索、杨二人身上。金圣叹将叙述者观点与人物观点相结合,使读者身临其境。金圣叹虽然对叙事角度问题十分关注,对它进行分析,并提出超前的见解,很多观点与西方叙事学中的叙事视角理论不谋而合,但在当时并不存在叙事视角这样的概念,金圣叹在对叙事视角的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要判断叙事视角是否是人物视角不能依靠“看到”、“听到”这些表示视听的词来区分。而是要看叙述的内容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能够表达人物情感,表明人物立场。第三回写鲁智深来到五台山下市镇上的一个
16、铁匠铺时的场景“那打铁的看见鲁智深腮边新剃暴长短须,戗戗地好惨濑人,先有五分怕他。”P50这里虽然有“看见”这一表达人物感知过程的字样,但仍然是通过全知视角来观察打铁人“看见”这一过程和结果,并不是真正的限知视角。二、叙事技法金圣叹十分注重文法,在读第五才子书中道“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何况水浒传。”P4金圣叹指出了水浒传中丰富多变的叙事技法,加以详细评点。(一)倒错的叙事时间1、倒插法“倒插法”是水浒传中运用十分巧妙的一种手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本科生毕业论文10子书法中对“倒插法”作解“谓将后面要紧字,蓦地先插入
17、前面。P4如五台山下丁铁匠间壁父子客店,又大相国寺岳庙间壁菜园,又武大娘子要同王干娘去看虎,又李逵去买枣糕,收得汤隆等也。金圣叹在水浒传中对“倒插法”的评语常常细致入微,在旁人不经意之处点出作者的深刻含意。“倒插法”往往是作者的巧妙安排,所涉及的预先叙述的情节基本都是对后文中所需要的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等进行预先叙述或暗示。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提到“五台山下铁匠间壁父子客店”是为后面鲁智深离开五台山后有处歇息而倒插在前的,并称这一技巧为“隔年下种,来岁收粮”。P50第五十三回写汤隆出场时,金圣叹夹批道“公孙到,方才破高廉;高廉死,方才惊太尉;太尉怒,方才遣呼延;呼延至,方才赚徐宁;徐宁来,
18、方才用汤隆。一路文情,本来如此生去,今却忽然先将汤隆倒插前面,不惟教钩镰之文未起,并用钩镣之故亦未起,乃至并公孙先生,亦尚坐在酒店中间,而铁匠却已预先整备。其穿插之妙,真不望世人知之矣。”P623金圣叹对这种人物出场顺序的倒插十分赞赏,这样的结构使故事情节更富有层次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立体感,既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又使叙述不会显得平板单调。又如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后被张都监诬陷发配,施恩送行时提醒他路上要仔细提防。武松答道“不嚣分付,我已省得了。再着两个来,也不惧他”P347下文却是武松大闹飞云浦杀死四人的壮观文字。金圣叹批道“每每后文事偏在前文闲中先逗一句,至于此句,尤逗得无痕
19、有影,妙绝妙绝。不知文者,谓是武松自夸得也”。P347这种叙事技巧不仅使作品在结构中达到前后照应的效果,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金圣叹特别欣赏作者以闲暇之笔在读者不经意处为下文设下铺垫。他这类评语极多,如,“如此等语,总为后文地”,“此四字先从闲中一点”,“闲处先留一笔,“极似闲笔,却都为后文藏下奇情”等。金圣叹称赞水浒叙事“无句不钩,无字不锁”。P3552、夹叙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写道“有夹叙法。谓急切里两个人一齐说话,须不是一个说完了,又一个说,必要一笔夹写出来。”P4如第五回,鲁智深在瓦官寺中与崔道成的对话“智深提着禅杖道你这两个熟何把寺来废了那和尚道师兄请坐,听小僧(其语未毕)
20、智深睁着眼道你说你说本科生毕业论文11(四字气忿如见)说,在先敝寺”金圣叹在此批道“说字与上听小僧本是接着成句,智深自气忿忿在一边,夹着你说,你说耳,章法奇绝,从古未有。”P72相互错乱的讲话方式更符合鲁智深暴躁脾气的,突出了他的个性,同时使整个场面气氛更活跃,更逼真地将人物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金圣叹对俗本的修改,这里主要是指人物语言的夹叙,这一修改正体现了金圣叹深刻敏锐的艺术感受力。除了人物对话夹杂叙述,金圣叹的“夹叙法”理论还表现在同一时间各类事件的交叉叙述。如第五十六回,大破连环马一战,当时是十队步军诱敌,凌振等放炮助威。作者写完南方三队步军,便间写一声炮响,再写两句北方三队、西方四队,
21、又接写连珠炮响。兵借炮势,炮助兵威,写出了战斗的全副场景,金圣叹批道“十队拥起之时,鄄施放号炮之时,既不可单叙十队,又叙放炮,又不可叙毕十队,方叙放炮。”P659夹叙的方式将战争中错落紧张的场面更加生动的表现了出来。3、补叙法补叙是指在叙述的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或基本事件已经交代清楚,后面再对某一情节作个补充说明。金圣叹将水浒传中,在事情发生之后再重提之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这种叙事技巧称为“补叙法”。金圣叹在水浒传中对补叙法的评点很多,第三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后,长老道“智深,你连累杀老僧前番醉了一次,搅扰了一场,我教你兄赵员外得知,他写书来与众僧陪话”金圣叹评道“此
22、事前文不见,却于此处补出,行文有犬牙交错之法。”P54补叙的方式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情节纵横交错,曲折生动。第六回,“林冲把陆虞侯家打得粉碎,将娘子下楼。出得门外看时,邻舍两边都闭了门。”金圣叹评“用邻舍闭门,补写上文惊天动地。”P86补叙的文字简洁精练,不拖泥带水,但又能紧扣前面的叙述,用简单的字句准确地反映当时的情景。第九回火烧草料场之前,跳出一个李小二,金圣叹眉批“为阁子背后听说话,只得生出李小二;为李小二阁子背后听说话,只得造出先日搭救一段事情,作文真是苦事。”P112这里的补叙为李小二茶酒店中的悬念的产生交代了必要的情景、人物。又第八回,鲁智深在野猪林救林冲之后的对话,金圣叹
23、做了详细的评价(鲁本科生毕业论文12智深)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向别之后,(金批重叙林冲第一段)洒家忧得你苦。(金批补叙自家第一段)自从你受官司,(金批重叙林冲第二段)俺又无处去救你。(金批补叙自家第二段)打听得你断配沧州,(金批重叙林冲第三段)洒家在开封前又寻不见。(金批补叙自家第三段)你五更里出门时,(金批重叙林冲第八段)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金批补叙自家第八段)他到来这里害你,(金批方叙到林冲正丈)正好杀这厮两个”(金批方叙到自己正文。文势如两龙夭矫,陡然合笋,奇笔恣墨,读之叫绝。)P101金圣叹认为第七回叙述林冲时,笔墨忙极,只好把先把鲁智深暂时放下,但智深的
24、突兀消失并不合情理,于是在野猪林一节将其补出,偏又不简单的补出,而是将林冲的经历与智深的经历对照夹叙着补出,从而形成了这段精彩的对话。在记叙过程中,有一些小事必须明白写出,为了不破坏文章的统一,不在正文中说明,而在文末补述出来。运用补叙法,不仅可以在记叙事件或人物时,有头有尾,脉落清楚,从而使情节更加完整充实,而且,由于在前面的叙述中,故设疑团,从而加强情节的曲折性,使作品体现出扣人心弦的魅力。(二)叙事的缩短与延长1、略叙法略叙法往往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将叙事时间。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金圣叹在水浒传中关于“略叙”这一
25、叙事技巧的理论主要表现为“极省法”。在读第五才子书中道“有极省法。如武松迎入阳谷县,恰遇武大也搬来,正好撞着;又如宋江琵琶亭吃鱼汤后,连日破腹等是也。”P5第六十回,卢俊义被吴用所赚而出门躲灾,小说较具体地描写了卢俊义一行人第一天上路的情形。金圣叹批道“第一日虽无事,亦必详写,此水浒例也。”P702此后则用“自此在路夜宿晓行,已经数日”来概述。金圣叹批道“先详后省,故不见其空缺”。通过先详写后略写的叙事模式,将事件交代清楚,又使得小说读起来更加流畅。在第三十八回中,宋江琵琶亭吃鱼汤后连日破腹一事,前面吃鱼的事已经详细的叙述过,后面再叙一次就显得累赘,用极省法一笔带过,本科生毕业论文13既交代清
26、了故事情节,又不重复。2、详叙法详叙一般指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在这里叙事的时间被延长了。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论中在“详省”安排上也是别有见地的,并做了深入的分析。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详叙理论有很多,其中有“大落墨法”。如“吴用说三阮,杨志北京斗武,王婆说风情,武松打虎,还道村捉宋江,二打祝家庄等”。在水浒中王婆贪贿说风情一段,先排出五件事,又排出十分光,最后至十分光全有,风情说成,一路细细写来,洋洋洒洒一篇大文章,将说风情这一段钜细靡遗地道出。一方面极为鲜明地表现了作为“虔婆”的贪婪丑恶的性格特征,一方面又将西门庆、潘金莲二人勾搭之事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又如第二十
27、二回,武松打虎一节,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将凶猛的老虎写得活灵活现,将武松打虎的过程写得曲折离奇,使人胆颤心惊,从而塑造了武松打虎英雄的伟大形象。有“急事缓写法”。金圣叹在第三十九回中评论道“写急事不得多用笔,盖多用笔则其事缓矣。独此书不然,写急事不肯少用笔,盖少用笔则其急事亦遂解矣。”P454宋江、戴宗在法场上即将被处决,事情十分紧急,作者却从容不迫地徐徐道来。第一段先写牢外众人打扮诸事,第二段又写牢里打扮宋、戴二人,第三段写宋、戴已到法场,只等监斩,后一段又写监斩已到,只等时辰,“偏是急杀人事,偏要故意细细写出”。P458金圣叹认为这种细慢的笔法正是为了惊吓读者,读一句吓一句,读一字吓一字。
28、鉴赏活动中的这种审美情感特征主要表现为读者和作品之间的情感上的交融和渗透,即“共鸣”。3原本紧急的事件通过这种迟缓的叙述表达出来,读者被人物情节所吸引,造成读者心理上的紧张,比只用一句“只等午时三刻,便要开刀”的叙述能给读者更多的焦虑,使他们有更丰富的心理感受。有“极不省法”。有些情节或细节,表面看来似乎该省略,而实际上,为了突出主题,反而要作详尽的细描。如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指出“如要写宋江犯罪,却先写招文袋金子,却又先写阎婆惜和张三有事,却又先写宋江讨阎婆借,却又先写宋江舍棺材等。凡有若干文字,都非正文是也。”P5小说中宋本科生毕业论文14江犯罪才是主要情节,但是在主要情节发生之前安排
29、了很多次要情节,但这些都是写宋江犯罪不可缺少的伏笔。正是由于宋江施舍棺材给阎婆,才促使下文阎婆让宋江讨自己女儿阎婆惜。又是由于宋江带同房押司张三来家吃酒,促成了阎婆惜同张三的奸情。阎婆为了使二人和好,又强拉宋江来家吃酒,并使宋江落下放着晁盖的书信和赠金的招金袋子在床边栏干上,被阎婆惜发现。等宋江发现回来取时,又被阎婆惜以此讹诈,索要袋中一百两金子,否则就要报官。于是宋江一时怒起杀了阎婆惜。可见这一连串次要情节看似闲笔,实笔笔不可省,情节之间环环相扣,步步递进。此外在金圣叹的评点字眼里“精细”、“周详”等词也频频出现。如第十八回朱贵引晁盖等人上梁山泊来,王伦安排住歇。次晨,林冲二访,宋万骑马来请
30、晁盖等人赴席。金圣叹批道“前已表出朱贵,此又表出宋万,笔墨周详。独不及杜迁者,王伦为杜迁所引,且故留以伴之,亦文家疏密相同之法也。”P212这里对朱贵描写较详细,林冲特别详细,宋万仅仅只是提到,杜迁没有单独记叙,只随笔带过,详略叙述各不相同,但各方照应,一笔不漏。金圣叹在第四十回首评道“文章家又有省则加倍省,增则加倍增之法。既已写宋江明明定计,便又写众人个个起行,不写则只需一句,写则必须两番。”(三)叙事的起与住1、弄引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道“有弄引法。谓有一大段文字,不好突然便起,且先作一段小文字在前引之。”P4金圣叹认为,每有一段大文章,一件大事情,都应做个铺垫,使文章自然接续,而不
31、会显得太过突兀。如金圣叹在第九回回首批道“如酒生儿李小二夫妻非真谓林冲于牢城营有此一个相识,与之往来火热也,意自在阁子背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P110作者要在茶酒馆制造一个悬念,先将必要的人物情景安排妥当,使情节周密合理,逐渐发展。第三回,鲁智深打死郑屠出逃遇到赵员外,赵员外叫他到府中住时,“鲁达道贵庄在何处员外道离此间十多里路,地名七宝村便是。”这里金圣叹夹批道“此书每欲起一篇大文字,必于前文先露一个消息,使文情渐渐隐隆本科生毕业论文15而起,犹如山川出云,乃始夫寸也,如此处将起五台山,却先有七宝村名字;林冲将入草料场,却先有小儿浑家浆洗棉袄;六月
32、将劫生辰纲,却先有阮氏鬓边石榴花等是也。”P42正如金圣叹所述,水浒传中叙事多从小到大,从隐到显,“渐渐隐隆而起”,故事情节从开始到高潮到结束,逐步发展,给读者一个自然的接受过程。金圣叹在第五十一回吴用临别吩咐李逵时也夹批道“每于事前先逗一线,如游丝若花,将迎复脱,妙不可言”。P5972、獭尾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道“有獭尾法。谓一大段文字后,不好寂然便住,更作余波演漾之。”P4所谓“獭尾法”,则是指在故事情节在经过一番高潮之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使事件渐渐地平息,在水浒传中金圣叹称之为“事过而作波”。金圣叹在第九回回评中详细解说道“如庄家不肯回与酒吃,亦可别样生发,却偏
33、用花枪挑块火柴,又把花枪炉里一搅,何至拜揖之后向火多时,而花枪犹在手中耶凡此,皆为前文几旬花枪挑着葫芦,逼出庙中挺枪杀出门来一句,其劲势犹尚未尽,故又于此处再一点两点,以杀其余怒。故凡篇中如溯两人而后杀陆谦时,特地写一句把枪插在雪地下,醉倒后庄家寻着踪迹赶来时,又特地写一句花枪亦丢在半边,皆所谓事过而作波者也。”P110林冲杀死陆谦、富安、差拨后到草屋吃酒的小小波折,一方面真实地显示了林冲的心理状态,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之后,余怒未消;另一方面,为下文林冲雪夜上梁山作了铺垫。第十二回中,索超、杨志东郭比武后,接下来写知县时文彬升堂,左右两边排着公吏人等,且有两个巡捕都头,四十个士兵。金圣叹夹批
34、曰“虽有知县衙门,亦必要叙。然亦特地写此一番小小景象,与前教场中大铺排作映耀也。”P146知县升堂的场景与东郭比武相比显得平淡,但在这里却起到衬托、补充的作用。同时金圣叹指出“先事而起波”、“事过而作波”与故事主体之间密切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应将其分开来看待。第九回回评道“夫文章之法,岂一端而已乎有先事而起波者,有事过而作波者,读者于此,则恶可混然以为一事也夫文自在此而眼光在后,则当知此文之起,自为后文,非为此文也;文自在后而眼光在前,则当知此文未尽,自为前文,非为此文也。必如此,而后读者胸中有针有线,始信作者胸中有经有纬。不然者,几何其不见一事即以为一事,本科生毕业论文16又见一事又
35、以为一事,于是遂取事前先起之波,与事后未尽之波,累累然与正叙之事,并列而成三事耶”P110金圣叹认为文章应当波澜起伏,叙事也当如此,他提醒读者无论是故事开端的铺引,还是结尾的余韵,都是整个故事的组成部分,不能将其分开来做几件事去看待,而是要保持其整体统一。金圣叹在中国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是一位丰碑式的人物,他对小说的叙事艺术非常重视,提出许多具有创造性的、独到的见解,他富有创新的评点肯定了水浒传的艺术价值,提出了一系列叙事理论,将叙事艺术上升到理论高度,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在我国当代白话小说理论和传播上都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在金圣叹之前,没有一位小说评点家构建出这样一个既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又极具中国特
36、色的小说叙事理论体系。金圣叹作为中国小说叙事理论的开创者,他的理论对后世的小说评点家的影响极为深刻,尤其是对清代小说评点家毛宗岗、张竹坡和脂砚斋等人都受到了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的直接影响。注释1施耐庵著、金圣叹批评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M岳麓书社,2006年,下文皆出自此版本水浒传的评语、引文不再重复注释,只随文注明页码。2施耐庵、罗贯中著水浒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P493,P1843张邵康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民族传统J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1月,第24卷,第1期参考文献1、施耐庵著、金圣叹批评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M岳麓书社,2006年2、朱一玄水浒传资料汇编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3、王
37、汝梅、张羽著中国小说理论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4、钟锡南金圣叹文学理论批评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5、郭瑞金圣叹小说理论与戏剧理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3年11月6、韩进廉中国小说美学史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7、美王靖宇著谈蓓芳译金圣叹的生平及其文学批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8、方正耀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9、吴正岚金圣叹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10、叶朗中国小说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12月11、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本科生毕业论文1712、袁魁昌赵元龄金圣叹与叙事问题J
38、枣庄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4期13、马蒋伟“因文生事”金圣叹的小说叙事特质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14、刘堂春金圣叹论隐含叙述声音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1月,第1期15、王丽文金批水浒对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模式的突破J南开学报,2000年,第3期16、廖华重视读者的审美心理金圣叹小说叙事技法再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3期17、吴正岗金圣叹的小说叙事角度再探J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7月,第4期18、赵元龄金圣叹叙事理论的历史渊源于历史地位J济南师专学报2002年4月,第2期19、吴子林叙事成规金圣叹的“文法”理论J河北学刊,2006年9月,第5期20、马秋惠伦理之“善”与叙事之“美”水浒评点的叙事理论解读J成都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21、刘堂春金圣叹叙事结构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年11月,第5期22、法热拉尔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