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新变意义【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240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新变意义【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新变意义【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新变意义【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新变意义【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新变意义【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生毕业论文1(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新变意义姓名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导师职称2011年6月5日诚信声明本科生毕业论文2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本科生毕业论文3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

2、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目录内容摘要5ABSTRACT5本科生毕业论文4关键词5KEYWORDS5一、小说创作观念的改变从“史家之笔”到“才子之笔”6(一)魏晋六朝小说的史家之笔7(二)唐传奇的才子之笔8二、小说情节的丰富从粗陈梗概到叙述宛转、波澜不尽10(一)粗陈梗概的魏晋六朝小说10(二)叙述婉转、波澜不尽的唐传奇11三、小说人物塑造的演进从志在搜奇记异到志在传要妙之情13(一)志在搜奇记异的魏晋六朝小说13(二)志在传要妙之情的唐传奇14四、小说的语言艺术风格从简洁质朴到言辞华丽

3、,富于精工16(一)简洁质朴的魏晋六朝小说语言16(二)言辞华丽、富于精工的唐传奇语言17注释18参考文献19致谢21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新变意义内容摘要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学者一般将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视为小说的雏形,而视唐传奇为小说的真正成型。本文从小说创作观念的改变,小说情节的丰富,小说人物塑造的演进三方面对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新变意义进行了论述。从小说创作观念来说,唐传奇体现了从“史家之笔”到“才子之笔”的观念转型;本科生毕业论文5从小说情节来说,唐传奇体现了从粗陈梗概到叙述宛转的变迁;从人物塑造来说,唐传奇体现了从志在搜奇记异到志在传要妙之情的演进;从小说的语言风格来说,唐传奇体现了从简洁质

4、朴到言辞华丽、富于精工的转变。ABSTRCTSTUDYTHEHISTORYOFCHINESEFICTIONSCHOLARSGENERALLYZHIWEISIXDYNASTIESASANOVELHUMANEMBRYONICNOVEL,BUTASTHETRUELEGENDSOFFICTIONSHAPETHISCHANGEOFCONCEPTFROMNOVELS,RICHINPLOTOFTHENOVEL,THENOVELCHARACTERIZATIONOFTHEEVOLUTIONOFTHREENOVELSINTHEHISTORYOFTHEFACEOFTHENEWLEGENDSCHANGESINMEAN

5、INGAREDISCUSSEDCREATIVECONCEPTFORTHENOVEL,ROMANCEEMBODIESFROMTHE“HISTORIANOFTHEPEN“TOTHE“GENIUSOFTHEPEN“THECONCEPTOFTRANSITIONPLOTFROMTHENOVEL,THETANGDYNASTYREFLECTEDFROMTHEROUGHOUTLINEOFTHENARRATIVEREVERBERATESCHENCHANGESFROMTHECHARACTERIZATION,THETANGDYNASTYREFLECTSDIFFERENTFROMAIMINGATCOLLECTINGT

6、HEUNUSUALMINDTOAIMATMASSWONDERFULFEELINGTOTHEEVOLUTIONOFTHELANGUAGESTYLEOFTHENOVEL,THETANGDYNASTYREFLECTSTHERUSTICSIMPLICITYTOTHEWORDSFROMTHEGORGEOUS,RICHSEIKOCHANGES关键词唐传奇;创作观念;小说情节;人物塑造KEYWORDSTANGDYNASTYSNOVELCREATIONCONCEPTSPLOTCHARACTERIZATION小说作为一种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文学体裁,它和诗歌、散文一样,经历

7、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现今发展得如日中天的景况不同,小说在最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作为“子流之小道”“正史之外乘”而存在的。即便如此,被先贤大家们鄙薄的小说并没有默默消亡,它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流转于市井街巷中贩夫走卒间,渐渐顺势应时地汇集壮大,终于在唐代成就为汹涌浩荡的文学汪洋。宋人洪迈曾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1洪迈所说的唐人小说主要是指唐传奇。在小说的发展史中,唐传奇无疑是作为一座不可逾越的里程碑矗立着的。当今学界一般认为,唐传奇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和空前的繁荣。唐传奇为什么会在小说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用两段著名的评论

8、来解释唐传奇在小说史上重要地位的由来就是“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2“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技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3从这两段评论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情节的设置上还是人物形象的演绎本科生毕业论文6上,魏晋六朝小说都比唐传奇略逊一筹,而两者之间,小说的演进之技最为明显的一点则是唐传奇开始有意为小说。什么是有意为小说在现当代的文学理论之中,关于小说的本质特征,被普遍认同的一点就是小说的虚构性。魏晋六朝小说大都只是传录舛讹的记实之笔,徒具了小说的雏形骨

9、骼却没有小说的血肉之躯,而唐传奇则是的的确确在小说的创作中加入了虚构与想象,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小小情事都可以表现得凄婉欲绝的唐传奇在中国的古代小说史中扮演的角色是承前启后的传递者。唐传奇继承了唐前小说特别是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多种文学艺术形式形成题材更为广泛的新的小说文体,在经历了自身从兴起到繁荣再到萧条的各种状态之后,它刺激了宋元话本小说的产生,加速了白话小说时代的到来。可以说,唐传奇以其冠绝古今的艺术水平以及其对后世文学不可估量的深重影响成为古代小说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唐传奇成为古代小说史上的第一个高潮,那么其必定拥有在它之前的魏晋六朝小说所没有的而作为小说则必须具

10、有的特征或者优势。本文将对唐传奇和魏晋六朝小说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得出唐传奇相对于魏晋六朝小说所具有的新变因素,细细品味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新变意义。一、小说创作观念的改变从“史家之笔”到“才子之笔”小说的创作观念进程,自魏晋六朝时期辗转至唐代,一众学者看得清清楚楚,并且不乏定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小说至唐代而一变,尤显者乃在是时始有意为小说”4,即小说的创作观念由魏晋六朝小说传录舛讹的“史家之笔”转变为唐传奇天马行空、挥洒自如的“才子之笔”。(一)魏晋六朝小说的史家之笔“史家之笔”是指史学家如实记录事件的创作观念,而所谓魏晋六朝小说的“史家之笔”就是魏晋六朝小说的创作者在创作小说时秉承史家

11、“实录”的原则,摒弃虚构想象,只记录他们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事。魏晋六朝小说大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但是无论是搜奇记异的本科生毕业论文7志怪小说还是志在宣扬名人轶事的志人小说,魏晋六朝时的创作者写作无法摆脱史官的视觉和笔触,一贯地坚持实录的原则,崇实而抑虚。语林是魏晋时期一部著名的轶事小说,作者裴启曾因为此书而极负盛名,然而后来仅仅因为谢安指责语林记事不实,这本书便被人废弃。由此可见,在魏晋时期,“事实”是保证轶事小说价值的基本条件。不仅仅是轶事小说崇实,魏晋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也一样求实。在世说新语排调记“干宝向刘真长叙其搜神记,刘曰,卿可谓鬼之董狐。”5干宝本人在搜神记叙中也说“虽考先至

12、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6在别人挑剔搜神记之前,干宝预先堵人之口,这无非也是他担心失实。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六朝时期最为著名的志怪小说集,其中收录的志怪小说也是那时候具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说。但是,搜神记中那些或神奇或邪异的故事,正如上文所说,皆属于实录性质。倒并不是因为世界上真的存在鬼怪狐仙,而是作为书写者的干宝,他深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些奇异的事物。干宝曾称其创作搜神记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7,即证明鬼神世界是确实存在的,这样的创作观念表明干宝在主观性上抛弃了小说的虚构意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六朝时志怪小说“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8唐前的

13、文人们或者是为了宣教或者是为了娱乐,创作了一些要么灵异神奇要么诙谐警惕的故事,虽然较于远古时期三言两语的神话故事是大有进益,但是由于实录的原则,叙述者必须游离于故事中的人物之外,用旁观者的客观角度对待故事中的一切,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导致魏晋六朝时期的小说“粗陈梗概”,未能摆脱“残丛小语”的幼稚形态,只是作为“断片的谈柄”9而存在。例如宋定伯卖鬼这一则故事。宋定伯夜行逢鬼、识鬼、骗鬼、卖鬼,作者经过一番叙写,刻画了宋定伯遇事镇定,机智勇敢的形象,并且通过表明鬼并不可怕,人是可以战胜鬼怪的。宋定伯卖鬼这个故事,记叙清楚、条理分明、人物性格鲜明,尽管如此,还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作者是在记述他认为曾经

14、发生过的事实,整个故事缺乏足够的艺术想象力。虽然作者在故事中刻画了宋定伯这一个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并且饶有兴味的塑造了一个憨厚愚笨轻信的鬼的形象,但是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始终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人物有欠丰满。同时,故事中的人物语言也是极尽简洁之能事,“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本科生毕业论文8鬼曰鬼也。”寥寥数字就把宋定伯遇鬼识鬼两个过程交代完毕,作为小说实在是质朴有余而华丽不足。秉持着“史家之笔”创作观念的魏晋六朝小说虽然纷繁杂芜,但是总体上有着相同的表现特征(1)六朝小说的情节构造上粗陈梗概,只按照事件的逻辑发展顺序进行记录;(2)六朝小说的人物塑造单薄模糊,人物只是作为事件

15、的参与者而存在;(3)六朝小说的语言简洁质朴,只求把事件叙述完整;(4)六朝小说的叙事角度多为第三者的视角,力图证明故事的真实性。(二)唐传奇的才子之笔所谓“才子之笔”,就是唐传奇作者在创作小说时自觉以审美创造为核心,为了更好得表现自己的才情,在情节的构造上、人物的塑造上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进行大规模的敷衍铺陈。与六朝时小说明显不同,唐传奇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基本打破了实录的原则,开始在故事中加入有关自身经历的感想喟叹,更有甚者直接表明故事并非事实,一向狂颠傲世的牛僧孺曾写就元有无,用谐音明示故事原本就是虚无的、不存在的,自己只是在借作品表情达意,这样的态度展现了创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理想自由地虚构故

16、事的状态。唐传奇的叙述方法打破了史家式的实录原则,这使创作者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作者可以在故事里加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为了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达到自己想要的审美理想,唐传奇的作者们在创作故事时会进行精心的艺术构思与设计,这在魏晋六朝时期是不敢想的,因为志怪小说的作者们必须本着记录事实的原则进行创作。传奇小说任氏传的作者沈既济在任氏传的结尾针对郑生感慨道嗟乎,异物之情也有人道焉遇暴不失节,狥人以至死,虽今妇人,有不如者矣。惜郑生非精人,徒悦其色而不征其情性。向使渊实之士,必能揉变化之理,察神人之际,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不止于赏玩风态而已。惜哉10沈既济这段言论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唐传奇的创作而

17、言,但是却精准的概括了本科生毕业论文9唐传奇的基本创作理念和审美趋向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以及实现它们的途径揉变化之理,察神人之际。沈既济在自己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这个为文标准,那么要如何达到如此高标准的要求呢必然就是“揉变化之理,察神人之际”,也就是对所叙之事,所传之人深入思考与解析,对文章进行精细的艺术构思与设计,以此反映和揭示本质。“通过对题材的艺术琢磨为作品的思想确立恰当的、充分的艺术形象结构,从而深入地巧妙地赋予独创性地揭示人与人生的本质。”11唐传奇的创作,作者们大都或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遵循着沈既济的创作理念,从题材的获取到最后成文,往往都经历了一个开掘

18、、提炼的过程。例如,沈既济本人创作任氏传时就体现了自己的理念。任氏传的文章末尾,沈既济交代说大历中,沈既济居钟陵,常与崟游,屡言其事,故最详悉。12又说建中二年,既济自左拾遗于金吴。将军裴冀、京兆少尹孙成、户部郎中崔需、右拾遗陆淳皆适居江南,自秦徂吴,水路同道。时前拾遗朱放因旅游而随焉。浮颖涉淮,方舟沿流,昼燕夜话,各征其异说,众君子闻任氏之事,共深叹骇,因请既济传之,以志异云。13从以上两段话中可以看出,任氏传的故事题材,沈既济早已熟知,后来他把这个故事讲讲述众人,众人在听完故事后“共深叹骇”,想必众人对此故事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并且这种探讨必定是深入的广泛的,包括了故事本身及其思想意蕴,

19、人物的性格品性等。后来,沈既济在创作时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总结,不仅仅止步于“赏玩风态”“徒悦其色而不争其情性”,而是深入挖掘主人公任氏的最本质情性。从沈既济创作任氏传的过程可以看出,从最初的获得故事题材到最后成文,作者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他“揉变化之理,察神人之际”,不仅发掘提炼出小说的主题,对女主人公任氏形象的把握,也经历了从“悦其色”“赏玩风态”到“征其情性”的过程,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完成了任氏传的创作。“才子之笔”的创作观念造就了情节波折、言辞华丽的唐传奇,而作为小说本科生毕业论文10成熟形态的唐传奇拥有着共同的表现特征(1)唐传奇的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波澜不尽;(2)唐传

20、奇小说人物形象丰富圆满,具有多面性;(3)唐传奇的小说语言华丽精致;(4)唐传奇的写作目的或为“温卷”或为阐述观念,大都是创作者为了表现自己而写就的。二、小说情节的丰富从粗陈梗概到叙述婉转、波澜不尽唐传奇的叙事跳脱出了志怪志人小说必须实录的史家笔触,作者在创作时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样的条件使得创作唐传奇的文人们在情节安排上有了巨大的自由意志。那些生活在花红柳绿繁华盛世的唐才子们相较于魏晋时期束手缚脚的文人有着更为无拘无束的胸怀,他们大胆的偏爱着铺张华艳的美。唐传奇的创作者们在创作时非同一般地重视藻采之美,兴高采烈地把精力倾注在各种意象、情节的反复经营上。他们迷恋奇异的传闻与想象,用笔浓艳铺张

21、,气势健旺,力求发挥地淋漓尽致。鲁迅关于唐传奇有这样一句名言“传奇者流,盖源出于志怪,然施之于藻绘,扩其以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14(一)粗陈梗概的魏晋六朝小说魏晋六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其实已经具备了古代小说的雏形骨骼,它较多地吸收了民间叙述形式,拥有较为具体的故事结构,但是由于受史传“实录”观念的影响,魏晋六朝时期的文人叙述故事时对民间传说或宗教故事都采用征引的态度,大部分没有有意识地幻设编织,就如鲁迅先生所说“六朝志怪和志人的文章,都很简短,而且当做是记事实。”15例如干宝的东海孝妇,整个故事的情节安排就是单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东海孝妇,对婆婆十分殷勤,婆婆怕连累儿媳妇,自缢而死,后来小姑

22、状告孝妇杀死婆婆,孝妇被诬陷,于公出面力争孝妇无辜,太守固执己见,孝妇受冤而死,死后郡中枯旱三年,新来的太守在孝妇的墓前祭拜,马上天降大雨。东海孝妇的作者干宝用最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东海孝妇周青的故事,中间没有设置任何悬疑,故事发展按部就班,读者阅读时就只能当做一则新闻简讯来浏览,没有任何本科生毕业论文11审美观感可以领略。再有太平御览的麻姑,仅仅四十余字就交代了一个故事。神仙麻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神仙麻姑降临蔡经好色挑逗麻姑大怒蔡经盲目,这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足以令创作者挥洒写出不少于200字的故事。而魏晋六朝的文人秉承“实录

23、”的原则,仅仅将事件当作奇闻记录在案,不多一字一句。太平御览的望夫石武昌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相传云,昔为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践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这篇后世广为传送的爱情故事,在魏晋六朝时期,仅仅是一篇干瘪的故事梗概,没有描写,没有评论,没有冲突,以最原始的状态存在在文学的浩海中。(二)叙述婉转、波澜不尽的唐传奇唐传奇,正如鲁迅所说,它是在六朝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唐才子们在创作传奇小说时“施之与藻绘,扩其以波澜”,使得唐传奇具有较高的阅读鉴赏性。从初唐的补江总白猿传和游仙窟开始,唐传奇情节的设幻趋势已经愈见浓厚,到中唐时期,唐传奇创作进入鼎盛年代,莺莺传长

24、恨传柳毅传李娃传等竞相推出,部部作品“记叙委曲”“缠绵可观”,几乎每一部故事都是一波三折之笔。南柯太守传以梦的形式让欲入仕途官场的淳于棼亲历一场场惊心动魄勾心斗角的官宦生活,由开始的前呼后拥,出则连舆,入则接席,美女如云,妻妾成群,一派皇家气候,富庶无比,一时无两到风云突变,妻死国倾,君臣欺凌,人际飘零。在短短的一场梦里人生几十年的风云变幻大起大落应有尽有,这样一场梦让淳于棼顿悟人生无常,繁华富庶有如过眼云烟倏忽即逝。南柯太守传的主人公淳于棼在经历了离奇的境遇后,在故事的结尾,笔锋一转,来了一个“假实证幻”,另辟新境,达到了“余韵悠然”。本科生毕业论文12柳毅传里,龙女牧羊,在路旁求助于柳毅,

25、柳毅受义气所感,千里传书,钱塘君奋飞千里,血溅泾阳,迎归女侄。到这里,事件似乎已经结束,但是龙女、钱塘君、柳毅的形象未免还是稍欠丰满,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在答谢柳毅的宴席上,钱塘君演出逼婚一幕,柳毅愤然抗婚,掀起了轩然大波。幸而钱塘君也是一介正人君子,不屑于强人所难,抗婚一事大家一笑泯恩仇。柳毅离开龙宫之后,故事似乎又到了尾声。但是,对于龙女与柳毅的结局,读者或许会有些许遗憾。于是,作者再次来了一个逆转,几经周折之后,龙女以凡女的身份与柳毅成婚。婚后,柳毅仍旧不明真相,等到夫妇两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数月,龙女方向柳毅吐露真相,最后两人成为幸福的神仙眷侣。在柳毅传中,作者李朝威刻画了一个胸怀一腔热血

26、的正义书生柳毅,他见义勇为,刚直不阿,在霸权面前威武不能屈。与此同时,作者生花的妙笔把一个脾气火爆,性格冲动但是不失君子行为的钱塘龙王的形象。在李朝威的故事里,更有一个楚楚动人,外形娟丽,为了自己的幸福敢于主动争取的不同凡响的龙女。李朝威描绘了一个个个性迥异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他们在小说里历尽悲欢,充分揭示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反对封建婚姻。白行简的李娃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第一流作品,故事情节安排更是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鸣珂遇艳令人喜,郑生被逐、愤而染病又令人忧;为凶肆所救、作挽歌郎参与盛会赛歌又令人喜;荣阳认子、鞭之至死、遇救后沦为乞儿又令人忧;雪天行乞中李娃出现,为郑生医伤护读,使之争霸群英、

27、金榜题名又令人喜出望外。一出又一出情节,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使读者阅读起来荡气回肠。三、小说人物塑造的演进从志在搜奇记异到志在传要妙之情小说是以形象塑造为核心的,马振方先生说“诗与散文,可以写人,也可以不写人不直接写人。几笔山水,一篇风物,都可以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小说不然,必须写人,写人生。人物是小说的主脑、核心和台柱。”16(一)志在搜奇记异的魏晋六朝小说本科生毕业论文13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17这

28、些所谓的志怪小说,由于其目的在于“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搜奇记异”,故主要叙述异事,并不注重形象塑造。另一方面,志人小说虽以“人间言动”为主,但其所记叙的也只是只言片语,很少能表现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和形象结构,只是重在旧人轶事而已。关于志怪小说的人物塑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志怪小说的存在是为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所以志怪小说主要是叙述异事,并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志怪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存在是为了配合叙事,而不是彰显人物个性形象。太平寰宇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焦湖庙有一玉枕,枕有小坼。时单父县人杨林为贾客,至庙祈求,庙巫谓曰君欲好婚否林曰幸甚。巫即遣林近枕边,因入坼中,遂见朱楼琼室。有赵太尉在

29、其中,即嫁女与林,生六子,皆为秘书郎。历数十年,并无思归之志,忽如梦觉,犹在枕傍,林怆然久之。刘敬叔所著的异苑卷八中有一故事义熙中,东海徐氏婢兰忽患赢黄,而拂拭异常,共伺察之,见扫帚从壁角来趋婢床,乃取而焚之,婢即平复。太平寰宇记中的故事中,主人公杨林个性形象平淡无奇,读者仅仅知道他向往美好的婚姻,流连富贵的生活。能够隐约表现人物形象的字句只有杨林说的一句话“幸甚“和最后的怆然久之。异苑中的故事,人物形象婢女兰更是单纯的作为一个记叙的要素而存在在故事中的,读者只知道婢女兰忽患赢黄,对于兰的个性形象则一无所知。志怪小说的人物塑造有着自身不变的特点(1)志怪小说的人物多是事件主动或被动的执行者,人

30、物性格不鲜明;(2)志怪小说的人物涉及面较为广泛,从上古神农到魏晋时期的皇族权贵,从风流名士到平民百姓,在志怪小说中都曾出现。相对于志怪小说,魏晋六朝小说中的志人小说虽然是记录人物的一类小说,本科生毕业论文14但是志人小说仅仅是单纯的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面,并没有把人物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世说新语汰侈篇中的故事石崇宴客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顾。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这个故事人物形象突出,石崇和王敦的麻木残忍,视人命为草芥的性格

31、在短短数十语中被揭发的淋漓尽致。但是,石崇和王敦当然不止这一个个性特征,而志人小说往往只突出作者想要表现的一个个性特征,对于其他的个性侧面,从来是省略不写的。综观魏晋时期的志人小说,在塑造人物之时,志人小说有着自身的特点(1)志人小说的人物涉及面比较单一,大多是魏晋时期的名士权贵;(2)志人小说所表现的人物个性较为单薄,只是展现了人物个性的一个侧面;(3)志人小说表现人物个性的手法比较丰富深刻,或语言衬托或举止表现,笔之所触,人物皆与跃然纸上。(二)志在传要妙之情的唐传奇志在“传要妙之情”的唐传奇则在人物塑造方面远远的赶超魏晋小说。综观唐代所有的传奇小说,唐传奇涉及的人物形象遍及社会上的各个阶

32、层,上至皇帝贵妃、公卿名将,下及士子举人、贩夫走卒、娼妓优伶、侠客豪民、樵夫渔父、僧道仙客,甚至是鬼魅狐妖。唐传奇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它涉及广泛,更重要的是存在在唐传奇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如崔莺莺、红拂女、谢小娥、步非烟等,他们被作者们塑造的有血有肉、性格鲜明,早就走近了世界文学的光耀殿堂。元稹的莺莺传中,崔莺莺是一个端庄的大家闺秀,原本应该严格恪守贵族女子的行为规范,但是元稹笔下的崔莺莺心中满是追求爱情的热情。在张生对自己心生爱慕,约求见面之时,崔莺莺一面严词拒绝,一面主动来到张生的寝室本科生毕业论文15跟他同裘而眠,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女子。崔莺莺不仅敢于追求爱情,更是

33、一个聪慧的女性。在张生表达爱意的时候,崔莺莺为了试探张生对自己的真心,先是回复了一封言辞暧昧的信约其见面,再端服严容地出面拒绝,见张生怅然若失之后,在主动去张生寝室,一系列的动作足见崔莺莺的聪敏不凡。但是再敢于追求爱情,再小心防范爱情的流失,却始终避免不了崔莺莺在爱情里受伤,张生还是抛弃了她。张生在抛弃莺莺之后,却始终忘怀不了与莺莺的一段情,崔莺莺知道之后,即赋诗一首“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一首诗把崔莺莺深藏骨子里清醒彰显的一清二楚。勇敢、热烈、聪慧、清醒,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她拥有了丰富饱满的个性,鲜活地存在在文学殿堂中。唐传奇

34、作者蒋防就塑造了一个传奇的女子霍小玉。在蒋防的霍小玉传中,名妓霍小玉与才子李益郎才女貌,两情相悦,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剧爱情。在初见之时,李益自负而露骨地对着霍小玉表白“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在才子李益拼命地追求下,爱慕贤才的霍小玉陷入爱情陷阱。在李益与霍小玉两人爱情最浓烈之时,美而聪敏的霍小玉在定情之夕悲思忽来,李益立即草书盟约“引喻山河,指诚日月,句句恳切,闻之动人。”两年后,李益中举赴任,霍小玉清醒地提出相处八年,“一生欢爱,愿毕此期”,李益好话说尽,以“皎月之誓,死生以之”安慰霍小玉。但是书生还是更重功名富贵,李益很快背约负心,把霍小玉抛弃了。霍小玉痴心不变,她为了爱情付出了巨大的

35、代价,李益一去不复返后,她千方百计地打听消息,忧怀抱恨,遂成沉疾。霍小玉的痴情感动了众多侠客,义士黄衫客挟持负心汉李益来到小玉面前,心灰意冷的霍小玉在李益面前摔杯绝交,一病而亡。霍小玉这个受尽封建社会制度迫害的女子用她宝贵的生命向黑暗的人世发起控诉,这个刚烈的女子为了爱情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她性格中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精神在古代文学的世界里熠熠生辉。四、小说的语言艺术风格从简洁质朴到言辞华丽,富于精工六朝小说和唐传奇的语言艺术风格大致比较起来,可以说六朝时期的小说本科生毕业论文16语言比较崇尚质朴隽永、简洁精练,而唐传奇的语言比较讲究文辞华彩,富于精工。(一)简洁质朴的魏晋六朝小说语言

36、魏晋六朝时期的文人创作只为了记录奇闻,并不是为了炫耀突出自己的文采,他们所创作的魏晋六朝小说,虽然打破了魏晋之前小说残丛小语的结构,在篇幅上有所加长,并且故事发展具有情节性,人物性格较为鲜明,但是它始终只是记实之笔,所以语言表达上也相对的较为简洁质朴。例如董永这篇故事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水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

37、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这篇小说从头到尾作者都是用平实的语言叙述董永的遭遇,情节不铺展,不加任何的华丽辞藻,以最少的篇幅表达了一个完整的奇闻异事,简洁质朴,毫无赘饰。(二)言辞华丽、富于精工的唐传奇语言桃源居士在唐人小说序中说“唐三百年文章鼎盛,独律诗与小说,称绝代之奇。何也诗多赋事,唐人于歌律,以兴以情,在有意无意间。文多征实,唐人于小说,螭词布景,有翻空造微之趣。至纤若锦机,怪同鬼斧,即李杜之跌宕、韩柳之尔雅,有时不得与孟东野、陆鲁望、沈亚之、段成式辈争奇竟爽、犹耆卿、易安之于词,汉卿、东篱之于曲,所谓厥体当行,

38、别成奇致,良有以也。”18本科生毕业论文17正如桃源居士所说,唐传奇“螭词布景,有翻空造微之趣”,处处显露出文章之美来。读唐人传奇,像彭翥所描绘的感受一般“陟华之雄奇,摩天扪宿,而烟岑丹壑,寸步玲珑,未可封我屐齿也,沂河海之浩瀚,浴日排空,而别拄芳洲,尺波澄淡,未可临流而返也。”柳毅传中,有一段描写钱塘君破空飞出的场景的语言就极具唐传奇的语言特色,文字有声有色,气势雄壮,引人入胜语未必,而大声忽发,天坼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而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麟火须,项扯金锁,锁乾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鏾血冰雹,一时皆下,乃擎青天飞去。这一段描写把钱塘君怒而飞去的火爆场面一五一十地展现在读

39、者面前,使读者好似身临其境,令人目眩神迷。另一部描绘儿女情长的作品莺莺传中,描写张生和莺莺幽会的场景,作者借助有情的月亮,拂晓的钟声,把景物勾画出来,整个场面充满诗意的美感。是夕,旬有八日也。斜月晶莹,幽辉半床。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从人间至矣。有倾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啼地宛转,红娘捧之而去,终夕无一言。崔张二人幽会时,莺莺沉默寡言,作者却另辟蹊径,用精炼传神充满诗意的语言把莺莺未尽之言表现得入木三分,大大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唐传奇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相比,无论在创作观点、艺术技巧还是语言运用上,都有了长足发展。诚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言“传奇

40、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谕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注释1丁锡根莲塘唐人说荟例言,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1996年7月第一版,93本科生毕业论文18页。2鲁迅唐之传奇文上,鲁迅讲小说史,凤凰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40页。3鲁迅唐之传奇文上,鲁迅讲小说史,凤凰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40页。4鲁迅唐之传奇文上,鲁迅讲小说史,凤凰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40页。5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8月第一版,673页。6晋干宝搜神记叙,搜神记

41、,中华书局,1979年9月第一版,3页。7晋干宝搜神记叙,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年9月第一版,3页。8鲁迅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鲁迅讲小说史,凤凰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25页。9鲁迅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且介亭杂文二集,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1282页。10沈既济任氏传,唐宋传奇集,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18页。11马振方小说艺术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123页。12沈既济任氏传,唐宋传奇集,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18页。13沈既济任氏传,唐宋传奇集,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42、18页。14鲁迅唐之传奇文上,鲁迅讲小说史,凤凰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40页。15鲁迅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且介亭杂文二集,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1282页。16马振方小说艺术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47页。17鲁迅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鲁迅讲小说史,凤凰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25页。18桃源居士唐人小说序,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1996年7月第一版,79页。参考文献本科生毕业论文19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2、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3、年第一版。3、胡大雷论唐人对小说本质的全面把握,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4期。4、吴新生从“辅教”到“示人”唐人小说观念的一个根本性改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5、吴志达史传志怪传奇唐人传奇溯源,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01期。6、康纲联、戴世俊唐传奇情节安排的结构艺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86年03期。7、陈文新“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论中国文言小说的叙事规范,青海社会科学报,1992年第六期。8、干宝搜神记,中华书局,1980年第一版。9、周昌梅在虚实之间以为例谈六朝志怪小说的文体特征,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10、陈文新论汉魏六朝笔记小说的叙事风范,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3期。11、黄炎军唐传奇文体独立的小说观探析,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月。12、韩达论佛教对唐代传奇小说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第26卷第6期。13、陈峭燕论唐传奇的诗意叙述境界,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卷第4期。14、李彦华论唐传奇小说的兴起,辽宁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15、乔力汉魏六朝小说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16、乔力唐宋小说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17、储大泓读札记,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