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风陵渡中学 高二 10 月历史月考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的山水观是( )A.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 B.重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C.自然界中的山水都是有灵性的 D.将山水赋予德行重视教化作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而事异 ”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评述是A、儒家对仁政的提倡 B、法家进步的历史观C、道家
2、无为而治的思想 D、佛家慈悲为怀主张3、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佛道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4、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贾思勰这一观点的核心是A、人定胜天 B、勤劳致富 C、听天由命 D、因地制宜5、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
3、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要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6、下列书法作品依次为A、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B、草书、行书、楷书、隶书C、行书、草书、楷书、隶书 D、行书、楷书、隶书、行书7、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呆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人皆闲命窘,谁不见钱亲”(无名氏朝天子志感 )从这首元曲中可以反映出迎合权贵、歌功颂德平民文学、雅俗共赏批判科举、针砭时弊内容深刻、寓意深远A、 B、 C、 D、8、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
4、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2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专制主义强化 B、经商思想淡化 C 拜金主义盛行 D、商品经济发展9、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 18 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D、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10、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求“ 意境” , “意
5、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 “画必有意,意必吉祥”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神,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11、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A、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C、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D、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解放起了积极作用12、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
6、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对他说A、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C、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D、教皇是“两足禽兽” ,人们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13、由 环球时报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的 “影响近现代中国的 50 个外国人”里,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名列其中,两人入选的最主要原因是A、他们先进的科学理论影响着中国 B、他们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影响着中国C、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众认识世界的方式D、他们的科学成果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14、 19 世纪初,
7、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 ,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桥、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进入 20 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15、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
8、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天赋人权的思想 D、社会契约的理念16、一个生活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的英国人可以3去法国欣赏印象派画展去德国欣赏贝多芬作品音乐会通过电视观看第 14 届奥运会在火车上阅读拜伦的小说唐璜A、 B、 C、 D、17、维新思想传播期间,梁启超称赞一本书是“播送民主思想的工具 ”,该著作可能是:A、 孟子B、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D、陈独秀的新青年18、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
9、以法。 ”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19、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史实有“农村包围城市”与国民党合作并掌握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构想”A、 B、 C、 D、20、 1979 年 11 月 26 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加拿大来宾时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方谈话”的内容 B、邓小平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C、邓小平
10、阐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D、为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1、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 ”这句话说明A、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B、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C、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D、杰出人物有时候能决定历史的发展22、 “人类的智力之谜好像隐藏在密云之中的高山,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科学地认识它。也许不久我们会发现,一个神经细胞远比一台微型计算机更复杂,毕竟我们现在还不能合成简单的细胞。所以,担心电子计算机会征服人类,确实像杞人忧天一样可笑。 ”对以上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A、人类永远不必要担心计算机会征服人类 B、计算机的总体功能
11、大大超过人脑C、人脑就其结构与功能来说是任何计算机都无法比拟的D、我们今天还没有完全认识人脑的功能和作用23、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 “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 年,中国的 25 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 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 ”这一史实说明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B、 “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 “三个面向 ”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24、 1977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A、否
12、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C、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D、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25、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1956 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两者的共同宗旨是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D、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26 题 18 分,27 题 18 分,28 题 14 分,共 50 分)26、 ( 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材料一:“子不语乱、力、怪、神”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论语材
13、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董仲舒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 -朱熹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 -李贽材料五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 “虽冒毁圣非法之名,所不恤矣” 。 -马尚斌等 中国近代史教程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3 分)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14、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6)依据材料五,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学中的旧伦理道德的?(3)(4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请概括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4 )27、 ( 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塑,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他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
15、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美)罗伯特 E 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三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 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想上面。-王养冲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5(1 )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在他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16、(2 )(2 )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2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道德变化。 (2)(3 )据材料三,指出“静态的幻想 ”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4)说明 19 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2)(4 )指出材料三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 (2 )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 (4)28、 (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在 1905 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 “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 年 1
17、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认为,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同年 4 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 “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持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 材料二只是在 20 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
18、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 (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1 )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 1924 年民族主义相对于 1905 年的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2 分)从 1905 年到 1924 年,孙中山一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材料) (1 分)(2 )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6 分)(3 )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 20 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 (5 分)61-5DAADC 6-10 CBDDB 11-15 ACABD 16-20 BCDDA 21-25 CBA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