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家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7507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溪家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慈溪家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慈溪家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慈溪家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慈溪家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文献综述 慈溪家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世界产出的增长速度,尤其在发达国家之间发生的贸易,其增长速度更快。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理论逐渐成为国内外经济研究的热点。 1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1.1 国外研究 最早对产业内贸易进行解释的是 Grubel 和 Lloyd。他们试图解释同质产品之间以及差异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他们的有关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的研究 给了后来的学者们很大的启发。 随后, Michaey(1962)在对 36 个国家 5 大类商品的进

2、出口差异指数的计算中发现,发达国家之间进出口的产品组成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日本学者小岛清 (Kojima, K, 1964)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之间出现的新的贸易格局展开研究,发现尤其以英国、美国以及欧洲共同市场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间,在重工业和化学制品等制成品领域的贸易处于一种“横向贸易”模式 。 以上学者的经验研究构成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即从统计分析中发现国际贸易界产生了一种新的贸易形式 产业内贸易。 格鲁贝尔和劳埃德 (Grubel and Lloyd, 1975)在其开创性著作产业内贸易 :异质产品国际贸易理论与测量中,首次为产业内贸易现象提供理论解

3、释。两位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将产业内贸易理论发展上升到第二阶段。 在这一理论发展阶段,各国学者纷纷运用自己建立的理论模型对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展开讨论。凯尔文和兰卡斯特 (Kelvin and Lancaster, 1966)把由产品多样化导致的消费偏好多样化看作是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消费者眼中的产品并不单单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特有的特征集合,因而消费偏好 源于不同消费者对与同一种产品的特征集合所产生的偏好。 巴拉萨 (Balassa, B, 1986)在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的经验研究中也指出,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与消费者对差别产品的需求呈现正相关关系 。

4、2 1.2 国内研究 由于产业内贸易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之间,因此国内学者对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要迟于国外学者的研究。李俊 (2003)在 G-L 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动态的产业内贸易指标,认为在测量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需要引入产业内贸易的绝对额 。 胡昭玲 (2007)从理论的角度比较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专业化贸易这两种贸易形式的 产生、基础和动因。她认为垂直专业化贸易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起因,而且两者均与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有密切的联系 。 杨雪玉( 2008)根据实证研究需要和对产业内贸易概念的不同理解提出一系列量度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标 :传统静态指标与双边动态指标 ,其中适用性最广的指标为 G-

5、L 传统静态指数。 高敬峰( 2008)主要集中在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区分研究上。理论研究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是解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而比较优势与完全竞争则可以解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经验研究基本上证实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比较优势 的基础作用。 张忠楠( 2009)认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获得通过产业间贸易带来的比较利益 ,更要通过发展产业内贸易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马骄娇( 2010)通过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得出产业内贸易的获益来源于相同产品的低成本和季节性以及差异产品的规模经济、生命周期和重叠需求。最后给出我国发展产

6、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 包括继续扩大产品差异化 ;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带动创新 ; 更合理地利用外商投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层次。 2 国内外实证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各国数据的可得性,国内外学者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展开了对产业内贸易实证方面的研究。索伦森 (Sorenson, 1975)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障碍与其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关税壁垒的水平以及美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关税差异构成了美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壁垒因素 。 格林纳伟

7、(Greenaway,1995)研究了英国各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得出 1995 年英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据主要地位 。 弗罗伊登贝克3 (Freudenberg, 2002)在研究欧盟贸易模式时发现在 1980 年至 1999 年间,欧盟内部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非常稳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得到快速增长。 2.2 国内研究 辛凌( 2007)对中韩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算的结果显示:中韩两国的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很高,而原材料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近年来不断上升。因此,中韩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正面临产业调整与升级的问题。 张海霞,张捷( 2008)通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

8、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要促进水平型的产业内贸 易,需要进一步缩小我国和东亚国家的技术差距。 刘钧霆,彭支伟 (2009)对中日两国的机电产品零部件贸易和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日机电产品零部件贸易得到显著的发展,但是我国在中日生产分工体系中依然居于价值链低端 。 莫莎 , 刘朝霞( 2010)从边际产业内贸易角度 , 对1992 2008 年间中美 19 个行业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调整成本进行研究 , 发现 中美工业制成品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间贸易 ,总体调整成本较高 ;高技术产业的贸易调整成本相对较低 ;中等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呈逐渐减少

9、趋势 ;低技术产业的调整 成本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这些结论为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由于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产业内贸易也逐渐成为我国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大量学者结合国家实际发展状况,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不同层面展开研究。喻志军,姜万军 (2009)研究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认为当今的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发展产业内贸易来提升外贸竞争力。廖翼 ,兰勇( 2009)考察了 1992 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 展 ,然后通过实证检验了 1992-2005 年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 ,而规模经

10、济、外国直接投资则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李钰( 2010)自 1975 年 5 月中国与欧盟正式建交以来 ,以工业制成品为例 ,对中欧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论述了中国为了顺利开展产业内贸易 ,应采取的对策。 姚阳 , 齐绍洲( 2010)收集了 1988-2007 年中国与欧盟 15个发达成员国的相关数据 ,以 G-L指数为被解释变量 ,以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平均市场规模、研发水平差距、欧盟对华 直接投资额和规模经济为解释变量进行了长期稳定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产品多样化、差异化和品牌创造方面仍存在弱势。 4 3 总结 综合以上国内外文献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从区

11、域联盟的角度还是单个国家的角度来讲,不论是对整个行业还是某一行业来讲,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实证均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 1) 对产业内贸易己经有了许多相关研究,但是作为一种新贸易理论它还没有达到很成熟的阶段,对于到底是哪些因素会导致产业内贸易,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很多值得争论的问题。 ( 2) 在实证研究方面,不同的学 者对影响产业内贸易因素的研究结论发现:或者因为区域范围的不同,或者因为产业的不同,同一影响因素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对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学者们还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所以,正确认识我国产业内贸易状况是当今政府和企业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2、 1小岛清 .对外贸易论 M.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8 年 版 . 2李俊 .产业内贸易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J.国际经贸探索 .2003(02). 3胡昭玲 .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产业内贸易比较及启示 J.国际经贸探索 .2007(06). 4杨雪玉 .产 业内贸易定义与计量指标综述 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论坛 ), 2008(05). 5高敬峰 .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区分研究 J.商业研究 ,2008(10). 6张忠楠 .我国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J.商业文化 (学术版 ),2009(01). 7马骄娇 .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0(

13、01). 8辛凌 .中韩产业内贸易研究 D.浙江大学 ,2007. 9张海霞 ,张捷 .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J.东北亚论坛 ,2008(01). 10刘钧霆 ,彭支伟 .中日机电产品生产分工发展的实证研究 J.日本研究 ,2009(02). 11莫莎 ,刘朝霞 .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调整成本的实证研究 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视角 J.财经问题研究 ,2010(09). 12喻志军 ,姜万军 .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与外贸竞争力提升 J.管理世界 ,2009(04). 13廖翼 ,兰勇 .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2009.

14、 14李钰 .中欧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以工业制成品为例 J. 中国商界 (下半月 ), 5 2010(07). 15姚阳 .齐绍洲 .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稳定性检验与回归分析 J. 法国研究 ,2010(01). 16强永昌 .产业内贸易论 国际贸易最新理论 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09). 17刘钧霆 .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研究 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02). 18保罗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9 Michaely, M. Concentr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

15、ade.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 Company. J.1962. 20Balassa, B .The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In United States Trade. Oxford Economic Papers J.1986(02). 21Pagoulatos , E., R .Sorenson .Two Way International Trade: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Weltwirtschaftliehes Archiv J.1975(1

16、1). 22 Greenaway, Hine, Milner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 A Cross- Industry Analysis for the United Kingdom, Economic Journal J.1995(05). 23 Fontagne, Freudenberg. Long-term Trends In Intra-Industry Trade. In: P. J. Lloyd and Hyun-Hoon Lee,ed. Frontier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press J.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