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文献综述 提升温州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认识的深入和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竞争实力的展现。 集群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提升集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集群产业取得发展的根本途径。浙江温州是国内发展产业集群比较成功的地区之一,研究其产业 集群的发展经验和问题,有助于提高温州集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 也为其它地区提供借鉴。 1 国外 研究综述 在成本方面的研究。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中从产业集聚带来的成本节约的角度讨论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因。他认 为成本的节约是企业集聚的重要动因。专业市场的发展可以提高批量购买规模和销售的规模
2、,使企业享有购买原材料的便利和顺利实现产品交易,从而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效率。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规模经济”的概念。他认为规模经济可以在很多方面减少公司的成本。如人员流动成本,运输成本,原料价格等都会得到一定的缩减。从而可以利用低成本来提高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及其扩散促使具有产业关联性的各部门的众多企业形成集群。熊彼特在解释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时认为创新 的群集和增长的非周期因素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创新需要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 , 产业集聚与创新相互推动 ,而且创新在时间和空间上,甚至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不呈随机分布 而趋于
3、群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认为,在一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某些主导部门或创新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会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经济效益显著的经济发展机制。这样造成的结果将是客观诱导后来者蜂拥而至,即形成技术创新的群集现象。 在风险方面的研究。迈克尔波特在 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指出: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 , 有可能因为创新体制僵化、 垄断等内部因素和市场需求转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面临风险。奥地利经济学家 G.Tichy 借鉴佛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提出了产业集群生命周的概念 , 他把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 并指出如果产业集群长期依赖于某
4、一产业或单一产品会引发结构性风险。 Fritz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部经济环2 境对产业集群造成冲击而形成的周期性风险他认为周期性风险是突发的、不受人为控制的、有可能发生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任一阶段。 国家优势理论最早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斯密理论固然正确,但有个前提条件是各国 都存在有别于别国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即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产品上都没有绝对优势,那么这个国家是否可以参加国际分工呢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成功地解决了绝对优势论所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差别呢 ?在这方面,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作出
5、了合理的解释。 迈克尔波特 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及其理论是他与同事对遍布 10个国家的 100个行业进行研究后的成果。波特认为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问题的关键是应当揭 示为何一个国家在某个特定行业能够获得国际性的成功并进而取得垄断性的行业地位。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弥补了其他国际贸易理论的不足,较圆满地回答了理论界长期未能解答的一些问题,对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H.巴泽尔( 2005)从垂直、水平、制度、外部和权利因素分析了集群的生成、成长和再生现象。认为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集群要与外部建立系统的联系,这样才能提高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特雷西 等 ( 2003)
6、 指出 , 功能差异化程度和网络密度以及网络凝聚力、 网络集中化、 网络基础设施质量等构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迈尔 斯特莫 ( 2003)将产业集群竞争力扩展为四个层次 : 微观层次、中观层次、宏观层次和兆观层次。微观层次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地域分工、知识共享、交易、创新、协同等机制的作用 ; 中观层次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协同机制、政府行为机制、外部竞争机制的作用 ; 宏观层次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激发动力机制的作用 , 如政府行为 ; 兆观层次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区域品牌机制 、 外部竞争机制的作用。皮卡 (2004) 强调从集群提高生产率和创新绩效、 发挥正向的专业化效应、 推动正向的外部性和知识溢出
7、、 增强企业间协 同作用、 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等五个方面 的能力来理解产业集群竞争力。能力观强调产业集群的功能导向 , 即强化集群与环境的关系能力 , 引导内部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 鼓励参与市场竞争 , 优化集群的整体绩效 ,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 国内研究综述 在国内产业集群方面 研究的较多。如孙敬利( 2005)按照哈佛学派的 SCP3 框架来分析产业集群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的竞争优势,通过对集群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从产业集群这一独特的市场结构来揭示集群的竞争优势。曹彩杰、关杨( 2005)提出集群产业具有马歇尔所说的规模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合作竞争效应,外部经济
8、 效应的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产业集群可以使群内企业采用柔性化生产。孟卫兵( 2007)从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微观经济学的不完全竞争下企业生产的边际收益和集群企业形成前和形成后的供求差别分析,具体证明了集群企业除范围等效应外的规模效应。 徐博 等人( 2006)认为集群内的“免费搭车”现象会挫败创新者的积极性,导致创新受阻;相互过度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柠檬市场”;发展路径的过度依赖;内生性周期和外生性的周期都可以给集群企业的发展带来致命的风险,并针对这些现在,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对策。茹莉( 2007)着重对产业集 群中的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
9、。如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社会支撑体系等。陈平( 2006)从我国产业集群国际化的方式和特点入手,利用产业集群和国家优势理论,对我国今后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提升分工地位 、增加产品附加值 、 增强根植性 、 防止产业空间化等。 朱华友和周淑云( 2009)从从永康五金发展的历史,集群产业对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提出永康五金想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石 珊珊( 2009)主要对温州电器产业的发展瓶颈进行的分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为温州电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几个对策。乔勃( 2009)从鞋业全球价值链出发,提出
10、了针对温州鞋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体系,期望系统地分析全球价值链的各种作用途径,为温州鞋类企业及当地政府、鞋业协会提供有效的、可行的策略建议。李娜( 2007)运用旅游产业集群的思路来研究陕西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研究探讨,给陕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夏华丽和聂笑 (2009)基于“钻石模型”对浏阳花炮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 提升其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张丽莉( 2009)指出产业集群是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 为此应加快产业内结构调整步伐 、 拓展汽车产业价值链 、 改善产业集群软环境。方澜( 2006)以中国纺织产业为重点,借鉴协同论与博弈论的
11、模型方法,比较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产业集群类型或形态发展,并对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的类型或形态进行了划分与比较,找出中国纺织产业集群演化的影响因素,揭示中国纺织产业集聚的特殊问题,为促进国内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及策略措施。 龚小菊( 2005)以县域民营企业集群为研究对象,以温州为例,指出温州民营企业集群形成的原因是民间的创业冲动和地方政府的默许支持。在此基础4 上对其他县域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几条可行策略。吴德 (2006)通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理论,对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重点对福建省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作出了实证研究。王晓燕 , 郑京淑( 2007)从四个方面以
12、产业集群为基础探讨了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不同 , 基本描画出了“苏州模式”的定义要点 , 指出苏州模式依赖于政府企业家创新 , 而温州模式依赖于市场企业家创新的特点 ,这两种模式最终将走向融合 , 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条道路。王冉冉( 2005)主要对深圳地区集群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深圳集群企业有集群内部产业链联系不紧密,依靠成本优势,缺乏后劲等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如发展链条型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等。 李文清 (2007)在借鉴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了现代经济学的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和借鉴,结合自己在西部地区工作学习的实践经验,提
13、出了自己对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因素、模式的认识和建议。 3 综合评述 从国内研究状况来看,在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看国内研究仍然是不成熟的,具体表现在 : 国内的研究多是对产业集 群某一层面上的问题展开研究,至今,仍然缺乏一个分析产业集群的统一框架,而且事后分析多于事前分析、静态分析多于动态分析,在集群概念、集群动态演化、政府作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模糊之处。从方法论和技术层面来看 , 现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探索 , 相关的定量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稀少。 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科学的途径,运用演化博弈论工具,对温州产业集群的演化阶段、演化机理作出理论分
14、析,并分析对产业集群演化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对温州产业集群做一个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深 入剖析温州产业集群产生的背景,原因,企业集群的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发展的困难。从政府 、 企业 、 市场等各方面为温州集群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相应的一些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徐博 , 邓宏兵 , 刘芬 .产业集群风险研究 J.经济与管理 , 2006 (11). 2陈柳钦 .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和性质 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1) . 5 3朱华友 , 周淑云 .地方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以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 , 2
15、009 (2). 4孙玮 .试析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J.商业时代 , 2007(30). 5王燕妮 , 刘英侠 .培育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对策 J.辽宁经济 , 2006(1). 6陈平 .我国产业集群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J.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6 (1). 7茹莉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 J.现代商贸工业 , 2007 (3). 8孟卫兵 .产业集群现象的成因及经济学分析 J.改革与战略 , 2007(6). 9龚晓菊 .推进县域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考 J.当代经理 , 2005(4). 10孙敬利 .产业集群的组织优势 J.滨州学院学报 , 2
16、005 (2). 11曹彩杰,关杨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与政府作用探讨 J黑龙江对外经贸 , 2005(5). 12巴泽尔 .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 J.世界地理研究 , 2005(3). 13朱祖平 .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解释及其政策意义 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3). 14迈克尔 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 M:北京 :华夏出版社 , 2002. 15约瑟夫 A. 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 对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 的考察M.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90. 16(英) 亚当 斯密 著, 谢祖钧 , 孟晋 , 盛之 译 .国富论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起因研究M
17、.长沙: 中南 工业 大学 出版社 , 2003. 17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 18迈克尔 波特 .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 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2000(2) . 19乔勃 .基于全球价值链温州鞋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D. 杭州: 浙江大学 , 2009(8). 20陈国雄 .温州鞋业遭遇出口技术贸易壁垒的成因和对策 J.黑龙江对外经贸 , 2009. 21王晓燕 , 郑京淑 .浅析产业集群下的 “ 苏州模式 ”J. 经济与管理 , 2007( 4) . 22王冉冉 .论发挥产业集群的增长引擎作用 深圳地区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建议 J
18、.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1). 23李文清 .西部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及模式研究 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 2007. 24李娜 .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 D.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 2007. 25夏华丽 ,聂笑 .基于 “ 钻石模型 ” 对湖南浏阳花炮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J.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09(6). 26张丽莉 .黑龙江汽车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J.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09(7). 27方澜 .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的演化理论与实证研究 D.上海: 东华大 学 , 2006. 28石珊珊 .发展遇瓶颈温州电气行业谋划转型升级 N.机电商报 , (A5
19、版 ), 2007/8/17 29Tracey P. Clark G. L. Networks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Rethinking Clusters of Innovation. Growth&Change,2003 (1). 30Pekka Y A. Industrial in Change How to Stay Competitive in the Global 6 Competition. The Search Institute of the Finnish Economy(ETLA) , Opening Seminar, Marina Congress Center,Helsink,2004. 31Jorg Meyer Stamer.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vibrant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 systemic competitiveness perspective,2008(11).